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8 题,其中:
选择题 1 题,null 1 题,单选题 32 题,材料分析题 4 题
简单题 20 题,中等难度 17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 题
  1. 明清时期,在江南、华南的一些地区,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传统的粮食生产比重降低。这一现象表明,明清时期上述地区

    A. 农业生产出现衰退

    B. 人口变动导致粮食需求减少

    C. 普通农户收益锐减

    D. 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null 共 1 题
  1. 宋太宗时期,有官员上奏:“岭南村墟聚落,间日集裨贩(小贩),谓之墟市。请降条约,令于城邑交易。”该建议遭到太宗的拒绝:“徒扰民尔,可仍其旧。”这一史实主要反映了宋朝

    A. 专业市场每天开市

    B. 乡村市场的繁荣

    C. 坊市制继续实行

    D. 市场监管相对宽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32 题
  1. “英国和荷兰商人组织了两个非常强大的股份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00年,荷兰的联合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02年。政府特许状赋予公司买卖和建立商埠的权利,为了公司的利益甚至有权发动战争。”这表明当时的股份公司

    A. 政府建立但由商人经营

    B. 是西欧殖民扩张的工具

    C. 阻碍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D. 仍不具备资本主义性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诗经》:“喷嘻成王,既昭假尔。率时农夫,播厥百谷。骏发尔私,终三十里。亦服尔耕,十千维耦。”材料反映了

    A. 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B. 铁犁牛耕技术的推广

    C. 集体劳作的生产方式

    D.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 劳动者身份的变化   B. 农具与技术的改进

    C. 郡县制的普遍建立   D. 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中国资本主义与国内市场》一书记载:1933年,工业总产值中(包括制造业和矿冶业),消费资料工业产值占70%以上,而生产资料工业产值不到30%。1936年,生产资料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23%,而消费资料工业产值则占工业总产值的77%。这一材料反映的实质是

    A. 民族工业的发展举步维艰

    B. 近代民族工业布局不合理

    C. 官僚资本外国资本对民族资本的压榨

    D. 近代工业结构的畸形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题文)对哥伦布及其事业的评价,现在更多的人认为,不能站在当时印第安人的立场上,也不能仅从对西欧某些国家资本主义利弊得失的角度出发,应将其置于“世界大探险时代”和人类历史长河中进行宏观考察。这一观点从整体上认为哥伦布

    A. 发现新大陆开创了近代人类文明新时代

    B. 环球航行使人类历史具有了全球性规模

    C. 发现新大陆造成了东方从属西方的格局

    D. 为西班牙对拉美展开殖民掠夺奠定基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1847年,英国商人的一个组织的报告书中写道:“中国人所织的白而结实的布比我们的货物贵得多。我在上海发现,由于我们的布代替了他们的布,他们的织布业已迅速下降了。”材料实质上反映了( )。

    A. 洋布物美价廉,竞争力强

    B. 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 土布做工粗糙,价格昂贵

    D. 外国商品完全占据中国市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据记载,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作坊多配有专门“技工学校”,工匠要根据不同的工种接受期限不同的技术训练和学习。秦代《均工律》中规定“工师善教之,故工一岁而成,新工二岁而成”。由此可知,古代官营手工业

    A. 注重新技术的研究与传承

    B. 强化了对技术市场的垄断

    C. 注重保证官营产品的质量

    D. 具有严密的产品制作工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从宋代起,棉花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纺织原料……到了元代,丝、麻、棉鼎足而三,明代以后,棉花的重要性超过麻。”出现这些变化的前提条件是

    A.政府的大力推广

    B.棉纺织技术的改进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棉花成为经济作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苏轼曾经指出:“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农,本望租课,非行仁义,然犹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欠负、贷借种粮者,其心诚恐客散而田荒,后日之失必倍于今故也。”这说明宋朝时期

    A. 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B. 地主具有开展民间赈济的社会责任感

    C. 开始出现租佃经营

    D. 佃户租种土地有一定的自主选择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明朝时商品经济繁荣,“坊须数十人,间日而作。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吉贝(棉花)则泛舟而鬻诸南,布则泛舟而鬻诸北”。由此不能得出

    A. 长途贩运贸易繁荣   B. 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C. 农产品商品化发展   D.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19世纪90年代,天津武举李福明开办一家机器面粉厂,官府见生意兴隆、就存心勒索。李福明去官府讲理,结果被扣上“私设磨坊”“哄闹官署”等罪名,革去武举功名,“交刑部治罪”。面粉厂被迫关闭。这一材料说明民族工业

