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8 题,其中:
选择题 34 题,综合题 4 题
简单题 28 题,中等难度 10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34 题
  1. 战国时期,各国君主和大臣养士成风,并起用士人辅政为官。《墨子·尚贤》载:“是故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从制度建构的角度看,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

    A.知识分子受到统治者的重视         B.贵族政治开始转向官僚政治

    C.国家竞争实力取决于士人           D.士人的评价标准为贤良方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奥地利著名经济学家熊彼得曾经提出“领地国家”的概念,其中“领地国家”的特征是:在封建制度下,国王的税收有两个来源,一部分芣自国王自己的领地,一部分来自诸侯的进贡;国 王则无权直接对诸侯领地进行征税。根据这个概念,对古代中国处于“领地国家”时期叙述 正确的是

    A.构建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文化心理认同

    B.形成了地方绝对效忠中央的制度

    C.确立了以土地国有为基础的社会公有制

    D.实现了以家天下为核心的集权机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四书训义》中写道:“来百工则通功易事,农末相资,故财用足”。这种观点

    A.肯定了工商业者对社会经济的促进作用

    B.指出了大贾富民对社会经济的调节作用

    C.论证了商人在合理范围内谋利的合法性

    D.强调了手工业者进行分工合作的重要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西方汉学家称中国古代某历史人物为“儒学的第一个神学家”。下列各项中,属于这位历史人物思想主张的是

    A.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B.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以人随君,以君随天          D.人心至灵,此理至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司马迁在《史记》中有一段叙述:“诸侯稍微,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上足以奉供职,下足以供养祭祀,以蕃辅京师。而今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间,犬牙相邻……强本干,弱枝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这段话反映了司马迁

    A.否定了西汉的“推恩令”              B.赞扬了汉初的郡国并行制

    C.对西汉的“推恩令”持肯定态度        D.否定了汉初的郡国并行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北魏均田制规定:贵族和官僚可以通过奴婢和耕牛另外获得土地,奴婢授田额与良民同,耕牛1头授田30亩,限4头牛。其主要影响是

    A.从根本上解决土地兼并的问题

    B.使劳力与田业相结合促进农业生产

    C.将农民束缚于土地上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D.保留着豪强特权人士在土地数量上的优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路,宋元时期行政区域名。宋代的路,犹如明清的省。宋代的路较常设的机构有安抚司、转运司、提点刑狱司、提举常平司等。各机构互不统属,互相牵制。转运使与提点刑狱司都有对官吏的监察权,提举常平司与转运使都有财权。这表明

    A. 宋代地方行政制度与明清两代没有区别

    B. 行政机构分散、权属交叉有利于集权

    C. 行政机构互相牵制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D. 扩大行政区域是中央集权的主要方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史载,东汉光武帝时“凡郡县出盐多者置盐官,主盐税;出铁多者置铁官,主鼓铸......在所诸县,均差吏更给之。”到章帝时,实行盐铁专卖政策,和帝时又“罢盐铁之禁,纵民煮铁,如税县官,如故事”,重新恢复了征税制直至汉末。导致东汉盐铁政策以征税制为主的社会原因是

    A.加强对官营手工业控制的需要        B.笼络地方豪强势力的需要

    C.消除王莽改制消极影响的需要        D.满足政府财政收入的需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近世言秦政,率斥其专制。然按实而论,秦人初创中国统一之新局,其所努力, 亦均为当时事势所需,实未可一一深非也。”这段话

    ①全面肯定秦朝的专制统治    ②认为秦朝实行专制统治是时势所需

    ③肯定了秦统一全国的功绩    ④认为专制统治有利于巩固秦的统一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吕氏春秋》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这则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春秋时期铁器和牛耕的作用           B.私田主人永久拥有土地所有权

    C.封建生产方式比奴隶制进步           D.私田的开垦能激发人的积极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老子》中说:“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孝经》中说:“天地之性,人为贵。”《左传》中记载:“夫民,神之主也。……民之所欲,天必从之”。《易•贲卦•象辞》中记载:“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天下。”以上资料的共同点是

