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2 题,其中:
诗歌鉴赏 1 题,名句名篇 1 题,现代文阅读 3 题,选择题 3 题,语言应用 2 题,作文题 1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6 题,困难题 5 题。总体难度: 中等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11分)

    雨晴

    陈与义

    天缺西南江面清,纤云不动小滩横。

    墙头语鹊衣犹湿,楼外残雷气未平。

    尽取微凉供稳睡,争搜奇句报新晴。

    今宵绝胜无人共,卧看星河尽意明。
    1.请分析第二联在写景方面的特色。(5分)
    2.杜牧《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陈与义诗中“卧看星河尽意明”一句即从“卧看牵牛织女星”点化而来,但两者表达的感情却不相同,请比较。(6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若夫乘天地之正,         ,以游无穷者,         ?(庄子《逍遥游》)

    (2)主人下马客在船,                 ,别时茫茫江浸月。(白居易《琵琶行》)

    (3)后值倾覆,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诸葛亮《出师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25)

    马车夫彼得

    亚历山大·伊万诺维奇·库普林①

    冬日深夜。蓝幽幽的雪花。黑黝黝的百龄枞树,簇簇枝叶泛着白光。我乘坐马车朝华沙车站奔去。

    路很狭窄,路面连年累月碾压得很不平坦,有如闪烁着抛光的钢块。

    寒冷的空气凛冽而又亲切。

    一匹灰色老母马,灰毛中夹着栗色斑点,从容不迫地跨着碎步,如同一只小狗在慢慢跑动。马车夫不时朝马挥动皮鞭,但并不抽打,那马也只是懒洋洋地甩尾巴作为回答。

    此时我们已接近华沙车站。我问马车夫:“多少钱?”

    他回答:“赏点茶就行啦。”

    于是我又问:“也许吩咐人给你送去一份普斯科夫面包片?”

    他现出我所熟悉的那种狡黠的忸怩神态:“要是您老开恩……要不要等您?”

    我对仆人说:“给马车夫来份普斯科夫面包片!”

    仆人不必再仔细问什么。无论是我,是他,还是马车夫,谁都对这种食品的配制了如指掌。将五戈比一条的法式白面包顺长切开,两面涂上奶油,放上两大块瑞士奶酪,中间塞入一片火腿。至于为什么称“普斯科夫”,我们谁都不知其故。

    我不知道这个马车夫姓甚名谁。马车夫的脊背几乎彼此毫无差别。不过,也许我们最大的过错就在于我们常常并不注意审视那些马车夫、脚夫、马倌等人的长相,尽管他们躬身拱背为我们效劳。然而,那夜的交谈却记忆犹新,甚感亲切。

    “今天你赚钱不少吧?”

    “甭提啦,亚历山大·伊万诺维奇。克伦斯基票子②还值得点吗?俺要那玩意儿有啥用?糊墙,还是……唉,您还是听俺唠唠俺过去的日子吧。您听听吧!”

    他放下缰绳,朝我转过身子,开始掰着他那青筋累累的黑手指头。

    “俺早上八点钟出车。燕麦草料随车带,自家产的,不必现买。拿出十戈比银子儿。赶回家吃晌午饭要走五俄里的路,不上算。俺在维列金的小饭馆打尖儿。别的不管,先喝上那么一碗汤。里面干乎乎的不少鲜肉块。又拿出十戈比银子儿。再来上一碗,匙子插到汤里搅都搅不动。接着花五戈比买份粥,小麦的,有时兴许是荞麦的。不搀半点儿假的葵花籽油。面包愿吃多少就吃多少。黑的——不要钱。细粉面包——一戈比一大片。您在算吗?随后是茶点。五戈比一份。开水管够。时不时地还啜上那么两杯。总共加一块儿是多少啦?三十戈比。还得从里面拿出两戈比来给跑堂的小费。出门俺马上就会挣到两卢布五十戈比。俺说老爷,那时节,俺的钱多得没处搁。哪位沙皇也没有俺过得富足……”

