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1 题,其中:
选择题 5 题,现代文阅读 1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名句名篇 1 题,语言应用 2 题,作文题 1 题
中等难度 11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5 题
  1. 下列词语中,各对划线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徉/逢作戏 茶/休相关  伤/悲欲绝

    B.下/千难逢   学/相以沫  干/曲高

    C.落/罪并罚  掇/级而上  枪/力能

    D.家/竹难书  好/穷山壤  不/瓜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销赃  变本加厉  明信片  舐犊情深

    B.善长  察言观色  摄像机  出类拔萃

    C.震撼  不径而走  绿茵场  招聘启事

    D.焦躁  蛛丝马迹  挖墙角  韬光养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海尔集团以雄厚的科技实力和先进的经营理念为依托,亦步亦趋,紧跟世界电器产业发展的潮流,创下了骄人的业绩。

    B.美国电影大片《功夫熊猫》在中国上映,它采用了现代科技,也融合了中国元素,在社会上引起很大的反响,人们对之评头论足,大加赞赏。

    C.2010年广州亚运会会徽设计,是以柔美上升的线条,构成了一个造型酷似火炬的五羊外形轮廓;构图以抽象和具象相结合,两者相得益彰,在灵动中不失稳重。

    D.828米的世界第一高楼落成之际,恰逢迪拜深陷债务危机之时,这座“通天塔”能否发挥定海神针的作用,撑住房地产市场风雨飘摇的天空,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句是(   )

    A.专家明确指出,此次公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不会恢复繁体字的使用,中国新生儿的取名用字也必须从中选取,乱取名、取怪名将得到遏制。

    B.就在八名维和警察“回家”的途中,一首专为他们创作的歌曲《接你回家》悄然诞生,此曲表达了全国人民对八位海地维和英雄的深情呼唤。

    C.中国在世界主要经济体系中继续保持最快的发展速度,并带领世界走向经济复苏,这些功劳首先要归功于中国千千万万勤劳坚韧的普通工人。

    D.主管会计只凭副总经理的一个电话,未按总经理的指示,将预付款电汇给对方,给公司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过了桥,就是那幢新歌德式的大楼,从小船上望过去,________ 透过河畔婆娑的柳影,好像望见了剑桥往日的岁月。我不由得惊呼:“这柳树怎么这么大?”

    ①天高云淡,地阔草荣。 ②地阔草荣,天高云淡,

    ③风景的秀美令人屏息。 ④秀美的风景令人屏息。

    ⑤我的视线也随着舟行而展开: ⑥随着舟行,我的视线也随之展开:

    A.①③⑤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②④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24分)

    三叔郁达夫的少年时期

    郁 风

    对于三叔达夫的记忆就像一幅非常熟悉的亲切的画,却是只有色彩没有线条,只有光影没有具像了。三叔达夫自幼聪明过人,七岁入私塾启蒙,九岁时就能作诗,他后来的《自述诗》有“九岁题诗四座惊”之句。他在一九二七年回顾童年时写道:“我在小学中学念书的时候,学校的功课做得很勤,空下来的时候只读读四史和唐诗古文,当时正在流行的礼拜六派前身的那些肉麻小说,和林畏庐(即著名翻译家林纾)的翻译小说,一本也没有读过。只有那年正在小学毕业的暑假里,家里的一只禁阅书箱开放了,我从那只箱里,拿出了两本书来,一部是石头记(即《红楼梦》),一部是六才子书。”

    在富阳高小三年级(实际读了两年,十二岁)毕业后到杭州投考杭府中学,被录取了但又因一时学费不够而改入用费较低的嘉兴府中学读了半年,才又回到杭府中学。这时期他的全部兴趣都在读“闲书”和游山逛水,仅有的零用钱都送进叫做梅花碑的旧书店里,据他自己在自传中说,当时买来的书中使他狂喜的有三部:一部是《吴诗集览》(清代诗人吴梅村的集子),一部是《庚子拳匪始末记》,这本书“使我满肚子激起了义愤”,还有一部是“署名曲阜鲁阳生孔氏编订的《普天忠愤集》,甲午前后的章奏议论,诗词赋颂等慷慨激昂的文章,收集得很多,读了之后,觉得中国还有不少的人才在那里,亡国大约是不会亡的”。他所处的时代、环境和这些前辈古人的民族正气文章,培育了他的爱国诗人的气质。稍后他又涉猎诗集词曲杂剧,他的《自传》中说:“真正指示我以做诗词的门径的,是《留青新集》里的《沧浪诗话》和《白香山词谱》。……记得《桃花扇》和《燕子笺》是我当时最爱读的两部戏曲。”也可以说受这些作品的感染孕育了浪漫主义的萌芽。这时期的少年达夫已经像着迷似的作些诗词,并且私下里用笔名向报纸投稿,“第一次投稿被采用的,记得是一首模仿宋人的五古,报纸是当时的《全浙公报》”,据他说直至两三年后,觉得投稿已有七八成把握,才用真名发表。那时的真名可能是“郁文”。