    A.体现了中国古代的人文精神

    B.体现了中国古代讲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C.说明中国古代没有宗教和神学

    D.说明了中国古代要求统治者重视民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清代学者洪吉亮在其著作《治平篇》中写道:“田与屋之数常处其不足,而户与口之数常处其有余”……“为农者十倍于前而田不加增,为商贾者十倍于前而货不加增”……“况天下之广,其游惰不事者何能一一遵上之约束乎?”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揭示了人口增长与生产资料的矛盾  B.人口的过快增长不利于社会稳定

    C.作者主张国家控制人口增长        D.作者主张重农抑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希腊智者学派代表安提丰对待法律的方式是:众目睽睽下,应尊重法律;无人在场时,随本性驱动行事。这主要表明智者学派

    A.没有法制观念    B.反对法律对人的约束

    C.忽视道德建设    D.处事灵活且实事求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下表摘编自E·罗伊斯顿·派克《被遗忘的苦难一一英国工业革命的人文实录》一书。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斯塔福特郡的矿口女工的周工资表

    年龄

    工资

    12—13岁

    4先令一4先令6便士

    13—14岁

    4先令6便士一5先令

    14—15岁

    5先令一6先令6便士

    15—16岁

    6先令一7先令6便士

    A.女童工在纺织业中大量使用

    B.女工的工资比男工要低得多

    C.妇女独立意识增强,主动离开家庭走进工厂

    D.早期工业时代缺乏人文关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这说明

    A.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B.辛亥革命并没有真正完成革命任务

    C.国民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D.君主立宪制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颇具深意地说,凡“万方来朝,四夷宾服及夷狄戎蛮鬼子,一概轻污之字,皆不必说也。”这表明了

    A.近代学习西方思潮的萌发          B.中国人改善外交环境的愿望

    C.农民领袖思想觉悟的提高          D.对两方国家的认知有新变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1903年,中国《大公报》载:“……宪法不立,则虽其国强盛,终滋危殆之忧,如今之俄土是;宪法苟立,则虽其国狭小,已固雄富之基,如今日之德日是也。若是者,知宪法之与国家诚所谓不可一日或离者。”该文的政治主张主要是

    A.推翻满清统治     B.实行君主立宪

    C. 学习德、俄政体    D.建立民主共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英国的格雷斯顿曾这样评价鸦片战争:“在人类历史中,我从来见过如此不正义并故意要使国家蒙受永久耻辱的战争。飘扬在广州城头的英国国旗只是为了保护一桩可耻的交易进行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未看到英国发动战争的真实目的       B.为英国发动战争作辩护

    C.认为自由贸易的原则不可侵犯         D.支持中国的反侵略战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中国共产党在“二大”上提出的最低革命纲领要求: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统一中国为一个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从新中国成立后过渡时期的实践来看,这里所说的“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就是指

    A.资产阶级共和国    B.社会主义共和国

    C.新民主主义国家    D.实行多党制的国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1824年,法国史学家米涅的《法国革命史》问世,在书的最后他写到:“1814年是延续了25年的大动荡结束的一年。今后要长期治理法国,就只能首先满足引起法国革命的双重需要,在政府中,要有真正的政治自由,在社会方面,要有物质福利,这是不断提高的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米涅认为法国未来社会的时代任务是

    A. 警惕封建主的反攻倒算和君主制的复辟

    B.改善工人待遇以避免社会革命

    C. 建立资产阶级统治的政治和经济基础

    D.制定宪法确立资产阶级共和体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人类文明发展变化经历过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两个时代,二者比较正确的是

    ①文明发展的支柱:前者工商业,后者农业[

    ②主要生产力:前者人力为主,后者开始以蒸汽机的使用为标志

    ③政治制度:前者一般是专制统治,后者民主政治逐渐完善

    ④意识形态:前者人类精神开始觉醒,宗教迷信是主导,后者科学理性日益主宰人类意识形态思维方式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经过鸦片战争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进入中国以后……中国近代化出现两种倾向:一种是在帝国主义允许范围内的近代化,(①)是其最早的代表;另一种是突破帝国主义许可的范围,争取实现民族独立自主,从而实现近代化,(②)是其先驱。上文两序号指的是

