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3 题,其中:
选择题 2 题,单选题 28 题,材料分析题 3 题
简单题 22 题,中等难度 10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 题
  1. 《汉书》记载:“中朝官也,亦谓之内臣。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期也。”材料所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 郡国并行制的缺陷

    B. 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C. 察举制的弊端

    D. 刺史制度流于形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司马迁是一个敢于挑战权威,绝不流于世俗的一个儒者,这与其他的儒家人物有本质区别。比如他反对在科学知识上附着宗教迷信,认为这会使人“拘而多畏”,他常批评“巫祝禨祥”的思想……这实际上挑战了

    A. 孔子的“克己复礼”思想   B.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

    C. 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   D. 汉武帝的“有为而治”思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28 题
  1. 亚里士多德认为:“当一人或若干人所组成的一个团体,势力增长的过大,以至于凌驾整个公民团体,……这样的持续地位常常造成君主专制政治或门阀寡头政治。为此,若干城邦,例如阿尔咯斯和雅典,制定了陶片放逐的政策。但,容许这种特殊人物产生以后方才加以补救总不能算是一个良好的政策。”这表明( )

    A. 公民团体渴望社会地位平等

    B. 防止集权政治应当未雨绸缪

    C. 雅典民主容易导致政治动乱

    D. 特权阶层是城邦制必然产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托马斯·卡伦德写道:“在历史的某个时刻,在欧洲眴窄的一隅,生活着近百万陆地和海岛居民,他们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极其匮乏,却创造出了最原创、最绚丽的文化、商业、社会秩序和政治……闻名遐迩”。材料反映的是(    )

    A.古希腊文明      B.古罗马文明

    C.不列颠文明      D.阿拉伯文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董仲舒认为:“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这种思想

    ①使天文学受到统治者重视      ②在理论上有助于仁政推行

    ③属于没有价值的封建迷信      ④指出要实行政治的大一统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根据台湾学者赵冈的研究,中国在唐宋两朝,大城市人口占到总人口比例的20%以上,而到1820年(清朝),竟只有6.9%.造成这一变化的重要经济因素是

    A. 清朝经济的衰败

    B. 小农经济的影响

    C. 市镇经济的发展

    D. 坊市制度被打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古希腊城邦雅典的公共墓地主要用于埋葬牺牲的战士,城邦为他们树立墓碑,刻上所有牺牲者的名字,但并不写明他们的家世。这旨在强调

    A. 城邦公民的平等   B. 军事对城邦的重要性

    C. 共同的宗教信仰   D. 血缘对城邦维系的作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司马迁的《史记》记载了商王的世系,但长期以来并不能确定该记载是否真实。19世纪末20世纪初殷墟甲骨文的发现,证实《史记》的记载基本上是正确的。这说明

    A. 考古资料比文献材料更有价值

    B. 历史记载不存在纯粹客观性

    C. 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发现证实

    D. 二重证据更有利于还原历史真相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梭伦促进了两个阶级之间的妥协。”如,梭伦改革虽对土地数量有所限制,但却没有像平民所希望的那样剥夺贵族的土地。下列各项,能够正确反映上述观点且符合史实的是

    A. 既废除了平民债务又未归还平民原有土地

    B. 既禁止了人身抵押又未规定个人土地限额

    C. 既解放了债务奴隶又保留了旧的社会等级

    D. 既照顾了平民利益又维护了贵族部分特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春秋战国时期某思想家认为:“今夫天下之人牧(指当权者),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意:如同水往低处流),沛然谁能御之?”由此推断,该思想家主张

    A. 清净无为

    B. 以法治国

    C. 仁政治国

    D. 兼爱非攻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尽管罗马法律在妇女继承财产上做了严格限制,但一些聪明人往往能找到法律的漏洞……随着罗马在地中海地区的扩张,妇女们也开始占有大宗财产。……许多妇女管理着家庭的财政事务和大地产。”这段话表明

    A. 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逐渐与男子平等

    B. 罗马法关于财产关系的规范不够严密

    C. 妇女的财产继承权富有自然法的精神

    D. 妇女的财产占有体现公民法的灵活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父亲让仆人转告贾府私塾老师说:“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A. 理学居于统治地位,“四书”更受重视

    B. 孔子权威地位动摇,《诗经》遭到轻视

    C. 科举制度弊端暴露,富家子弟弃儒从

    D. 《红楼梦》取材于现实,反映宋代生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清朝乾隆皇帝十分关心《四库全书》的编撰,先后发出多道“圣谕”,对收录书籍的原则和历史事件评说有详密周到的指示,其指示体现了“修书以遏邪说”的宗旨。这反映了

