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6 题,其中:
选择题 6 题,文学作品阅读 3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文言文阅读 2 题,名句名篇 1 题,诗歌鉴赏 1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6 题,中等难度 10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6 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A、祷(qǐ)     熟(rěn)   契夫(hē)   精(suí)

    B、出(xiù)    水(lǎo)   多(chuǎn)  厚(dú)

    C、寂(cén)    咀(jué)   言(quán)   如(pì)

    D、屋(jí)    维(qiān)  划(chóu)   问(ji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选出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     )

    A、逻揖 通宵 辩论 穿流不息     B、干燥  亵渎 纯粹 义愤填赝

    C、纰漏 发掘 穹窿 平心而论     D、膨胀  讫今 点缀 别出心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自从今年8月底关于“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政策出台后,人们对于异地高考的具体方案就翘首以待

    B.书商的包装炒作,读者的无暇深读,媒体的推波助澜,使“浅阅读”名噪一时,仿佛人们读的不再是书,而是一种时尚。

    C. 朝鲜政府不顾全世界人民的反对,坚持进行第三次核弹实验,这是金正恩政府苦心孤诣策划的危险举动,中国人民是绝不答应的。

    D.年画起源于古代的门神画,至于为什么多用秦叔宝、尉迟恭做门神,则因年代久远,雪泥鸿爪,不能详细考证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钓鱼岛事态激化到当前地步,直接原因是由日本的短视造成的。但这又与美国有意无意推波助澜不无关联。实际上,美日对钓鱼岛的私相授受,使日本的错觉不断强化。

    B.城镇建设要充分体现天人合一理念,提高优秀传统文化特色,构建生态与文化保护体系,实现城镇与自然和谐发展。

    C.金秋十月,安溪县有关部门针对广大茶农茶叶销售难的现象采取了减免市场设施占用费、扩大茶叶宣传力度、组织客源、减少申报环节等帮助茶农们打开销路。

    D.住房问题既是民生问题也是发展问题,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对联,用于我校九十年校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根深叶茂结硕果,笔健墨浓绘蓝图。 B.满腔热血育桃李,一片丹心扶栋梁。

    C.画栋拂云联旧垒,玉兰绕砌缀新枝。 D.福星高照满庭乐,寿诞生辉合家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对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辞,一种讲究句式和押韵的散文。因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又称楚辞、楚辞体。又因屈原所作《离骚》为这种文体的代表作,故又称骚体。到了汉代常把辞和赋统称为辞赋。这种文体,富有抒情的浪漫气息,很像诗,但押韵和句式都较诗自由,比散文整齐,且篇幅、字句较长,句中多以“兮”字来帮助和谐语气,表情达意。

    B、“表”是中国古代臣子向君王上书陈情言事,对君王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文体。在古代,臣子写给君王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书”是书信、意见书的总称。到了汉代,这类文字被分为四个小类,即章、奏、表、议。其中表的内容侧重议论和叙事,往往带有抒情色彩。

    C、干支纪年是中国古人纪年的一种方式,它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两两相配而成,六十年周而复始,故称“六十甲子”。例如《赤壁赋》中的“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和《兰亭集序》中的“永和九年,岁在癸丑”等句中的“壬戌”“癸丑”即是干支纪年法。

    D、中国古代文人除了姓名之外往往有字和号。字是举行加冠礼之后才起的,是对名的解释与补充。号是一种固定的别名,因此又叫“别号”。例如,陶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学作品阅读 共 3 题
  1. 下面对名著的有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葛朗台因为欧也妮赠予情人全部积蓄而狂怒,折磨死妻子,剥夺独生女对母亲遗产的继承权。欧也妮在痴情的期待中损耗了青春,最终等到的却是发财归来而移情别恋的负心汉,她悲痛欲绝。

    B.葛朗台推门进来,一眼就盯住了那闪亮的东西(夏尔的梳妆匣)。老头儿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并最终拿走了它。

    C.葛朗台软禁女儿的事在城里传开后,引起了公愤。蓬风庭长自告奋勇要去打官司,欧也妮谢绝了他的好意。公证人克罗旭告诉葛朗台,根据法律,如果太太死了,他的财产就要和女儿共有,葛朗台这才饶恕了女儿。

    D.葛朗台晚年瘫痪之后,他总是把轮椅转到面对密室铁门的地方,他监督女儿亲手把钱袋秘密地堆好,把门关严。他总是把钥匙放在坎肩的口袋里,还不时地伸手摸摸。他一有力气睁大眼,便把眼珠转向密室房门:那里面藏着他的金银财宝。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简答题(任选一题)(5分)

    【甲】在《欧也妮•葛朗台》中,欧也妮的堂弟查理被老葛朗台赶到印度后,作者为什么说他“葛朗台家族的血统没有失传”?

