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9 题,其中:
选择题 25 题,连线题 4 题
简单题 9 题,中等难度 20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5 题
  1. 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

    A. 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

    B. 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

    C. 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

    D. 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君主专制在从秦到清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偶有特殊情况,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

    A. 战国时期秦国以王为首,统一后秦王称皇帝

    B. 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中朝执掌决策权,隋代实行内史、门下、尚书三省制

    C. 唐代决策、审议、执行权分离,宋代中央机构形成全面的权力牵制体系

    D. 明初废除宰相,清初“军国政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继希腊人之后,罗马人登上了地中海的历史舞台。他们征服了希腊化的东方,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然而,古罗马学者贺拉斯说,被征服的希腊人最终俘虏了罗马人。贺拉斯所说的“俘虏”是指

    A. 商业征服   B. 文化同化   C. 宗教皈依   D. 财富侵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关于中国姓氏起源,唐人柳芳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谥,则文武成宣;氏于事,则巫乙匠陶。”由此类推,王、侯、公孙等姓氏应起源自(  )

    A. 族名   B. 邑名

    C. 爵号   D. 官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北京广安门桥北有根蓟城柱。《礼记》载:“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与蓟城建立相关的制度是

    A. 禅让制   B. 井田制   C. 分封制   D. 郡县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右边是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的示意图,它下面的精细分工体现了

    A. 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

    B. 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

    C. 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

    D. 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中国象棋中“楚河汉界”的来历与历史上的“楚汉之争”相关。这场战争发生于

    A. 公元前2世纪早期

    B. 公元前2世纪晚期

    C. 公元前3世纪早期

    D. 公元前3世纪晚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关于明代内阁,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明太祖罢除丞相职位,设内阁制

    B. 内阁成员的权势和地位有过提高

    C. 内阁正式成为统帅六部百司的机构

    D. 司礼监最终取代了内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分化削弱宰相的权力,是古代中国皇帝实现个人专制的一贯做法。宋代行使宰相权力的机构是“中书门下”,它主要行使的是

    A. 决策权

    B. 行政权

    C. 军政权

    D. 财政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封建社会”的概念是近代引入中国的。该图所示柳宗元的文章的主题可能是:

    分封制度A. 王位继承制度   B. 郡县制度   C. 三公九卿制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法国史学家朗格诺瓦和瑟诺博司所著《史学原论》一书指出:“史料可分为两种,有时过去的事件,留下实迹(碑碣及制造品),有时,也是更常见的,事件所留下的痕迹,是心理的状态——一种文字上的描写和叙谈。”作者的意思是(   )

    A. 任何文字史实都带有主观因素

    B. 实迹和文字史料都真实反映历史

    C. 历史是“心理的状态”的反映

    D. 只有实迹史料才能反映历史真实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古代雅典民主制实行抽签选举、轮番而治,这一做法

    ①有利于全体雅典人参与国家管理②提供了公民参与政治的均等机会

    ③确保了公民大会决策的公正无私④忽视了参与政治者的能力与品德

    A. ①④

    B. ②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克利斯提尼“领着人民参与政治”。克利斯提尼改革中符合这一评述的是

    ①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

    ②用10个地域部落取代原来4个血缘部落

    ③设立五百人会议

    ④向公民发放“观剧津贴”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公元前453年,由三名贵族组成的罗马考察团前往希腊,经过近一年的考察,认为雅典的政治制度是“外观的民主,实质的独裁”。这种说法的主要理由是

    A. 雅典的民主制度是一种直接民主制

    B. 广大妇女不能参加城邦的公民大会

    C. 向雅典城邦纳税的外邦人无选举权

    D. 城邦的实权掌握在少数奴隶主手中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美国历史学家弗格森在《美国革命是(1763— 1790)》中写道:“1776年革命派认为自由是保护个人权利,反对政府暴政的侵犯。1787年联邦派所要保持的自由,按他们的理解,则是反对群众暴政的侵犯。”根据他的看法,创立美国联邦政府