    A. 封建政权反对文化传承

    B. 统治者推动儒学创新

    C. 专制皇权强化纲常伦理

    D. 闭关锁国阻碍西学传播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早期罗马实行习惯法,贵族享有法律解释权。公元前5世纪中期,平民通过斗争迫使贵族同意成立由平民和贵族联合组成的“十人委员会”,制定了《十二铜表法》。该法的制定 

    A.体现了社会各阶级的利益与要求      B.标志着平民取得了立法主导权

    C.表明贵族的法律解释权得到认可       D.奠定了罗马成文法传统的基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从《十二铜表法》开始,古罗马制定了严格的债务法规,并在以后的司法实践中不断完善,这表明罗马统治者

    ①注重保护私有财产       ②重视维护平民利益

    ③被迫改善奴隶处境       ④力图缓和贵族与平民矛盾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下列文字所描述的经济现象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②“宗庙之牺(指宗庙中用来祭祀的牛)为畎亩之勤”

    ③“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④“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A. ④①②③

    B. ④①③②

    C. ④②③①

    D. ②④③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左传》记载:“(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击之……(周)王卒大败,祝(郑庄公的臣下)射王(周王)中肩。”这一事件反映的是

    A.武王克商

    B.平王东迁

    C.王室衰微

    D.诸侯争霸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阅读下列西周初年主要诸侯国分布表,从中得出的正确信息主要有

    诸侯国

    与王室关系

    地理位置

    姬姓贵族

    山西

    姬姓贵族

    河北南部和河南北部

    姬姓贵族

    山东南部

    功臣

    山东北部一带

    姬姓贵族

    河北北部和辽宁南部

    ①分封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②同姓诸侯分布在经济富庶地区

    ③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的统治疆域

    ④分封制导致诸侯割据混战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可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这三大阶段。从封建到帝制是第一次转型。下列表述符合其特征的是(  )

    A. 由“公天下’’到“家天下”   B. 由君主专制向君主立宪制转变

    C. 由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转变   D. 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清前期外贸中,‘只卖不买’导致外银大量流入……‘白银时代’之说是中国作为全球经济中心和鸦片战争前中国经济总量占全球三分之一这两个说法的叠加。”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闭关锁国”使中国成为全球贸易中心

    B. 合理的经济政策使清朝进入“白银时代”

    C. 自然经济下清朝前期仍是世界经济大国

    D. 广州十三行推动中国积极融入世界市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唐代名句“夺得千峰翠色来”描绘的是

    A. 我国古代精湛的青铜器铸造技术

    B. 唐代越窑青瓷的美丽色彩

    C. 丝织业的一种绿色丝绸产品

    D. 著名的“唐三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孟子》一书记载黄河洪水多次泛滥,殃及多个诸侯国。从当时历史发展趋势分析,解决的根本之道在于

    A. 委托东周政府专力治黄

    B. 各诸侯国通力合作,统一治黄

    C. 统一中原,由中央政府治理

    D. 诸侯国各自为政,加强治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北宋文学家苏轼说:“余尝论画,以为人禽宫室器用皆有常形。至于山石竹木,水波烟云,虽无常形,而有常理。常形之失,人皆知之。常理之不当,虽晓画者有不知。”这体现了中国儒学发展史上的何种认识论(  )

    A.知行合一         B.格物致知       

    C.致良知          D.经世致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有人称:北宋到明清,在“附庸风雅”的贵族文化之外,一种新文化形态在崛起--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市民文化。下列属于“市民文化”形态的是

    ①《清明上河图》

    ②程朱理学

    ③元曲

    ④小说

    ⑤汉赋

    A. ①③⑤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①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中国古代指南针、火药、印刷术三大发明成就都取得重大突破是在

    A. 战国时期 B. 唐朝 C. 宋朝 D. 明朝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我们经常会听到讲自己或某个人是跑跑龙套的。“龙套”在早期京剧中指的是( )

    A. 一种角色的行当

    B. 京剧的一支小流派

    C. 一种用于和声的唱腔

    D. 一批专门给人化装或后台服务的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某书云:中国的“印刷术用于传播古老的观念,而不是新思想;火药加固了皇帝的统冶,而不是正在出现的诸民族君主的地位;指南针除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外;并不像西方人那样用于世界范围的探险、贸易和帝国的建立”。作者旨在说明中国三大发明

