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3 题,其中:
选择题 1 题,单选题 29 题,材料分析题 3 题
简单题 12 题,中等难度 18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 题
  1. 北朝时均田法令规定奴婢和耕牛均可授田。到了隋代奴婢授田受到限制,耕牛授田逐步取消,唐代则奴婢及耕牛均不得授田,妇女也不得授田。这从侧面反映了隋唐时期

    A. 奴婢现象已经不复存在   B. 男耕女织生产模式初步形成

    C. 儒学复兴影响均田法令   D. 人口增加政府田亩不足分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29 题
  1. 据时人(1846年)记载:“……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吾村”最可能位于我国

    A. 西北地区

    B. 西南地区

    C. 东南沿海地区

    D. 京津地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清朝末年,民族资本家为了逃避政府苛捐杂税和官吏的勒索,或将企业设在租界里,或“假托洋商之名”或“船头悬着英国国族,船尾悬着中国龙旗”。这反映了

    A.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春天的到来

    B.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全面菱缩

    C. 封建主义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阻力

    D. 西方列强支持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朱子大全》指出:“夫农,衣食之所由出也。生民之业,莫重焉。一夫之力,所耕百亩,养生送死,与夫出赋税、给公上者,皆取具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小农经济关乎到封建社会的稳定

    B. 小农经济具有一定的脆弱性

    C. 农业是封建社会财富的主要来源

    D. 自给自足是小农经济的特征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面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

    A. 租佃制经营方式的推广

    B. 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

    C. 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D. 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西汉建立前期,推行休养生息政策,轻徭薄赋,农业税征收比例曾低至1/30,虽然促成了农业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但又远远不能满足王朝财政需要。为解决这一矛盾,此后西汉政府

    A. 提高农业税和商业税比例   B. 大量裁减政府机构和人员

    C. 加强了对经济资源的垄断   D. 严厉打击用积居奇的商人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表反映了1936—1938年上海部分民族工业生产指数的变化(注:1936年为100),下列解读正确的是这一时期

    1936年

    1937年

    1938年

    棉纺织业

    100

    81.7

    69.8

    面粉业

    100

    77.5

    72.5

    机器业

    100

    99.6

    56.0

    各业平均

    100

    85.5

    74.9

    ①民族工业逐步萧条

    ②外国资本超过民族资本

    ③民族工业发展比例失调

    ④日本侵华破坏民族工业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著名历史学家周宝珠在他的一篇经济学论文中说“(它)是宋代以前商品经济发展形势下出现的一种新事物,它扎根于农村商品经济的基础上,逐步变为沟通城乡的经济纽带,而后把与城市相连的部分变为城市的重要市区,使宋代城市达到一个新的历史水平,创出了中国古代城市的新道路。”材料中的“新事物”指的是

    A. 街市

    B. 瓦肆

    C. 夜市

    D. 草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北魏均田制实行后,文献中出现了“庄园”一词,被指圈占的成片土地。唐代均田制实行后,“庄园”一次的使用更普遍。这反映了均田制实施后

    A. 井田制得以恢复   B. 不存在土地私有现象

    C. 仍存在土地集中现象   D. 庄园由中央直接管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某民国杂志刊登了一则“小品”:法币(中国旧时政府法定货币)满地,深可没胫,行人往来践踏,绝无俯身拾之者,谓之“路不拾遗”。小品所反映的“路不拾遗”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A.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B. 抗日战争时期

    C.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北宋苏洵说:“耕者之田资于富民……而田之所入,己得其半,耕者得其半。”这反映的是

    A. 自耕农式经营

    B. 千耦其耘式经营

    C. 田庄式经营

    D. 租佃式经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郭沫若在《奴隶制时代·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一文中认为:《春秋》在鲁宣公十五年(前594年)有“初税亩”的记载,虽然仅仅三个字,却含有极其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这里所说的“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主要是指

    A. 客观上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B. 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C. 土地国有制度不断完善

