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7 题,其中:
选择题 1 题,单选题 11 题,材料分析题 4 题,论述题 1 题
简单题 2 题,中等难度 10 题,困难题 5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1 题
  1. “一般地说,在农业社会,妇女的状况日趋恶化,繁荣使很多上层家庭把妻子当作装饰品;国家强盛则促使对妇女的非正规政治权力加以限制。罗马虽然实行了严格的家长制,但它却是这一大趋势中的一个例外。”促成这一状况的可能因素是

    A. 罗马法制约身体暴力和家族内惩罚

    B. 罗马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与男子平等

    C. 罗马法解决了家庭仇怨和纠纷问题

    D. 罗马家庭结构反对强有力的集权体制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11 题
  1. 西方学者弗雷德里克·马特尔在其所著的《主流:谁将打赢全球文化战争》中认为,世界文化大战已经爆发,这是通过文化与信息的传播来赢取新的地区影响力而展开的战争。作者意在说明

    A. 文化竞争背后所隐藏的政治角逐

    B. 美国在国际文化竞争中影响减弱

    C. 世界在多极化下矛盾趋向于缓和

    D. 文化碰撞引发新的地区矛盾冲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2017年11月,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甲骨文发现前,殷商时期属于“传说时代”。随着殷墟发现大量甲骨文遗存,它记录了商代的天象祲异、王室组成、宗法与宗庙制、王权与神权关系、卜官与占卜制度、土地所有制等,使商代成为可资考察的“信史时代”。由此说明

    A. “传说时代”没有可信历史

    B. 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古文字

    C. 考古发现可以填补史书缺载

    D. 历史研究只能依据原始史料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正官评议人物照例三年调整一次,但也可对所评议人物随时予以升品或降品。政府还禁止被评者诉讼枉曲,但中正如定品违法,政府要追查其责任。这主要说明当时

    A. 社会隐藏着腐败的人为因素

    B. 中正成为评定官品的最重要环节

    C. 政府在选官上起着决定作用

    D. 选官制度一定程度上具有公平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1934年,有人在描述苏维埃革命根据地的变化时指出:苏维埃根据地出现以前,“农民不知国家为何物,更不知世界上尚有其他国家,今则知之;昔之认为须有皇帝以统治天下,至今则认为人民也可以管理国家;昔不知开会为何事,今则不但知之,且可选举委员,当主席”。这表明当时

    A. 民主共和已成为有识之士的共同主张

    B. 中共开始重视农民在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C. 苏维埃政权有着较为广泛的阶级基础

    D. 苏区农民的民族民主意识有了较大提升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787年美国宪法在阐述政府的目的时,使用了“树立正义”、“促进公共福利”、“得享自由”等“中性”的原则,这些原则被后来不同时期、不同群体(甚至没有合法公民地位)的美国人在争取权利时采用。由此可见,美国宪法

    A. 超越了最初的阶级属性

    B. 具有一定的伸缩性

    C. 调和了不同群体的利益

    D. 缺乏应有的权威性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有研究表明,中国在1842年前,农村的制度、生产情况决定城市的制度、生活情况,是农村领导城市。1842年以后,新的生产力、新的生产关系、新的经济组织等首先在城市发生,然后扩展到农村,形成城市领导农村的局面。1842年前后城乡经济地位的变化体现的实质问题是

    A. 经济结构的变动

    B. 城市化水平提高

    C. 农村经济的凋敝

    D. 城乡差距的扩大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7. 读下表:1840——1894年间中国土布生产消用棉纱量

    1840年

    1860年

    1894年

    全国土布应有产量(万匹)

    59732.7

    60471.0

    58915.8

    土布消用棉纱量(万担)

    620.9

    628.6

    612.4

    土布消用洋纱量(万担)

    2.5

    3.5

    143.4

    ——许涤新、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据此可以推断

    A. 民族工业的勃兴推动农产品商品化

    B. 小农经济遭外国商品的强劲冲击

    C. 中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

    D. 欧美列强加强对中国的原料掠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清朝康熙帝积极尊尧舜之道,行孔孟圣学,黄宗羲没有“戎狄豺狼”的种族对立观念,而是认识到“今日能用士,而能行中国之道,则中国之主也”。这反映出

    A. 黄宗羲对清初君主的统治表示了认可

    B. 清初的思想界出现了一些民主的气氛

    C. 清初统治者注重先秦儒家思想的传承

    D. 黄宗羲要求限制君权的思想得以实践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右为东汉画像砖图,学者命名为“纳粮画像砖”。图中房屋应为粮仓,房屋之前有一人著大袖长衣坐席上,手握算筹,右下两个著短衣者,一人在量粮,一人自马车上卸粮。该图所反映的生产关系

    A. 自春秋战国时期逐渐解体

    B. 阻碍了当时农业经济发展

    C. 有利于维护地主阶级统治

    D. 一定程度抑制了土地兼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图是1951—1959年《中国青年报》中新闻漫画题材比例变化的曲线图。这些变化

    A. 说明现实环境对艺术创作影响较大

    B. 表明”双百”方针得到顺利贯彻执行

    C. 反映了新闻题材创作形式的多元化

    D. 弱化了报刊与杂志的政治宣传功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苏俄仍要制定基本的经济政策,但制定政策要与个人的主动性结合起来。在这种临时政策下,食品生产开始恢复,从而使这个政权获得了巩固共产主义体系所需要的时间。对此种政策的理解正确的是