    他突然不再言语了。这种日常生活的逻辑是不可抗拒的。

    我忧心忡忡地说:“你的马瘦了。”

    他绝望地挥动着马鞭:“那还有啥提的。根子都是一个……”

    我的这个显得有些奥妙的马车夫,到此似乎也就无啥可再谈的了。若不是后来俄罗斯的光明心灵突然温柔而又严峻地朝我绽放出微笑的话。

    那是1919年湿雨连绵的十月。我们的生活极其艰难。人们排着长队购买毛篙豆。这是在过节。平日只能买到豆粕。您何时可曾以带刺的野菜果腹?我和五岁的女儿都患了痢疾。这一日,突然有个老妇人光顾我家。她系着头巾,腋下夹着一只布袋子。我打开院门放她进来。

    她问:“亚历山大·伊万诺维奇住在这儿吗?”

    “我就是。有什么事?”

    “您认得我的丈夫吧?赶车的那个?”

    “马车夫?啊,当然,我跟他很熟。(我在扯谎)”

    “就是他叫俺来找您的。俺丈夫,赶车的彼得,眼看就要不行啦。他得了水肿病。脚肿得老高。临死前他想留下什么话,就想起了您。对我说,‘你去跟他说,俺们过去受过他的恩惠。眼下他的日子恐怕很不好过。把能吃的给他送点儿去吧。就说是赶车的彼得留给他作纪念的’。”

    说罢,她解开了袋子。里面装的是一条烤得喷香的黑面包,大约五俄磅的面粉,六个鸡蛋和一块牛肩肉——“俺们昨儿晚上把家里养的小牛宰了。”

    我们往这位好心肠的妇女衣袋里塞钱,可是不管怎样强迫,她执意不收。然而,她在那卷高加索产的绿色绸窗帘面前却没有坚持到底。女人毕竟是女人啊。

    您想要从这个不连贯的故事里悟出什么寓意么?其寓意为:在俄罗斯做一个善人相当容易。我们对此深信不疑。

    (选自《俄罗斯文艺》,有删改)

    【注】①亚历山大·伊万诺维奇·库普林:俄国作家。本篇小说创作于作者流亡国外期间。②克伦斯基票子:1917年俄国克伦斯基临时政府发行二十卢布和四十卢布的纸币,使国内通货膨胀益加严重。老百姓称这种纸币为“克伦斯基票子”。

    (1)小说中,有的对话简略却含义丰富,请简要分析下面句子在文中的含义。(5分)

    我忧心忡忡地说:“你的马瘦了。”

    (2)小说中写彼得的妻子为“我”送吃的东西的场景非常感人,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3)马车夫彼得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4)有人认为,小说的最后一段破坏了小说的含蓄之美,应该删除。你的观点如何?请阐述。(8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25分)

    材料一:

    留住历史根脉   传承中华文明

                                ——习近平总书记关心历史文物保护工作纪实

    【新华网北京1月9日电】饱含着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感情,担负着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加强历史文物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始终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所关注、所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历来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并身体力行推动保护和抢救文物工作,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多次就文物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对提升文物保护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保护文物使命神圣:文物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属于我们也属于子孙后代

    它是世界战争史上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细菌战遗址群,然而,经过70余年的风雨侵蚀、冻融破坏等,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731遗址群部分旧址破损严重,甚至被挪为他用。

    201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一份反映该遗址群破损情况的报告上作出重要批示,明确要求“应加强修护工作”。

    731遗址群修复工作立刻被提上日程:731遗址群核心区改造工作开始实施,731部队罪证陈列馆本部大楼修缮及展览提升工程正式启动,陈列馆新馆开工建设,史料搜集和文物征集逐步开展……

    文物,在总书记的心中始终有着沉甸甸的份量。文物保护,也始终牵动着总书记的心。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担任河北正定县委书记时,针对一些文物保护措施不力,习近平就严肃批评有关负责同志:“我们保管不好,就是罪人,就会愧对后人。”

