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7 题,其中:
单选题 12 题,材料分析题 4 题,论述题 1 题
中等难度 10 题,困难题 7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单选题 共 12 题
  1. 杰弗逊曾经说过:“自由政府是建立在猜疑之上,而不是建立在信任之上的。”制宪者们精明地设置障碍,使权力不能集中在任何一个人或一个部门之手,以避免胡作非为或盲动。控制的办法主要是使每个部门都在别的部门中发挥一定作用,有能力延缓甚至阻止其他部门的行动。对此理解最正确的是

    A. 猜疑有利于推动权力相互制衡

    B. 政府分权和制衡降低行政效率

    C. 总统对国会负责避免盲目行动

    D. 联邦制使中央和地方相互制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里耶秦简为秦朝县城的官方文档。这枚关于里程记录的秦简,从秦朝管理制度角度看,它反映出秦朝

    A. 疆域辽阔道路通畅

    B. 重视对地方管控

    C. 君主专制日益强化

    D. 要求车同轨书同文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唐朝出现武则天等6位后妃干政局面,宋代则出现了17位后妃干政。这些变化反映了唐宋后妃干政对比表

    人数

    出身

    干政意识

    依靠力量

    制度规范

    唐朝

    6

    门阀士族、官僚军贵

    主动,部分创业

    外戚

    宋朝

    17

    中小官僚、非官僚

    内敛,维护宋廷

    宰执官僚

    A. 君主专制受到严重削弱

    B. 外戚干政的局面日益严重

    C. 宋代皇帝集权更为稳定

    D. 宋代后妃的地位大大提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郑和下西洋带回了许多国家的使节,在下一次下西洋时使节们带着大量礼物又被送回各自国家。1420年明朝宫殿宴请各国使节的宴会上,响起这样的歌声:“四夷率土归王命,都来仰大明。万邦千国皆归正,现帝庭,朝仁圣。天阶班列众公卿,齐声歌太平。”这样的言行所带来的结果是

    A. 直接导致“海禁”的出现

    B. 实现了对蛮夷之地的教化

    C. 政府的远洋航行无以为继

    D. 资本主义萌芽在明朝出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图为明清江南进士在全国的比例图。该图可以反映出

    A. 明朝江南经济发展到顶峰

    B. 经济繁盛有助文化和政治影响

    C. 江南社会的兴盛与没落

    D. 19世纪江南文化日益走向衰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1902年8月,八国联军交还天津,但是规定天津周围20里内不准中国军队驻扎。在此情形下,直隶总督袁世凯将其训练的新军数千人改编为巡警,进驻天津及周围地区,中国警察从此诞生。袁世凯采取这一措施的直接目的是

    A. 扭转天津混乱的治安局面

    B. 维护国家对天津的主权

    C. 趁机扩大北洋军阀的势力

    D. 捍卫帝国主义在华特权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7. 1937年至1945年,云南先后修筑了滇缅公路、滇蜀铁路、中印公路、中印输油管道,中美航空队还开辟了中印之间的驼峰航线,昆明是其重要的降落点。这种立体交通网的建设

    A. 给云南带来的只是沉重负担

    B. 由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主导

    C. 有利于为持久抗战树立信心

    D. 便利了云南各地之间的交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人民日报》的一篇社论中说:“是中国人民第一个真正能代表自己的意志的外交使节的出国……中国人民第一次为自己的大使送行。”该社论发表的背景是

    A. 中苏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B. 周恩来参加日内瓦会议

    C. 中美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D. 周恩来参加亚非会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漫画《展翅高飞》反映出了

    A. 农民们对土地改革的拥护

    B.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就

    C. “大跃进”对生产速度的追求

    D. 改革时代农业发展的原因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罗马规定公民满14岁时可以遗嘱处置财产,但是20岁才可以遗嘱给予自己的奴隶自由。查士丁尼认为奴隶是财产,应该可以在14岁时一并处置,但是自由又是无价之宝,所以折中到18岁时可以自主遗嘱奴隶自由。几年后,查士丁尼颁布新宪令,规定14岁能立遗嘱时起,就有权给予奴隶自由。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当时东罗马帝国

    A. 充分重视财产自由处置权

    B. 日益重视给予奴隶自由的权利

    C. 致力于制定新的民法大全

    D. 将奴隶纳入万民法的适用范畴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1967年到1979年,美国洲际导弹一直是1054枚,军队人数从350万减少到206万,而同一时期,苏联洲际导弹从570枚增加到1409枚,军队人数从368万增加到419万。这种变化导致了

    A. 苏联在冷战中渐趋优势地位

    B. 两极格局进一步趋向稳定

    C. 美军在越南战争中被动挨打

    D. 戈尔巴乔夫改革遭遇困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下图反映了1940一1990年世界经济的比重变化。这表明这一时期

    A. 美国经济发展逐渐没落

    B. 德国经济的比重增加

    C. 美德经济稳居世界前两名

    D. 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4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朝商品经济发展,孔子时代以来所谓“士、农、工、商”阶层的高下差序格局发生动摇。阳明心学诞生后,自我意识的自觉即呈不可收拾之势,作为阳明余脉之一的秦州学派.推动心学进一步向生活化、世俗化方向发展,而作为秦州后学的李贽更试图以个性自我的率性之真彻底颠覆所谓永恒的天理。李贽思想的核心在于反时名教纲常对人性的禁锢和戕害,其叛逆性和抗争意味甚强。他的个人主义观念同时在两个层面展开:其一为对个性自由的追求,其二为与专制主义的对峙。

