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2 题,其中:
现代文阅读 3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名句名篇 1 题,选择题 3 题,语言应用 2 题,材料作文 1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5 题,困难题 5 题。总体难度: 中等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题目。

    2015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当全国人民都在纪念抗日英雄的时候,现实生活中却有一种不良的文化现象屡屡发生,这就是英雄叙事的扭曲问题。比如,大量抗战“雷剧”“神剧”涌现,将严肃的抗战历史娱乐化;有人对抗战中的英雄人物进行解构乃至重构,试图颠覆或终结相关英雄的经典形象。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以微博、微信、微视频、客户端为代表的“三微一端”全面渗透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一些错误的英雄叙事借助新媒介,传播范围更广,受众更多,产生了更加恶劣的影响。比如,近年来互联网上出现了不少诋毁邱少云、狼牙山五壮士的各种扭曲的“英雄叙事”。媒体把这类叙事的“主体”命名为“凿船党”,并表达了对他们的警惕:“他们每天寻寻觅觅,看见正面的东西就上去凿几下子,而且每每有所斩获,用着放大镜在英雄身上发现了一些瑕疵,他们便极力将其放大。慢慢地,一些英雄的形象开始坍塌。”与此同时,一些抗战题材影视剧不顾历史本真,肆意将爱情、悬疑、性感、时尚等元素塞进来,这种做法是对英雄形象的亵渎,以至连普通观众对“手撕鬼子”之类不靠谱的剧情都忍无可忍。在媒介融合的语境下,这些影视剧经由电视、电影、互联网等媒介渠道得以在更大范围传播开来。伴随着上述种种媒介对人们日常生活的濡染,这种不着边际的“英雄叙事”对成千上万的普通观众——尤其是对年轻人贻害不小。抹黑恶搞英雄形象,导致英雄形象扭曲,既伤害了人们的历史记忆和身份认同,也恶劣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

    这种错误的英雄叙事,既具有明显的隐喻性特征——它隐喻了当下有些人存在着虚无化的价值取向和戏谑化的政治取向,也具有另一种特征——扭曲的生活化叙事:传统的英雄叙事在本质上是传奇性的叙事,近年来由传奇性叙事向生活化叙事的转变,有人刻意对英雄人物进行解构甚至污蔑。

    新媒介环境下,扭曲的英雄叙事的出现有着诸多原因。首先,新媒介的技术特性,对英雄叙事的变迁乃至扭曲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新媒介为英雄叙事提供了相应的技术环境和文化环境,也被“凿船党”们纳为其建构与传播“英雄叙事”的重要平台。进而,英雄形象的崇高性与非功利性被消解,并呈现出融合世俗、迎合消费的特征。其次,网络推动了众多思潮的传播,一些非主流思潮成为扭曲的英雄叙事得以展开的思想土壤。一些人站在人民群众利益和情感的对立面,利用网络上的社区、微博、微信等媒介,散播包括其“英雄叙事”在内的种种言论,挑衅人们的传统信仰,鼓吹错误的价值观。在这种思想土壤之上,“凿船党”们进行“英雄叙事”,是为达到其目的所采用的所谓“策略”而已。再次,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双向互动的“微时代”,在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助推了英雄叙事的扭曲现象。

    作为国人精神图腾的英雄形象,体现了大义凛然、坚强不屈的精神,不应被扭曲的英雄叙事所游戏化、娱乐化,而应成为国人的精神塔基。面对扭曲的英雄叙事及其危害,我们不可漠视,要保持清醒的文化自觉和坚定的价值立场。

    (改编自《光明日报》,丁松虎《英雄叙事的扭曲与纠正》)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量抗战“雷剧”“神剧”涌现以及有人试图颠覆或终结抗战中的英雄人物的经典形象,这都属于英雄叙事的扭曲问题。