    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关心福建三明市万寿岩遗址的抢救和保护,更是至今仍让很多人记忆深刻。

    当地86岁的王月明老人告诉记者:“当年的事情仍历历在目。习总书记对文物价值的深刻认识,对文物保护的高度重视让我们特别感动,也特别受鼓舞。”

    曾经,福建发现最早的有人类活动的地点是三明市清流狐狸洞,距今八千至一万年。然而,三明市万寿岩遗址一经发现,就把福建古人类活动的历史提前到18.5万年前。

    但15年前,万寿岩遗址却一度面临挖掘机和炸药包的威胁。

    2000年1月1日,时任福建省代省长的习近平对万寿岩遗址保护作出重要批示:三明市万寿岩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是我省史前考古的首次重要发现,也是国内罕见的重要史前遗存,必须认真妥善地加以保护。

    习近平在批示中强调,保护历史文物是国家法律赋予每个人的责任,也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万寿岩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作为不可再生的珍贵文物资源,不仅属于我们,也属于子孙后代,任何个人和单位都不能为了谋取眼前或局部利益而破坏全社会和后代的利益。

    “习总书记对文物保护作的一系列批示准确鲜明地点出了文物的价值所在。”著名文物保护专家谢辰生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文物是民族历史不可替代的象征与见证,承载着珍贵的历史信息,一旦被毁就不可追回了”。

    合理利用文物资源:让文物活起来,坚定全体人民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

    “国家确立的抗战纪念设施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是激发爱国热情、凝聚人民力量、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场所,应当受到严格保护。辽宁省委、省政府和国家文物局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迅速落实对阜新‘万人坑’死难矿工纪念馆的维修改善工作,尽早恢复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功能。”

    2014年9月,一份反映辽宁阜新“万人坑”遗址遭破坏的报告送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案头。总书记对此写下上述大段批示。

    文物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蕴含着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也包含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如何在保护好文物的同时更好发挥文物作用,习近平总书记也有着深入的思考——

    2014年2月,总书记在参观北京历史文化展览时强调,搞历史博物展览,为的是见证历史,以史鉴今,启迪后人。要在展览的同时高度重视修史修志,让文物活起来,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坚定全体人民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

    “让文物活起来”激活了历史文物资源的生命力。各地党委政府和广大文物工作者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在坚持科学有效保护的前提下,积极推进文物合理利用,充分发挥文物价值。

    2014年10月22日,“汉风——中国汉代文物展”在法国国立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开幕,从多个侧面展示中国汉代多姿多彩的社会风貌,传递中华民族不断进行文明创造的智慧结晶。从这份中国文化珍贵遗产中,法国乃至欧洲观众能够更为形象地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传承。

    “让文物活起来”还意味着用文物加强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世界文明多样化发展。丝绸之路文物展、中非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文化展、神秘的三星堆文物展等一系列文物展,正作为“外交使者”“国家名片”,日益成为中华文化的承载者和传播者。

    树立正确保护理念: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书写城镇化与历史文物共同发展的美好画卷

    古城风貌千篇一律、文物保护方式过于简单化、盲目恢复历史遗迹……在经济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加快的历史进程中,文物事业面临着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双重任务和挑战。

    新的历史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对文物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有着更深切的关注、更深入的思考——

    2002年4月,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为《福州古厝》一书作序。他在序中写到:“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历史,保存城市的文脉,保存历史文化名城无形的优良传统。”

    2013年8月,在一份关于河北正定古城情况的报告上,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充分肯定近年来正定古城保护工作。要继续做好这项工作,秉持正确的古城保护理念,即切实保护好其历史文化价值。”

    2014年2月,总书记在北京市考察工作时指出,要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精神,传承历史文脉,处理好城市改造开发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2014年9月,在一份关于中国建筑文化缺失的相关材料上,总书记批示指出,要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让我们的城市建筑更好地体现地域特征、民族特色和时代风貌。