    A.洋务派官僚   资产阶级改良主义

    B.资产阶级维新派   资产阶级革命派

    C.洋务派官僚   资产阶级革命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   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国家机构的改革反映了时代的变迁。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成立“国家计划委员会”,1998年更名为“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再到如今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这种变化反映出

    A.机构精简,提高行政效率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C.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 D.市场经济的发展已不需要计划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下图对研究中国农业发展史来说

    A.是重要的原始资料   B.是虚假的人造史料

    C.没有任何史料价值   D.反映了农业实际状况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1929年11月21日,在华尔街股市崩盘后不久,胡佛总统召集美国主要的产业领袖到白宫开会,会上,胡佛宣布:“在以往的萧条中,政府采取的产业政策是对劳工市场立刻进行清算。我对这些政策和字眼都很反感,因为劳工不是商品,他代表了人类的家庭,此外,从经济学的观点看,由于(工资降低)突然间购买力减少了,这些行动只会加剧萧条,所以现在工资水平不应该下调,不应该减产,不应该解雇工人。”这主要说明

    A.胡佛继续奉行自由主义的政策

    B.胡佛认为经济危机对美国的打击不是很严重

    C.胡佛对经济危机采取了干预的措施

    D.胡佛趁危机扩大了总统的权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英国东印度公司全名是“伦敦商人在东印度贸易的公司”,它是由一群有创业心和有影响力的商人所组成的,这些商人获得了英国皇家给予他们的对东印度的15年的贸易专利特许。对于“东印度公司”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兴起于地理大发现,衰落于自由贸易时代

    ②是特权贸易公司,负有政治、军事职责

    ③极大地推动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

    ④是工业资本的代表,有国家资本主义属性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欧洲的扩张在最初的伊比利亚阶段之后,因合股公司的激增而大大加强……这些新组织是经济动员和经济渗透的最有效的工具。”在这种新组织的推动下,17世纪上半叶发展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的是

    A.西班牙           B.法国               C.荷兰            D.英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有历史学家发出感慨:“为什么工业化浪潮不是在法国之后穿过地中海而席卷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呢?是地中海太宽阔了吗?果真如此,那么大工业为什么又能横渡大西洋而到北美生根开花呢?”这一材料说明了

    A.自然条件在国家发展进程中起决定作用

    B. 要实现工业化必须发展资本主义制度

    C.西方文明比非洲文明更易接受新事物

    D. 制度是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因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美国总统柯立芝说:“既然只有富人才是有价值的,因此政府应该谨防多数人的意见。由于贫穷是罪恶的报应,政府便不应该向高尚的富人征税,以援助卑贱的穷人。由于富人最了解他们的利益之所在,政府便不应该干预他们经营的企业。”柯立芝上述思想对美国历史造成的最大影响是

    A.加剧了美国工人阶级的贫困     B.加深了美国工人和资本家的矛盾

    C.阻碍了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实施 D.为大规模经济危机的发生埋下了祸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罗斯福的过失:罗斯福和他的新政如何延长了大萧条》一文指责新政是“反市场、反私人投资”的政策。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法律文献是

    A.《全国劳工关系法》 B.《公平劳动标准法》

    C.《全国工业复兴法》   D.《社会保险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1. 被誉为“近代经济学之父”的亚当·斯密在其出版于1759年的《道德情操论》中指出:“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作者当时担心的主要问题是

    A.工人捣毁机器,进行罢工斗争

    B.贫富悬殊扩大,威胁社会稳定

    C.经济危机发生,进入“滞涨”状态

    D.垄断组织出现,中小企业破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2. 近年披露的《蒋介石日记》记录了他访苏时的所见:“一、儿童教育周密;二、工人皆施军队教育;三、小工厂租给私人。”据此推断,蒋介石访苏的时间和目的最有可能是

