↑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2 题,其中:
选择题 3 题,单选题 15 题,材料分析题 4 题
简单题 8 题,中等难度 9 题,困难题 5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3 题
  1. 唐代官营手工业中广泛采用奴隶制和差役制,而宋代官营手工业对军匠和民匠原则上实行雇佣制。由此可见,宋代

    A. 官营和私营手工业竞争激烈

    B. 政府传统经济政策发生变化

    C. 手工作坊雇佣关系普遍存在

    D. 工匠的身份及地位有所变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北洋政府农商部于1914年4月11日颁布了《植棉制糖牧羊奖励条例》,11月3日又颁布了《森林法》,规划在黄河、长江、珠江上游地区营造保安林,以预防水患保养水源。1915年6月30日,颁布《造林奖励条例》,这些奖励政策

    A. 体现北洋政府致力于宪政治国   B. 有利于社会经济和生态发展

    C. 推动近代工农业布局的调整   D. 主要得益于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有学者认为,苏联模式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存在诸多问题。下列属于赫鲁晓夫时期改革的措施的是

    A. 扩大国营农场自主权   B. 允许外国资本家办厂

    C. 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   D. 提出加速发展战略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15 题
  1.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经历了由农村向城市、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发展的历程。从1985年到1987年,我国指令性计划的工业产品由120种减少到60种,计划管理的商品由188种减少到23种,计划供应出口商品由70种减少到36种。这说明了

    A. 我国放弃了计划经济体制

    B. 企业自主权不断得到扩大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D. 私营工商业逐渐恢复和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年底到,交通忙,载游子,送归客”,表达了深存于中国人心底的珍惜亲情、渴望相聚的情结。追根溯源,与这种情结的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

    A. 井田制   B. 分封制   C. 宗法制   D. 郡县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题文)我国最早的职业商人产生在

    A. 原始社会末期

    B. 商代

    C. 春秋战国时期

    D. 秦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中国“蒸汽船从1913年的893艘(总吨位达141,024吨)增长到1918年的2,027艘(总吨位达236,622吨);煤产量从1913年的1,280万吨增长到1919年的2,010万吨;钢产量从1914年的100万吨增长到1919年的180万吨。”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B. 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

    C. 洋务运动引进了先进技术

    D. 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航行半年后,船队突然遭遇了一次罕见的风暴,在被风暴裹挟、被动地向东南方漂泊了13个昼夜之后,他意外地发现:船队已经绕过了非洲的最南端,为纪念这次九死一生的传奇经历,他给这个海角取名‘风暴角’。”文中的“他”是指

    A. 哥伦布

    B. 迪亚士

    C. 达·伽马

    D. 麦哲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汉武帝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为列侯,而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分别隶属于汉郡。由此可见,“推恩令”有效地解决了封国问题的原因是

    A.王国从此受汉郡管辖

    B.西汉从此不再有王国

    C.列侯数多则王国力弱

    D.王国嫡长子没有领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至60年代末,广大亚非拉国家纷纷与中国建交,形成了新中国建国以来的第二次建交高潮。该外交成就主要得益于中国

    A. 推动日内瓦会议达成了共识

    B. 切实推进新型区域外交合作

    C. 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D. 打破了美国孤立遏制的外交僵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有学者认为“(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这里“转折点”指的是

    A. 通过《权利法案》结束了国王的权力

    B. 国家权力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

    C. 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了平衡

    D. 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两千多年前雅典就产生了“三权分立”的国家组织形式: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民众法庭。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行使相应权力的机构是

    A. 总统、国会、最高法院 B. 国会、总统、最高法院

    C. 议会、首相、上议院 D. 首相、议会、上议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1991年,美国总统宣布,美国是世界上唯一能够聚集维持和平力量的国家。导致美国总统下此断言的直接原因是:

    A. 东欧各国发生剧变

    B. 欧洲实力削弱

    C. 美国成为超级大国

    D. 苏联宣布解体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下图是《万里茶路》示意图,一条弥漫着茶香的曲线从中国福建的武夷山脉伸向俄罗斯的恰克图。这便是由中国晋商开辟的绵延清代200余年,长达万里的中国“茶叶之路”。这反映出清代

    A. 闭关锁国到被迫开放的过程

    B. 重农抑商政策逐步被打破

    C. 地域商帮崇尚逐利进取精神

    D. 工业文明推动的商品化浪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某《竹枝词》云:“脚痛腰酸晓夜忙,田头车戽响浪浪。高田车进低田出,只愿高洼不做荒。”这首词描写的灌溉工具是

    A.

