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1 题,其中:
选择题 10 题,文言文阅读 6 题,语言应用 2 题,现代文阅读 1 题,名句名篇 1 题,材料作文 1 题
简单题 14 题,中等难度 7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0 题
  1. 下列加横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发(juǎn)  泥(nián) 角(jī)   冰凉骨(biàn)

    B.树(miǎo) 扬(yú)   场(què)  按不住(nà)

    C.养(juàn)  脚(bié)  腼(tián)  肥体壮(biāo)

    D.集(qún) 执(niù)  咕(nong) 呱直叫(gu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骡车从桥边蹒跚地爬上陡坡,一些士兵扳着轮幅在帮着推车。卡车嘎嘎地驶上斜坡就开远了,把一切抛在后面,而农夫们还在齐到脚踝的尘土中踯躅着。

    B.我们的思绪是多么容易一哄而上,簇拥着一件新鲜事物,像一群蚂蚁狂热地抬一根稻草一样,抬了一会,又把它扔在那里……

    C.我年轻的胸膛是如何贪婪地大口大口吸着晴天傍晚润湿的寒气的,是如何被猎犬的吠声激动地不可明状的。

    D.他们开始报怨他不能够好好地领导他们走出这片布满龌龊和恐怖的泥沼的丛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 人们关于全球气候危机的诸多   ,正一步步显露出来,成为现实。

    ② 幸福的感觉总会被思念的潮水   ,因为思念有时候是苦的。

    ③ 谭盾自感艺无止境,于是他转而向民间学习,从而   了音乐创作的新境界。

    A.隐忧 淹没 开创

    B.隐忧 湮没 开拓

    C.殷忧 淹没 开创

    D.殷忧 湮没 开拓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句中加横线的熟语和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我国不少理工科院校把《大学语文》排斥在必修课之外,而近年来外国留学生报考HSK(中国汉语水平考试)的人数大幅度上升,真可谓“外来的和尚好念经”。

    B.这样的错误对于整个项目的要求来说是无伤大雅、不足为训的,决不能只纠缠于细枝末节而忘了根本的目标。

    C.有关部门整顿房地产市场,那些八字还没有一撇就热热闹闹售房的开发商,终于尝到了自己酿的苦酒。

    D.他最近出版了一本文不加点,几乎没有注释的旧体诗集子,这样的书,实在让人不忍卒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一带一路”是中国顺应经济全球化而提出的伟大战略,中国未来数十年的改革开放都围绕这一战略布局展开。

    B.据法新社布里斯班11月16日电,对于南中国海的岛礁领属争端问题,奥巴马始终不认可美国没有有意遏制中国的崛起,但强调中国应当成为世界舞台上负责任的大国。

    C.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将直接影响住房、教育、家政等方面,刺激扩大相关领域的投资,并且还能增加就业机会。

    D.在说书这一行,单田芳可谓世家出身,父亲母亲都是书曲艺人。他将这门艺术发扬光大,不仅成为当代“评书四大家”之一,更创下了“凡有井水处,皆听单田芳”的声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唔,”他又说:“你知道,我待在那儿照料动物。我是最后一个离开圣卡洛斯的。”

    B.“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小说家不可能把他所欲诉之怀全然写下,而一个好的结构是一个合适的“容器”,能够把生活这条大河中的水舀起一瓢来,让它在一个有限的空间之内展示其丰富的姿态。

    C.《安东诺夫卡苹果》的场景描写,全方位地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秋天果园的丰收景象:有色泽,有声音,有气味,将我们一下子带入了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氛围当中。

    D.墨子的主张和孔子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孟子说“墨子兼爱,是无父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海明威是美国小说家,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1954年凭《桥边的老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代表作品还有《永别了,武器》《太阳照样升起》《丧钟为谁而鸣》。

    B.《桥边的老人》关注战争中的小人物和弱者,他们是无辜的受害者,战争毁了他们的家园,使他们流离失所。对战争的谴责、对生命价值的珍视、对善良的人性的揭示是这部小说的主旨。

    C.雨果被誉为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最杰出的代表,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和小说家之一。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D.《炮兽》避开了当时众多社会场面,选取一个特定的场景来写。作者把环境纯化为人与自然之间的斗争,这里只有人和炮兽,人与大海的搏斗。通过这个斗争场面来表现人物性格。全文不仅在人物塑造中运用对比照法,几个场景之间也充满了抑扬的对比和动静的结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乔治·桑以多产著称,一生写过的信件达2000余封,               。除此之外,她与雨果、福楼拜和司汤达通信也相当频繁。  

