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5 题,其中:
诗歌鉴赏 2 题,选择题 7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情景默写 1 题,语言应用 1 题,材料作文 1 题
中等难度 14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中等
诗歌鉴赏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西村

    陆游

    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

    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

    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

    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①黄昏。

    (注)①耿:微明的样子。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到西村“叩门求浆”,是在清风吹拂、新月初现的黄昏时分。

    B. “初转马”与“小乔初嫁了”中的“初”都是“才”“刚刚”的意思。

    C. “茂林风送幽禽语”意谓清风送来茂林深处的鸟鸣,衬出西村的幽静。

    D. “坏壁苔侵醉墨痕”意谓残壁上青苔侵蚀了昔日醉后留下的字迹。

    2.“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两句,以“声”“色”调动人的听觉和视觉感受。下列诗句“声色兼备”的一项是

    A. 梁台歌管三更罢,犹自风摇九子铃。(李商隐《齐宫词》)

    B.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陈羽《从军行》)

    C. 春来茗叶还争白,腊尽梅梢尽放红。(韩元吉《送陆务观福建提仓》)

    D.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一)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①

    柳宗元

    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

    伏波②故道风烟在,翁仲③遗墟草树平。

    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

    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④。

    (注)①柳宗元、刘禹锡因参予“永贞革新”而久遭贬谪,奉旨返京后,再度被远谪。此诗便作于两人在衡阳分手、各赴谪地之时。②伏波:这里指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其在抵御外侮、平定叛乱上功勋卓著。③翁仲:后世称石像或墓道石为翁仲,此指伏波将军庙前的石像。④濯缨:洗濯冠缨。《楚辞·渔父》中有“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句。后以“濯缨”比喻超脱世俗,操守高洁。”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写两人在长期贬谪之后重回长安,没料到再度被远谪,两句表现了命运之多变,人生之艰辛。

    B.“伏波故道风烟”写诗人行进在伏波将军当年出征的路上,追忆前贤,不由得心生自勉奋发之意。

    C.“翁仲遗墟草树平”写伏波将军的庙宇空余石像荒草、断壁残垣,借此感慨人心变异,世道衰微。

    D.“休将文字占时名”话中有话,因为两人曾因作诗讽剌权贵而背上罪名,此处多有调侃、自嘲之意。

    2.尾联“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是怎样抒发感情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7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延伸。从历史到现实,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家国大义,“小家”同“大国”__________、紧密相连。在中国人的精神谱系里,国家与家庭、社会与个人,都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家国,可说是华夏儿女的精神原乡。今年,我们将迎来新中国成立70周年。(           )从硝烟弥漫、       的革命战争年代,到一穷二白、__________的建设岁月,再到波澜壮阔、惊涛拍岸的改革时代,无数先锋模范在国家前行的大势中寻找人生价值、标注成长坐标。而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也是家国情怀的根基所在。在步履匆匆的返乡途中,在“爸妈装的行李箱”中,在难改的口味与乡音中……人们感受家的温暖,体悟家的意义,真诚感叹“有家真好”。但不要忘记,国家好、民族好,家庭才能好。无论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还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中华传统文化所倡导的都有着由私而公的家国情怀。每个人孝亲敬长、安居乐业,每个家庭都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作出贡献,才能__________、聚沙成塔,汇聚成同心筑梦的强大力量。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同声相应   艰苦卓绝   筚路蓝缕   集腋成裘

    B.同日而论   艰苦卓绝   栉风沐雨   集腋成裘

    C.同声相应   艰难竭蹶   筚路蓝缕   众擎易举

    D.同日而论   艰难竭蹶   栉风沐雨   众擎易举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回望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平凡的发展历程,站在这样的历史节点,每个人都会感受到爱国的情愫在升腾。

    B.站在这样的历史节点,每个人都会感受到爱国的情愫在升腾,回望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平凡的发展历程。

    C.站在这样的历史节点,回望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平凡的发展历程,每个人都会感受到爱国的情愫在升腾。

    D.每个人都会感受到爱国的情愫在升腾,站在这样的历史节点,回望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平凡的发展历程。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无论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还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由私而公的家国情怀,一直是中华传统文化所倡导的价值理念。