    【乙】简述葛朗台用什么方法既不花一分钱却又挽救了弟弟破产的名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①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自耕稼、陶、渔以至为帝,无非取于人者。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③者也,故君于莫大乎与人为善。(《公孙丑上》3.8)

    孟子认为要如何对待自己缺点和别人的优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论述类文本,完成后面题(每题3分,共9分)

    青与绿

    林 庚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草与柳在古代诗词中一直经常这样地同时并见,要说明其间的缘故,根本上还是因为都涉及到春天。“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柳树是代表着春风的,而草则又与春风共其命运。“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春回大地的信息,首先就体现在草与柳的变化上。“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只是那么一星星若有若无的草的痕迹,便宣告了春天的来临。“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柳枝上刚萌发出点点的细叶,料峭的春风便已来到了人间。这个细叶,诗词中又称为“柳眼”,仿佛在说碧玉妆成的柳树,忽然从睡梦中一觉醒来,睁开了眼睛,同时也就是春天的开始了。所谓“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草透出了绿意,柳睁开来眼睛,这是多么富于生意的绿色世界啊。

    世界是绿色的,可是诗人却爱说“青青河畔草”,“青青夹御河”,“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柳色新”自是嫩绿色,所谓“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可是却非说“青青”不可。春天叫做青春;“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青春复随冠冕入,紫禁正耐烟花绕”。而春游也叫做踏青,却不说踏绿。春天唤做青阳,春神名曰青帝,少年称为青年,那么到底是谁代表着春天呢?

    绿与青原是相近的颜色,所以青天又称碧落、碧空,碧也就是绿。绿草可以称为青草,绿柳却不能称为青柳,但是“天官动将星,汉地柳条青”却又正是好诗。“春晚绿野秀”,这绿野却很少称之为青野。大概由于绿指的是具体的现实的世界,而青则仿佛带有某种概括性的深远意义。绿原是一种谐和的色调,在万紫千红的春天,绿乃是多样统一的典范。而青则更为单纯,凝净,清醒,永久,松树因此就都称为青松。所谓青山绿水,何尝不正是两种性格的说明呢?这里或者会给我们带来一点生活中的启发吗?谁不愿意青山不改、青春长在呢?但这只是一种理想,从现实到理想,从具体性到概括性,本来是绿的却说成是青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青青。 

    (选自林庚《唐诗综论》)

    1.从原文看,下列有关“青与绿”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绿草可以称为青草,绿柳却不能称为青柳,可见青不能用来形容柳。

    B.青天又称碧落、碧空,碧也就是绿,所以青和绿原属于同一种颜色。

    C.诗句 “春晚绿野秀”,证明了在诗歌中绿野不可能被称之为青野。

    D.与重在表现具体现实的世界的绿相比,青似乎带有某种概括性的意义。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草与柳在古代诗词中经常同时并见,根本上还是因为都涉及到了春天。

    B.诗中的“细叶”所以又被称为“柳眼”,因为它是春天到来的先兆。

    C.“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说明春的信息首先体现为草与柳的变化。

    D.春游也叫做踏青,却不说踏绿,因为绿是具有多样统一性的谐和色调。

    3.依据原文信息,下列诗词名句中的“青”与绿无关的一项是(   )

    A.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B.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C.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D.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题

    回望钱学森

    卞毓方

    一次,是在中科院一位朋友的办公室。我去时,朋友在欣赏一卷《钱学森手稿》。这一套手稿,分两卷,五百多页,是从钱学森早期的手稿遴选出来的。我拿过来翻了翻,与其说是手稿,不如说是艺术品。无论中文、英文,大字、小字,计算、图表,都工工整整,一丝不苟,连一个小小的等号,也长短有度,中规中矩。钱学森的手稿令我想到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进而想到他的唯美人格。如是我闻:在美国期间,钱学森仅仅为了解决一道薄壳变形的难题,研究的手稿就累积了厚厚一大摞,在工作进展到五百多页时,他自我感觉是:“不满意!”直到八百多页时,才长舒一口气。他把手稿装进牛皮纸信封,在外面标明“最后定稿”,继而觉得不妥,又在旁边添上一句:“在科学上没有最后!”