    ①“也成了了解19世纪历史不可或缺的存在” 

    ②卡尼尔经典文丛出版社编辑的《乔治·桑书信全集》更是多达26册  

    ③她与缪塞的蜜月期,她写下头三册《一个旅行者的信札》,并在随后若干年里将这个系列出版到了第十三本

    ④仅2004年伽玛出版社编辑出版的乔治桑生活信札就厚达1312页

    ⑤这些信不只对了解她的生活与作品而言非常重要

    A.⑤①②④③

    B.③⑤①④② 

    C.④②⑤①③  

    D.③④②⑤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下列各句加横线字意义解释都正确的一项(    )

    A.如杀无道,以(亲近)有道      举善而教不能,则(劝导)  

    B.使(让)民以时                则将焉用彼(扶着盲人走路的人)矣

    C.小子鸣鼓而(攻打)之可也      有若对曰:“ (何不) 彻乎?”

    D.居其所而众星(拱,环绕)之      (众多)矣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列各项中,对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是孔子的启发式教育原则。孔子主张在学生充分进行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对他们进行启发、开导,这是符合教学基本规律的。

    B.“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孔子的生死观是以“仁”为最高原则的,他认为比生命更宝贵的就是“仁”,要求人们在生死关头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要保全“仁”。

    C.“克己复礼为仁” :孔子以仁来规定礼,仁以礼为基础,以礼来维护。礼是内在的,仁是外在的,二者紧密结合。

    D.“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可以与他周围的人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但他对任何事情都经过自己的思考,不盲目附和。但小人则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只求与别人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原则。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6 题
  1. 选出下列各句“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

    A.乡原,德之贼也  /  其不善者恶之

    B.既来之,则安之 / 孔子下,欲与之言

    C.恶称人之恶者 / 果哉,末之难矣

    D.先王之道,斯为美  / 小大由之,有所不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句子句式不同的一组是(   )

    A.于斯二者何先   子将奚先

    B.道之以政      子路行,以告

    C.君子哉若人     甚矣吾衰也

    D.曾是以为孝乎   岁不我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各项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B.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

    C.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D.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加横线字的用法和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己欲立而

    A.子曰:“食,足兵,民信之矣。”

    B.欲洁其身,而大伦。

    C.士志于道,而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D.老者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各句翻译正确的一项(    )

    A.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用道德来训导百姓,用礼制来整治百姓,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也会有很高的品格。)

    B.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像高山一样令人敬仰,像美丽的风景一样让人向往。)

    C.无乃尔是过与?(这不就是你的过错吗?)

    D.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百姓富足了,您怎么会一个人不富足呢?百姓不富足,您又怎能一个人富足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扬州龙兴寺十方讲院记① 

    王安石

    予少时,客游金陵,浮屠慧礼者②从予游。予既淮南,而慧礼得龙兴佛舍,与其徒讲其师之说。尝出而焉,庳屋数十椽,上破而旁穿,侧出而视后,则榛棘出入,不见垣端。指以语予曰:“吾将除此而宫之。虽然,其成也,不以吾后,必求时之能行吾道者付之。愿记以示后人,使不得私焉。”当是时,礼方丐食饮以卒日,视居枵然③。余特戏曰:“姑成之,吾记无难者。”后四年,来曰:“昔之所欲为,凡百二十楹,赖州人蒋氏之力,既皆成,盍有述焉?”噫!何其能也!

    盖慧礼者,予知之,其行谨洁,学博才敏,而又卒之以不私,宜成此不难也。世既言佛能以祸福语倾天下,故其隆向之如此,非徒然也。盖其学者之材,亦多有以动世耳。今夫衣冠而学者,必曰自孔氏④。孔氏之道易行也,非有身窘形,离性禁欲,若彼之难也。而士之可一乡、才足一官者常少。而浮屠之寺庙被四海,则彼其所谓材者,宁独礼耶彼之材,由此之道,去至难而就甚易,宜其能也。呜呼!失之此而彼得焉,其有以也夫⑤!