    D. 井田制在历史上完全消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以下是我国经济重心变化示意图,与这三幅图相对应的大致时期依次是

    A. 魏晋时期、唐朝中后期、南宋   B. 南宋、唐朝中后期、魏晋时期

    C. 魏晋时期、南宋、唐朝中后期   D. 南宋、魏晋时期、唐朝中后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元代著名的文学家张养浩在《山坡羊》中写道:“一头犁牛半块田,收也凭天,荒也凭天。粗茶淡饭饱三餐,早也香甜,晚也香甜。布衣得暖胜丝绵,长也可穿,短也可穿。草屋茅舍有几间,行也安然,待也安然。雨过天晴驾小船,鱼在一边,酒在一边。夜归儿女话灯前,今也有言,古也有言。日上三竿犹在眠,谁是神仙,我是神仙。南山空谷书一卷,疯也痴癫,狂也痴癫。”对这首词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 反映了古代农耕经济的落后性和保守性

    B. 反映了小农经济状态下农民生活的富足和惬意

    C. 反映了古代自然经济状态下农民不思进取的心态

    D. 反映了中国古代传统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官营手工业在古代手工业生产中占有优势,它的主要特点是

    ①资金雄厚、规模经营,分工细致

    ②主要生产武器和供官府、贵族消费的生活用品

    ③占据人才、技术等方面的优势,生产不计成本

    ④主要是为市场生产精美商品和对外贸易提供精品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某瓷器收藏家的藏品有珐琅彩瓷瓶、五彩镂空云凤纹瓶、青花花卉执壶。该收藏家的生活时代最早生活于

    A. 魏晋

    B. 隋唐

    C. 宋元

    D. 明清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史书记载:唐朝后期长安城中的崇仁坊“一街辐辏(集聚),遂倾(超过)两市,昼夜喧哗,灯火不绝,京中诸坊,莫之与比。”材料中没有反映出

    A. 长安城商业发展已经突破两市的范围

    B. 长安城商业的发展突破了时间的限制

    C. 崇仁坊成为长安城中最繁华的住宅区

    D. 崇仁坊成为唐朝政府新设立的商业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下表是我国古代某地的居民职业结构表。

    自耕农和地主

    佃农

    手工工场主和雇主

    商人

    占总人口比例

    24%

    36%

    30%

    10%

    对该表解读正确的是(   )

    ①反映了明清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

    ②表明手工业经营方式出现了新变化

    ③说明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

    ④体现自然经济虽开始解体,但依然处于主导地位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明朝时,太湖地区出现大量“以机为田,以梭为耒”的家庭;苏州震泽镇及近镇各村居民“尽逐丝绸之利”,松江地区男女几乎均以棉织为业,景德镇有制瓷窑1000多座。上述现象表明明朝时期(  )

    ①商品经济渗入到农村

    ②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③地域性的社会分工明显

    ④松江等地区的自然经济解体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诗经》是一部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其中“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反映的是

    A. 精耕细作技术成熟

    B. 井田制趋于瓦解

    C. 小农经济发展完善

    D. 土地兼并严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写道:“夫成绩者,今所现之果也,然必有昔之成绩以为因;而今之成绩又自为因,以孕产将来之果;因果相续,如环无端,必寻出因果关系,然后活动之继续性可得而悬解也。”下列没有因果关系的历史现象是

    A. 铁器和牛耕﹣﹣井田制瓦解

    B. 明清资本主义萌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

    C. 工业革命﹣﹣鸦片战争

    D. 民族工业短暂发展﹣﹣无产阶级队伍壮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古代中国社会“凡民曰四,一曰士,二曰农,三曰工,四曰商”。明清之际,江南等地出现了“士商相混”的现象。这反映了

    A. 工商皆本思想产生,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B. 重农抑商政策松弛,传统社会结构解体

    C. 商品经济发展,等级观念淡化

    D. 礼教束缚解除.传统观念转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1867年,容闳建议总理衙门筹组新式本国轮船企业时,总理衙门批示轮船必须为华人所有。这反映出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

    A. 意在发展生产与民求富   B. 培养了大量科技人才

    C. 增加了商品出口的总量   D. 体现了反侵略的色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1872年9月15日,《纽约时报》有一篇《清国留学生抵达旧金山》的报道。不是该批留学生被派去美国的目的是

    A. 学习西方军事

    B. 学习制造等技术

    C. 学习西方近代自然科学

    D. 学习三权分立体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要了解近代广东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历史,可以提供较详尽资料的是( )

    A. 继昌隆缫丝厂 B. 贻来牟机器磨坊 C. 开平煤矿 D. 发昌机器厂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魏源在《筹海篇》中大声疾呼:“沿海商民,有愿仿设厂局,以造船械,或自用,或出售者听之。”这一呼吁得到政府认可,最早应在