    A. 发展迅速

    B. 受到本国封建势力的压制

    C. 内部管理不善

    D. 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历史学家钱乘旦先生在一篇文章中给出了这样一组数据:1803年,英国最富裕的1.4%的家庭就取得国民总收入的15.7%,到1867年,0.07%的家庭就取得16.2%的国民总收入。……1803年收入最多10%的人占有国家财富的2/5,1867年则超过50%。钱先生利用这组数据要论证的观点可能是

    A. 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B. 工业革命引发了社会关系的变革

    C. 工业革命加剧了贫富分化程度

    D. 民主政治的完善加速了财富集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创新措施就是,将印度的棉织品介绍给欧洲。1619年到1625年,运往欧洲的棉布为22.15万匹。到17世纪末,这项贸易直线上升。棉织品不仅比毛纺织品轻,而且便宜……,这是一种销售范围很广、需求量很大的商品,它足以带动一场工业革命。这一材料主要说明

    A. 殖民掠夺引发工业革命

    B. 资本流动带动工业革命

    C. 市场需求刺激技术革命

    D. 经济发展要求工业革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以下是关于“中国古代商业”的一些历史情境,其中符合史实的是

    ①汉代:张万挑着一担棉花到草市贩卖,并向草市尉缴纳交易税。

    ②唐代:李有财在长安崇仁坊开了家邸店,并要求以交子来结算。

    ③元朝:王发贵到京城进货时住进会馆,遇到了很多晋商和徽商。

    ④清朝:赵得禄在广州从事进出口中介服务,经常要与洋商交往。

    ①汉代:张万挑着一担棉花到草市贩卖,并向草市尉缴纳交易税。

    ②唐代:李有财在长安崇仁坊开了家邸店,并要求以交子来结算。

    ③元朝:王发贵到京城进货时住进会馆,遇到了很多晋商和徽商。

    ④清朝:赵得禄在广州从事进出口中介服务,经常要与洋商交往。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著名学者彭慕兰认为,与其说工业革命创造了新的财富,不如说新的财富的发现导致并推动了工业革命,因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来源于两个方向的驱动:“向下”和“向外”。“向下”是指挖煤,“向外”是指

    A. 拓展殖民地市场

    B. 贩卖黑奴

    C. 传播基督教思想

    D. 输出机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道:“东周时期(公元前771-公元前256年)……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决定而且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这里“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的根本原因是

    A. 私有土地的出现

    B. 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

    C. 小农经济的产生

    D. 租佃关系的形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吕氏春秋》认为,“地可使肥,亦可使棘”,农民可以通过土壤耕作措施使土壤中的水肥等因素达到协调。由此可知,古代中国农业强调

    A. 不违农时

    B. 人地和谐

    C. 铁犁牛耕

    D. 精耕细作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秦人民歌:“七月流火,过我山陵。女儿耕织,男儿做兵。有功无赏,有田无耕。有荒无救,有年无成。悠悠上苍,忘我苍生。”这首民歌可以反映中国古代(   )

    A. 小农经济男耕女织的特点   B. 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C. 小农经济的稳定性   D. 小农经济的落后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战国时期,商鞅把原来“百步为亩”的小田界“阡陌”和每一井田的大田界“封疆”,统统破除,重新设置田界,不许私自移动;并把土地授给农民,土地可以买卖。这种做法实际上

    A. 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B. 巩固了奴隶主的权力

    C. 进一步推广了井田制

    D. 将所有土地公有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随着土地买卖和转移加快,典卖制盛行,宋朝法律确认地主、自耕农的土地私有权,发给他们“红契”,作为土地私有权的凭证。这表明

    A. 土地买卖日益频繁

    B. 土地经营权商品化

    C. 政府规范地权流转

    D. 传统经济政策松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宋代的蚕桑生产区域遍布黄河流域、珠江流域和长江流域。据《宋会要》,北宋时仅长江流域的成都府路、梓州路和两浙路每年上贡丝绸266万多匹,占全国的2/3。这说明长江流域

    A. 丝织品市场需求量较大

    B. 民众纺织积极性较高

    C. 丝织技艺水平相对较高

    D. 区域内经济发展不平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至汉文帝时,“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百姓“皆背本趋末”。这说明