    A. 背离了革命的原则   B. 强化了全国性政府的权力

    C. 忽视了对个人自由的保护   D. 维护了商人和农场主的利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1830年7月27-29日,法国议会将路易·菲利浦推上最高权力宝座,史称“光荣三日”。“光荣”的含义源自英国“光荣革命”据此可以推断“光荣三日”

    A. 推翻了拿破仑帝国   B. 在法国建立共和国

    C. 没有发生大规模流血冲突   D. 第一次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美国历史学家平森认为,德国在短短的30年间, “从一个‘诗人和思想家’的民族转变为以工艺技术、金融和工业组织以及用物质进步为公共生活的显著特征的民族”。促成这一巨变的主要原因是

    A. 垄断组织大量出现   B. 从殖民地攫取巨额利润

    C. 自法国获得割地赔款   D. 德意志统一的完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19世纪的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说:“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比美国更多地运用18世纪哲学家在政治问题上的种种最大胆的学说。”托克维尔此处所说的“最大胆学说”的提出者是

    A. 孟德斯鸠   B. 狄德罗   C. 洛克   D. 伏尔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历史学家乔科尔顿写道:“这场战争前后持续了四年,其中有好些像拿破仑时代一样的大规模战斗,这是除了中国1853—1864年的太平天国起义之外,在19世纪发生的最惨烈的战争。”此战争应该是

    A. 普法战争   B. 印度民族大起义   C. 美国内战   D. 马赫迪民族大起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道光三十年(1850年),林则徐对关心国事的年轻人说:“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吾老矣,君等当见之。”.以下能证明林则徐预见的史实是

    ①侵吞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②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辽东半岛

    ③统帅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运动

    ④支持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图中数字标明的地点,都是抗日战争期间著名战役的发生地,其中能为八路军战史提供实地的资料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1937年7月7日,驻华北l3军悍然发动卢沟桥事变,全面抗战爆发。日本在华北地区驻军始于(  )

    A. 甲午中日战争之后   B.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

    C. 辛亥革命失败之后   D. 九一八事变之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日本强迫清政府开重庆为商埠那一年发生的历史事件有

    ①日俄战争在中国东北爆发②台湾人民掀起了反割台斗争③康有为发动了“公车上书”④日本向中国提出“二十一条”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根据毛泽东同志的论述,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理解不正确的是

    A. 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终结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之间的过渡阶段

    C. 新民主主义革命禁止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 新民主主义革命为社会主义创造前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下列对历史事件发生背景的描述准确的是

    A. 圆月高悬的夜晚,伟大文学家屈原投汨罗江而亡

    B. 张骞出使西域时,友人弹奏《阳关三叠》以表达惜别之情

    C. 金田起义发生时,中国已经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 南昌起义发生时,江淮大地已过了梅雨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连线题 共 4 题
  1. 有研究者在论述“明朝君臣衣着的两重性”时,引用过下列材料:

    材料一“皇帝常服:……袍黄,盘领,窄袖,前后及两肩各织金盘龙一。……天顺二年,定官民衣服不得用蟒龙、飞鱼……并玄、黄、紫诸色。违例奏请蟒衣、飞鱼衣服者……治下重罪。”

    ——《明史·舆服志》

    材料二“洪武二十六年,凡大祀、庆成、正旦、冬至、圣节及颁诏、开读、进表、传制,俱有粱冠,赤罗衣……凡亲祀郊庙、社稷,文武官分献陪祀,则服祭服。”

    ——《明史·舆服志》

    材料三明代文武官员常服主要标识等差表

    品序

    文官

    武官

    带饰

    仙鹤

    狮子

    锦鸡

    狮子

    花犀

    孔雀

    虎豹

    金钑花

    云雁

    虎豹

    素金

    白鹇

    熊罴

    银钑花

    鹭鸶

    素银

    鸂鶒

    素银

    黄鹂

    犀牛

    乌角

    鹌鹑

    海马

    乌角

    ——赵连赏《明清官员的补服》

    请回答:

    (1)该研究者认为,明朝君臣衣着存在两重性,即等级性与场合性。他可能使用上述哪些材料来分别证明?

