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7 题,其中:
选择题 1 题,单选题 11 题,材料分析题 5 题
简单题 2 题,中等难度 12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1 题
  1. 唐代有很多描绘商人生活的诗篇,如元稹的《估客乐》和刘禹锡的《贾客词》等,大多极力渲染商人和农民的苦乐之别。而到了宋代,文学作品更多宣传的是商人和儒生的苦乐之别。由此可见,宋代

    A. 社会价值取向发生变化   B. 财富多寡决定人的社会地位

    C. 儒学的义利观遭到颠覆   D. 政府政策变化提升商人地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11 题
  1. 1924年,苏联同外国资本家签订的技术援助协定数量为5个,1929年时,增加到70多个,1931年,已增加到124个;1931年,苏联进口机器设备的数量,约占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30%,到1932年,约占50%。材料主要反映出苏联

    A. 尝试打破原有的经济体制

    B. 抓住契机为工业化服务

    C. 得到西方国家的承认支持

    D. 沦为西方国家的商品市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雅典民主政治中的自由并不像一些西方学者所宣称的那样,相似于现代西方民主政治中的自由。虽然它们具有相同的一面,但二者的区别同样明显,而且是根本性的。耐人寻味的是,当代西方的古典学者明显忽视它们的区别,而强调其相似性。”据此可知,雅典民主

    A. 是少数人的民主

    B. 孕育了某些现代民主原则

    C. 缺乏自由平等精神

    D. 是现代民主政治的直接来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湖南汉族官僚曾国藩的湘军,是镇压太平天国的主力。曾国藩作为两江总督,统辖苏浙皖赣四省军务。清朝一度出现督抚专权的局面。该现象反映了

    A. 晚清中央集权的弱化

    B. 清朝的统治土崩瓦解

    C. 北洋军阀割据的形成

    D. 曾国藩守旧亦维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表是1970年西欧与美国经济对比表,对此表所反映的内容解读正确的是

    出口贸易

    西欧

    美国

    黄金外汇储备(亿美元)

    885

    426

    钢产量(亿吨)

    270.3

    117.0

    汽车产量(万辆)

    936.4

    824.4

    水泥产量(万吨)

    11120.3

    6405.6

    A.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导致美国经济水平下降

    B. 西欧经济发展处于高速发展时期

    C. 欧洲的联合促进了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D. 美国失去了经济霸主地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五口通商后,西方的火柴、煤油等日常生活用品进口量不多,在“华人之心目中,尚以为其为奢侈品,惟少数富有之家及头脑较新之人,始能购置耳。”到了1880年代,进口量大大增加,相当多地区的人们已经使用这些洋货。对此,英籍税务司班思德说“人民习尚渐有变更,概可知矣。”这表明当时

    A. 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走向解体

    B. 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状况

    C. 列强凭借着低关税倾销商品

    D. 中国整个社会习俗发生了根本变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题文)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说“汉文帝除肉刑诏,所引用的就是《尚书》说。汉武帝亦使吕步舒(董仲舒的弟子),治淮南狱。”这反映了汉代

    A. 儒家伦理道德影响司法   B. 确立了司法审判独立性

    C. 儒学成为唯一司法依据   D. 孝治天下儒家独尊观念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南宋临安,每当夜幕降临,从清河坊至众安桥大街以及两侧坊巷的所有商店开始活跃起来,十里长街,灯烛辉煌,人流如潮,摩肩擦背,有些饮食店“通宵买卖,交晓不绝。”各种流动小贩,无论是夜市集中的地段还是小街里巷,到处都有。“至三更不绝,冬月虽大雨雪,亦有夜市盘卖。”这说明

    A.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B. 商业经营不受限制

    C. 坊市制度开始打破   D. 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表是1931年9月18日后中国军民反对日本侵略的部分历史事件,这表明

    抗日武装

    部分历史事件

    东北军爱国官兵

    江桥抗战(1931.10)

    双城狙击者(1932.1)

    热河抗战(1933.2)

    东北抗日义勇军

    消灭日军古贺骑兵团战斗(1932.1)