    留住文化根脉,守住民族之魂。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关怀下,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文物工作者共同努力下,我国文物事业必将拥有更美好的未来,必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发挥独特作用。

    材料二:

    【本报讯】4月的古城西安,仍然寒意凛冽。但在“城市更新中的文物保护”研讨会上,专家们的讨论热火朝天。

    与会专家认为,在城市更新中更应该保护和传承城市文化遗产,形成城市更新和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良性互动。从世界范围上看,文物保存最好、开发最好的城市,往往也是现代化程度很高的城市,如伦敦、巴黎等。因此,城市更新与保护文物之间不是矛盾的,城市更新反而可以为城市文物保护提供契机,城市文物又可以助力城市更新。城市更新是为了建设美好城市,增加城市的魅力,而有魅力的城市必然是有特色的城市,那些有着悠久历史、丰厚文化的城市才是有魅力的城市。保护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就是为了延续城市文脉,在城市的历史和现实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这不仅可以增加市民的城市认同感,而且可以增加城市魅力,吸引更多的外来投资,促进经济发展。文化是经济发展的动力之一,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显示了文化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价值。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因不可复制、不可再生、独一无二等性质而具有独特的魅力,这本身就是一种稀缺的资源,而稀缺的资源往往都是有价值的。因此,保护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又可以助推城市更新,共同实现建设美好城市的目标。

    (摘自《光明日报》)

    (1)请分析材料一以“留住历史根脉  传承中华文明——习近平总书记关心历史文物保护工作纪实”为标题的好处。(5分)

    (2)文物有哪些重要价值?请根据材料一、材料二的内容加以概括。(6分)

    (3)专家认为,在城市更新中更应该保护和传承城市文化遗产,形成城市更新和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良性互动。专家的观点体现了习总书记关于文物保护的哪些论断? (6分)

    (4)习总书记强调要“让文物活起来”,如何才能“让文物活起来”?请结合材料一、材料二谈谈你的看法。(8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映射是一种独特的小说艺术,它决定于作家对生活的丰富性和复杂性的整体认识。曹雪芹是一位最注意完整地把握和表现生活的作家,他从不孤立地写一个人、一件事,而总是着眼于生活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从生活的内在联系中去把握和表现生活。映射就是指作家透过生活的表层,从内在关联中揭示出发人深思的底蕴。他写一个人、一件事,其意义并不只是孤立地表现这个人、这件事本身,而是映射到其他人、其他事上面,在互相关联中从整体上显现出多方面的深刻丰富的含义。 

    第三十三回,写宝玉挨打之前,正在紧急之际,宝玉盼望有一个人去报信,以免皮肉之苦。这时恰好来了一个聋老婆子。宝玉急切地对她说:“快进去告诉,老爷要打我呢!快去,快去!要紧,要紧!”可因这老婆子耳聋,把“要紧”听成了“跳井”,便以为是说金钏儿跳井的事,立即回答说:“跳井让他跳去,二爷怕什么?”又说:“有什么不了的事?老早的完了,太太赏了衣服,又赏了银子。”金钏儿的死,在贾府里只算得一件小事,可是曹雪芹写来却颇具匠心。写金钏儿受辱在第三十回,写她悲愤跳井自杀在第三十二回末,此后又在好几处描写相关人物时多次提及这件事。这里,作者特意写这么一个聋老婆子的出现和她说的这番话,就是着眼于生活内在的相互关联,映射出多方面的意义。当然,安排这么一个微不足道的人物上场,首先是出于情节发展上的需要,即为下文写王夫人和贾母的出场,写这场轩然大波的收束作铺垫;其次,是在人物描写上的多层映射。

