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3 题,其中:
选择题 1 题,单选题 29 题,材料分析题 2 题,论述题 1 题
简单题 13 题,中等难度 17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 题
  1. 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国力昌盛,但二人实行的某些措施却截然相反,其中“措施却截然相反”的方面有

    ①农业政策

    ②工商业政策

    ③政治措施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②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29 题
  1. 商鞅变法实现了富国强兵,使秦国走上了封建化道路,商鞅变法成功的因素有

    ①顺应历史潮流

    ②商鞅不畏权贵,执法如山

    ③南门徙木确立了百姓对商鞅的信任

    ④商鞅以法家思想消除变法的思想障碍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题文)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以法律强制手段加速大家庭的分【解析】
    “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这种做法

    A. 导致传统宗法关系开始瓦解

    B. 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

    C. 反映了统治者推行严刑峻法

    D. 增加了农民的赋税负担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日的近代化同时起步,明治维新使日本成为亚洲强国,而洋务运动则给中国留下一个永久的遗憾。其原因在于二者推行的近代化存在本质差异,主要体现在

    A. 政治近代化

    B. 经济近代化

    C. 军事近代化

    D. 教育近代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日本人在幕府时期除了武士等少数人外是没有姓氏的,今天日本人的姓氏大部分出现于19世纪后期。这些姓氏的出现主要源于明治维新的哪项措施

    A. “废藩置县”

    B. “四民平等”

    C. “殖产兴业”

    D. “文明开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题文)教皇英诺森三世说:“教皇权力好比太阳,国王权力犹如月亮,它的光是向太阳借来的。”这反映了

    A. 封建君主的权力是从教皇的权力中分化出来的

    B. 天主教迫使各国统治者听命于教皇,取得政治上的神权统治

    C. 罗马教会在思想上统治一切,影响世俗社会的每一个方面

    D. 人们既是国家的臣民,也是教会的子民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改革,使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的有

    ①王安石变法

    ②北魏孝文帝改革

    ③戊戌变法

    ④日本明治维新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王安石在《河北民》诗中写道,边境百姓“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感慨他们生不逢时,“汝生不及贞观中,斗粟数钱无兵戎”。这些诗句表现了作者

    ①对冗兵冗官的不满

    ②对田园生活的赞美

    ③对唐代治世的向往

    ④对北宋孱弱的无奈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梭伦改革在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历程的历史地位应是

    A. 雅典民主政治的开端

    B. 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

    C. 雅典民主政治的最高峰

    D. 雅典民主政治的终结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有学者指出,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保护民族经济、与外资作斗争和建立独立自主工业技术体系的发展道路,而晚清政府走的则是自由贸易、在国内市场“稍分洋商之利”和依附于西方列强的发展道路。这最终决定了两国在甲午战争中截然不同的命运。该学者认为国家命运取决于

    A. 发展战略观的选择

    B. 所处社会形态的差异

    C. 国际大环境的优劣

    D. 对外经济联系的强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诏迁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于是代人南迁者,悉为河南洛阳人。”文中提到的诏书出自

    A. 东周平王   B. 东汉光武帝

    C. 曹魏文帝   D. 北魏孝文帝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对俄国来说,亚历山大二世属于一种新型的改革者,他像是两面神亚努斯,一张脸孔望着未来,一张脸孔望着过去。”这说明俄国农奴制改革

    A. 没有取得实际效果

    B. 完全违背了封建主的利益

    C. 不能反映资产阶级的利益

    D. 既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封建主的利益,又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我国的古代改革对推动社会进步起了推动作用,但商鞅因变法而车裂,王安石因变法而革职,梭伦因改革而被流放。由此得出的最主要结论是

    A. 改革有助于社会进步,但改革者不会有好结果

    B. 改革有风险,改革者应注意保护自己

    C. 改革需要改革者的奉献和牺牲精神

    D. 改革应对反动势力进行彻底镇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1876年一位俄国地主写道:“解放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我只有敬慕他们。他们同以前的主人交谈时,就像一个平等的人在同另一个平等的人交谈。”俄国农民的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

