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0 题,其中:
选择题 2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名句名篇 1 题,语言应用 2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2 题,中等难度 8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 题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每对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印/炮烙纤绳/拉纤挣脱/扎不可估/体裁衣

    B.紧/鼓/弃/本逐末/退避三

    C.涡/风伛/佝偻混蛋/歌载舞/风雪

    D.迫/倔/狼藉间或/隔含情脉/一相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是党的十七大主题,它向世界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内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对外努力建设和平繁荣的美好世界。

    B.作家出版社最近出版了巴金先生记叙性、回忆性文字的汇编《我的家》,该书首次以图文的形式全面展现了一代文学大师鲜为人知的家庭生活。

    C.石油与天然气价格的不断上涨,引起消费者信心指数连续下降,造成工农业生产成本大幅提高,给世界经济复苏蒙上一层阴影。

    D.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所率领的船队诞生地南京,将建造当年航海宝船工厂的遗址,预计两年完成一期工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穿过生命的眼睛

    简默

    ①老人临窗端坐,环着雪白披肩,在读《庄子》。那只唤做咪咪的大白猫跳上书桌,偎依在她身旁,入定似的守望着她,仿佛是她形影相随的亲人。阳光像一把折扇,到了下午扬手收了收,一股脑地都涌向了西边,漫入窗内洗亮老人,她沐浴在了灿烂柔和的光影里。

    ②这样的秋日,是一杯下午茶,恰好适合边饮边读《庄子》。我是这样想的。

    ③她没有起身,由于腿脚不灵便。她将一天时光分成了两部分:坐的和躺的。前者比后者多,一直到永远。即使是坐,她也在读和思,像现在。

    ④我最先迎到了她的眼睛。从我放轻脚步进门,这双眼睛就从书上收回,缓缓地抬起,柔柔地注视着我。我读懂了它的歉意、关切、爱护……

    ⑤我尽量放轻脚步,一步一步地走近她,坐在她桌旁的一张椅子上。现在我离她如此近,仅仅隔着一杯茶,我随时可以轻巧地端开它。这让我能够仔细地打量她:头稍稍向后仰,发髻梳得一丝不苟,发丝不乱像仿宋字,嘴角俏皮地向上微翘,微笑漾在了那儿。最美的还是这双眼睛。这是一双真正的丹凤眼,浅浅眯起,明亮而清澈,像庄子的一点点秋水。我奇怪她有这样的眼睛,在我的经验里,只有孩子才有类似的眼睛。上帝给了孩子一颗童心,让他去触摸善良,又给了他一双眼睛,让他去发现美好。这双眼睛纯净闪亮,没有一丝儿杂质,像草尖上的露珠,又像被双眼皮夹住的黑葡萄仁,到了最黑的夜也同样扑闪流转,像没有皱纹的天空中一颗最亮的星星。而我印象中老人的眼睛是混浊模糊的,那里面储满了太多的记忆与经验,像一盘有声有色的录像带,忠实记录的是生活的情景,配以原汁原味的声音。

    ⑥一个人的老去,是从心和眼睛开始的。心,我们轻易看不见,它像果仁儿被包裹在了黑暗的壳里。但,眼睛可以。一个有着这样一双眼睛的人,她是不会老的,透过她的眼睛我从她的心得到了求证。是这双眼睛,和它背后的心,让老人年轻如小女孩,永远。

    我也渴望拥有一双这样的眼睛,因为我不想老。但借助别人的眼睛,我看到圆滑与世故浸染了我的眼睛,它们像硫酸腐蚀我的眼睛,让它逐渐地混浊黯淡,流不出清亮的泪水。我悲哀地认识到自己正在一天天地变老,我在现实横流中贪婪地取,吝啬地舍。

