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7 题,其中:
选择题 2 题,单选题 22 题,材料分析题 2 题,论述题 1 题
简单题 15 题,中等难度 10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 题
  1. 汉高祖的抑商政策主要针对有市籍的中小商人,这类商人的社会地位较一般平民低下。这种以中小商人为抑制对象的政策,在汉代曾反复提出,对汉代以后也有一定影响。据此可知,汉代

    A. 富商大贾未曾作为抑商重点   B. 抑商旨在维护封建小农经济

    C. 都市商业经济长期萎靡萧条   D. 商业政策朝令夕改反复无常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某同学利用网络资源找到了一些有关19世纪中期“世界市场对西欧社会产生的重要影响”的观点。其中最确切的一项是

    A. 为西欧商人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B. 给西欧各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C. 提供了丰厚的资本和广阔的海外市场,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D. 促成了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形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22 题
  1. “(宋政府)南渡后,水田之利,富于中原,故水利大兴。”两浙一带,“所在围田遍满”“昔日之曰江、曰湖、曰草荡者,今皆田也”。材料所反映的实质是

    A. 南方耕地面积增加

    B. 南方农田水利发展较快

    C.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D. 江南农业生产技术先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宋代官田招佃,往往张榜招募流民,采取自愿原则,并订立租佃契约,同时规定如果佃农不愿继续承佃,要求退佃和迁徙,官府不得无理阻拦。据此可知当时

    A. 封建人身依附关系松驰

    B. 中央对地方权力失控

    C. 租佃双方毁约现象严重

    D. 土地兼并现象的严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传统观点认为,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是因为英国最早具备了技术、市场等经济条件;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又有学者提出,煤铁资源丰富、易于开采等自然条件是其重要因素。据此可知,关于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认识

    A. 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

    B. 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

    C. 缺少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观察

    D. 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明清时期,制瓷中心景德镇发展迅速。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其数量和规模逐渐超过专门为官府服务的官窑,出现了官府委托民窑代烧瓷器的现象。表明这一时期

    A.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 民营手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

    C. 官府控制民窑生产

    D. 资本主义萌芽促进了经济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朝奉”本为官名,有些徽商是由仕而贾的,他们不愿人们称其为“老板”,代之以“朝奉”的称谓,久之,到明末,世人统称徽商为“徽州朝奉”。徽商不愿称老板,本质上说明了

    A. 徽商文化上的谦虚 B. 封建王朝对商人的压制和歧视

    C. 走官商结合之路 D. 徽商虚伪的反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日本学者提出的“唐宋变革说”认为,自唐朝开始,中国社会发生深刻的变化,宋朝以后进入到“近世”时期,中国历史的方方面面都呈现出新的特征。以下关于唐宋时期中国社会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商业逐步打破时间空间限制,商帮活跃

    ②文化生活明显出现市民化趋势

    ③制瓷业发展迅速,大放异彩

    ④中枢机构分权制约了君主专制

    A. ①②③④

    B. 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公元1500年前后,当西方进行海外扩张时,这种传统的地区自治便开始让位于全球统一。各个种族不再互相隔绝,因为成千上万的人自愿或不自愿地移居到新的大陆。”这段话表明1500年前后的世界

    A. 人口迁移都是被迫的

    B. 各地联系逐步加强

    C. 隔绝状态完全被打破

    D. 逐渐走向政治一体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消费品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价格越高,价格指数越大。下面表格是英国历史上消费品价格指数变化情况,形成表中价格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

    1475

    1521

    1555

    1558

    1559

    1595

    1597

    价格指数

    100

    167

    270

    370

    400

    515

    685

    A. 生产萎缩使产品供应越来越少

    B. 贵族追求享受大量购买奢侈品

    C. 殖民掠夺使金银输入越来越多

    D. 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已经确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女吸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家家守村业,白头不出门”不能反映的是