    进攻沈阳东塔机场战斗(1932.8)

    攻克安达县城(1932.10)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武装

    第一军独立师攻占柳河县三源浦(1933.11)

    第二军独立师联合义勇军攻打安图县城(1934.8)

    第三军联合义勇军攻克方正县城(1935.3)

    关内地区的抗日活动

    十九路军的淞沪抗战(1932.1)

    察哈尔抗战(1933.5)

    绥远抗战(1936.8)

    A. 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 B. 东北地区是中国抗战的主战场

    C. 东北抗战是全民族抗日先锋 D. 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相互配合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下图为新中国某一时期主要农产品变化统计图(单位:万吨)。下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 当时中国粮食产量下降与“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密切相关

    B. 国家为了扭转这一局面而出台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C. 国家大力发展糖料、油料和棉花等经济作物是为了提高人民生活

    D. 党和政府大力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面为改革开放法制建设成就表

    时间段

    制定或修订的主要法律

    改革开放初期至20世纪90年代初

    1982年宪法、选举法、刑法、中外合资经济企业法……

    20世纪90年代初到党的十五大召开

    公司法、银行法、劳动法、合伙企业法、价格法……

    1997年至今

    证券法、反垄断法、行政复议法、侵权责任法、立法法、反分裂国家法、物权法、社会保险法……

    这表明,三个时期法制建设的共同点是

    A. 完善法律程序

    B. 突出社会立法

    C. 维护国家统一

    D. 注重经济立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1832年议会改革后,英国政府改变了一系列的对内、对外经济政策,例如1846年废除了对贵族有利的《谷物法》,1849年废除《航海条例》等。改变这些政策

    A. 确立了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

    B. 大大便利了英国向世界输出资本

    C. 表明英国对经济的管制全面加强

    D. 提升了英国在世界贸易中的竞争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5 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连那些素来不问政治、清高脱俗的教授和学者也加入了“保卫祖国”的大合唱。爱因斯坦本人则公开表明自己是和平主义者,反对一切战争。他认为科学是全世界的,因此像躲避瘟疫一样,避开那些数不清的对炮弹、潜艇和飞机的研究。他说:“在我看来,战争是多么卑鄙、下流!我宁愿被千刀万剐,也不愿参与这种可憎的勾当。”

    进入三十年代以后,爱因斯坦逐渐转变为积极的和平主义者。1933年4月,有人请求他出面援助因拒绝兵役而被捕的比利时青年,他发表公开信回答说:“如果我是比利时人,在目前的形势下,我不会拒绝服兵役。我将愉快会参军。我相信,这将有助于拯救欧洲。”后来爱因斯坦移居美国。在得知希特勒动员力量进行核研究的消息后,他毅然给罗斯福总统写信,建议美国加快研究。

    1945年,美国在长崎和广岛投掷了原子弹。爱因斯坦悔恨地认为是自己“按了按钮”,并表示如果知道德国人不会成功地制造原子弹,就一点忙都不会去帮了。他认为,清除原子弹对人类生存的威胁已经成为今天最迫切的问题,因而积极投身到反战和平运动中。

    ——摘编自布恩《爱因斯坦大传》

    (1)根据材料,指出爱因斯坦和平主义思想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爱因斯坦关于科学与战争关系的基本观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全球化”概念产生于西方社会,最终被全球接受和使用。鸦片战争的失败,使当时先进的中国人相继发现必须从经济、政治、文化和思想上与国际接轨才能实现救亡图存。洋务运动、改革立宪都加速了中国参与国际社会的步伐。1902年,梁启超第一次提出了“中华民族”这一概念,认为中华民族由多民族混合而成。1907年,杨度认为中华民族更是一个文化共同体。五四运动后,“中华民族”一词几乎家喻户晓。这次“全球化”启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这是一个古老文明重新被西方规则“国际化”的过程。

    材料二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启动了改革开放的进程,此时中国的外部环境是有利的,“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美英等国提出“新自由主义”政策,减少政府干预,如减少个人税和企业税等,扩大海外市场;美苏冷战缓和以及亚洲“四小龙”的崛起等都成为中国参与“全球化”的条件。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8年中国举办北京奥运会。

