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7 题,其中:
选择题 8 题,多选题 1 题,不定项选择题 3 题,实验题 2 题,简答题 3 题
简单题 6 题,中等难度 10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8 题
  1. 物理学的发展丰富了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创新和革命,促进了物质生产的繁荣与人类文明的进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卡文迪许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B. 牛顿通过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C. 开普勒研究第谷的天文观测数据,发现了行星运动的规律

    D. 伽利略发现地月间的引力满足距离平方反比规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古典诗词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承了“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内涵。从物理的角度看古诗词会发现有的诗词中也蕴含了朴索的物理知识。在下面四句诗词的物理分析中错误的是(     )

    A. 毛泽东的《送瘟神》中“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是指位于地球表面的人随地球自转每天的行程约为八万里,这个结论与人的位置无关。

    B. 陈与义的《襄邑道中》中“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在这首诗中,诗人艺术性地表达了他对运动相对性的理解。诗中描述了“花”、“榆堤”和“云”的运动都是以船为参考系。

    C. 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诗词中描述的情景涉及到了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的过程。

    D. 冯梦龙的《醒世恒言》中“临崖立马收缰晚,船到江心补漏迟。”诗词中“临崖立马收缰晚”说明物体具有惯性,物体的运动状态不能突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在跳高运动员落地的位置通常会放置海绵垫,这样做是为了(    )

    A. 减小运动员落地时的动量   B. 减小运动员的动量变化

    C. 减小运动员所受的冲量   D. 减小运动员落地时受到的平均作用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如图所示,光滑的水平面上,小球m在拉力F作用下做匀速圆周运动,若小球到达P点时F突然发生变化,下列关于小球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F突然消失,小球将沿轨迹Pa做离心运动

    B. F突然变小,小球将沿轨迹Pa做离心运动

    C. F突然变大,小球将沿轨迹pb做离心运动

    D. F突然变小,小球将沿轨迹Pc逐渐靠近圆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一自身质量为100千克的小船静止在平静的湖面上,船长为6米,一质量为50千克的人从船尾走到船头,在此过程中船对岸的位移大小为(人行走前人、船均静止,水的阻力不计)(    )

    A. 3米   B. 2米   C. 4米   D. 0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如图所示,某同学对着墙壁练习打乒乓球,某次球与墙壁上A点碰撞后水平弹离,恰好垂直落在球拍上的B点,已知球拍与水平方向夹角,AB两点高度差,忽略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则球刚要落到球拍上时速度大小为(    )

    A.

    B.

    C.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我国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于2016年8月16日1点40分成功发射.量子卫星成功运行后,我国将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构建天地一体化的量子保密通信与科学实验体系.假设量子卫星轨道在赤道平面,如图所示.已知量子卫星的轨道半径是地球半径的m倍,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是地球半径的n倍,图中P点是地球赤道上一点,由此可知(  )

    A. 同步卫星与量子卫星的运行周期之比为

    B. 同步卫星与P点的速率之比为

    C. 量子卫星与P点的速率之比为

    D. 量子卫星与同步卫星的速率之比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转笔是一项深受广大学生喜爱的休闲活动,如图所示,长为L的笔绕笔杆上的O点做圆周运动,当笔尖的速度为v1时,笔帽的速度为v2,则转轴O到笔尖的距离为(  )

    A.    B.

    C.    D.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多选题 共 1 题
  1. 如图所示,在点电荷Q产生的电场中,实线MN是一条方向未标出的电场线,虚线AB是一个电子只在静电力作用下的运动轨迹。设电子在A、B两点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A、aB,电势能分别为EpA、Ep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电子一定从A向B运动

    B. 若aA>aB,则Q靠近M端且为正电荷

    C. 无论Q为正电荷还是负电荷一定有EpA<EpB

    D. B点电势可能高于A点电势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不定项选择题 共 3 题
  1. 如图所示,两质量分别为m1和m2、带电荷量分别为q1和q2的小球,用长度不等的绝缘轻丝线悬挂起来,两丝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分别是α和β(α>β),若两小球恰在同一水平线上,那么(     )

    A. 两球一定带异种电荷

    B. q1一定大于q2

    C. m1一定小于m2

    D. m1所受静电力一定大于m2所受静电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我国铁路已实现了多次大提速,旅客列车在500km左右站点之间实现了“夕发朝至”,进一步适应了旅客要求.为了适应全面提速的要求,则(  )