    A. 抑商政策并不能完全遏制商业发展

    B. 汉文帝放弃了“重农抑商”的错误政策

    C. 汉朝政府抑商的法律就是一纸空文

    D. 封建统治者并不真正实行抑商政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中国在农耕文明轨道上前进的过程中,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下面能够证明这一结论的史料是

    A. 晚明上海“标布盛行,富商巨贾操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以数万计……”

    B. 明中后期景德镇“万杵之声殷地,火光烛天,夜令人不能寐……”

    C. 清前期“苏州织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日受值……”

    D. 清前期“因农业、手工业和贸易的发展高潮,(其)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首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清代王之春的《清朝柔远记》记载,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下旨规定“明岁赴浙之船,必当严行禁绝……将来止许在广东收泊交易,不得再赴宁波,如或再来,必令原船返棹至广,不准入浙江海口”。此规定

    A. 旨在防止西方殖民者骚扰

    B. 限制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C. 表明海禁政策已趋向放松

    D. 禁绝了中国人士对外的交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1518年3月,西班牙国王查理一世与麦哲伦签订远洋探险协定。协定规定:麦哲伦为新发现地的总督和钦差大臣,有权得到新发现地全部收入(扣除开支后)的1/20和新发现6个岛屿中的2个;西班牙国王必须为探险队装备5艘船,提供必需的物资、武器和保障供应人员。由此可知

    A. 麦哲伦殖民活动曾得到政府积极支持

    B. 西班牙国王是殖民活动的最大受益者

    C. 西班牙政府努力协调各殖民者的关系

    D. 西欧殖民活动在积极进行资本的积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布罗代尔在《15到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一文中指出:“由于15世纪地理大发现,欧洲一鼓作气地(或几乎如此)挪动了自己的疆界,从而创造了奇迹。”作者所指的“奇迹”主要是指(  )

    A. 欧洲人对地理概念认识逐渐清晰

    B. 美洲新大陆的发现

    C. 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形成

    D. 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哥伦布到达美洲时,新旧大陆唯一相同的作物是棉花,唯一共有的家畜是狗。欧洲人给美洲带来了马、牛羊、猪等牲畜和一些禽类,以及各种麦类、甘蔗、咖啡等。美洲则向世界贡献了玉米、马铃薯、西红柿、菠萝等。材料表明,早期殖民扩张

    A. 扩大了洲际贸易的范围

    B. 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

    C. 推动了洲际物种的交流

    D. 促进了种族交流及其重新分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下表反映了英国农业人口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

    1840

    1870

    1900

    1920

    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22

    14.8

    8.4

    7.1

    A. 工业革命

    B. 殖民战争

    C. 资产阶级革命

    D. 第一次世界大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1873年,卡内基创办了卡内基-麦坎德里斯钢铁公司,每吨钢的成本为100多美元;1881年,卡内基与弟弟汤姆一起成立了卡内基兄弟公司,其钢铁产量占美国的1/37,每吨钢的成本为50美元;1892年,卡内基把卡内基兄弟公司与另两家公司合并,组成了美国最大的钢铁公司——卡内基钢铁公司,每吨钢的成本在12美元以内。这主要说

    A.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 人才是企业经营成败的决定性因素

    C. 联合经营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D. 垄断组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近来各省虽间有制造等局,然所造皆系军火,于民间日用之物,尚属阙如。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材料表明(  )

    A. 地主阶级洋务派积极创办民用工业

    B. 清政府大力发展近代工业

    C. 近代民族资本家大力发展机器工业

    D. 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1. 这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口商品分类比重(%),由此可以得出的正确的结论是

    类别年份

    原料

    手工制品

    机器产品

    1893

    15.6

    81.8

    2.6

    1910

    39.8

    41.4

    18.8

    1920

    40.1

    39.4

    20.5

    A. 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化,小农经济完全解体

    B. 中国逐步沦为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原料产地

    C. 中国政府严格限制手工业产品的出口

    D. 机器生产逐渐取代手工生产占主导地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2. 下面是1906-1915年中国社会商会数量的变化示意图。1912年后商会数量变化的原因是( 

    A.列强经济侵略加剧,中国商人加强了自保

    B.政府放松经济管理,办企业必须加入商会

    C.政府鼓励兴办实业,商人的投资热情高涨

    D.商人倡导使用国货,办商会以抵制洋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4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南宋范成大的《缫丝行》