    A.代表国民党参加十月革命胜利一周年庆典

    B.五四运动期间赴苏俄学习救国思想

    C.受孙中山委派寻求苏联对中国革命的帮助

    D.寻求苏联对中国抗战的援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3. 基督教认为,“人人均为上帝的造物,人只受上帝的奴役!”美国《独立宣言》写道:“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从造物主那里被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综合这两则材料,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A.美国的自由宪政,是以基督教的理论为渊源之一的

    B.美国《独立宣言》是用法国的启蒙思想反对基督教神学

    C.美国《独立宣言》是欧洲基督教神学的继承与发展

    D.美国《独立宣言》鼓舞了北美人民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斗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4. 20世纪70年代初期,联邦德国总理维利.勃兰特在阐述他的新东方政策时说到:“把联邦共和国作出有利于西方民主的决定说成是针对中欧和东欧而作出的决定,这也肯定是错误的……德国政府的政策是在相互尊重不同社会制度的同时,寄托于这样的期待和希望,即我们能为欧洲的共同利益创造一个基础。德意志民族所处的地理位置使我们对此负有特殊的责任。”勃兰特新东方政策的政治目的是

    A.摆脱北约对联邦德国外交政策的控制     B.淡化意识形态,实现欧洲政治一体

    C.消除民族隔阂,谋求德国统一           D.谋求联邦德国在欧共体的主导地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4 题
  1. (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故记者既据最高之地,代表国民,国民而亦即承认为其代表者。一纸之出,可以收全国之观听;一议之发,可以挽全国之倾势。

    ——《国民日日报》发刊词(1903)

    材料二   20世纪《申报》大事年表

    1909年

    开始用白报纸两面印刷,初具现代报纸的形式。买办席裕福以七万五千元购进《申报》,主权移归国人所有。

    1918年

    安装美国进口的新式印报机,每小时可印三万余份。其他设备也相继更新。

    1919年

    5月15日,发表声明不再刊登日商广告。

    1924年

    增辟《教育新闻》等栏目,每日见报。

    1932年

    连续发表题为《剿匪和造匪》的社论,公开反对国民党的围剿。改进副刊《自由谈》的内容,使其大众化。创办申报流通图书馆,普及教育。

    1938年

    《申报》香港版出刊。刊登毛泽东著作《论新阶段——抗日民族战争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展的新阶段》。

    1946年

    《申报》将股权51%让与国民政府,成为官商合办,并改组公司董事会。

    ——根据宋军《申报的兴衰》整理编制

    材料三  下图是中国1940~1947年报刊上“民主”出现频率统计图。

    (1)材料一中,给我们提供了怎样的信息?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4分)

    (2)根据材料二,《申报》为研究当时社会的进步现象提供了哪些视角?并简要说明理由。(6分)

    (3)据材料三指出这一时期“民主”出现频率的变化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6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世纪80年代,工业革命研究的开山者阿诺德.汤因比写道:“革命之后,土地乡坤在英国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他们控制了从国家到地方的行政权力,作为社会政治权力基础的土地成了人们狂热追求的对象。对商人来说,只有首先成为地主才能获得政治权力和社会地位。”英国工业化时期,具有巨大经济特质的土地是一个家族在政治上成功与穸的物质基础。在英国民众的心目中,头衔和以地产为表现形式的财富具有共生关系。在地方社会,乡绅把持着官员的位置,作为当地领袖的地位无可挑战。土地本身所赋予的价值不仅仅包含农业经济价值,而且还涵盖政治价值和社会价值。土地家族大规模地购买地产并以之为介质控制选区的选票,最终达到操纵政治的目的。内战结束后,土地责族和乡绅居于社会中上层,完全垄断了国家和地方政权。具有强大经济价值以及社会政治影响力的土地仍成为人们追逐的目标。在城市地区,商人用财富购买土地,成为土地阶级的成员,继而确立政治地位和社会声望;在工商业界,银行家把财富转化为地产、取得贵族身份、融入土地阶级的进程比原来加快了;工业家也将资金源源不断地注入地产业,获得乡绅或贵族的头衔,进入土地阶级。工业化时期的英国,圈地运动全面展开。准备圈地的村社往往出售部分土地以筹集囷地费用。小土地所有者也是土地的主要供应者。在建立大地产的过程中,地主们常常卖掉零散的外围地产,集中化主体地产,这需要付出几代人的努力。由于圈地运动需要筹集资金,从而造成一些自耕农销售部分土地,圈地后许多自耕农抛售土地;旧的土地家族因为债务而出售土地;许多土地家族为扩大主体地产4卖掉外围地产,市场上待售土地源源不断。一方面,绝大多数农血人口转向了非农产业;另一方面,土地家族、各类职业者、工商界人士疯狂地追逐具有巨大经济价值并且与叙力密切关联的传统物质——土地,以土地为工具,形成了以责族、乡绅、自耕农为代表的土地阶级,控制了中央、郡、社区的权力。这在客 观上促进了大地产和大农场经营制度的形成。