    注:①选自《王安石散文精选》,本文又题《扬州龙兴讲院记》。十方,指东南西北等十个方位。讲院,僧徒讲经说法之处,即寺庙。②浮屠,佛教用语,即和尚。慧礼,和尚法名。③枵然,枵,音xiāo,本指中心空虚的树根,此指空虚。④孔氏,指孔子。⑤有以也夫,有所作为吧。有,通“为”,也夫,语助词。

    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尝出而焉       过:探望

    B.不以吾后       私:私爱,偏爱。

    C.余戏曰         特:特意,故意

    D.而士之可一乡     行:品行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愿记以示后人     士大夫

    B.视居枵然        后用兵

    C.学博才敏        吾尝终日思矣

    D.彼之材         资政殿大学士行

    3.下列对原文的解说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王安石应邀为自己的朋友——僧人慧礼所兴建的扬州龙兴寺院所作的一篇记,作于王安石吏淮南之后四年,目的在于宣扬自己“以佛济儒”的观点。

    B.文章简述了慧礼将一座破败不堪的寺庙改建成一座有百二十间房的大寺院的经过,特地点出慧礼建寺前食饮无物的艰苦境遇,以强调建寺的曲折艰难。

    C.作者在文中感慨佛教兴盛的原因不是偶然的,赞颂慧礼是一个“其行谨洁,学博而才敏,而又卒之以不私”的有才有学、品德高洁的佛教信徒。

    D.作者在文中将慧礼与那些儒者作了比较,目的在于说明当时的儒者缺乏像慧礼等僧人那样甘于艰苦的精神,因此不能真正继承儒家的精神。

    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当是时,礼方丐食饮以卒日,视其居枵然。

    ②而浮屠之寺庙被四海,则彼其所谓材者,宁独礼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下面是我国的“国家节水标志”,请写出该标志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70个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化经典选段,完成小题。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阚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论语·子路》)

    彼国者,亦有砥厉,礼义节奏是也。故人之命在天,国之命在礼。人君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权谋倾覆幽险而亡。(《荀子·强国》)

    1.孔子认为治理好一个国家,首先要     ,而荀子认为治理国家最重要的是      

    2.请结合上面的材料分析,从治理国家角度来看,荀子与孔子观点有无不同之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胡安发现了一条绳索

    【秘鲁】弗朗西斯科·埃斯卡特

    胡安发现了一条从天上垂下来的绳索。

    那条长得令人难以置信的绳索一直往上延伸,延伸,直至消失在冬日的云层里,胡安一边看着它一边想身边没有人会相信他看到的这一幕。

    “这孩子太孤独,出现幻觉了。”听到胡安的故事,他姑姑会这么说。“应该带他去看心理医生!”最后她会得出这样的结论。

    于是胡安一直跑回了家,看见他爸爸正坐在门口的那段老树干上。“有一条绳子从天上垂下来!”胡安喊道。

    父亲沉默地看了他一眼,好像胡安说的是一种奇怪的无法理解的方言。

    胡安痛恨没有人认真地对待这件事,然而他已经习惯了,人们总是把他当成一个小孩子,尽管他都快十岁了,在大草原上可以骑着自行车到处来去。

    “爸爸,你得看看,我发现的那条绳子非常粗大,我一个人没法把它运回家。”胡安试着用父亲的语言表达,想让他别再像平时那样用轻蔑的表情看着自己。

    “请您跟我来一下吧,爸爸,就一会儿。”胡安哀求道。

    但这仍是徒劳,父亲不喜欢胡安求他玩耍,就像不喜欢玩耍本身,于是那孩子决定再次消失,重新向发现那条绳索的地方跑去。

    他很快又看到了它,在大草原中央,纹丝不动,风吹拂着,但那条绳索仍定定地悬在那里,并不是绷紧了,只是静静的。胡安看了它一会儿,又向天上望去,寻找一种解释,但是同样一无所获,这时他想到直到现在他还没有碰过那条绳索,就决定碰碰看,好证明那是真实的,而不仅仅是一种幻觉,或是海市蜃楼,就像那些在沙漠里迷路的旅行者所看到的。

    胡安重新看了一下绳索,决定走过去。但因为某种原因,他又想起了搂着绳索渴死的旅行者,不敢向前走一步。考虑了几秒钟后,他吸了一口气,向前迈出了第一步,然后,又一步,又一步,直到剩下不到一米的距离,他伸出胳膊,用指尖轻轻地碰了一下绳索。“很软。”他想。