    B.无论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还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由私而公的家国情怀,一直是中华传统文化所倡导的价值理念。

    C.无论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还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中华传统文化所倡导的价值理念都有着由私而公的家国情怀。

    D.无论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还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中华传统文化所倡导的都有着由私而公的家国情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将进酒》中下列加点词释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会须一饮三百杯    会须:会、须,皆有应当之意。

    B.将进酒,杯莫停    将:请。

    C.斗酒十千恣欢谑    斗酒:比赛喝酒。

    D.古来圣贤皆寂寞    寂寞:诗中是被人冷落的意思。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各句对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岑夫子”姓岑,“夫子”是对人的尊称,“先生”的意思;“丹丘生”名丹丘,“生”是对年轻人的称呼。

    B.“将进酒”是“请您喝酒”的意思,是李白根据诗歌的内容所命的诗题。

    C.“钟鼓馔玉”形容富贵豪华的生活。钟鼓,鸣钟击鼓作乐。馔玉,美好的饮食。馔,吃喝。玉,玉一般美好。

    D.置酒会友的并不是李白。“将进酒”是诗人酒酣耳热之际,兴会淋漓之时,将宾作主的狂放之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对《西塞山怀古》诗句的理解,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中“下”字渲染了西晋水军浩大威猛的声势,“收”字凸现了东吴一败涂地的景象。

    B.颔联选取铁索沉江、降幡出城两个细节,形象而凝炼地再现了西晋灭吴的历史。

    C.颈联中依旧的山形、寒冷的江水等景物,引发了诗人对自己人生经历的无限感慨。

    D.尾联写天下一统大势中的故垒芦荻、萧瑟秋风,隐含了诗人对唐朝国运衰微的忧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对《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直接写出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朝奏”与“夕贬”对比,让人感觉到诗人命运变化的急剧。

    B.颔联表明诗人的心迹:不惜残年为皇上革弊除害。

    C.颈联即景抒情,表现了诗人忧家伤国的情怀。“马不前”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痛苦,也让人联想到马致远的“瘦马”,都是以马写人。

    D.尾联写诗人向侄孙韩湘交代后事,显得从容、宁静,表现了诗人豁达、乐观的思想境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对《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歌首联从登楼写起,感物起兴,愁思充溢于辽阔而荒凉的空间,既统摄诗题之魂,又为下文的逐层抒写展开了宏大的画卷。

    B.诗歌颔联写出惊风密雨中芙蓉和薜荔使人心灵颤悸的情状。“飐”、“侵”二字在描写上错落有致,摇曳生姿,曲折多澜,情趣动人。

    C.诗歌颈联对仗工整,一仰一俯,视野各异。仰观重岭密林、遮断千里之目;俯察江流曲折,有似九回之肠。

    D.“共来”一句,既与首句中的“大荒”照应,又再度统摄题中的“柳州”与“漳、汀、封、连 四州”,使全诗结构严谨,照应自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列各项对《安定城楼》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诗人登上高耸百尺的安定城楼,远处绿杨树边的洲渚尽收眼底,开篇点题,寄情于景,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颔联上句表现对贾谊才华的欣赏及其未得君王赏识的遗憾,下句由王粲的典故可知此时诗人有依附于别人且不得志的类似经历。

    C.尾联借用《庄子·秋水》典故,“腐鼠”原指相位,在此代指权位利禄,“鹓雏”是与风凰同类的鸟,是庄子自比,此处是诗人自喻。

    D.这首诗情绪多端,将忧念国事、抒写抱负、感慨时世,抨击腐朽融为一炉,气韵流动,俊逸高迈,意蕴深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鉴赏家

    汪曾祺

    全县第一个大画家是季陶民,第一个鉴赏家是叶三。

    叶三是个卖果子的。他这个卖果子的和别的卖果子的不一样。不是开铺子的,不是摆摊的,也不是挑着担子走街串巷的。他专给大宅门送果子。也就是给二三十家送。这些人家他走得很熟,看门的和狗都认识他。到了一定的日子,他就来了。里面听到他敲门的声音,就知道:是叶三。什么果子,是看也不用看的,因为到了什么节令送什么果子都是一定的。叶三卖果子从不说价。买果子的人家也总不会亏待他。有的人家当时就给钱,大多数是到节下(端午、中秋、新年)再说。叶三把果子称好,放在八仙桌上,道一声“得罪”,就走了。他的果子不用挑,个个都是好的。