    对我来说,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他如下的几句老实话。回顾学生时代,钱学森明白无误地告诉人们:“我在北京师大附中读书时算是好学生,但每次考试也就是八十多分;我考去上海交大,并不是第一名,而是第三名;在美国的博士口试成绩也不是第一等,而是第二等。”八十多分,第三名,第二等,这哪里像公众心目中的天才?然而,事实就是事实,钱学森没有避讳,倒是轮到世人惊讶,因为他们已习惯了把大师的从前和卓越、优异画等号。

    钱学森的天才是不容置疑的。麻省理工的学子曾对他佩服不已。有一回,钱学森正在黑板上解一道十分冗长的算式,有个学生问了另一个与此题目无关、但也十分难解的问题,钱学森起初不予理会,继续在四个十英尺长、四英尺宽的黑板上,写满了算式。“光是能在脑袋中装进那么多东西,就已经够惊人了,”一位叫作哈维格的学生回忆,“但是更令我们惊叹的是,他转过身来,把另一个复杂问题的答案同时也解答出来!他怎么能够一边在黑板上计算一个冗长算式,而同时又解决另一同样繁复的问题,真是令我大惑不解!”

    天才绝对来自于勤奋。钱学森在加州理工的一位犹太籍的校友回忆:“一个假日一大早,我在学校赶功课,以为全幢建筑物里只有我一个人,所以把留声机开得特别响。乐曲进入高潮时,有人猛力敲我的墙壁。原来我打扰到钱学森了。后来他送我最新论文,算是对曾经向我大吼大叫以表歉意。”

    关于归国后的钱学森,这里补充一个细节。你注意过钱学森的履历表吗?他先担任国防部五院院长,然后改任副院长。这事不合常规,怎么官越做越小,难道犯了什么错误?不是的。原来,钱学森出任院长时,只有45岁,年富力强,正是干事业的好时光。但是院长这职务是一把手。钱学森不想把精力耗费在琐事上,就主动打报告,辞去院长职务,降为副院长。这种胸怀与情操,很少有人能与之匹敌。

    钱学森有着十分粗犷而任性的另一面。他当年的学生们回忆,他上课总要迟到几分钟,正当大家猜测他今天是否会缺席时,他快速冲进教室,二话不说,抓起粉笔就在黑板上写开了,直到用细小而工整的字迹填满所有的黑板为止。又有一次,一个学生举手说:“第二面黑板上的第三个方程式,我看不懂。”钱学森不予理睬。另一个学生忍不住问:“怎么,你不回答他的问题吗?”钱学森硬邦邦地说:“他只是在叙述一个事实,不是提出问题。”又有一次,一个学生问钱学森:“你刚才提供的方法是否万无一失?”钱学森冷冷地瞪了他一眼,说:“只有笨蛋才需要万无一失的方法。”期末考试,钱学森出的题目极难,全班大部分人吃了零蛋。学生有意见,找上级的教授告状。钱学森对此回答:“我又不是教幼儿园!这是研究所!”

    还有更加不近人情的描述:钱学森在校园中是个神秘人物。除了上课,教师和学生都只偶尔在教学楼跟他擦肩而过。他总是把自己关在研究室里,学生跑去请教问题,他随便一句“看来没问题嘛”,就把他们打发走。有时他完全封闭自己,不论谁去敲门,哪怕是事先约好的,他也会大吼一声:“滚开!”

