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4 题,其中:
单选题 11 题,材料分析题 3 题
简单题 2 题,中等难度 7 题,困难题 5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单选题 共 11 题
  1. 1958年,美国一份评估中国“二五”计划的文件认为,中国虽然面临着农业生产投入不足与人口增长的压力,但由于中苏关系良好而可以获得苏联援助,同时减少粮食出口,中国可以解决农业问题,工业也将保持高速发展。这一文件的判断  

    A.对中美关系的急剧变化估计不足     B.低估了苏联对华经济援助的作用

    C.符合中苏两国关系的基本走向       D.与中国工农业发展状况不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明清以来,在聚族而居的村庄宗族势力比较强大,雍正四年(1726年),清政府专门规定这些村庄可以不编保甲,以宗族组织来代行保甲之职。同时,授予族长族中承嗣权、教化权、经济裁处权、治安查举权、对族人的生杀权等各项权力。这说明

    A. 清朝初年政府地方控制能力有限

    B. 封建社会家国同构色彩的具体体现

    C. 宗族组织成为合法的地方行政机构

    D. 族权开始成为政权控制的依靠力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缔约各方同意他们之间可能发生的一切争端或冲突,不论其性质或起因如何,只能用和平方法加以处理或解决。”以下对这一条约所产生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是

    ①德国取得了与其他国家平等的地位,为它重新成为政治大国铺平了道路

    ②是第一个提出放弃把战争作为国家政策的国际条约

    ③为奠定国际法中的互不侵犯原则提供了重要的法律基础

    ④对侵略者并没有强大的约束力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明君制民之产(保证农民拥有一定的耕地),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材料体现了

    A. “仁爱”的主张

    B. “仁政”的思想

    C. “兼爱”的思想

    D. “农本”的主张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中有这样的评述:“两个学说都发现了变化的原因在于斗争——生存竞争和阶级斗争。”与这两个学说最终形成时间最接近的事件是

    A. 《本草纲目》问世

    B. 经典力学产生

    C. 洋务运动

    D. 瓦特改良蒸汽机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6. 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写道:“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作者赞赏的政治制度是

    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 郡县制

    D. 行省制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面是1784~1836年英国进出口相关贸易数据统计表(单位:%)。据此表得出的结论是,这一时期英国

    年份

    原料进口在总进口中的比重

    制造品出口在总出口中的比重

    1784~1786年

    43.6

    82.2

    1814~1816年

    51.6

    83.6

    1834~1836年

    67.8

    91.1

    A. 在世界贸易中占据绝对优势

    B. 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发生变化

    C. 重商主义促进对外贸易发展

    D. 经济发展日益依赖世界市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1939年,蒋介石在全国教育会议上提出:“今天我们再不能附和过去误解了许久的教育独立的口号了……中国国民党对于全国有志于救国的贤智人士,始终是殷切期待加入本党的,共同奋斗的。”蒋介石发表这些言论意在

    A. 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 缓解与其他党派的矛盾

    C. 强化国民党的组织建设

    D. 争夺抗日战争的领导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1957年12月4日,时任锡兰(今斯里兰卡)总理的班达拉奈克在印度世界事务委员会发表演说时说道:“如果我们不互相畏惧,不互相猜忌,如果我们觉得我们都是在不同方面增进人类幸福的人,而每个人都不想用武力强使别人接受他的意志一那就是万隆决议的精神。”这表明万隆会议

    A. 提髙了中国的国际威望

    B. 加强了亚非各国的联系

    C. 赢得了各国的广泛认可

    D. 主张通过对话解决分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指出,“联邦政府被授予媾和、宣战、缔结商约、征集军队和筹建舰队的专权。……加入联邦的各州虽然有权修改或改订自己的立法,但不准制定追究既往的法律,不得在本州内组织贵族集团。”对这段话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联邦政府权力不受制约             B.中央政府与地方分权而治

    C.中央政府权威得到保障             D.各州政府有较大的自主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这种经济危机特别难以应付,用紧缩性财政金融政策医治通货膨胀,就会使生产停滞,失业增加;用赤字财政政策医治生产停滞,增加就业,又加剧通货膨胀。”美国结束这种状态主要借助于

    A. 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B. 签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C. 高新技术的强力推动

    D. 成立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3 题
  1. 回顾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历程,在改革中不断发展前进是重要特征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故治国者欲民之农也。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也,则众力不足也……豪杰务学《诗》、《书》,随从外权靡事商贾,为技艺,皆以避农战;民以此为教,则粟焉得无少,而兵焉得无弱也……苟能令商贾技巧之人无繁(多),则欲国之无富不可得也。