    (2)从材料一、二、三中能得出明朝的臣和臣之间衣着和配饰的什么信息?

    (3)结合材料全面分析,为什么会出现明朝的君和臣、臣和臣之间衣着和配饰不同的现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762年,约翰·威尔克斯开始发行《苏格兰人》报,其中第45期刊出一篇文章,激烈谴责政府的对外政策,并对乔治三世本人进行攻击,……这使乔治三世大为光火,就授意政府将其逮捕。威尔克斯本是议员,享有特权不受逮捕,但乔治三世指使下院通过决议,剥夺他的议员资格。……各阶层人们开始支持威尔克斯,“威尔克斯与自由”成了当时流行的口号

    ——钱乘旦、陈晓律《英国文化模式溯源》

    材料二1781年英军在约克敦的投降造成巨大的冲击波,国内舆论纷纷指责政府,指责乔治的个人干预造成了北美的巨大失策。……1782年,诺思(首相)顶不住美国革命胜利的冲击波而宣布辞职,乔治三世的个人统治实际上寿终正寝。……一个企图恢复个人权力的国王在议会已取得主导地位的时代想抗拒历史发展的潮流,终于造成国家的伤害、个人的悲剧

    ——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材料三正是美国的爱国者感染了英国的激进分子提出了更为民主的选举权口号,激励他们为提高英国普通被统治者的政治影响而奋斗。他们还为英国的改革分子展示了组织政治运动的方式以及如何在不引起太多内乱的前提下达到改革的目标

    ——【英】H.T.迪金森《美国革命对英国的影响》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英国政坛出现危机的具体原因及其政治根源。

    (2)据材料三英国激进分子所面临的政治使命是什么?由此,19世纪30年代前期兴起的政治运动是什么?这一运动有何积极影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阶级的社会差别。

    ——据(美)费正清《观察中国》

    问题:

    (1)为实现“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一梦想,中国近代各阶级做出了哪些努力?

    (2)为提高农民地位,中国近、现代各阶级揣摩了哪些纲领和政策?

    (3)1949年以来,中国参加了哪些国际组织,见证了“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19世纪中期,中日两国相继走上近代化道路,而在甲午战争中,中国却败于日本。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为了劝阻西方列强以“修约”为借口要换中国,清政府聘用卸任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率使团于1868年2月至1870年10月访问了欧美11个国家。该使团以记名海关道志刚、礼部朗中孙家谷为办理中外交涉事务大臣,英国使馆翻译柏卓安、法籍海关税务司德善为左右协理,经蒲安臣使团交涉,美英等国表示对华将采取“节制和温和”的政策。志刚等人还记载了出访的行程和外国的风土人情。使团回国以后,由于人微言轻,对政府决策没有产生会么影响。

    1871年12月至1873年9月。日本政府为了修改不平等条约。“求知识于世界”派岩仓使节团访问欧美12个国家。该使团以右大臣岩仓具视为特命全权大使,参议木户孝允、大藏卿大久保利通、工部大辅伊藤博文、外务少辅山口尚芳国副使。岩仓使节团在修约方面虽然没服得进展,却考察了政府机构、议会、法院、公司、交易所、工厂、矿山、港口、农牧场、兵营、学校、报社和福利设施,从各个方面加深了对西方近代文明的认识和理解。

    ——摘编自王绍坊《中国外交史》、伊文成等主编《明治维新史》等

    (1)中日两国使团的出使目的、成员组成有何不同?由此分析两国统治集团对近代化的态度。

    (2)联系两国使团出访的史实,运用所学知识,比较中日两国近代化的主要差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