    ⑧老人平静地说,我不喜欢名片。我一直注视着她,她说这话时眼睛洒脱地眨了眨,像是在强调。这双眼睛阅尽沧桑,包括人和事,一个国家一百年的记忆都可以在这儿找得到。但她偏偏说到了一张纸片,一张可以随意涂鸦传递假与空的纸片,谁能相信这双眼睛容不下一张纸片呢?但,一张纸片有时就像一粒沙子,以尖锐的虚假揉痛了眼睛。

    ⑨我要走了,在她温柔地注视我吃完蛋糕以后。我吃得很慢,似乎有些害羞,还有些斯文,怕发出声音似的,但只有我自己知道,我是想让这双眼睛多注视我一会,哪怕是一分一秒。我尽量慢慢地吃,她爱怜地盯着我,却没说话。我读懂了,她仿佛在说:慢慢吃,喝点水,别噎着了!

    ⑩我尽量放轻脚步,一步一步地向外走,像来时一样。我觉得背上有什么贴近了我,下意识地回过头,天哪,她竟然在柔柔地注视着我,瞳孔像火焰最明亮的内核,温暖地照着我。我一步一回头地望着她,与她对接着眼神,我似乎丢掉了面具似的圆滑,摆脱了阴影般的世故,一点一点地纯净和透明了起来。她仿佛觉察到了我的变化,似乎努力向上要拔起自己,肩头耸了耸。我忍住了泪水,快步走了出去。

    11我们活着都是一个容器。老人也是。但她长长的一生盛满了爱,任我们随时在里面清洁内心,洗涤灵魂。

    12因为,她坚信:“有了爱就有了一切!”

    13她的容器就是这双眼睛。

    14老人叫冰心,一个在爱中寻找、求索和收获的人。

    1.文章第一段对大白猫和阳光进行了细致的描写,联系全文,谈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2.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6分)

    (1)我也渴望拥有一双这样的眼睛,因为我不想老。

    (2)一张纸片有时就像一粒沙子,以尖锐的虚假揉痛了眼睛。

    3.作者直到结尾才点明老人就是冰心,请赏析这样写的好处。(4分)

    4.文章以“穿过生命的眼睛”为题,眼睛如何能“穿过生命”?结合本文,谈

    谈你的理解。(6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遗产经济学”的文化后患

    ①一向受到冷落的传统文化,仿佛突然峰回路转、柳暗花明了。

    ②从一个“牛郎织女”故事,六个省明争暗斗,到一个“梁祝故里”传说,十几个城市虎视眈眈,直至如今山西两地对“帝尧故里”的文化攻势。近年来,文化遗产争夺战可谓烽烟四起、高潮迭出。

    ③遗憾的是,这并不能代表可喜的民族文化自觉与文物保护意识增强。在志在必得的“文化激情”背后,是利益驱动下“遗产经济学”的精细打算——“每挖掘一个名人故里,就可以开发一个旅游景点,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

    ④将文化遗产,视为地方经济的“摇钱树”,这样的观念,在目前的中国已经有了很多现实注脚。我们在册的世界文化遗产,十分之一由于“过度开发”受到警告便是明证。不少已经夺得文化遗产“归属权”的地方,以创收为核心,将文化演变为商业,大张旗鼓地进行着杀鸡取卵式的经营。

    ⑤这当然不是传统文化的“利好”,而是历史文化的灾难。

    ⑥当三江并流、都江堰、武当古刹等文化古迹传出“过度开发”的消息,当几乎每一种有魅力的文化都必有浩浩荡荡却毫无魅力的新建“伪文化”,甚至每一部古典文化名著,都演化为一座荒唐可笑的娱乐场时,不仅观众失去了文化的共鸣,历史文化也在被切割、破坏和颠覆。

    ⑦值得关注的是,这些年来,“遗产经济学”有了新的表现形式。在许多愈演愈烈的文化名人争夺战中,人们频繁看到当地政府的身影。

    ⑧今年上半年短短6个月里,一些政府参与的公祭活动席卷南北——陕西黄陵、河南周口与甘肃天水瓜分了伏羲;湖北竹山、河北邯郸、甘肃天水和山西万荣等地共享了女娲;陕西黄陵和河南新郑分食黄帝;河南焦作、湖南炎陵和山西高平肢解炎帝;湖南宁远跟山西运城一起争夺舜帝……