    胡安决定拉一下那条绳索。他用双手抓住绳索,使劲向下一拉,但是什么也没发生,绳索顶住了他的全部力量,于是他决定全身吊上去,他助跑,牢牢地搂着绳索纵身一跳,就像一个九岁的人猿泰山一样吊在了绳索上。

    胡安想起了一个小孩和三颗菜豆的故事,那个小孩在他家院子里种下了三颗菜豆,最后菜豆长成了一棵巨大的爬蔓植物,一直长到了天上,那孩子顺着它爬上去,在顶端发现了一座城堡,里面满是财宝。但是真的是菜豆吗?菜豆不会长成爬蔓植物呀,真是个奇怪的故事……

    胡安学校的作业本上总是写满了老师的评语,说他是个非常不专心的孩子,喜欢在课堂上想入非非。现在胡安可给了所有那些老师一个理由了,在他眼前出现了一条悬空的神奇的绳索。“我应该爬上去,我得看看这是什么。”他这样想着,开始攀着绳索向上爬。

    胡安爬到了十米高的时候,就害怕得不敢继续了,但是也没有勇气松开手,于是就停在了那里,不知道该怎么办,他的小手很疼,胳膊开始颤抖,他决定慢慢地滑到地面上去,然后从家里随便找个人来,让他看看这条绳索。但是他刚准备动一下,就感到绳索开始下降。

    突然,从很高的地方传来一声:砰……胡安一下子掉在了地面上,绳索开始往他身上落,好像终于从固定它的地方松开了。

    绳索不停地往胡安身上落,把胡安埋在里面形成了一座小山;胡安绝望地挪动着胳膊,这时他感到绳索湿透了……他终于从里面钻了出来,一溜烟跑回了家。

    父母不想听胡安解释,他到家的时候天已经黑了,开始下着细雨;一顿惩罚后,他上楼回到自己的房间,透过窗户看着雨,无法讲述自己的奇遇。

    雨不停地下了三天三夜,胡安的父母决定停止度假回城去;胡安无法回到发现绳索的地方了,全家人都监视着他,同时全家人都受够了那场绵绵不绝的雨。似乎所有人都认为他是那场雨的罪魁祸首……

    在绳索落地的地方,大雨形成了一个湖;随着时间的流逝,湖带来了植物,植物引来了动物,大草原变成了一个山谷;七十年后,那个被称为“拉坎提亚”的山谷里的湖成了当地河鳟最多的地方。最近一次我去那里,一些东西引起了我的注意,湖里的所有小艇上只有一个人没有在垂钓,那是一个老人,他看着沁凉的湖水,似乎在思念着什么,看了他好一会儿,我禁不住好奇心驱使,上前问他在找什么。

    “我的绳索。”他回答道。                       (本文有删改)

    1.分析文中画线语句表现了胡安怎样的心理。

    2.文中插入一个小孩和三颗菜豆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3.小说末两段采用第一人称“我”来叙述,有什么好处?

    4.小说中的绳索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可作多元解读。你如何理解文中绳索的象征意义?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至少写出两种象征意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名句默写。

                ,不亦重乎?              ,不亦远乎?

    ②子曰:“何以报德?                              。”

    ③饭疏食,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④子谓颜渊曰:“                       ,惟我与尔有是夫!”

    ⑤吾恐季孙之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①某报为了发掘有温度和人情味的新闻,引导读者以温暖的视角看待社会,开设了《暖闻》专栏。编辑部收到三则新闻:

    ②一位卖油条的青年多年坚持不用有害的“复炸油”炸油条,给顾客提供新鲜健康的油条,被网友称赞为最帅的良心“油条哥”。

    ③一位老父亲从外地来医院看望儿子,看到儿子正在坐诊,忙得抬不起头,根本说不上话。老人家等了两个多小时后,只好挂了个号,和儿子见了一面。

    ④某地举办珍品画展,一位男孩在探身观赏时不慎跌倒,损坏了一幅珍贵名画。主办方认为男孩只有12岁,又不是故意的,因此仅备案而未报案,希望男孩的心理不要受到影响。

    从以上新闻中选择一则刊登在《暖闻》专栏上,你认为哪一则更合适?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要求:1)角度自选,立意自定。2)标题自拟。3)不少于800字。4)不得抄袭、套作。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