    A. 洋务运动时期

    B. 甲午战争后

    C. 辛亥革命后

    D.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1912—1919年的八年间,新建厂矿企业四百七十多家,新增资本达一亿三千多万元。1928—1937年,中国工业产值增长率达到8%以上,l936年,工业产值达到近代以来的最高水平。由此推断,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应在

    A. 一战期间

    B. 北洋政府时期

    C.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

    D. 民国建立到抗战爆发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是推进中国近代化的重要力量。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壮大了资产阶级力量,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物质和阶级基础。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发展得益于 ( )

    ① 清政府统治政策的调整 

    ②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的加深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③实业救国潮流的推动  

    ④政治体制的改革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研究中国问题的美国知名专家费正清教授曾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这主要是因为( )

    A. 工业结构搭配不合理 B. 地区分布不平衡

    C. 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 D. 军阀间割据混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1932年,中国近代纺织实业家宋棐卿创办东亚毛呢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创立民族品牌。4月,他将毛纺织厂的产品注册为“抵羊”牌。由商标的寓意看,该商标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A. 自强求富   B. 民主共和   C. 实业救国   D. 民主科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3 题
  1. 古今中外,对海洋的重视和利用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也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兴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汉武帝以来,汉朝还开辟了与南海诸国、印度半岛的水上交通线,从事经常性的贸易往来,这就是近世所说的“海上丝绸之路”。

    材料二:唐朝对外交通发达,海路方面,从登州、扬州出发,可到达今天的韩国和日本;从广州出发,经“海上丝绸之路”,可到达……

    材料三:明朝前期,中国古代的航海事业达到了顶峰。明朝政府组织大规模船队,由郑和率领,七次下西洋,访问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航程10万余里。

    材料四:18世纪末,英国国王派使者到中国。希望中国开放通商口岸,遭到乾隆皇帝的拒绝。乾隆皇帝在给英国国王的信中宣称:“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远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不断得到开拓的条件及其开通与扩展的历史意义。

    (2)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使上的壮举,而新航路的开辟“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世纪”两者产生的影响大不相同。其根源何在?

    (3)材料四反映了中国怎样的海外贸易政策?概括指出这种政策对中国社会经济所产生的影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晋商崛起于明代,到了清代,晋商位居众商帮之首,并持续商界500年之久。山西地理上处于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农耕政权的缓冲地带,历朝历代都是中央王朝依托的北方重镇,对少数民族“逐水草而居”的流动性生活比较熟悉,并受其影响。民族的战乱与融合,形成了山西人特定的文化思维。清朝入关后,晋商与清合作,并试图通过国家法律制度和政策明晰自己的产权,保障自身利益。明清两朝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人口逐年增长,中国国内市场兴起,政府整顿关税、减免商税等措施,为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晋商涉足广泛的行业领域,主要有金融业、棉布业、铁货业、皮毛业、粮油业、运输业等。晋商内部分祁县帮、平遥帮、太谷帮、蒲州帮等等。“其合伙而商者,名曰伙计。一人出资,众伙共同而商之,虽不誓而无藏。……估人产者,但数其大小伙计若干,则数十万产可屈指矣”。提供资金者为股东,主持经营者为掌柜,其他帮工者为伙计,等到赚取利润时,众者分红,可谓同心同德,尽职尽责。

    ——刘建生《明清徽商与晋商的比较研究》

    请回答:根据材料,分析指出晋商发展的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中国现代民族工商业者的杰出代表、红色资本家荣毅仁先生,因病于2005年10月在北京逝世。荣氏家族基业的变化,折射出中国近现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

    材料一:荣毅仁的前辈荣宗敬、荣德生于1912年创办上海福新面粉厂,至1922年,荣氏家族拥有面粉厂12家,产量占全国民族面粉企业的之一左右。

    材料二:1922年,荣氏家族企业资金周转困难,荣氏兄弟被迫将申新一厂、申新二厂抵押给日商,以极苛刻的条件借出高息款项350万日元用于周转。抗战胜利后,荣氏家族企业连遭国民政府两次敲诈,损失100多万美元。

    材料三:解放前夕,荣德生坚决反对家人将申新三厂迁往台湾的主张,并协同工人一道制止搬迁行动。荣氏家族企业为新中国工业发展做出了贡献。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荣氏家族企业在此期间获得大发展的主要条件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解放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到1956年,荣氏家族企业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促成变化,中国共产党的政策有何创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