    叶三很喜欢到处跑。四乡八镇,哪个园子里,什么人家,有一棵出名的好果树,他都知道,而且和园主打了多年交道,熟得像亲家一样了。——别的卖果子的下不了这样的功夫,也不知道这些路道。到处走,能看很多好景致,知道各地乡风,可资谈助,对身体也好。他很少得病,就是因为路走得多。

    立春前后,卖青萝卜。“棒打萝卜”,摔在地下就裂开了。杏子、桃子下来时卖鸡蛋大的香白杏,白得一团雪,只嘴儿以下有一根红线的“一线红”蜜桃。再下来是樱桃,红的像珊瑚,白的像玛瑙。端午前后,枇杷。夏天卖瓜。七八月卖河鲜:鲜菱、鸡头、莲蓬、花下藕;卖马牙枣、卖葡萄。重阳近了,卖梨:河间府的鸭梨、莱阳的半斤酥,还有一种叫做“黄金坠儿”的香气扑人个儿不大的甜梨。菊花开过了,卖金橘,卖蒂部起脐子的福州蜜橘。入冬以后,卖栗子、卖山药(粗如小儿臂)、卖百合(大如拳)、卖碧绿生鲜的檀香橄榄。

    他还卖佛手、香橼。人家买去,配架装盘,书斋清供,闻香观赏。

    叶三卖了三十多年果子,他的两个儿子都成人了。弟兄俩都已经成了家,老大已经有一个孩子,——叶三抱孙子了。这年是叶三五十岁整生日,一家子商量怎么给老爷子做寿。老大老二都提出爹不要走宅门卖果子了,他们养得起他。叶三有点生气了:

    “嫌我给你们丢人?我给这些人家送惯了果子。就为了季四太爷一个人,我也得卖果子。”

    季四太爷即季匋民。他大排行是老四,城里人都称之为四太爷。季匋民有一个脾气,一边画画,一边喝酒。喝酒不就菜,就水果。画两笔,凑着壶嘴喝一大口酒,左手拈一片水果,右手执笔接着画。画一张画要喝二斤花雕,吃斤半水果。

    叶三搜罗到最好的水果,总是首先给季匋民送去。“四太爷,枇杷,白沙的!”“四太爷,东墩的西瓜,三白!——这种三白瓜有点梨花香味,别处没有!”

    他给季匋民送果子,一来就是半天。他给季匋民磨墨、漂朱膘、研石青石绿、抻纸。季陶民画的时候,他站在旁边很入神地看,专心致意,连大气都不出。有时看到精彩处,就情不自禁地深深吸一口气,甚至小声地惊呼起来。凡是叶三吸气、惊呼的地方,也正是季匋民的得意之笔。季匋民从不当众作画,他画画有时是把书房门锁起来的。对叶三可例外,他很愿意有这样一个人在旁边看着,他认为叶三真懂,叶三的赞赏是出于肺腑,不是假充内行,也不是谄媚。季匋民最讨厌听人谈画。他很少到亲戚家应酬。实在不得不去的,他也是到一到,喝半盏茶就道别。但是他对叶三另眼相看。

    叶三只是从心里喜欢画,他从不瞎评论。季匋民画完了画,钉在壁上,自己负手远看。有时会问叶三:“好不好?”“好!”“好在哪里?”叶三大都能一句话说出好在何处。季匋民画了一幅紫藤,问叶三。叶三说:“紫藤里有风。”“唔!你怎么知道?”“花是乱的。”“对极了!季陶民提笔题了两句词:“深院悄无人,风拂紫藤花乱。”季匋民画了一张小品,老鼠上灯台。叶三说:“这是一只小老鼠。”“何以见得。”“老鼠把尾巴卷在灯台柱上,它很顽皮。”“对!”