    这个聋老婆子,作为贾府中的一个老仆妇,同是奴隶,其身份地位同金钏儿是一样的,却对金钏儿被逼惨死表现得极其冷漠。这就自然映射到贾政身上,体现贾政的虚伪。贾政在刚听说金钏儿跳井自杀时,曾说:“好端端的,谁去跳井?我家从无这样事情,我家自祖宗以来,皆是宽柔以待下人。”聋老婆子那番话和所表现出的冷漠态度,就暗示读者,在贾府这类事件必然是经常发生,这才使聋老婆子这样的仆人也不以为奇,以至于麻木不仁了。这是第一层。

    第二层是映射到薛宝钗和王夫人的身上。薛宝钗听到金钏儿跳井惨死的消息,只冷冰冰地说了一句:“这也奇了。”赶忙到王夫人处“道安慰”去了。接着就写两人一段对话。王夫人有意掩盖她污辱和逼死金钏儿的真相,推脱自己的罪过。而薛宝钗却这样安慰王夫人:“据我看来,他并不是赌气投井……或是在井跟前憨顽,失了脚掉下去的。”这些冷冰冰的话,令读者感到透骨的心寒。

    第三层,是所有这些又都一齐映射到贾宝玉的身上,使他对金钏儿之死独异的感情和态度,突出地显现了出来。贾宝玉被打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之一就是他对金钏儿的惨死悲痛到“五内摧伤”,以致“茫然不知何往”。而在遭到一场几至丧命的毒打之后,还对林黛玉说:“就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这些人”当中,就包括了金钏儿。艺术上经过这样几层映射,便突现出贾宝玉的心地、感情,是多么善良,多么纯朴!

    映射艺术体现了作家对生活认识和把握的深度和广度,只有对生活有深切的体验而眼光敏锐的作家,才能看到生活的内在联系并在作品中自觉地揭示这种联系。映射能引起读者的联想,触发他们的艺术想像,多角度、多侧面地去体会、品味作品的意蕴。《红楼梦》是运用映射艺术运用得最好的作品,因此,阅读《红楼梦》就需要瞻前顾后,善于联想,在联想中发现和体会作家的艺术匠心。

    (选自周先慎《琐碎中有无限烟波》,有删改)

    1.下列对于“映射”的相关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映射”体现了作家对生活认识和把握的深度和广度,它能否成功运用,关键在于作家能否整体认识生活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B.“映射”是一种独特的小说艺术,它能使生活中本没有关联的人物、事件产生关联,进而从整体上显现多方面的深刻丰富的含义。

    C.在运用了“映射”艺术技巧的小说中,作者所写的一个人、一件事往往不是孤立的,如贾宝玉挨打这件事就和金钏儿跳井相关联。

    D.“映射”体现了不同的人和事之间的联系,它能引起读者的联想,使读者由此及彼,多角度、多侧面地去体会、品味作品的意蕴。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贾府中,聋老婆子虽然身份地位同金钏儿一样,都是被压迫者,但对金钏儿被逼惨死却极其冷漠,认为贾宝玉对金钏儿之死如此关切是小题大做。

    B.曹雪芹安排聋老婆子这么一个微不足道的人物上场,既是因为情节发展方面的需要,又是因为要通过她映射贾政、薛宝钗、王夫人和贾宝玉的性格。

    C.从聋老婆子的语言和态度,读者可联想到金钏儿之死这类事在贾府一定经常发生,也可知贾政之言“我家自祖宗以来,皆是宽柔以待下人”之假。

    D.对金钏儿之死独异的感情和态度是贾宝玉遭受毒打的原因之一;遭毒打之后,贾宝玉还说情愿为金钏儿这些人而死。由此可见贾宝玉的善良和纯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楼梦》中,聋老婆子把贾宝玉说的“要紧”听成了“跳井”,这是匠心独运之处。作者由“要紧”而“跳井”,起到了映射作用。