    B.“凿船党”们借助“三微一端”等新媒介将一些错误的英雄叙事传播的范围更广,受众更多,产生了更加恶劣的影响。

    C.一些抗战题材影视剧出现“手撕鬼子”之类不靠谱的剧情,是因为创作者在剧中加入了许多爱情、悬疑、性感、时尚等元素。

    D.不着边际的“英雄叙事”,抹黑恶搞英雄形象,既伤害了人们的历史记忆和身份认同,也恶劣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错误的“英雄叙事”反映了有些人错误的价值取向和政治取向,也反映了英雄叙事文本由传奇性叙事向扭曲的生活化叙事的转变。

    B.英雄形象被一些人解构甚至污蔑,从而他们的崇高性与非功利性被消解,并呈现出融合世俗、迎合消费的特征。

    C.“凿船党”们为达到扭曲 “英雄叙事”的目的,采取的是利用网络上的社区、微博、微信等媒介传播的策略。

    D.英雄形象是国人的精神图腾和精神塔基,体现了大义凛然、坚强不屈的精神,不应被扭曲的英雄叙事所游戏化、娱乐化。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全国人民纪念抗日英雄时,在现实生活中,却有一些人站在人民群众利益和情感的对立面,挑衅人们的传统信仰,鼓吹错误的价值观。

    B.英雄人物身上可能存在一些瑕疵,但是“凿船党”们发现这些瑕疵后,把这些瑕疵极力放大,慢慢地,一些英雄的形象慢慢坍塌。

    C.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双向互动的“微时代”,助推了英雄叙事的扭曲现象,加强对微博、微信的监管能一定程度上遏制这种现象。

    D.我们面对扭曲的英雄叙事及其危害不能漠视,只要保持清醒的文化自觉和坚定的价值立场,就能防止扭曲的英雄叙事对我们带来危害。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题目。

    独臂先生

    药都自然出名医,何况又是华佗的后代。华济生一出诊便闻名百里。

    到了四十岁上,更是妙手回春。不敢说药到病除,但只要不是死症没有他治不了的。当时病人及家人们有这样一说:华先生说没治了,死时都是笑着的。这意思很明显,华先生是不会错诊的。他治不了的病,就是命该如此了。

    华济生从此也更加自信,整个儿圣祖华佗再生。

    这一天,华先生刚开大门,便见一辆载一瞎眼老妇人的独轮车停在门前。推车的汉子见华先生出门,跪倒便拜:“请先生救救俺娘。”

    华济生先观了一下老妇人铁青的脸色,看了舌苔,把脉片刻后,停了少顷,起身向门外走去。汉子一步跟上:“我娘的病?…‘别说了,快回去弄点老人喜欢吃的,别亏了她的嘴,这就算你的孝道了。”说着掏出一把钱递过来。

    “天底下没有治不好的病,我不信俺娘不行了。”汉子接过来铜钱又撒了一地。“孩啊,推我回吧,华先生说了,我就认了。”瞎老妇人呻吟着。

    “什么神医!”汉子仍然不服气地嚷道。

    “这是断肠,眼下大肠都烂了,神仙也是治不好的。”华济生劝慰说。

    “要是有人能治好,我砸你的招牌。”汉子怒目发誓。

    “别说砸招牌了,你娘能挨过百天,我砍给你一只胳膊。”说罢,华济生拂袖而去。

    七七四十九天后,汉子扶着老母直奔华济生的“济世堂”大门,“华先生,还不把这‘济世堂’的招牌砸了!”