    B.

    C.

    D.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1983年我国实行“利改税”(将国有企业向国家上缴利润改为缴纳税金)政策试点后,

    某国营企业利润逐渐形成的利税占比如下,据此分析可知( )

    总利润

    生产税

    所得税

    调节税

    企业提留

    100%

    40%

    33%

    12%

    15%

    A. 改革促使国企效益显著提高   B. 高税率严重增加了企业负担

    C. 彻底打破了指令性计划体制   D. 调动了国营企业生产积极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1935年5月6日,罗斯福总统任命霍普金斯为工程振兴局局长,该局从1935—1941年间共耗资113.56亿美元,其中78%用于公共建设和资源保护。罗斯福这样做的目的是

    A. 提高公共事业水平以缓解社会矛盾

    B. 拉动国内就业以恢复社会经济

    C. 扩大政府支出以平息公众不满情绪

    D. 加强资源保护以合理配置资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大会……按照‘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路,指导国民经济结构调整,这是第一次触及中国经济体制及管理体制的改革”,但这一真知灼见并没在当时贯彻下去。材料中的“大会”召开于

    A.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时   B.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不久

    C. 邓小平视察南方谈话之后   D.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4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个根本特点是,自商周以来,血缘亲族和地缘关系一直是中

    国社会人际关系的深层结构。在此后三千多年的历史长河里,先秦时代的姓族宗法组织转型为秦汉以后的宗族组织,又转型为唐宋以后的姓氏亲族组织,再转型为明清以下直到现代的乡村家族组织,虽然在形态上历经演变,但其基本结构却始终保持不变,并积淀为中国人的

    深层价值观。……中国的政治家都把治家的方式用于治国,家庭伦理结构成为政治法律结构的原型;中国的官僚政治机构,事实上就是一种虚拟的政治亲属辈分结构。中国的皇帝与臣民、官与民的关系,不仅是一种政治上的隶属和统治的关系,也是一种伦理亲族关系,这从 皇帝被称为“君父”、清官被称为百姓的“父母官”就可以看出来;这与欧洲中世纪君臣间的关系仅是隶属或者契约关系截然不同。

    ——《为什么孔子始终打不倒?》

    材料二 从很早的时期起,这种血缘亲族关系的纽带在希腊社会中就被打破了,就不

    成为维系社会结构的基本关系了。公元前六世纪,由民主主义政治家克里斯提尼所推动的政治和社会改革,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打破和改造雅典社会结构中残存的血缘亲族组织。

    希腊城邦不是一个封闭的农业社会,而是一个开放的商业社会。商品经济的发达,航海贸易往来的频繁和扩大,大量外邦人的迁入定居,所有这些,都从根本上腐蚀和瓦解了古希腊社

    会中那种血缘性的亲族组织。

    ——《希腊文明的论证》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中国传统社会血缘亲族关系的特点和希腊血缘亲族关系腐蚀和瓦 解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角度分析血亲组织变化对古代中国和希腊的不同影 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随着中国大门被迫打开,西方先进的机器生产方式使中国人眼界顿开,先进的中国人引进进了西方先进的科技和生产方式,中国近代化从此开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十九世纪中叶,西方资本主义以炮舰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此后,中国于十九世纪后半期创建新式工业。当时,西方拼命地向中国推销纺织品和鸦片,而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的却是……“机船矿路”。“机”主要指兵器,“船”主要指战船,“矿”主要指煤矿,“路”指铁路……从封建统治集团分化出来的开明派部分地捕捉到时代脉搏,认识到这些基础产业和设施对中国“求强”、“求富”的重要意义。

    ——董志凯《从“机船矿路”到“瓶颈产业》

    材料二 (1893年有人写信给张之洞说)方今机器之利,粤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两江闽浙,十之二三;河洛以北,万不得一。名卿巨公,以为是者半,以为非者亦半。