    B.读者阅读《红楼梦》要瞻前顾后,善于联想,在联想中发现和体会作家的艺术匠心,因为《红楼梦》是运用映射艺术最为杰出的作品。

    C.曹雪芹对生活体验深切,眼光敏锐,看到了生活的内在联系并在《红楼梦》中自觉地揭示了这种联系,这使《红楼梦》具有独特魅力。

    D.《红楼梦》对日常生活的描写看似琐碎但具有撼人心魄的艺术力量,如写金钏儿“跳井”就映射出同一阶层人物麻木不仁,令人心惊。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3 题
  1.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假哈佛校训所传递出来的教育价值观是痛苦学习,死读书,这恰恰是当前教育最大的弊端,与带着兴趣学习、快乐地学习是背道而驰的。

    B.他对中国贫困农民的记录是如此具体而微,具体到每一个家庭,再拆取出每一个人物的一天、一年、一生,不惜笔墨,肌理寸寸分明。

    C.只听得一声哨响,枕戈待旦的战士们,个个龙腾虎跃地奔向集合地点,只几分钟,数万人就集合完毕,朝目的地坚定进发。

    D.个人与国家休戚相关,每一个人的奋斗努力,都是中国梦的组成部分,中国梦,最终由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个体梦想汇聚而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自古及今,流传下来的关于“忠”“孝”的文章非常多,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人们常说的“忠则《出师》,孝则《陈情》”是得到人们公认的。

    B.近日,中央要求加大配偶子女均已移居国外的国家工作人员的监管力度。人们称,此举有助于遏制日趋严重的腐败现象,有助于改善官民关系。

    C.范仲淹的早年曾多次到杭州游玩,其行踪也曾见诸文献;然而,真正让范仲淹与杭州结缘并在史册上留下英名的却是其晚年出任杭州知府时。

    D.立春是中国古代最早形成的八个节气之一,居二十四节气之首,我国在春秋时就有隆重的迎春礼,并在演变过程中形成了踏春等众多节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古人不仅把天鹅说成神奇的歌手,他们还认为,                   。据他们说,天鹅发出这样柔和、动人的声调,是在它将要断气的时候,                           

    ①对生命作一个哀痛而深情的告别

    ②用和谐的声音作为它最后叹息的前奏

    ③低沉地、悲伤地构成自己的丧歌

    ④在临终时有所感触的生物中,只有天鹅会在弥留时歌唱

    ⑤这种声调,如怨如诉

    A.④⑤②①③     B.④②①⑤③    C.⑤③②①④     D.④③①②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5分)

    我们伟大的祖国自从1949年成立,已经走过了六十多个春秋。六十多个春秋像条长河,有急流也有缓流;六十多个春秋像一幅画卷,有冷色也有暖色;                       ;六十多个春秋像一部史诗,有痛苦也有欢乐。长河永远奔流,画卷刚刚展开,           ,史诗还在续写。我们伟大的祖国正迈着坚定的步伐,跨入共筑中国梦的新时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江淮大学为及时安排本校毕业生的工作,于2015年3月15日在《南方都市报》上登了一则启事,标题是“江淮大学预聘毕业生”。这个标题意思表达不准确。请分别按照以下要求对该标题进行修改。修改后要符合刊登启事的本意,学校全称不得改动。

    (1)保留“预聘”一词,不超过11个字。(3分)

    修改:□□□□□□□□□□□

    (2)不用“预聘”一词,不超过9个字。(3分)