    A. 人人得到了一小块份地

    B. 从法律上获得了人身自由

    C. 完全摆脱封建地主的控制

    D. 彻底摆脱沙皇专制统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为纪念在塞浦路斯举行的国际会议而发行的梭伦纪念邮票,上面有梭伦的名言“避免极端”(Nothing  in  excess)。梭伦改革的措施最能体现他这一主张的是

    A. 颁布“解负令”

    B. 鼓励发展工商业

    C. 建立“五百人会议”

    D. 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北魏孝文帝说:“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从中可以看出孝文帝改鲜卑姓“拓跋”为汉姓“元”的主要目的是

    A. 提高拓跋氏的政治地位

    B. 改变鲜卑族的生活习惯

    C. 确立北魏皇族的正统地位

    D. 实现鲜卑族与汉族的平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北魏孝文帝实行均田制,其主要特点是

    A. 政府分配的土地全部归农民所有

    B. 国家将土地分成小块出售给农民

    C. 耕种国家土地的农民需承担国家的租税役

    D. 限制地主土地兼并、保证农民和政府用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牛一头,受田三十亩,老免及身没则还田。初受田者,男夫给二十亩,课种桑五十株;桑田皆为世业,身终不还。”北魏政府的上述规定( )。

    体现男女的平等待遇

    A. 可保证农民土地的长期稳定 B. 均田全部实行私有化

    C. 实施范围是西部的种桑地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南门徙木”的故事主要说明了

    A. 改革中取信于民的重要性

    B. 改革要有经济实力作保障

    C. 改革要完全依靠人民群众

    D. 改革的复杂性和长期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世人对秦国人有着“薄恩礼,好生分”的印象,这与商鞅变法哪一措施有关

    A. 奖励军功

    B. 奖励耕种

    C. 焚烧诗书

    D. 什伍连坐和告奸制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读下列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据《改革与革命——俄国现代化研究》)影响其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时间

    企业数

    工人数(人)

    产值(千卢布)

    1860年

    99

    600

    7954

    1879年

    187

    42000

    51937

    A. 先进政治制度的确立

    B. 国内外市场的扩大

    C. 科学技术进步的推动

    D. 生产关系的变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亚里士多德说:“梭伦的政体在三个方面最具民主色彩,一是不允许以人身自由作担保的借贷,再就是任何人都有权保护被欺凌的人,第三则是可以向陪审法庭提出申诉。据说,因此群众有了力量。民众既然在表决方面是主人,也就是政体的主人。”材料认为“梭伦政体”的突出贡献是

    A. 发展了雅典公民的平等观念

    B. 强化了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职能

    C. 冲击了贵族相互保护的习俗

    D. 增强了剥削奴隶及异邦人的意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从社会发展和进步、顺应历史潮流的角度看,以下事件最符合这一标准的一组是

    A.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       B.孝文帝改革和王安石变法

    C.管仲改革和魏文侯变法       D.商鞅变法与庆历新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史记·商君列传》载,太史公曰:“商(鞅)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印,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下列对此评价的认识,不正确的

    A. 从个人品行的视角评价,有些片面

    B. 以主观情感评价,忽视对实效考察

    C. 从生平实绩评价,基本上符合史实

    D. 立足于道德评价,有明显的主观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马丁·路德说:“一个信奉基督的人不受任何事物的束缚,为了……得救,他无须做任何事情,只要信奉上帝就可以丰厚地得到这些礼物。”马丁·路德说这些话的目的是为了宣扬

    A. 上帝的权威

    B. 因行称义

    C. 因信称义

    D. 先定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材料集中体现了马丁·路德的哪一主张

    A. 教权高于王权

    B. 教士是由教徒选举出来的公仆

    C. 世俗统治者的权力应当高于教权

    D. 国家权力为神所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智者运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四次重大思想解放潮流的一致性主要表现在