    ——摘自《商君书》

    材料二  在梭伦改革后的80年间,雅典社会就逐渐采取了一个它在以后数百年中都遵循着的发展方向。在梭伦以前的时代盛行的农村高利贷,以及地产的无限制的集中,都受到了节制。商业以及靠奴隶劳动日益大规模发展起来的手工业和工艺,都成了流行的职业……由货币、奴隶以及商船构成的财富日益增加,但是,这些财富已经不是仅仅用来购置地产,它已经变成人们所追求的目的本身了。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1)根据上述材料分别指出商鞅与梭伦所采取经济政策的主要指导思想。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事商贾”带来的危害。再谈一谈对“在梭伦改革后的80年间,雅典社会就逐渐采取了一个它在以后数百年中都遵循着的发展方向”的理解。

    材料三  新政挽救资本主义结构的计划,还有两方面值得注意:首先是1933年6月建立的房主贷款公司。在这个机构存在的三年之中,它向100万以上的房主共贷款30多亿美元。其次,为刺激近于停工的房屋建筑业,国会于1934年6月建立联邦住房管理局,发放建筑新房和修理房屋的抵押贷款,运用长期低息贷款,联邦住房管理局对恢复私营住房建筑业起了巨大作用。在1934年至1940年之间,它发放修理住房贷款合计9.45亿美元,发放建筑新房贷款合计23亿美元。

    ——编自(美)阿瑟·林克等《1900年以来的美国史》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房主贷款公司和联邦住房管理局在缓解危机中所发挥的作用。

    材料四  1953-198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

    时间

    年均增长率(%)

    1953——1957年

    4.5

    1958——1962年

    4.3

    1963——1965年

    11.1

    1966——1970年

    3.9

    1971——1975年

    4.0

    1976——1980年

    5.1

    1981——1985年

    8.1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3)根据表中的相关数据,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3-1985年期间两次农业总产值增长高峰出现的时间并分析原因。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材料二  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天皇停战诏书》

    (1)驳斥材料二中日本对美英两国宣战的理由。

    (2)依据材料一、二,分析迫使《日本天皇停战诏书》发布的原因。

    材料三  自1963年至1969年,日本贸促团体在中国举办了三次工业展览会。……中国贸促会先后在东京和大阪、名古屋和北九洲,举办了两次综合性的经济建设成就展览会。……互办展览会对于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起了巨大的作用。……这么多人的互相参观,实际上是一个友好大交流,而且是遍布在各阶层的群众性交流。

    ——林连德《当代中日贸易关系史》

    材料四  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日本方面重申站在充分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提出的“复交三原则”的立场上,谋求实现日中邦交正常化这一见解。中国方面对此表示欢迎。……自本声明公布之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之间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布结束。

    ——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造成“不正常状态”的原因依据材料三、四概括促成中日两国结束“不正常状态”的因素。

    (4)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既依赖于我们今天的锐意进取,埋头苦干,也与以往仁人志士的不懈奋斗密切相关。阅读下面材料,围绕中华民族复兴的某个方面,选用两则历史资料,提炼一个主题,并用所选资料对主题加以说明。

    序号

    重大事件

    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中国人民开始了抗战

    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投降签字仪式在南京举行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确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1992年中国共产党十四大召开,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1997年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1999年中国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示例)

    主题: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障序号:③⑤说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党中央作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伟大决策,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中国人民逐渐富起来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70年代后,维新派开始办报。……有维新人士倡言:“无古今中外,变法必自空谈始。故今日中国将变未变之际,以扩张报务为第一义。阅报之多寡,与爱力之多寡有正比例;与阻力之多寡有反比例。”梁启超提出:“所贵乎报馆之著述者,能以语言文字开将来之世界也。”并说:“去塞求通,厥道非一,而报馆其导端也……阅报愈多者,其人愈智;报馆愈多者,其国愈强。”

    ——摘编自方汉奇《中国近代报刊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维新派的办报宗旨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戊戌变法期间报纸在推动近代中国民主进程中的作用。

    材料二  卢梭学说,于百年前政界变动最有力者也。而伯伦知理(欧洲政治思想家)学说,则卢梭学说之反对也。二者孰切真理?曰:卢氏之言,药也;伯氏之言,粟也。痼疾既深,固非恃粟之所得瘳(病愈)。然药能已(治愈)病,亦能生病,且使药证相反,则旧病未得豁,而新病且滋生。故用药不可不慎也。

    ——摘自梁启超《新民丛报》(1903年)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知识指出卢梭学说的主要内容。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实际,如何理解梁启超“用药不可不慎”的观点。

    材料三  “近世各国所谓民权制度,往往为资产阶级所专有,适成为压迫平民之工具。若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这是一九二四年在国共合作的国民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的庄严的声明。十六年来,国民党自己违背了这个声明,以致造成今天这样国难深重的局面。这是国民党一个绝大的错误,我们希望它在抗日的洗礼中改正这个错误。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的主要内容。针对“国民党的错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抗战时期作了哪些努力。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