    修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在安徽天柱山风景区,有一处名叫神秘谷的景点。神秘谷巨石交错,危洞幽深,谷底54个洞穴,形态各异,云集交错,洞连洞,洞套洞,洞中有洞,洞洞相连。而更加神秘的是,你行走在洞中,要走暗不走明,才能走出神秘谷。如果看到光亮就以为是出口,那就大错特错了。你跑到一个透光处一看,是绝壁;你跑到另一个透光处一看,又是悬崖。到最后,你可能会看到亮光就躲,或见到亮光就犹疑不前:去看看吧,怕是一场空;不去看吧,又不甘心,觉得丢了一次机会和希望。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魏收,字伯起,钜鹿下曲阳人也。收少机警,不持细行。年十五,颇已文。及随父赴边,好习骑射,欲以武艺自达。荥阳郑伯调之曰:“魏郎弄戟多少?”收惭,遂折节读书。夏月,坐板床,随树阴讽诵。积年,床板为之锐减,而精力不辍,以文华显。初除太学博士。及尔朱荣于河阴滥害朝士,收亦在围中,以日晏获免。吏部尚书李神俊重收才学,奏授司徒记室参军。永安三年,右迁为北主客郎中。节闵帝立,妙近侍,诏试收为封禅书。收下笔便就,不立稿草,文将千言,所改无几。时黄门郎贾思同侍立,深奇之,白帝曰:“虽七步之才,无以过此。”迁散骑侍郎,并修国史,俄兼中书侍郎,时年二十六。孝武尝大发士卒,狩于嵩山之,旬有六日。时寒,朝野嗟怨。帝与从官及诸妃主,奇伎异饰,多非礼度。收欲言则惧,欲默不能已,乃上《南狩赋》以讽焉。虽富言淫丽,而终归雅正。帝手诏焉,甚见褒美。郑伯谓曰:“卿不遇老夫,犹应逐兔。”天保元年,除中书令,仍兼著作郎。二年,诏撰魏史。四年,除魏尹,故优以厚禄,专在史阁,不知郡事。初,帝令群臣各言志,收曰:“臣愿得直笔东观,早出魏书。”故帝使收专其任。帝敕收曰:“好直笔,我终不作魏太武诛史官。”收于是专总斟酌,以成魏书。辩定名称,随条甄举。又搜采亡遗,缀续后事,备一代史籍,表而上闻之。时论既言收著史不平,帝诏收于尚书省与诸家子孙共加论讨。前后投诉,百有余人,或云遗其世职位,或云其家不见记录,或云妄有非毁。收皆随状答之。(杨)愔尝谓收曰:“此谓不刊之书,传之万古。但论及诸家枝叶亲姻,过为繁碎,与旧史体例不同耳。”收曰:“往以中国丧乱,人士谱牒遗逸略尽,是以具书其枝派。望公观过知仁,以免尤责。”

    (选自《北史》,有删改)

    【注】东观:东汉洛阳南宫中一观阁名,为藏书、校书、撰书之地,后泛指宫中藏书、撰书之处。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年十五,颇已文      属:撰写

    B.节闵帝立,妙近侍     简:选拔

    C.帝手诏焉          报:报答

    D.但论及诸家枝叶亲姻   恨:遗憾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右迁”指升官,古代官位常常以“右”为尊,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与之相对,“左迁”指贬官。

    B.“七步之才”有指七步成诗的才能,比喻人有才气,文思敏捷。典故出自曹植,文中用这一典故赞美了魏收的文学才华。

    C.“阳”指山和水的南面,如“华山之阳”指华山的南面;与之相对,“阴”指山和水的北面,如“江阴”指长江的北面。

    D.“中国”在古汉语中的意义和现代汉语中的意义有所不同,它指中原地区,如“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中的“中国”。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魏收从小聪明机智,不拘小节,他本想凭借武艺使自己显贵,但因受到荥阳人郑伯的取笑而改变志向,专心读书,并坚持不懈,终于以文才而出名。

    B.节闵帝为测试魏收的文才令他撰写封禅书,魏收一挥而就,几乎不作修改,显示了非凡的才华。于是,节闵帝在贾思同的建议下升任魏收做散骑侍郎。

    C.皇帝曾令群臣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魏收说自己的志向是“尽快把《魏史》写出来”,所以皇帝让魏收专门从事修史的工作,并且勉励他要秉笔直书。

    D.《魏史》撰写完毕之后,一些人认为撰写不公,纷纷指责魏收,魏收对他们所提的问题一一作了答复;对杨愔关于史书体例问题,魏收也作了解释。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除魏尹,故优以厚禄,专在史阁,不知郡事。

    (2)或云遗其世职位,或云其家不见记录,或云妄有非毁。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