    华济生抬头审视红光满面的老妇人片刻,一句话没说,拎起一把风快的药铲,把左胳膊压在座凳上一闭眼举铲而下。

    “华先生,你不能啊!”一声大叫,药铲被汉子夺下。

    “男人一口唾沫一个钉,还能让大风卷了舌头。留一只胳膊就够我用了,砍掉一只我就能记一辈子。”华济生痛苦地坐在凳子上。

    “华先生,你断我没治了,我还真等着死呢。可自打我吃了爬进碗中的一个活物,病竞慢慢地好了。”瞎老妇人迷惑地说,“我正想找你问个究竟呢。”华济生起身,来回走了足足十趟,忽然拉住老妇人的手:“我差点害了你老人家,生吃醋泡蜇过蜉蝣的公蝎是能治这病的。”

    送走汉子和老妇人,华济生便摘了“济世堂”金匾。从此,无论干啥就只用右手,左手总是背到背后。

    据说,后人给华济生塑像的时候,明明两只手都塑在前面,可第二天左手硬是又背到了后边。人们便称华济生为“独臂先生”。

    从此,药都中医只用右手把脉便沿袭下来。

    1.下列对小说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华济生是华佗的后代,得到华佗的真传,医术高超,治病妙手回春。

    B.“华先生说没治了,死时都是笑着的”体现了患者迷信权威的思想。

    C.华济生思索良久,指出那个奇特的药方,证明他无愧于名医的称号。

    D.华济生完好无损,小说却以“独臂先生”为标题,具有一定的讽刺性。

    E.小说体现了可贵的自省自责意识,这种意识因日益稀薄而弥足珍贵。

    2.请概括华济生的形象特点。

    3.小说最后加入“塑像”的情节,有人说它与小说的整体氛围不协调,请谈谈你的观点。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题目。

    蔡元培先生

    如果你丢一块石子在一池止水的湖中央,一圈又一圈的微波就会从中荡漾开来,而且愈漾愈远,愈漾愈大。在静水中投下知识之石的是蔡孑民先生。他是中国文化所孕育出来的著名学者,但是充满了西洋学人的精神,尤其是古希腊文化的自由研究精神。他的“为学问而学问”的信仰,植根于对古希腊文化的透彻了解,这种信仰与中国“学以致用”的思想,适成强烈的对照。蔡先生对学问的看法,基本上是与中山先生的看法一致的,不过孙先生的见解来自自然科学,蔡先生的见解则导源于希腊哲学。

    蔡先生认为美的欣赏比宗教信仰更重要。他的思想中融合着中国学者对自然的传统爱好和希腊人对美的敏感,结果产生对西洋雕塑和中国雕刻的爱好;他喜爱中国的山水画,也喜爱西洋油画;对中西建筑和中西音乐,都一样喜欢。他对宗教的看法,基本上是中国人的传统见【解析】
    认为宗教不过是道德的一部分。他希望以爱美的习惯来提高青年的道德观念。这也就是古语所谓“移风易俗莫大于乐”的传统信念。高尚的道德基于七情调和,要做到七情调和,则必须透过艺术和音乐或与音乐有密切关系的诗歌。

    蔡先生崇信自然科学。他不但相信科学可以产生发明、机器,以及其他实益,他并且相信科学可以培养有系统的思想和研究的心理习惯,有了系统的思想和研究,才有定理定则的发现,定理定则则是一切真知灼见的基础。

    蔡先生年青时锋芒很露。他在绍兴中西学堂当校长时,有一天晚上参加一个宴会,酒过三巡之后,他推杯而起,高声批评康有为梁启超维新运动的不彻底,因为他们主张保存满清皇室来领导维新。说到激烈时,他高举右臂大喊道:“我蔡元培可不这样。除非你推翻满清,任何改革都不可能!”