    ――摘编自汤普森《19世纪英国土地社会》和《工业化时期英国的土地流动与经营》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工业化时期英国出现的社会心态。(3分)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工业化时期英国买方土地的主要来源,(3分)并简要分析促进土地流动的推动力量。(3分)

    (3)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工业化时期英国的土地流动与经营在哪些方面对英国 政治和经济产生影响。(3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民主制中,没有专门的领导阶层;领袖人物取决于人民的喜好,因此,他们的行动在于维护他们自己的名誉和地位。默许人民的要求,以及把政治策略建立在可“销售”的东西之上,这就使政治领导能力受到了削弱。对于种种慎重的判断、艰难的决定、令人不悦的选择,以及使人难堪的事实,人民一定会尽力回避。民主使智慧边际化。……

    除非哲学家成为我们这些国家的国王,或者那些我们现在称之为国王和统治者的人能够用严肃认真的态度去研究哲学,使政治权力与哲学理智结合起来,而把那些现在只搞政治而不研究哲学或者只研究哲学而不搞政治的碌碌无为之辈排斥出去,否则……我们的国家就永远不会得到安宁,全人类也不能免于灾雄。

    ——《柏拉图全集》

    材料二  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皱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换言之,制度必须与人事相配合。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  著名学者约瑟夫·奈这样评价:“中国的经济增长不仅使发展中国家获益巨大,中国的特殊发展模式包括特殊的民主方式也被一些发达国家称为可效仿的榜样……”

    有学者也感慨:“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恰恰是没有采用西方民主模式才取得的。”

    ——摘选自《人民日报》

    (1)材料一中,柏拉图对古希腊的民主制持何种看法?他认为客服这些缺陷的有效手段是什么?(4分)

    (2)在20世纪初,中国哪一群体制度移植实验的失败能从反面证明材料二的观点?这种移值来的制度为什么在中国行不通?(7分)

    (3)据材料三说明中国“特殊的民主方式”框架是什么?从学者的感慨中你可得到什么启示?(2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早在秦汉大一统的初期,中国已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在中国历史上只能曲折发 展,时断时续,最多只能在中央政府控制力量较为薄弱时,市场力量才能稍微脱颖而出。“从中 国经济史看来,左右经济发展情况的主要因子,是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的有无与多寡。”“历代经济情况的好坏,主要是依赖充分条件的‘充分’与否,即政府干预的多寡:凡干预 较少者,则发展情况较优,否则较劣。”

    ——侯家驹《中国经济史》(上卷)

    中国长期存在商品和市场,但快速发展演变成市场经济,却是从1911年的辛亥革命开始,到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时已经基本成型。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实现了改朝换代的“政治突变”。具体到辛亥革命而言,它确实推动了中国近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因此,同样可以认定辛亥革命带来了一次“经济突变”,只不过其带来的经济突变时间拉得较长,表现不如政治突变那样激烈而已。

    ——朱荫责《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关于中国市场经济的主要观点。(8分)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