    A. 对西方科技产生了爆炸性影响

    B. 未能推进中国社会根本性能变革

    C. 指南针被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

    D. 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面貌和状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有人评价一项制度:“同才之人先用者,非势家之子,则必为有势者之所念也。”“唯能知其阀阅,非复辩其贤愚”。下列史料与此直接相关的是(  )

    A.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于以贵不以长

    B. 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

    C. 吏部不能审定核天下人才士庶,故委中正铨第等级

    D.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央视《百家讲坛》主讲师孙立群教授说过:“在一个重农抑商的社会,商人社会地位低下,经商只富不贵,从政才能既富又贵。”下列言论中不能体现重农抑商思想的是

    A. “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B. “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

    C. “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D.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汉字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如图所示“车”字形体演进的基本趋势是

    A. 逐渐形象化

    B. 逐渐多样化

    C. 逐渐简约化

    D. 逐渐国际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3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汉代)主父偃本学长短纵横术,可是“晚乃学《易》、《春秋》”

    ——葛志毅、张惟明《先秦两汉的制度与文化》

    材料二:“文翁,少好学,通《春秋》,……为蜀郡守,仁爱好教化。见蜀地辟陋有蛮夷风,文翁……修起学宫于成都市中,招下县子弟以为学宫弟子,……由是大化,蜀地学于京师者比齐鲁焉。”

    ——《汉书》

    材料三:朱熹用理学思想重新注释《四书》,引导读书人。他还编注《小学集注》,教育青少年遵循“三纲五常”。

    ——任世江《“古代中国主流思想演变”之我见》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思考材料一中主父偃改学《易》、《春秋》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辟陋有蛮夷风”的蜀地,会“学于京师者比齐鲁焉”?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思考宋明理学在思想文化上的影响。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儒家思想的两大功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宋朝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量……水稻早熟品种的引进……经济活动的迅速发展还增加了贸易量,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尤其是宋朝,对外贸易量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期。”

    英国科学院院士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所说:“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

    ——摘自美国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日本学者薮内清在《中国•科学•文明》中说:“北宋时代……儒学方面兴起了后来被称作宋学或朱子学的新儒学。”新儒学讲究由心而发,格物致知,在文学艺术和社会生活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苏轼认为:“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为成书也”,强调书法的精神气度。他还认为,“我书意造本无法”“自出新意,不践古人”。宋徽宗赵顼以画鸟擅长,不仅建立了皇家画院,而且有考试制度。如一次出考题“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获得第一名的却画着船夫躺在船尾,独自吹着笛子,是“非无舟人,只无行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宋朝“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根据李约瑟博士所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三例说明宋朝的科技发展“已呈巅峰状态”及对世界文明的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新儒学的产生对宋代文人书法、绘画特点的影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法制是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法典的缘起与(罗马)查士丁尼法典的组成方式有相同之处……限制《中国法典》之外的出版物的发行(政府除外),罗马亦是如此:两国都各自以公告、律令和诏书等形式立法,还有诸如过继、家庭财产共同占有关系等都有相同之处。

    ——田涛《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法律接触与碰撞》

    材料二  新兴地主阶级反对奴隶主贵族垄断法律,坚决要求把成文法律公布出来,以保护他们的私有财产和其他权利。汉文帝接受贾谊的“儒家‘兴礼乐’,更新秦朝法律,‘刑不上大夫’”的建议。汉律规定,对普通人犯随时逮捕,对有贵族官僚身份的人犯,如需要逮捕的,必须先奏请皇帝批准,逮捕后不加刑具,以示宽容。刘邦时,法令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吕后、惠帝时规定“市井子孙不得为官吏”。

    ——据李小兵《中国古代法律制度》整理

    材料三  公元前3世纪左右,平民在法律上已取得与贵族平等的地位,开始享有完全的公民权。到公元212年,罗马皇帝卡拉卡拉颁布敕令,授予一般臣民以公民权。帝国初期罗马法学家们讲的“平等”,不仅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平等,而且也是建立在罗马奴隶制社会相当发达的私有制和商品交换基础上的平等。古希腊多葛学派进一步提出自然法体现人的理性的观点。古罗马思想家西塞罗和后来的法学家们继承并系统论述、论证自然法学说。

    ——沈宗灵《略论罗马法的发展及其历史影响》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古代中国与罗马在法治方面,有哪些相似点?

    (2)对比材料二、三,指出古代中国与罗马法律在保护对象、立法理念、经济主张等方面有何不同?

    (3)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说:“法律决非一成不变的,相反地,正如天空和海洋因风浪而起变化一样,法律也因情况和时运而变化。”试以古罗马法的演变为例,阐释该观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