    A. 冲击了天主教会的束缚

    B. 宣传发展了人文主义

    C. 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

    D. 促进新的生产关系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信徒得救一不靠教皇,二不靠圣礼,只有靠终生‘悔改’,才是基督的正道”。这句马丁·路德的名言主要目的在于

    A.劝导人们远离宗教迷信活动            B.否定教皇权威,简化宗教仪式

    C.宣扬人的伟大                    D.反对教皇兜售赎罪券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俄国思想家赫尔岑在19世纪50年代得知沙皇要进行改革时在杂志上表达了对沙皇的好感,但当他看到“1861年2月19日法令”后,气得当即宣布“人民上当了”。“人民上当了”表现在

    A. 农奴获得人身自由

    B. 农奴支付高额赎金购买土地

    C. 农民获得自己的份地

    D. 地方法庭拥有审判农民权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中国的戊戌变法与日本明治维新发生的相同背景是

    ①两国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

    ②两国民族资产阶级都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③两国都形成了改革维新的力量

    ④两国最高统治者都支持变法维新。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2 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位外国史学家将日本与中国进行对比,认为日本的变革有这样一些优势:“日本诸岛地理位置的紧凑既促进了民族团结,又有利于新价值观和新知识在全国的传播。也使这个国家容易遭受和认识外国的压迫,不像中国内地诸省长期以来很难受到西方的影响。此外由于日本有向伟大的中国文化世界借用某些东西的悠久传统,因而19世纪同样的借用西方世界的东西时,发生的冲突较少、痛苦较小。”“同中国铁板一块的特点相比,日本的政体和社会结构具有多元化的特点。”

    材料二  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自由放任不同,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主要靠国家的扶植和保护,实行自上而下的产业革命和资本主义工业化。由于国家的扶植和保护,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自由”与垄断的阶段性很不明显,自由资本主义没有经过多长时间就过渡到了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由于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生产集中程度都远不及西方列强,无法通过正常的经济手段同其他列强竞争,因此转而采取军事手段为本国垄断资本获得国外市场和原料产地。

    (1)材料一的外国史学家通过中日比较,认为日本变革有哪些的优势?

    (2)依据材料二,比较日本资本主义发展与西方列强的不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孝文帝的文化习俗改革是从婚俗改革开始的……拓跋贵族与汉族高门建立了广泛的姻亲关系。……太和二十年改鲜卑复姓,在把宗族十姓改为汉姓的同时,还特别规定十姓百世不通婚。

    ——史仲文《中国全史》

    材料二  :宗教改革前,婚姻审判权掌握在天主教会手里。……欧洲盛行僧侣教士的独身制度……推行禁欲主义成为罗马教会公开标榜的政府目标,提倡不婚单身,并且规定不允许离婚。当时,有40%的妇女过单身生活。……马丁·路德发起了修女还俗、教士结婚运动,提出制定新的婚姻法规,用政府控制的世俗法庭或由政府授权的教会法庭审核批准结婚。

    ——朱孝远《宗教改革和婚姻的世俗化》

    (1)据材料一,二概括北魏孝文帝和马丁·路德在婚俗方面的各自改革措施。

    (2)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婚俗改革作用的认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论述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表,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表

    19世纪

    经济领域

    政治领域

    思想文化领域

    欧洲:1814年,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1840年前后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19世纪70年代后电力工业开始出现,电灯,电报等相继问世。中国:1845年,英商约翰·柯拜在广州创办柯拜船坞。1863年英国人赫德出任清政府海关总税务司。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同年华侨陈启源在广东创办继昌隆缫丝厂。1898年创办大生纱厂。

    欧洲: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1871年德意志统一。中国: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南京条约》签订。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1856年英法联合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95年康有为等人发起“公车上书”。

    欧洲:1832年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完成组诗《唐璜》;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同年,英国自由主义大师约翰·密尔发表《论自由》。中国:1842年《海国图志》成书。1861年京师同文馆开办。1894年郑观应编成《盛世危言》。1897年严复在天津创办《国闻报》。

    ——据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材等资料整理

    此表为19世纪中国和欧洲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发生的部分历史事件。以表中紧密关联的历史信息为基础,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历史术语准确)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