    A. 允许吸引外资和发展合资企业

    B. 在分配领域推行实物配给制

    C. 扩大了其国有经济的经营范围

    D. 适应了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4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早在汉代就出现过一些先进的农业技术发明,如代田法、耧车等,这些发明都是适合大面积的土地生产需要而出现的。但是这些农具在中国却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一些先进技术和设备,往往得不到普及和推广。明清江南地区落后的铁搭取代了先进的江东犁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江东犁用牛耕田,“一牛可抵七至十人之力”“中等之牛,日可耕十亩”(明·宋应星《天工开物》)。铁搭的工作效率大大低于牛犁,翻地大约“人日耕一亩,率十人当一牛”(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明清中国江南地区农桑业极其发达,大量土地用于栽桑种田,养牛的空间逐渐狭小,养牛成本上升,贫困农民无地养牛,造成畜力严重不足,“吴郡力田者,以锄带耜,不蓄牛力”(明·宋应星《天工开物》)。

    材料二  (英国)圈地后,地主侵吞了大部分的土地,把此前零散的田产整固到紧凑的联合农场里,并能圈占从前受社区规章制约的土地,从而把它们归于个人的管理之下。18世纪的英国,城市人口增多,农村人口减少,为了增加农产品的供应,既有改进技术、提高集约化程度的要求,也有劳动生产率的要求。1701年塔尔发明了马拉谷物条播机,1731年,他在一本名为《马拉中耕农业》的书中公开了他的发明,条播机不仅是英国产生的第一台真正的播种机械,而且也是英国农业向废除手工劳动所迈出的重要的第一步。1828年贝尔发明了马拉收割机,此外还发明了以蒸汽为动力的饲料粉碎机、干草切割机、甜菜切片机等等。

    ——材料均摘编自高辉《明清江南的农业结构与经济发展——兼与英国农业的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农业技术应用呈现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世纪前后英国农业生产的变化,并说明中英农业发展趋势所产生的不同影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差官录问制度是指审理结案之后,议刑之前,对重案再次差派官员提案最问案犯的程序。宋代继承前制制定了更加完善的规则求录问过程皆审查案状、读示结款、核实供词,“令实则书实,虚则陈冤”。如果犯人承认所供属实,无有异同,再进行议刑程序;如果犯人在录问中称冤,则另差官别勘。对县级重案的录问一般由县令、佐集体进行。对州级重案的录问,规定由“邻州选官”录问。对命官刑案的录问,皆由上级审判机构差官进行。京师刑案则一般选御史官担任录问官。御史台狱案差派其他部门的官员进行录问。《庆元条法事类》还规定:录问官如能驳正死罪一人,命官减磨勘二年,吏人转一资;二人者,命官转一官,吏人转二资。案有当驳之情,而录问官司不能驳正,致罪有出入者,减推司罪一等。这对于减少刑狱冤滥确实具有积极意义。

    ——摘编自陈玉忠《宋代刑事审判权制约机制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宋代完善差官录问制度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宋代差官录问制度作简要评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49年1月20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就职演说中,提出对亚、非、拉美不发达地区实行经济技术援助,以帮助它们解决经济发展中的因难,这就是“第计划”。到1951年底,“第计划”已扩展到33个国家。自1945年7月1日到1967年6月30日,在累计达1172亿美元的美国对外经济和军事援助中30%的以上是给予非共产主义的不发达国家。美国向这些地区提供技术援助,除经济领域外,还涉及卫生、教育等领域。在一定程度上对受援国或地区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同时,大量的技术人员被派往受援国,使美国的生活方式传播到受援国,加深了美国对这些国家或地区的影响。以此为契机,美国拓展了在第三世界的势力范围,逐渐控制了中东,1939年美国在中东石油开采额中所占的比例为13.1%,1956年则增加到65%。在东南亚地区,则通过“第计划”将其变成美国商品及资金的倾销市场。美国将大量过剩的产品向印度尼西亚、泰国、越南、菲律宾等国出售。

    ——摘编自谢华《对美国第四点计划的历史考察与分析》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四点计划”出台的背景。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四点计划”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邱菽园(1874-1941年),出生在一个富商家庭,他的父亲邱笃信,是新加坡乃至东南亚的“米业大王”。邱菽园幼时随母先往澳门后转往新加坡,在父亲身边接受国学名师精心教导。1895年,邱菽园赴京参加会试,结识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志士,接受维新变法进步思想。1898年5月,邱菽园创办《天南新报》,是新加坡早期中文报纸,极力宣传维新思想。1905年4月《天南新报》停刊。此后,邱菽园还担任过新加坡《南铎日报》《觉华周报》《星洲日报》等报纸副刊编辑,普及灯谜知识;他还热心于教育、社会事业,担任过学校董事、新加坡漳州十属会馆(今漳州总会)坐办等社会职务。

    ——摘编自茅海建《张之洞策反邱菽园》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邱菽园早期活动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邱菽园的政治、文化活动予以简要评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论述题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37—1945年抗战期间中国部分省份征发壮丁人数统计表(单位:万人)

    (注:此表中的壮丁包括女兵与民夫)

    ——摘编自何应钦《八年抗战之经过》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从材料中提取两则抗战期间各省份贡献壮丁的信息,并运用史实加以解释。(要求:信息清晰、合理、史实准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