    读了两年中学,到了一九一零年十四岁,他认为学校里教的中文已没有什么好读的,科学在当时也不被重视,算来算去只有英文是他所欠缺的,于是就转入了美国长老会办的育英书院。数月后由于参加了反对校长的学潮而被开除,又转入另一浸礼会办的教会中学,仍然看不惯那个教务长的奴颜婢膝,谀媚洋人,趾高气扬,压迫同学。他说:“是在这一年的年假放学之前,我对当时的学校教育,实在是真的感到了绝望,于是自己就定下了一个计划,打算回家去做从心所欲的自修功夫。”他的计划就是:订阅上海发行的进步报刊,遍读家里所藏的四部旧籍和在杭州买的许多新书,在已读完第三册文法的基础上自修英文。“若能刻苦用功,则比在这种教会学校里受奴隶教育、心里又气、进步又慢的半死状态,总要痛快一点”。于是真的就住在富阳家乡那所老屋里两年,忍受着亲友长辈的非难和邻人的讪笑,阿太和祖母管不了他,能管他的大哥——我的父亲又不在家,他是完全自由地读自己爱读的书,精读了《资治通鉴》和两部《唐宋诗文醇》和其他典籍,有时一个人到田野间去,接触到农民疾苦,再就是阅读上海寄来的报刊。他深有体会地说:“实际上这将近两年的独居苦学,对我的一生,却是收获最多,影响最大的一个预备时代。”

    如果说他在日本高等学校时期继续不同程度的搞通了英、日、德、法、俄五国文字,遍览世界名著,吸取了外国文学的成就,那么,在他去国以前的少年时期就已奠定了他的中国文学基础和养成了爱国诗人的气质。

    (节选自郁风《一个真正的文人——三叔达夫》)

    1.第二段写郁达夫中学时期读了许多“闲书”,这些“闲书”对他产生了哪些影响?简要回答。

    2.郁达夫为什么对当时的学校教育“感到了绝望”?请结合文本简要回答。

    3.文章最后一段在文章结构和内容上各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

    4.郁达夫的“独居苦学”的经历给你哪些启发?请联系自己的学习经历简要回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共18分)

    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曾祖依艺,位终巩令。祖审言,终膳部员外郎,自有传。父闲,终奉天令。

    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天宝末,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十五载,禄山陷京师,肃宗征兵灵武。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拜右拾遗。房琯为布衣时,与甫善。时琯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是年十月,琯兵败于陈涛斜。明年春,琯罢相。甫上疏言琯有才,不宜罢免。肃宗怒,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时关辅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栗,儿女饿殍者数人。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

    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甫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尝凭醉登武之床,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忤。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夫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永泰元年夏,武卒,甫无所依。

    及郭英乂代武镇成都,英乂武人,粗暴,无能刺谒,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崔宁杀英乂,杨子琳攻西川,蜀中大乱,甫以其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耒阳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还。

    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有九。

    1.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甫自京师遁       宵:夜里

    B.右拾遗           拜:授予官职

    C.严武之           过:拜访

    D.牛肉白酒         啖:吃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谒肃宗彭原 //皆以美徐公

    B.出甫华州司功参军 //于是长安君约车百乘

    C.严挺之有此儿 //而陋者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D.自棹舟迎甫还 //后人哀之不鉴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甫虽生于官宦世家,但他仕途不顺,后来因为献赋才侥幸被皇上赏识。

    B.杜甫因为房琯兵败一事而遭受牵连,被贬到华州做了司功参军。

    C.杜甫与严武交情甚厚,在言行上常常对严武不讲礼节,十分傲慢。

    D.晚年的杜甫在颠沛流离中度过,文中对杜甫死的说法值得参考。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天宝末,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

    (2)时琯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

    (3)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名句默写(10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长使英雄泪满襟。

    2.飘飘何所似,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于无声处听惊雷。

    4.寄意寒星荃不察, __________________ 。

    5.雄关漫道真如铁,________ 。

    6._______________,入间正道是沧桑。

    7.________________,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8.无情未必真豪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画图省识春风面,____________________。

    10.____________________,门泊东吴万里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下图是北京市建委官方网站公布的京城房屋销售价格的情况。请你为下面图表添加 一段简要的文字,说明图表所传达的主要信息。(不超过 50 字) (6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将下列文字的主要内容进行压缩,压缩后不超过 40 个字(包括标点)。 (7分)

    而今,书籍这传统、古老的文化使者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日益陷入尴尬的局面。网络 文学的异军突起,影视媒体的铺天盖地,使整体的文学生存空间扩大了,却导致书籍所独自 拥有的领域相对狭小,相当多的受众越来越倾向于多媒体的诉求方式,尤其是青少年人群, 更是沉迷于虚拟的赛博空间。好莱坞影视、日韩剧、港台片一轮一轮地热播,网上冲浪体验 极点刺激,在这纷繁变幻的现代传媒变革时期,书籍又当何去何从?

    其实以数字化和读图为特征的影视与网络文化,并不能真正取代书籍的存在。再怎么红 的大片,终究也不可以离开优秀剧本的支撑。王家卫《花样年华》的成功,不正是先有了刘 以仑的原作?网络小说的流行,也离不开畅销书的推波助澜。《我的野蛮女友》先是在网上红 火,继而被导演发掘,再被出版社印刷发行,不也是很好的证明?书籍作为一种原始意义上 的文本形式,自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作文

    就你熟悉的中外文化名人,以“我心目中的文化名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散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