    季匋民最爱画荷花。他画的都是墨荷。

    有一天,叶三送了一大把莲蓬来,季匋民一高兴,画了一幅墨荷,好些莲蓬。画完了,问叶三:“如何?”叶三说:“四太爷,你这画不对。”“不对?”“‘红花莲子白花藕’。你画的是白荷花,莲蓬却这样大,莲子饱,墨色也深,这是红荷花的莲子。”“是吗?我头一回听见!”季匋民于是展开一张八尺生宣,画了一张红莲花,题了一首诗:红花莲子白花藕,果贩叶三是我师。惭愧画家少见识,为君破例著胭脂。

    季匋民送了叶三很多画。有时季匋民给叶三画了画,说:“这张不题上款吧,你可以拿去卖钱,——有上款不好卖。”叶三说:“题不题上款都行。不过您的画我不卖!”

    “不卖?”

    “一张也不卖!”

    十多年过去了。季匋民死了。叶三已经不卖果子,但是他四季八节,还四处寻觅鲜果,到季匋民坟上供一供。

    季匋民死后,他的画价大增。日本有人专门收藏他的画,大家知道叶三手里有很多季匋民的画,都是精品。很多人想买叶三的藏画,要多少钱都行。叶三说:“不卖。”

    叶三死了。他的儿子遵照父亲的遗嘱,把季匋民的画和父亲一起装进棺材里,埋了。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小说用朴素的语言讲述叶三和季匋民两人身份迥异却意趣相投的故事,寄寓了作者深厚的人文理想,引导读者感受生活中的美。

    B.季匋民的“紫藤花开”“老鼠上灯台”“红花莲藕”,三幅画着力于工笔写实,色彩绚烂、生动形象,具有诗化的意境。

    C.从情节和结构来看,很难在这篇作品中找到一般小说那种清晰的线索,强烈的冲突,波澜起伏的情节,甚至很难概括出一个故事梗概。

    D.这篇作品与其说用诗的方法写小说,不如说用小说的方法写诗;叶三是鉴赏家,在于鉴画;季匋民亦是鉴赏家,在于鉴人。

    2.“实在不得不去的,他也是到一到,喝半盏茶就道别”这句话写出了季匋民怎样的性格特点?这对描写叶三这个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塾师老汪

    老汪在开封上过七年学,也算有学问了。老汪瘦,留个分头,穿上长衫,像个读书 人;但老汪嘴笨,又有些结巴,并不适合教书。也许他肚子里有东西,但像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头几年教私塾,每到一家,教不到三个月,就被人辞退了。

    人问:“老汪,你有学问吗?”

    老汪红着脸:“拿纸笔来,我给你做一篇述论。”

    人:“有,咋说不出来呢?”

    老汪叹息:“我跟你说不清楚,躁人之辞多,吉人之辞寡。”

    但不管辞之多寡,学堂上,《论语》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一句,哪有翻来覆去讲十天还讲不清楚的道理?自己讲不清楚,动不动还跟学生急:“啥叫朽木不可雕呢?圣人指的就是你们。”

    四处流落七八年,老汪终于在镇上落下了脚。

    老汪的私塾,设在东家老范的牛屋。老汪亲题了一块匾,“种桃书屋”,挂在牛屋的门楣上。老范自家设私塾,允许别家孩子来随听,不用交束脩,自带干粮就行了。十里八乡,便有许多孩子来随听。由于老汪讲文讲不清楚,徒儿们十有八个与他作对。何况十有八个本也没想听学,只是借此躲开家中活计,图个安逸罢了。但老汪是个认真的人。便平添了许多烦恼,往往讲着讲着就不讲了,说:“我讲你们也不懂。”

    如讲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徒儿们以为远道来了朋友,孔子高兴,而老汪说高兴个啥呀,恰恰是圣人伤了心,如果身边有朋友,心里的话都说完了,远道来个人,不是添堵吗?恰恰是身边没朋友,才把这个远道来的人当朋友呢;这个远道来的人,是不是朋友,还两说着呢;只不过借着这话儿,拐着弯骂人罢了。徒儿们都说孔子不是东西,老汪一个人伤心地流下了眼泪。

    老汪教学之余,有个癖好,每月两次,阴历十五和三十,中午时分,爱一个人四处乱走。拽开大步,一路走去,见人也不打招呼。有时顺着大路,有时在野地里。夏天走出一头汗,冬天也走出一头汗。大家一开始觉得他是乱走,但月月如此,年年如此,也就不是乱走了。十五或三十,偶尔刮大风下大雨不能走了,老汪会被憋得满头青筋。一天中午,东家老范从各村起租子回来,老汪身披褂子正要出门。两人在门口碰上了。老范想起今天是阴历十五,便拦住老汪问:“老汪,这一年一年的,到底走个啥呢?”