    ——《汉冶萍公司》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化开始的标志。归纳材料一中当时中国工业化的特点。

    (2)材料二反映了19世纪末中国近代工业发展中存在哪些问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扬州的区位条件十分优越,处于长江与运河“T”字型交汇处,沟通南北的运河要道和连接东西的长江是其生长发展的命脉所在。扬州居南北交通枢纽和明清两淮盐业中心的

    地位,使其成为沟通南北东西贸易的“四汇五达之衢”,成为长江下游地区最重要的商品集散中心之一。四方舟车、商贾荟萃,商业高度繁荣。不仅如此,运河还被赋予了更多的国家政治、军事功能,从唐朝开始,扬州就成为东南漕粮转运京师的咽喉,一直至清中叶。为了保证漕粮能顺利运达京师,历代王朝都加强对扬州的统治,并不惜巨资和代价对运河进行疏浚、整治,以保证国家命脉——运河的畅通,从而也确保了扬州在漕运中的咽喉地位和商业、 贸易的繁荣。

    ——《中国传统工商业城市在近代的衰落以苏州、杭州、扬州为例》 何一民

    材料二 曼彻斯特的真正崛起是工业革命以来的事。18世纪80年代第一家棉纺织厂在曼彻斯特诞生。到1830年,曼彻斯特的棉纺织厂已达99家。自1780年后的四十年中,拥有全国棉纺织工业的四分之一;也是原棉和棉纱的贸易中心。1830年建成利物浦一曼彻斯特铁路。最早被清政府派赴欧洲考察的官员斌椿在《乘槎笔记》(1866年)中写道:“此地人民五十万。街市繁盛,为英国第二埠头。中华及印度、美国棉花皆集于此。所织之布,发于各路售卖……往织布大行(指工厂)遍览。楼五重,上下数百间。工匠计三千人,女多于男。 棉花包至此开始。由弹而纺,而织,而染,皆用火轮法……织机万张,刻不停梭。每机二三张以一人司之。计自木棉出包时,至纺织染成,不逾晷刻,亦神速哉?”那时的曼彻斯特已从旧集镇发展为英国有数的大城和世界棉纺工业之都。

    ——摘编自百度百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扬州城市发展的特点及背景。

    (2)根据二概括曼彻斯特城市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扬州和曼彻斯特 一衰一兴的原因。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一带一路”是自东向西的东西经济交流共荣之路,已经成为当下中国外交战略和中国国家战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成祖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史西洋”,“皇上命和等帅官校旗军数万人,乘巨舶百余艘,所以宣德化(朝廷的恩德)而柔(安抚)远人也”。

    “及观郑君,则全世界历史上所号称航海伟人,能与并肩者,何其寡也。郑君之初航,当哥伦布发现亚美利加以前六十余年,当维哥达伽马发现印度新航路以前七十余年,顾何以哥氏、维氏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哥伦布以后有无量数之哥伦布,维哥达伽马以后有无量数之达伽马,而我则郑和以后,竟无第二郑和。”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比较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达伽马的航海活动的不同点?

    材料二  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一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愿通过扩大同东盟国家各领域务实合作,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同东盟国家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节选2013年10月3日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国会的演讲

    材料三  自公元1500年,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贸易中心逐渐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地区以来,欧洲国家就利用它们在工业技术、经济与政治制度上的优势,孜孜不倦地探求在这个全新时代寻求霸权的道路:从西班牙国王……俾斯麦或伊藤博文,都清楚地明白经济发展、海外扩张与军事征服,将成为构筑一个大国的三根必要支柱。

    ——朱步冲《西方大国崛起的条件:海权,工业,殖民》

    (2)根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对比中国“一带一路”构想与近代西方国家的对外交往在方式上的不同。

    材料四  “马歇尔计划”从1948年开始执行,共有15个欧洲国家接受援助。到1951年底,美国共向它们拨款131.5亿美元。“马歇尔计划”解救了一些西欧国家的燃眉之急,促进了经济恢复,巩固了西欧的资本主义秩序。美国借此把从政治经济上控制西欧、“遏制共产主义”与维护本国制造商、出口商的利益联系在一起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3)某些国际舆论对“一带一路”倡议存有疑虑,称其为“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你如何认识这一观点?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