    蔡先生早年写过许多才华横溢、见解精辟的文章,与当时四平八稳、言之无物的科举八股,适成强烈的对照。有一位浙江省老举人曾经告诉我,蔡元培写过一篇怪文,一开头就引用礼记里的“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一句。缴卷时间到时,他就把这篇文章呈缴给考官。蔡先生就在这场乡试里中了举人。后来他又考取进士,当时他不过三十岁左右。以后就成为翰林。

    蔡先生晚年表现了中国文人的一切优点,同时虚怀若谷,乐于接受西洋观念。他那从眼镜上面望出来的两只眼睛,机警而沉着;他的语调虽然平板,但是从容、清晰、流利而恳挚。他从来不疾言厉色对人,但是在气愤时,他的话也会变得非常快捷、严厉、扼要———像法官宣判一样的简单明了,也像绒布下面冒出来的匕首那样的尖锐。

    他的身材矮小,但是行动沉稳。他读书时,伸出纤细的手指迅速地翻看书页,似乎是一目十行地读,而且有过目不忘之称。他对自然和艺术的爱好使他的心境平静,思想崇高,趣味雅洁,态度恳切而平和,生活朴素而谦抑。他虚怀若谷,对于任何意见、批评,或建议都欣然接纳。

    当时的总统黎元洪选派了这位杰出的学者出任北大校长。北大在蔡校长主持之下,开始一连串重大的改革。自古以来,中国的知识领域一直是由文学独霸的,现在,北京大学却使科学与文学分庭抗礼了。历史、哲学和四书五经也要根据现代的科学方法来研究。为学问而学问的精神,蓬勃一时。保守派、维新派和激进派,都同样有机会争一日之短长。背后拖着长辫,心里眷恋帝制的老先生与思想激进的新人物并坐讨论,同席笑谑。教室里,座谈会上,社交场合里,到处讨论着知识、文化、家庭、社会关系和政治制度等等问题。

    这情形很像中国先秦时代,或者古希腊苏格拉底和亚里斯多德时代的重演。蔡先生就是中国的老哲人苏格拉底,同时,如果不是全国到处有同情他的人,蔡先生也很可能遭遇苏格拉底同样的命运。在南方建有坚强根据地的国民党党员中,同情蔡先生的人尤其多。但是中国的和外国的保守人士却一致指摘北京大学鼓吹“三无主义”——无宗教、无政府、无家庭——与苏格拉底被古希腊人指摘戕害青年心灵的情形如出一辙。争辩不足以消除这些毫无根据的猜疑,只有历史才能证明它们的虚妄。历史不是已经证明了苏格拉底的清白无罪吗?

    (节选自蒋梦麟《北京大学与五四运动》)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始,作者就把蔡元培比拟成投入水中的石子,形象而又准确地评价了他在推翻一潭死水的满清王朝中比肩孙中山的历史功绩。