    A. 自耕农经济的封闭性

    B. 自耕农经济的完善性

    C. 自耕农经济的保守性

    D. 自耕农经济的稳定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下列属于宋朝“商业革命”的是

    A.统一货币“半两钱”

    B.出现纸币“交子”

    C.废除了“重农抑商”政策

    D.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手工工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题文)有学者指出,明清时期的一些江南市镇,出现了土地所有权分散化的趋势,地主所有土地占全部耕地的30%左右,富农、中农、贫农所有土地占全部耕地的70%左右。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江南一些地方

    A. 财富观念发生了变化

    B. 政府抑制兼并的措施得力

    C. 小农经济发展较快

    D. 有很强的均贫富观念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剑桥中国晚清史》记载:“中国的人口在十八世纪至少增长了一倍,这个总的增长趋势一直继续到1850年。”这种人口增长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最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是

    A.许多人从人口稠密的地区迁出,促进当地的资源开发、利用

    B.人口迁入地物资紧张,使社会矛盾激化,加速清朝灭亡

    C.消费人口的巨大增长,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D.银行业和信贷业进一步发展,商业资本控制手工工场的生产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东汉王符在《潜夫论·浮侈》写道:“今举世舍农桑,趋商贾,牛马车舆,填塞道路,游手伪巧,充盈都邑,治本者少,浮食者众。……浮末者什于农夫,虚伪游手者什于浮末……天下百郡千县,市邑数万,类皆如此。”对上述材料解读不恰当的是

    A.作者在批评东汉舍本逐末的社会现象

    B.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商业发展的情况

    C.东汉虽有抑商法令,但经商的人不少

    D.是当时城市商业经济发展的真实反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七绝·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诗:“七涉沧溟若等闲,闭关修炼可成仙?当年外族惊梦客,不走河边走海边。”对诗中内容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在政府的政治意志下,“七涉沧溟”浩浩荡荡,蔚为壮观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闭关政策的经济根源

    C.西方殖民者的入侵和挑衅使明朝统治者惊魂不定,只开放广州与外国通商

    D.大规模的远洋航行加强了与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联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A. 唐朝取消了对商业的时间限制   B. 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了坊市格局

    C. 当时城市职能发生了根本变化   D. 唐朝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东汉光武帝刘秀的舅父占有田地面积达300余顷;东晋宰相谢安占有水陆地265顷,含带两山;明皇庄土地面积达37000多顷。这种现象的根源是

    A. 土地兼并

    B. 豪强地主拥有强权

    C. 国家授田

    D. 土地私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史书记载:“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上述材料反映的史实是

    A.采集经济的出现     B.畜牧经济的出现  

    C.渔猎经济的出现    D.种植经济的出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1851年5月,英国人举办“万国博览会”,在伦敦的海德公园兴建了一座“水晶宫”,以展示工业革命的各项技术发明。博览会造成轰动,维多利亚女王还亲临剪彩。在这次博览会中,游客有可能看到的展示品是(    )

    A.收音机        B.电话机         C.蒸汽引擎       D.汽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全球通史》中有这样的记述,(1870年以后)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作者要强调的是

    A. 工业革命是科学技术推动的结果

    B. 工业革命时国家对科技发明投入不足

    C.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科学与技术的结合

    D. 第二次工业革命诞生了许多科学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钱乘旦对英国有这样一段精彩的阐述:它留下的遗产是不可计量的,没有近代的英国,就没有现在这个世界……它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成就都为世界其他地方提供了范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英国开创了一个新的文明——现代文明。以下属于英国开创的“新的文明”的是

    ①确立君主立宪制  ②实行资产阶级代议制   ③开展工业革命    ④首倡自由主义经济思想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世界市场的形成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因素不包括

    A.殖民活动的开展   B.国际贸易的扩展   C.民族主义的兴起  D.交通运输的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19世纪中叶,一位经济学家骄傲地宣称“我们的船只满载着原料归来,又将满载着制成品返回地球各个角落”。这位经济学家的国籍最有可能是:( )