    A. 机车的功率可保持不变   B. 机车的功率必须增大

    C. 铁路转弯处的内外轨高度差应加大   D. 铁路转弯处的内外轨高度差应减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的长度L=5m,皮带轮的半径R=0.1m,皮带轮以角速度ω顺时针匀速转动,现有一小物体(视为质点)以水平速度v0从A点滑上传送带,越过B点后做平抛运动,其水平位移为x.保持物体的初速度v0不变,多次改变皮带轮的角速度ω,依次测量水平位移x,得到如图所示的x﹣ω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当0<ω<10rad/s时,物体在AB之间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B. 当ω≥30rad/s时,物体在AB之间做匀速直线运动

    C. 物体水平初速度为v0=5m/s

    D. B端距地面的高度h=5m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实验题 共 2 题
  1. “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当小车在一条橡皮筋作用下弹出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W;当用2条、3条、4条……完全相同的橡皮筋并在一起进行第2次、第3次、第4次……实验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2W、3W、4W……每次实验中小车获得的最大速度可由打点计时器所打出的纸带测出.

    (1)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多选)_____.

    A.为了平衡摩擦力,实验中可以将长木板的一端适当垫高,使小车拉着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自由下滑时能保持匀速运动

    B.实验仪器安装时,可以不平衡摩擦力

    C.每次实验小车必须从同一位置由静止弹出

    D.实验中要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再释放小车

    (2)下图给出了某次实验打出的纸带,从中截取了测量小车最大速度所用的一段纸带,测得A、B、C、D、E相邻两点间的距离分别为AB=1.48 cm,BC=1.60 cm,CD=1.62 cm,DE=1.62 cm;已知相邻两点打点时间间隔为0.02 s,则小车获得的最大速度vm=________m/s.(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利用气垫导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水平桌面上固定一倾斜的气垫导轨;导轨上A点处有一带长方形遮光片的滑块,其总质量为M,左端由跨过轻质光滑定滑轮的细绳与一质量为m的小球相连;遮光片两条长边与导轨垂直;导轨上B点有一光电门,可以测量遮光片经过光电门时的挡光时间t,用d表示A点到光电门B处的距离,b表示遮光片的宽度,将遮光片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看作滑块通过B点时的瞬时速度,实验时滑块在A处由静止开始运动.

    (1)滑块通过B点的瞬时速度可表示为  

    (2)某次实验测得倾角θ=30°,重力加速度用g表示,滑块从A处到达B处时m和M组成的系统动能增加量可表示为△Ek=   ,系统的重力势能减少量可表示为△Ep=     ,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若△Ek=△Ep则可认为系统的机械能守恒;

    (3)在上次实验中,某同学改变A、B间的距离,作出的v2﹣d图象如图2所示,并测得M=m,则重力加速度g=    m/s2.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简答题 共 3 题
  1. 质量为4.0千克的物体A静止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另一个质量为2.0千克的物体B以5.0米/秒的水平速度与物体A相撞,碰撞前后两物体的速度在同一水平直线上。求:

    (1)若碰撞后物体B以1.0米/秒的速度反向弹回.则碰后物体A的速度为多大;

    (2)若两物体发生的是完全弹性碰撞,则碰后物体A的速度为多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如图所示,固定斜面的倾角为θ,可视为质点的物体A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轻弹簧下端固定在斜面底端,弹簧处于原长时上端位于B点。物体A的质量为m,开始时物体A到B点的距离为L。现给物体A一沿斜面向下的初速度v0,使物体A开始沿斜面向下运动,物体A将弹簧压缩到最短后又恰好被弹回到B点。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空气阻力,求此过程中:

    (1)物体A向下运动刚到达B点时速度的大小

    (2)弹簧的最大压缩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在古代战争对决中,交战双方常常用到一种冷兵器时代十分先进的远程进攻武器——抛石机。某同学为了研究其工作原理,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图中支架固定在地面上,O为转轴,轻杆可绕O在竖直面内转动,物体A固定于杆左端.弹丸B放在杆右端的勺形槽内.将装置从水平位置由静止释放,杆逆时针转动,当杆转到竖直位置时,弹丸B从最高点被水平抛出,落地点为图中C点.已知A、B质量分别为4m、m.OB=2OA=2L.转轴O离水平地面的高度也为2L,不计空气阻力和转轴摩擦,重力加速度为g.求:

    (1)弹丸B被抛出瞬间杆对A球的作用力

    (2)C点与O点的水平距离

    (3)此过程中杆对弹丸B做的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