    老汪:“东家,没法给你说,说也说不清。”

    这年端午节,老范招待老汪吃饭,吃着吃着,又说到走上。老汪喝多了,趴到桌角上哭着说:“总想一个人。半个月积得憋得慌,走走散散,也就好了。”

    这下老范明白了 :“怕不是你爹吧,当年供你上学不容易。”

    老汪哭着摇头:“不会是他。”

    老范:“如果是活着的人,想谁,找谁一趟不就完了?”

    老汪摇头:“找不得,找不得,当年就是因为个找,我差点丢了命。”

    老范心里一惊,不再问了,只是说:“大中午的,野地里不干净,别碰着无常。”

    老汪摇头:“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又说:“碰到无常也不怕,他要让我走,我就跟他走了。”

    老汪的老婆叫银瓶,银瓶不识字,但跟老汪一起张罗私塾,老汪嘴笨,银瓶嘴却能说,但她说的不是学堂的事,尽是些东邻西舍的闲话,嘴像刮风似的,想起什么说什么。人劝老汪:“老汪,你是有学问的人,你老婆那个嘴,你也劝劝。”

    老汪一声叹息:“一个人说正经话,说得不对可以劝他;一个人胡言乱语,何劝之有?”

    银瓶除了嘴能说,还爱占人便宜,不占便宜就觉得吃亏。逛一趟集市,买人几棵葱,非拿人两头蒜;买人二尺布,非搭两绺线,夏秋两季,爱到地里拾庄稼,碰到谁家还没收的庄稼,也顺手牵羊捋上两把。从学堂出南门离东家老范的地亩最近,所以捋拿老范的庄稼最多。一次老范到后院牲口棚看牲口,管家老季跟了过来:“东家,把老汪辞了吧。”

    老范:“为啥? ”

    老季:“老汪教书,娃儿们都听不懂。

    老范:“不懂才教,懂还教个啥?”

    老季:“不为老汪。”

    老范:“为啥?”

    老季:“为他老婆,爱偷庄稼,是个贼。”

    老范挥择手:“娘们儿家。”

    又说:“贼就贼吧,我五十顷地,还养不起一个贼?”

    这话被喂牲口的老宋听到了。老宋也有一个娃跟着老汪学《论语》,老宋便把这话又学给了老汪。没想到老汪潸然泪下:“啥叫有朋自远方来?这就叫有朋自远方来。”

    (选自刘震云 《一句顶一万句》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是

    A.本文擅长以经典文句的使用来表现人物性格,如老汪翻来覆去讲不清楚“四海困穷,天禄永终”,就说明了作为乡村垫师的他迂腐无能。

    B.本文在人物关系的参照之中塑造老汪的形象,如他对学生、银瓶及老范等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言谈、态度,很好地表现了他的个性。