    以上细节,恐怕都是真实的。大师就是大师,无一例外充满个性色彩,这样的大师也令人喜爱。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我”之所以看到钱学森的手稿就想到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因为它们都是非常珍贵的艺术品。

    B.钱学森回国后曾担任国防部五院院长,但后来又主动请求辞去院长职务,担任副院长,其目的是有更多的时间从事科研工作。

    C.“他快速冲进教室,二话不说,抓起粉笔就在黑板上写开了”是细节描写,体现了钱学森教学时珍惜时间的精神。

    D.“大师就是大师,无一例外充满个性色彩,这样的大师也令人喜爱”表达了作者对一代大师钱学森完美无瑕的个性的赞美。

    E.钱学森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先驱,但本文却没有选取这方面的素材,而是独具匠心,另选素材,塑造了充满个性色彩的钱学森。。

    2.这篇传记从哪些方面介绍了钱学森?请分条概述。(5分)

    3.文中的“对我来说,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他如下的几句老实话”,语意丰富。谈谈你的理解,并就一点谈谈给你的启示。(5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完成后面题(每题3分,共9分)

    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

    苏 辙

    东坡先生谪居儋耳,置家罗浮之下,独与幼子过负担渡海。葺茅竹而居之,日淡荼芋,而华屋玉食之念不存在于胸中。平生无所嗜好,以图史为园囿,文章为鼓吹,至此亦皆罢去。独喜为诗,精深华妙,不见老人衰惫之气。

    是时,辙亦迁海康,书来告曰:“古之诗人有拟古之作矣,未有追和古人者也。追和古人,则始于东坡。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吾前后和其诗凡百数十篇,至其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今将集而并录之,以遗后之君子,子为我志之。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渊明临终,疏告俨等:‘吾少而穷苦,每以家贫,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己必贻俗患,黾勉①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渊明此语,盖实录也。吾今真有此病而不早自知,半生出仕,以犯世患,此所以深服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

    嗟夫!渊明不肯为五斗米一束带见乡里小人,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为狱吏所折困,终不能悛,以陷于大难,乃欲以桑榆之末景,自托于渊明,其谁肯信之?虽然,子瞻之仕,其出入进退,犹可考也。后之君子,其必在以处之矣。

    辙少而无师,子瞻既冠而学成,先君命辙师焉。子瞻尝称辙诗有古人之风,自以为不若也。然自其斥居东坡,其学日进,沛然如川之方至。其诗比杜子美、李太白为有余,遂与渊明比。辙虽驰骤从之,常出其后,其和渊明,辙继之者,亦一二焉。

    [注]①黾勉(mǐn miǎn):努力。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时,辙亦海康  贬谪    B.然其诗而实绮  质朴

    C.性刚才拙,与物多  感触   D.为狱吏所折困,终不能  悔改,改正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至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   天之苍苍,正色邪?

    B.每家贫,东西游走       伏惟圣朝孝治天下

    C.其学日进,沛然如川之方至   及少日,眷有归欤之情

    D.今将集并录之          爽籁发清风生

    3.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引用苏轼的话介绍他追和陶诗的情况,着重谈了他晚年谪居儋耳、深服渊明、立志学陶的原因。

    B.苏辙对苏轼的上述情况略加评论,其中说到了苏轼半生为官,频遭屈辱而不知悔,议论中流露出对其兄遭遇的不平之慨。

    C.这篇序言引用苏轼的原话来介绍其创作动机等相关情况,这种写法有利于缩短读者与苏轼的距离,让人感到亲切可信。

    D.苏轼认为陶诗的艺术特点是“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认为陶渊明的人是“性刚才拙”,自己能够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⑴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3分)

    ⑵此所以深服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3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风飘飘而吹衣。

                 ,抚孤松而盘桓。

    ⑶层峦耸翠,            

    ⑷山原旷其盈视,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⑹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6分)

    听筝

    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1.该诗题为“听筝”,写诗人听筝时的音乐感受,表达技巧别具一格,请以颔联为例简要分析。(3分)

    2.颈联中“独”与“空”堪称诗人炼字的典范,请对这两个字作简要赏析。(3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永远不要认为我们可以逃避,我们的每一步都决定着最后的结局,我们的脚正在走向我们自己选定的终点。------米兰·昆德拉

    阅读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或联想? 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 (2)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 (3)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