    小麦青青大麦黄,原头日出天色凉。妇姑相呼有忙事,舍后煮茧门前香。

    缫车嘈嘈似风雨,茧厚丝长无断缕。今年那暇织绢着,明日西门卖丝去。

    (1)材料一的诗歌描写了中国古代哪一种经济模式?请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种经济模式的特点。

    材料二  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立濂溪坊,什百为群,延颈而望。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乾隆)《苏州府志》卷

    (2)依据材料二概况明代后期苏州地区丝织业出现哪些新现象。(不得摘抄原文)这些新现象反映了这一时期生产方式发生了什么本质变化?

    材料三、清代沿袭明制设置的钞关,大有增加,共设户关26个,工关5个……清代税关对商船户缴税亦极为苛重,全国又缺乏统一税率,以致各关税吏敢于巧立名目,动辄以商人违反规定为由,没收财货。……李人龙奏称,关税害商,有单书之弊,包揽之弊,关牙之弊,量船之弊等五弊。在这样的苛税下“商贾望见关津,如赴汤蹈火之苦”!

    ——彭雨新主编《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

    材料四、(乾隆时人说)近日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卖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

    ——李文治《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一辑

    材料五、由于海疆屡生事端,清廷又封锁了海疆,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决定取消其他贸易口岸,只允许广东一口通商。

    ——《中华文明史》第4卷

    (3)依据材料三、材料四和材料五,概况分析明清时期阻碍材料二反映的新生产方式发展的主要因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某些时期中国经济发展呈现出了鲜明的阶段特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观察图片所描绘的情景,结合所学说明中国古代农业经济有哪些特点?

    材料二  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经济活动的迅速发展还增加了贸易量,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尤其是宋朝,对外贸易量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期。”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新航路开辟以后)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据所学的知识,概括指出宋朝“商业革命”主要表现。应怎样理解宋代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

    材料三  金宝庐舍,转瞬灰烬,唯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

    ——(清)陶煦《租核·推原》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现象产生的影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工业革命造成了人类社会的大转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棉纺织业中机器织布机数量(单位:万台)

    年份

    1813

    1820

    1829

    1833

    1850

    1861

    台数

    0.24

    1.4

    5.5

    10

    25

    40

    英国伦敦人口数量(单位:万人)

    年份

    1801

    1831

    1841

    1851

    1861

    人口

    111.7

    190.7

    223.9

    268.5

    322.7

    英国各部门就业人员在劳动力总数中所占比例(%)

    年份

    1841

    1861

    农业

    22.3

    18.8

    工商运输业

    48.5

    55.7

    其他

    29.2

    25.5

    ——摘编自钱乘旦《第一个工业化社会》

    (1)据材料一,概括工业革命对英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材料二  国内外学者把工业革命定义的研究分为工业组织学派、技术学派、能源学派……这些研究从不同侧面抓住工业革命的特征,成为后来工业革命研究的起点.

    ——舒小昀《工业革命定义之争》

    (2)结合所学知识,从上述视角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的特征。

    材料三  我们发觉自己处于这样一个世界:这世界是有史以来唯一的一种经济统治——工业文明统治的一部分;它不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也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分享,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概括材料三的核心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两次工业革命是如何促进世界市场发展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在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下,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武夷北苑,夙著茶名,……乃自各国通商之初,番舶云集,商民偶沾其利,遂至争相慕效,漫山遍野,愈种愈多。……苍崖铲为赤壤,清溪泛为黄流。……现在种茶之区,市疲山败……

    ——卞宝地《卞制军政书》

    (1)据材料一,说明导致“种茶之区,市疲山败”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40年代“各国通商”之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的变化。

    材料二  某中学兴趣小组收集到下列图片

    (2)材料二反映了19世纪60—70年代中国出现哪些新的经济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

    材料三  上海章华毛绒纺织厂是近代建立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20世纪30年代,“因爱国运动之激昂”,并使用较为廉价的法国、日本毛纱为原料,该厂生产的薄哔叽价格不高,产品销售遍于南北。“军政机关之制服材料,亦纷纷采用,深为满意。具见以国货替代外货,已成全国一致之倾向”。

    ——据刘光用《企业大王刘鸿生》整理

    (3)据材料三,概括上海章华毛绒纺织厂发展的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