    ⑨由于地方政府的高调介入与认同,一些耗资巨大的标志性“文化符号”也应运而起。“帝尧故里”争夺战中,临汾修建了“中华民族文明之门”的华门,这座出手不凡的大制作从规模到设计处处“天下第一”。在此之前,长达21公里的“华夏第一祖龙”,高达近40米的刘邦铜像,在河南两地被轰轰烈烈地打造。

    ⑩政府参与社会事业的文化构建,本没有错。但问题是,这样的建设应当以公共文化服务为重点。面对此起彼伏的“争夺战”与“伪文化”浪潮,政府本应做正确的引导,为何却成了推波助澜的主导?

    11实际上,逐步升格的“崇古活动”与不断新建“文化标记”,已经成为一些地方新一轮面子工程的集体亮相,甚至有些国家级贫困县也卷入其中。在光大传统、发展文化的口号之下,一些官员的心中,不仅有对经济效益的图谋,更有对“政绩收益”的盘算。他们用行政拨款下注,看能否博取更大的利益,创造经济——文化——政治的多赢。

    12让经济利用,被政治挟持,结果是,以文化为名义的文化行动,非但没有为社会繁荣带来推力,没有增强我们的历史文化意识,反而推助了急功近利、惟利是图的社会风气,加剧了好大喜功、铺张浪费的官场恶习,留下了沉重的文化欠债和社会成本。

    13这恐怕是“遗产经济学”更大的后患!

    1.本文所说的“遗产经济学”具有怎样的表现特征?

    2.为什么在一些地方出现了“文化遗产争夺战”与“伪文化”建设浪潮?地方政府在社会文化事业构建中应持有怎样的态度?

    3.本文所说的“遗产经济学”具有哪些文化后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尹师鲁墓志铭

    师鲁,河南人,姓尹氏,讳洙。然天下之士识与不识皆称之曰师鲁,盖其名重当世。而世之知师鲁者,或推其文学,或高其议论,或多其材能。至其忠义之节,处穷达,临祸福,无愧于古君子,则天下之称师鲁者未必尽知之。

    师鲁为文章,简而有法。博学强记,通知今古,长于《春秋》。其与人言,是是非非,务穷尽道理乃已,不为苟止而妄随,而人亦罕能过也。遇事无难易,而勇于敢为,其所以见称于世者,亦所以取嫉于人,故其卒穷以死。

    师鲁少举进士及第,为绛州正平县主簿、河南府户曹参军、邵武军判官。举书判拔萃,迁山南东道掌书记、知伊阳县。王文康公公荐其才,召试,充馆阁校勘,迁太子中允。天章阁待制范公贬饶州,谏官、御史不肯言。师鲁上书,言仲淹臣之师友,愿得俱贬。贬监郢州酒税,又徙唐州。遭父丧,服除,复得太子中允、知河南县。赵元昊反,陕西用兵,大将葛怀敏奏起为经略判官。师鲁虽用怀敏辟,而尤为经略使韩公所深知。其后诸将败于好水,韩公降知秦州,师鲁亦徙通判濠州。久之,韩公奏,得通判秦州。迁知泾州,又知渭州,兼泾原路经略部署。坐城水洛与边臣略异议,徙知晋州。又 知潞州,为政有惠爱,潞州人至今思之。累迁官至起居舍人,直龙图阁。

    师鲁当天下无事时独喜论兵,为《叙燕》、《息戍》二篇行于世。自西兵起,凡五六岁,未尝不在其间,故其论议益精密,而于西事尤习其详。其为兵制之说,述战守胜败之要,尽当今之利害。又欲训土兵代戍卒,以减边用,为御戎长久之策,皆未及施为。而元昊臣,西兵解严,师鲁亦去而得罪矣。然则天下之称师鲁者,于其材能,亦未必尽知之也。