    B.蔡元培既是中国文化孕育出来的著名学者,又对古希腊文化有透彻了解,他将“为学问而学问”的信仰和“学以致用”的思想完美融合。

    C.蔡元培对中国艺术和西方艺术一样喜欢,因为他的思想中融合着中国学者对自然的传统爱好和希腊人对美的敏感。

    D.蔡元培认为没有对自然科学的研究,就不能培养有系统的思想和研究的心理习惯,也就没有了定理定则这样一切真知灼见的基础。

    2.文章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和评价了蔡元培先生?请概括并简要分析。

    3.本文对蔡元培先生的介绍给了你哪些启示?请谈谈你的看法。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庞籍,字醇之,单州成武人。及进士第。知州夏竦以为有宰相器。预修《天圣编敕》,擢群牧盘官,因转封言:“旧制不以国马假臣下,重武备也。今日圣断乃异于昔,臣窃惑焉。若是,则清强者沮矣”。久之,出知秀州,召为殿中侍御史,章献太后遗诰:章惠太后议军国事;籍请下阁门,取垂帘仪制尽燔之。又奏:“陛下躬亲万机用人宜辨邪正防朋党擢进近列愿采公论毋令出于执政。”孔道辅谓人曰:“言事官多观望宰相意,独庞醇之,天子御史也。”为开封府判官,尚美人遣内侍称教旨免工人市租。籍言:“祖宗以来,未有美人称教旨下府者,当杖内侍。”诏有司:“自今宫中传命,毋得辄受。”数劾范讽罪,讽善李迪,皆寝不报,反坐言宫禁事不得实,以祠部员外郎罢为广南东路转运使。又言范讽事有不尽如奏,讽坐贬,籍亦降太常博士。寻复官,徙福建转运使。自元昊陷金明、承平,破五龙川,边民焚掠殆尽,籍至,稍葺治之。戍兵十万无壁垒,皆散处城中,畏籍,莫敢犯法。金明西北有浑州川,土沃衍。川尾曰桥子谷,寇出入之隘道。使部将狄青将万余人,筑招安砦于谷旁,数募民耕种,收粟以赡军。元昊遣李文贵赍野利旺荣书来送款,籍曰:“此诈也。”乃屯兵青涧城。后数月,果大寇定川,籍召文贵开谕之,遣去。既而元昊又以旺荣书来,会帝厌兵,因招怀之,遣籍报书,使呼旺荣为太尉。籍曰:“太尉三公,非陪臣所得称,使旺荣当之,则元昊不得臣矣。今其书自称'宁令'或'谟宁令',皆其官名也,于义无嫌。”朝廷从之。仁宗不豫,籍尝密疏,请择宗室之贤者为皇子,其言甚切。徙定州,召还京师,上章告老,寻以太子太保致仕,封颍国公。,年七十六。时仁宗不豫,废朝、临奠皆不果,第遣使吊赙其家。赠司空,加侍中,谥庄敏。

    (节选自《宋史•庞籍传》)

    1.对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组是(    )

    A.陛下躬亲/万机用人/宜辨邪正/防朋党/擢进近/列愿采公论/毋令出于执政

    B.陛下躬亲万机/用人宜辨邪/正防朋党/擢进近/列愿采公论/毋令出于执政

    C.陛下躬亲万机/用人宜辨邪正/防朋党/擢进近列/愿采公论/毋令出于执政

    D.陛下躬亲/万机用/人宜辨邪正/防朋党擢/进近列/愿采公论/毋令出于执政

    2.对文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判官”,古代设置的一种属官,隋代始设,宋代于各州府沿置,选派京官充任称签书判官厅公事。

    B.“致仕”,指的是古代官员正常退休,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

    C.“薨 ”,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

    D.文中的“不豫”是指不事先预备。例如 《礼记•中庸》:“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庞籍不畏权贵。庞籍升任开封府判官时,力阻章惠太后垂帘听政, 烧掉垂帘礼仪制度,面对后宫干政,要求杖打内侍,拒绝听从命令。

    B.庞籍长于吏事。仁宗执政初期,庞籍劝谏仁宗使用人才应当辨明奸邪和正直,防止朋党,提拔亲近大臣,要听取众大臣的意见,不要只听信于执政大臣。

    C.庞籍治军有方。庞籍为解决数万士兵军费物资问题,招募百姓就地耕种,以供军粮,戍兵纪律严明,虽分散驻扎在城中,却无一人犯法违禁。

    D.庞籍足智多谋。庞籍识破了元昊的外交手段,断定李文贵带野利旺荣的书信是投诚欺骗,并在青涧城驻扎军队,抵挡敌人大举进犯。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旧制不以国马假臣下,重武备也。今日圣断乃异于昔,臣窃惑焉。

    (2)数劾范讽罪,讽善李迪,皆寝不报,反坐言宫禁事不得实,以祠部员外郎罢为广南东路转运使。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题目。

    奉陪郑驸马韦曲

    杜甫

    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释:【1】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果。【2】禁:消瘦。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诗的首句和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两处“无赖”都传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B.三四句意谓韦曲的满眼春色,让自感老去的诗人也觉得应借酒释怀,消受春光。

    C.五六句通过“石角钩衣”、“藤梢刺眼”的细致描写,状写韦曲春去夏来的美景。

    D.此诗运用了“反言”,如“恼煞人”,实际是爱煞人,正话反说,有相反相成之趣。

    E.诗家常借“韦曲”寓兴旺盛衰之感,本诗也通过眼前景物的描绘而抒物是人非之感。

    2.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结合这一注解,谈谈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女子静下心来思考过后痛斥男子任何事物都应该有个限制的诗句:

                                   。”

    (2)《离骚》一文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诗句是:“                               。”

    (3)《离骚》一文中体现诗人要坚持美与善的理想和坚定信念,至死不渝的语句是:“                               。”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3 题
  1.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1)一些运营商通过虚假广告吸引用户,明知网速无法契合相关的宽带资费,却照样营销、售卖,这与消费欺诈毫无二致

    (2)政法委领导要求政法干部守住底线,坚定信念,面对党内出现的歪风邪气,必须敢于亮剑,坚决与之斗争,绝不能听之任之

    (3)一直不瘟不火的京津冀一体化问题,逐渐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随着路线图越来越清晰,北京、天津、河北三地之间的产业转移也被提上日程。

    (4)新赛季,新教练恩里克的上任和乌拉圭射手苏亚雷斯的加盟,对巴塞罗那足球队来说简直是为虎傅翼,这让梅西对再次冲击欧冠充满信心。

    (5)纵观波澜壮阔的五千年历史,在民族危亡的关头,总会有志士仁人挺身而出,毁家纾难,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和骄傲。

    (6)受强冷空气影响,黑龙江多地降雪,气温持续下降,空中喷温水秒变冰雾,地面倒水瞬间结冰,人们在室内座位上坐了半天,仍然觉得席不暇暖,冰凉透骨。

    A.(2)(5)(6)   B.(2)(4)(5)

    C.(3)(5)(6)   D.(1)(2)(5)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电子商务是指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手段,以商品交换为中心的商务活动。它具有节省交易时间和空间、提高交易效率的特点,深受工作忙碌的上班族所欢迎。

    B.鉴于巴黎遭受恐怖袭击和目前外国恐怖分子对美国本土安全造成的威胁,美国政府计划采取一系列措施,防止恐怖袭击事件的不再发生。

    C.针对几乎每年春运都会出现的“一票难求’,百度360.携程等APP抢票神器可谓“各显神通”,一键式刷票抢票,让用户即使处于离线状态,依旧可以在云端抢票。

    D.贵州盲人女教师刘芳无时无刻不心系学生,凭借着超人的毅力,教书育人、救助贫困儿童,被人称作“中国大山里的海伦·凯勒”。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人的体质需要锻炼,生产劳动就是很好的锻炼, 不管是在野外劳动在厂房的工业劳动,对脑力劳动都是一种调剂。多数学生劳动回来,都变得更健康了。不锻炼身体, 课堂上学得很多,将来也未必有大的作为。

    A

    \

    可是

    或者

    不过

    所以

    即使

    B

    因为

    或者

    可是

    可见

    C

    \

    因为

    还是

    所以

    如果

    即使

    D

    可是

    还是

    所以

    不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5个字。

    日凌来访只是对卫星通信造成一定的影响,而对有线电视、手机以及固定电话基本上不产生影响。 ①           ,而是通过地面基站进行传输。 ②           ?实际上,尽管汽车GPS导航系统也是依赖卫星进行定位的,但由于GPS导航系统由多颗卫星组成,即便是某一颗卫星受到了影响,但还有多颗卫星可以正常运行,并且这些卫星并不在地球同步轨道上, 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图是O2O(即Online To Offline)商业模式图,请根据图表信息,给O2O模式下定义,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90字以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上海徐汇区一违法停车车主在自家车子上贴纸条“提醒”交警:“尊敬的民警同志,我是去对面幼儿园接送我孩子的,5分钟就回来,请不要给我贴罚单。谢谢您的理解!”没想到这“美好”的愿望落了空。交警还是按照法律规定贴了罚单,并另外贴出一张纸条做出回应:“我等了十分钟”!

    对以上事件你有怎样的认识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