    C.本文以白话口语为主,又掺入了方言和文言,读来别有风味,同时,这样的语言既契合老汪的身份和生活环境,也暗合他的万尴尬处境。

    D.本文虽只是选段,但故事情节相对完整,作者以简约沉稳的白描手法,突出地塑造了老汪的形象,同时也展示出北方村镇有限的各具特色的人物画像。

    2.老汪这一形象与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在性情气质上有不少相似之处,但二人精神困境的根源实则不同,请简要分析这种相似与不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杨继宗,字承芳,阳城人。天顺初进士,授刑部主事。成化初,用王翱荐,擢嘉兴知府。以一仆自随,署斋萧然。性刚廉孤峭,人莫敢犯。而时时集父老问疾苦,为祛除之。大兴社学。民间子弟八岁不就学者,罚其父兄。遇学官以宾礼。师儒竞劝,文教大兴。御史孔儒清军,里老多挞死。继宗榜曰:“御史杖人至死者,诣府报名。”儒怒。继宗入见曰:“为治有体。公但剔奸弊,劝惩官吏。若比户稽核,则有司事,非宪体也。”儒不能难,而心甚衔之。濒行,突入府署,发箧视之,敝衣数袭而已,儒惭而去。中官过者,继宗遗以菱芡、历书。中官索钱,继宗即发牒取库金,曰:“金具在,与我印券。”中官咋舌不敢受。入觐,汪直欲见之,不可。宪宗问直:“朝觐官孰廉?”直对曰:“天下不爱钱者,惟杨继宗一人耳。”九载秩满,超迁浙江按察使。数与中官张庆忤。庆兄敏在司礼,每于帝前毁继宗。帝曰:“得非不私一钱之杨继宗乎?”敏惶恐,遗书庆曰:“善遇之,上已知其人矣。”闻母丧,立出,止驿亭下,尽籍廨中器物付有司。惟携一仆、书数卷而还。继宗力持风节,而居心慈厚。为浙江按察时,仓官十余人坐缺粮系狱,至鬻子女以偿。继宗欲宽之而无由。一日送月俸至命量之则溢原数较他司亦然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众惧请于继宗愿捐俸代偿由是十人者获释。尝监乡试得二卷,具朝服再拜曰:“二子当大魁天下,吾为朝廷得人贺耳。”及拆卷,王华、李旻也,后果相继为状元。人服其鉴。

    (节选自《明史·杨继宗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一日送月俸/至命量之/则溢原数/较他司亦然/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众惧/请于继宗/愿捐俸代偿/

    B.一日/送月俸至/命量之/则溢原数/较他司亦然/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众惧/请于继宗/愿捐俸代偿/

    C.一日/送月俸至/命量之则溢/原数较他司亦然/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众惧请于继宗/愿捐俸代偿/

    D.一日/送月俸/至命量之/则溢原数/较他司亦然/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众惧/请于继宗/愿捐俸代偿/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科举时代经过殿试考取的人叫进士,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进士及第的前三名分别叫状元、榜眼、探花。

    B.刑部是封建时代官制六部之一,掌管国家的法律、刑狱等事务,长官为刑部尚书。其他五部为吏部、礼部、兵部、户部、工部。

    C.中官,即宦官,通称太监,是古代被阉割后再在宫廷内侍奉皇帝及其家族成员的男性官员,宦官本为内廷官,不能干预朝政,但历史上也有宦官专权的事实。

    D.乡试是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州府举行的选拔人才的考试,因在秋天的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乡试考中的叫举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继宗尊师重教,成效突出。任嘉兴知府时,他大力兴办地方学校,要求年满八岁的孩子都要入学,对学官以礼相待,形成了教师文人学者竞相劝勉、文化教育繁荣兴盛的局面。

    B.杨继宗为民说话,得罪权贵。御史孔儒清查军队,却把多位里老杖死,杨继宗张贴告示调查此事,惹怒孔儒,杨继宗又当面指责孔儒越职行事,让孔儒非常恼恨。

    C.杨继宗为官清廉,抵制腐败。任嘉兴知府时,他的官署和住所很简朴,不爱金钱,宦官路过他那里,向他要钱,他只送了普通物品,要金子则要求对方出示印券,巧妙地拒绝了宦官。

    D.杨继宗慧眼识才,很有远见。他监考乡试时,发现两份优秀试卷,非常郑重和高兴地说这两位考生将是天下的一流人才,后来,这两位考生相继考中状元,人们佩服他有眼光。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为治有体。公但剔奸弊,劝惩官吏。若比户稽核,则有司事,非宪体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情景默写 共 1 题
  1. 名句名篇背诵默写。

    ①《兵车行》中能够表现战争改变了人们的生育观念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②《旅夜书怀》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比喻自己飘零孤独的人生状态。

    ③《天上谣》中描绘仙女穿着艳丽的服饰漫步人间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九日齐山登高》中以醉酒的方式表现作者旷达心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1 题
  1. 下面是某地读书节徽标的主体图形,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言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根据以上漫画内容,发表一下你的感受或认识,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