    初,师鲁在渭州,将吏有违其节度者,欲按军法斩之而不果。其后吏至京师,上书讼师鲁以公使钱贷部将,贬崇信军节度副使,徙监均州酒税。得疾,无医药,舁至南阳求医。疾革,隐几而坐,顾稚子在前,无甚怜之色,与宾客言,终不及其私。享年四十有六以卒。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或高其议论,或其材能多:赞美

    B.处达,临祸福穷:困窘

    C.不为止而妄随苟:随便

    D.上书讼师鲁以公使钱部将贷:宽恕

    2.以下各组句子中,能分别直接表现师鲁“博学”和“敢为”的一组是(3分)(    )

    A.①或推其文学,或高其议论②欲按军法斩之而不果

    B.①通知今古,长于《春秋》②又欲训士兵代戍卒,以减边用

    C.①为《叙燕》《息戍》二篇行于世 ②言仲淹臣之师友,愿得俱贬

    D.①为政有惠爱,潞州人至今思之②与宾客言,终不及其私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天下的士人认识他的和不认识他的都称呼他师鲁,可见他的名声被当时人看重。这不单是因为他有才能,也由于他的“忠义之节”。

    B.师鲁考中进士后为官许多年,仕途不很顺利,多次被调动官职、贬官,有时还不得已辞去官职,其原因有他仗义执言,敢作敢为,也有“遭父丧”。

    C.本文还附带提到了师鲁军事方面的才能,他在著作中表述了作战、守卫成功失败的要义和抵御外敌的长久之策,可惜未能全部施行。

    D.师鲁在潞州任职,可谓勤政爱民,百姓都拥戴他;在渭州任职时的所作所为,堪称秉公执法,后被人借事中伤,遭贬官。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其所以见称于世者,亦所以取嫉于人,故其卒穷以死。(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齐安郡晚秋

    唐·杜牧

    柳岸风来影渐疏,使君家似野人居。

    云容水态还堪赏,啸志歌怀亦自如。

    雨暗残灯棋散后,酒醒孤枕雁来初。

    可怜赤壁争雄渡,唯有蓑翁坐钓鱼。

    注:齐安郡,即黄州。此诗为杜牧受权贵排挤,谪任黄州刺史时作。

    1.诗中用哪些意象来表现“晚秋”的?

    2.研读诗歌的颔联和颈联,简要分析诗人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尾联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的?诗人的用意何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闻道有先后,_______________,如是而已。

    2.纵一苇之所如,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春与秋其代序。

    4._______________,吾将上下而求索。

    5.吾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_______________。

    6.善始者实繁,_______________。

    7.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_______。

    8.水至清则无鱼,____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一段话,试概括出“草根文化”的四个主要特性。(4分)

    社会学家、民俗学家艾君在《改革开放30周年解读》中对草根文化这样界定:“草根文化,属于一种在一定时期内由一些特殊的群体,在生活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潮流,它实际是一种‘副文化、亚文化’现象。它具有平民文化的特质,属于一种没有特定规律和标准可循的社会文化现象,是一种动态的、可变的文化现象,它又区别于阳春白雪的雅文化、上流文化、宫廷文化以及传统文化。”他认为,健康向上的“草根文化”会形成对主流文化的重要补充,但愚昧落后的“草根文化”无可否认也会给传统意义上的主流文化带来辐射、腐蚀和冲击。

    “草根文化”的特性: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某中学成立了一个文学社,拟创办一个社刊,取名为《流年》,请你将青春、

    文学等内容同刊名联系起来,写几句抒情性的刊首语。(不超过40个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田野里、山坡上、道路旁、花园中,我们经常能够看到一朵朵鲜艳的花,不管脚下的土地是否肥沃,也不管是否有人停下来欣赏,它们总是那么自信、那么骄傲地悄然绽放。其实,从这些绽放的花儿身上,我们能得到很多生活的启示。

    请以“绽放”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不得抄袭、套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