    ——摘编自夏东元等《个人主义思潮》

    材料二  在中国,个人主义滥觞于西学东渐的晚清。严复“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的命题,揭示个人“自由”在西方现代文明中的核心意义。在新文化运动中,个人主义思潮蓬勃兴起.冲决纲常名教之网罗,追求个性解放和个人自由,成为五四启蒙思潮的主旋律。陈独秀将个人主义与家族主义为东西思想的重要差异:东方的家族主义损坏个人独立自尊之人格,窒碍个人意志之自由,剥夺个人法律上平等之权力,养成依赖性而戕贼个人之生产力。“欲转善因,是在以个人本位主义,易家族本位主义。”鲁迅秉持其“改造国民性”的“立人”思想,他说“‘个人的自大’就是独异,是对庸众宣战……一切新思想,多从他们出来,政治上宗教上道德上的改革,也从他们发端。所以多有这‘个人的自大’的国民,真是多福气!多幸运!”而“‘合群的自大’”,‘爱国的自大’是党同伐异,是对少数的天才宣战”。

    ——摘编自高力克《新文化运动中的个人主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晚明和民初个人主义思想的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文化运动弘扬个人主义的历史背景及其意义。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78年3月,邓小平当上全国政协主席,随后他主持的第一个大会就是“全国科学大会”,并出人意料地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6000人大会只有150多人在35岁以下,坐在后排的一个叫任正非的33岁年轻人,刚刚获得全军科技一等奖。此刻他不会料到,10年后他将漂泊到深圳创办一个叫做华为的公司。4月,教育部决定恢复和增设55所高等院校。这一公开,高校招生恢复全国统一考试。根据邓小平批示,高考要“公布全体考生的各科考试成绩”,这一公开、透明的措施,对于转变社会风气、杜绝徇私舞弊的不正之风,发挥了很大作用。当年高考语文第一题是给文字加标点符号:“实现机械化要靠人的思想革命化有了革命化才有机械化,机械化不是一口气吹出来的……”

    ——摘编自吴晓波《激荡三十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8年科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8年科教改革的历史意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今日郑重声明,中国之领土主权、已横受日本之侵略;国际盟约,九国公约,非战公约,已为日本所破坏无余。此等条约,其最大目的,在维持正义与和平。中国以责任所在,自应尽其能力,以维护其领土主权及维护上述各种条约之尊严。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

    ——摘自《国民政府自卫抗战声明书》(1937年8月14日)

    材料二  日本军阀夙以征服亚洲,并独霸太平洋为其国策。数年以来,中国不顾一切牺牲,继续抗战,其目的不仅在保卫中国之独立生存,实欲打破日本之侵略野心,维护国际公法、正义及人类福利与世界和平……

    不料强暴成性之日本,执迷不悟,且更悍然向我英、美诸友邦开衅,扩大其战争侵略行动,甘为破坏全人类和平与正义之戎首,逞其侵略无厌之野心。举凡尊重信义之国家,咸属忍无可忍。兹特正式对日宣战,昭告中外,所有一切条约、协定、合同,有涉及中、日间之关系者,一律废止,特此布告。

    ——摘自《中华民国政府对日宣战布告》(1941年12月9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政府抗战声明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对日宣战的背景,并指出对日宣战布告与抗战声明的主要不同之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汤显祖(1550-1616)江西临川人,考中进士后前往南京为官。在南京任上清闲随意的生活中,他经常看戏,并开始了戏剧创作的尝试。当时,大量有地位的文人开始参与传奇戏曲的创作,社会经济的繁荣又给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机会。江南一座城市就是“戏馆数十处,每日演剧,养活小民,不下数万人”。他向朝廷上书,痛斥和揭露当时弊政和贪官污史,结果被眨官到偏远地区。汤显祖后来弃官而归,专注于戏曲创作,他在思想上属于泰州学派,而且更近于李贽的思想,因此在其思想中夹入佛教出世观。他不去应合潮流,而将自己的情寄于戏剧的梦境之中,去批判现实。在《牡丹亭》中,杜丽娘和柳梦梅不仅以自己的爱情冲破生死界限,而且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自己做主结为夫妻。时人记述说:“《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奈不谙曲谱,用韵多任意处,乃才情自足不朽也。”他随后创作的《南柯梦》《邯郸梦》,借梦境批判了官场的黑暗与腐败。

    ——摘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汤显祖艺术作品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汤显祖取得艺术成就的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论述题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经济大萧条和2008年经济危机期间工业产出情况

    ——世界摘自刘鹤主编《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

    从材料提取两个具体数据,结合世界现代史知识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要求:数据提取具体且符合材料,数据分析具有比较性,史论结合)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