    ——摘编自王栋、曹德军著《再全球化》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运用史实说明近代中国参与“全球化”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析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参与“全球化”的有利条件。

    (3)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比较中国两次参与“全球化”的不同特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三省。之后又把侵略矛头指向了华北。蒋介石于1931年9月21日召集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紧急会议,商讨对日方略。主张以日本侵占东北的事实,先行提出于国际联盟与签订非战公约诸国,诉诸公理,同时团结国内,共赴国难,忍耐至相当程度,乃出于最后自卫之行动。“要求国人镇静忍耐,努力团结,准备自卫,并信赖国联公理处断。”中国共产党适时提出联合全国各种军队一致抗日的主张,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当时身处华北抗日前线,驻守长城防线、察绥地区的国民党军以及长城内外的义勇军,激于民族义愤,先后进行了长城抗战、察哈尔抗战及绥远抗战,以血肉之躯推动了中国局部抗战的发展。

    材料二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全民族抗日战争终于爆发了。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发表声明:“中国今日郑重声明,中国之领土主权,已横受日本之侵略;国际盟约、九国公约、非战公约,已为日本所破坏无余……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唯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1937年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全国性抗日战争迅速展开。

    ——据百度百科整理

    根据上述材料,指出两则材料中的一个变化,并结合当时的国内外历史知识论述其原因。(要求:根据材料写出变化,史论结合)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曹操指责袁绍在冀州吏治败坏时说:“袁氏之治也,使豪强擅恣,亲戚兼并,下民贫弱,代出租赋,炫鬻家财,不足应命……欲望百姓亲附,甲兵强盛,岂可得邪?”取得冀州后,曹操下令“无令强民有所隐藏,而弱民兼赋也”。加王脩任魏郡太守,“抑强扶弱,明赏罚,百姓称之”。杨沛为长社令,曹洪宾客在县界,征调不肯如法,沛杀之,曹操“以为能”。司马芝为营县长,豪族刘节为郡主簿,宾客千余家多不奉法,包庇宾客不服兵役,司马芝即以刘节为兵。满宠为许县县令,曹洪的宾客犯法,满宠依法治罪。曹洪向曹操求情。满宠知道后,未等曹操说话,就把曹洪的宾客杀掉了。曹操听到后,高兴地说:“当事不当尔邪?”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曹操在限制豪强势力方面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曹操限制豪强势力的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第二次大战行将结束的时候,美苏都表示在德国问题上进行合作的愿望,并达成了相关的协定。然而,共同敌人消失后,美苏出于意识形态的分歧和地缘政治利益及国家利益的冲突,放弃了合作的意愿,进行对立和对抗。从1945年欧洲战争结束到1949年两个德国的出现,美、苏、英、法曾举行过6次外长会议,试图在处理德国问题上找到彼此能接受的合作途径。事实表明,以美英法为一方,苏联为一方,各自坚持自己的主张,不愿做出妥协。

    材料二  1947年前后,美国加速了分裂德国的步伐,西方国家实行占领区的合并,并在自己占领区实行货币改革。苏联指责西方的举动破坏了德国的经济统一和经济联系。1948年6月24日,苏联主动出击,实施柏林封锁。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态度坚决,顶住苏联的压力,坚守在西柏林的阵地,通过空中运输援助西柏林,并对苏占区反封锁。同时美英法先是向苏联发出同一内容的照会,被苏联基本否定。接着西方三国决定把柏林争端提交联合国安理会,理由是苏联制造的紧张局势“构成了对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威胁”。对安理会提出的方案,苏联实行了否决。但是美苏双方都没有指望通过武力解决问题,采取了克制态度,没有把事态进一步扩大和恶化。几经交涉和谈判,1949年5月12日,柏林封.锁取消。杜鲁门在回忆录中说:“俄国在柏林问题上所表现的粗鲁和野蛮,使得欧洲人认识到,西方国家之间必须建立密切的军事支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美苏等大国在德国问题上对抗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栝美苏双方在柏林危机问题上斗争的方式和影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