    A. 葡萄牙   B. 荷兰   C. 西班牙   D. 英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2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一战国时期,国家强制诸子均分土地,从而分割成若干小家庭,适应征税、服役的需要。汉代允许诸侯将土地分给诸子,以削弱分化诸侯,推动了古代家产均分制度。后世律令规定土地继承基本沿用诸子均分的方式,但受传统习俗影响,长子往往被赋予双倍的继承份额。《名公判清明集》记载了一个宋代案例:王有成“因不能孝养父母,遂致其父母老病无归,依栖女婿,养生皆赖其力”,因此官府判决土地等家产“当归之婿”家庭的土地代代灼分,阻碍了大规模地产的传承,也使夫妻为主要核心的小家庭成为社会主体。人们依赖土地、满足于拥有少量的生产資料,难以开启新的生产与经营

    材料二  进入16世纪以来,英国的土地继承逐渐普及了长子继承制。此后,英国规定土地只能由长子继承,长子继承制使贵族大地产代代相传,基本圄定。圈地运动就是以贵族普遍世代保持着土地所有权为前提的,只有这样,他们才有权力驱赶佃农,图占土地。长子继承制遲免了家庭财产的平均分配,单传给长子有利于家庭财富的积累,并向资本转化。大地产的稳定性固化了贵族群体,强大的责族群体迳渐形成了限制王权的反对派组织,最终促使了英国议会的产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土地继承制度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土地继承制度与中国的不同之处,并简析中英土地继承制度对两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朝统治者从明朝灭亡中吸收的教训,集中到,就是明朝末年因“私征滥派,民不聊生”,终至“国祚随失”的前车之鉴,深引为戒,为了稳定对中原的统治,必须反其道而行之,应当“蠲者蠲,革者革,庶几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康熙多次分析明朝灭亡的原因,指出:万历以后“赋敛日繁而民心涣散”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他主张“从来与民休息,道不在扰”,在他看来,“家给人足,而后世济”,“欲使群生乐利,比户丰盈,惟频行减赋蠲租”,差不多每年都下令蠲免某地钱粮一年或几年,或蠲免一部分。

    材料二  1787年联邦宪法的制订和1789年联邦政府的建立,标志着美国立国过程的结束,也是一个新时代即建国时代的开始。美国的第一任财长汉密尔顿认为,应把发展工商业作为“联邦政府的主要目标”,“一旦制造业建立起来,并在我们中间生根,就会给美国伟大、光荣的未来开辟道路,并以此对付任何暴君的干涉”。1790年汉密尔顿先后向国会提交了《关于公共信用的第一份报告》《关于国家银行的报告》等报告。在经过激烈辩论之后,得到国会的认可,这就使美国政府第一次有了明确的财政经济政策。裉据报告提出的原则和政策,1740年,国会设立偿债基金,并通过由联邦承担各州债务的计划,建立国家造币厂;1791年,国会建立第一合众国银行,并通过征收威士忌税的法案。在国家银行建立后,一个以国家银行为主干,包括商业银行、证券市场、保险公司在内的金融体系逐渐形成,它们都采取了股份制的组织和运作形式。

    (1)根据材料一,指出清政府推行轻徭薄赋政策的目的及举措。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清政府与美国政府立国方针的不同,分析美国立国方针的实践所产生的影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论述题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代价理论的基本内涵包括: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进步,哪怕是极其有限的进步都必然要付出代价。社会发展代价分为必然性代价和人为性代价。必然性代价是不可避免的;人为性代价是因主观方面或人为的因素等造成的某些损失。社会发展代价的付出不应是任意的、而应被控制在科学合理的“度”内,否则就会抵消甚至湮没发展所带来的积极成果。

    ——摘编自牛西平《试论社会发展代价理论的历史嬗变及其现代价值》

    结合材料与所学的世界史相关知识,围绕“社会进步与代价”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