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7 题,其中:
单选题 14 题,综合题 3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16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14 题
  1. 读甲、乙两地人口抽样调查表(每10 000人中各年龄段人口数及死亡率的统计),完成下面小题。

    1.乙地人口死亡率是 (  )

    A.0.925% B.0.805% C.3.6% D.0.885%

    2.下列说法与表格内容相符的是   (  )

    A.乙地人口死亡率偏高一些,可能是因为乙地0~64岁死亡率较高

    B.各年龄段死亡率是甲地小于乙地,因此死亡人口总数也是甲地小于乙地

    C.甲可能表示发达国家,乙可能表示发展中国家

    D.所有发展中国家人口死亡率都高于发达国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图为2007~2033年我国总人口及年龄结构组成变化图(含预测),预计2021年我国总人口达到峰值。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时间段,我国15~64岁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最大的年份是 (  )

    A.2007年 B.2017年 C.2021年 D.2032年

    2.从2013年起,我国放宽了计划生育政策,到目前为止,下列人口数量变动受其影响的是   (  )

    ①总人口 ②老年人口 ③劳动人口  ④少儿人口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与其他年份相比,2021年我国人口特点表现为 (  )

    A.劳动人口多,就业压力大 B.总人口多,劳动力资源丰富

    C.人口出生率与人口死亡率较接近 D.老年人口数量与少儿人口数量最接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2016年1月,我国开始全面实施“二孩”生育政策。读我国甲、乙、丙、丁四省(区)不同时期人口年龄构成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最迫切需要实施“二孩”政策的省(区)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十年来甲省(区)

    A.人口数量明显增多 B.省(区)内人口流动量大

    C.人口整体受教育水平提高 D.劳动力充足,就业压力大

    3.到2035年,此项政策将使我国

    A.就学与就业压力减轻 B.养老金支付总额减少

    C.劳动力人口减幅放缓 D.男多女少的情况加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图为社会发展不同时期的人口迁移规模示意图,①为城市间人口迁移,②为城乡间人口迁移,③为开拓式人口迁移(与土地扩张相伴的人口迁移)。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人口迁移类型与其主要成因的正确组合是(   )

    A.①—耕地面积的变化

    B.②—经济全球化

    C.②—城乡经济差异

    D.③—城市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2.目前发达国家人口迁移规模特征处于(   )

    A.甲时期 B.乙时期 C.丙时期 D.丁时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北京、上海不同时期外来常住人口年均增速百分比图,完成下面小题。

    1.根据图示信息可以反映出   (  )

    A.北京外来常住人口减少较多 B.北京迁出人口数量在不断增加

    C.两城市人口总量都有减少 D.上海外来常住人口近三年有所减少

    2.近三年,上海外来常住人口增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工资水平提高 B.城市生活成本增加

    C.城乡差别缩小 D.户籍政策放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人口机械增长率是指某地某时段内迁入与迁出人口数的差值与总人口之比。读某地区2006-2014年人口增长率变动图。

    回答下列各题。

    1.图示时期该地区人口总数(   )

    A. 持续上升 B. 持续下降 C. 先增后减 D. 先减后增

    2.推断图示时期该地区人口机械增长率变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 城镇房价增长慢 B. 社会福利保障水平提高

    C. 产业升级,需要大量廉价劳动力的企业减少 D. 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图为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某市迁入人口的年龄结构金字塔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

    迁入人口对该市产生的影响是(  )

    ①缓解该市就业紧张局面 ②加大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

    ③增加消费需求,活跃市场 ④给城市建设带来大量劳动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读我国1953年、1982年、2000年和2010年四次人口普查金字塔图,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1953年人口普查的金字塔图最可能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从上述先后四次人口普查得出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我国(  )

    A.人口增长模式已经进入现代型 B.劳动力的数量在不断减少

    C.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在不断增大 D.人口的死亡率将不断减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下图为某省区环境人口容量“木桶效应”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推断该省区最可能是   (  )

    A.新疆 B.湖北 C.山东 D.广东

    2.提高该省区环境人口容量的可行性措施是 (  )

    A.大力开采地下水 B.加快矿产资源开发

    C.跨流域调水 D.迅速扩大耕地面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某城市地处平原地区,左下图示意该城市功能分区,右下图示意地租变化曲线。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该城市功能分区合理,则其主导风向和河流的大致流向可能是(    )

    A.西北风;自西北向东南流 B.西北风;自东南向西北流

    C.东南风;自西北向东南流 D.东南风;自东南向西北流

    2.右上图中曲线能反映左图中甲—乙一线(虚线)地租变化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影响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的主要因素是(    )

    A.社会因素 B.经济因素 C.历史因素 D.环境因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从城市功能区的合理布局考虑,图中甲乙丙三地分别是

    A.商贸区、轻工业区、重工业区 B.轻工业区、商贸区、重工业区

    C.重工业区、商贸区、轻工业区 D.重工业区、轻工业区、商贸区

    2.图中住宅的区位优势是

    A.土地价格低 B.对外交通便利

    C.环境条件优越 D.位于城市中心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2018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了58%(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但是如果挤掉“水分”的话,我国只有42%左右的城镇化率。我国正在探索“共建式城镇化”模式,乡村振兴、特色小镇和大中小城市网络化三大关键点同时发力,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镇化之路。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试推测我国城市化的“水分”主要是指

    A. 众多农民工进入城市造成的伪城镇化

    B. 城市基础设施的滞后

    C. 快速的郊区城市化引起的城市扩张

    D. 大城市过度膨胀产生的逆城市化

    2.“共建式城镇化”模式对下列哪个问题可能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A. 逆城市化 B. 大城市病 C. 城市污染 D. 房价上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近年来,我国不少城市出现了“一雨即涝”的现象。针对这种现象,我国提出了建设“海绵城市”的对策。通过增加城市“海绵体”,使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下雨时渗水、蓄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我国最需加强“海绵城市”建设的地区是

    A.东北地区 B.华北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2.不属于造成城市“一雨即涝”的人为原因是

    A.城市用地改变了土地性质 B.城市扩展破坏了原有的水系

    C.城市建筑改变了原有的地貌 D.城市发展减少生物的种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城市化过程可以分为景观城市化(即人们所观察到的城市景观,如道路、建筑物、绿地等) 与人文城市化(即人的变化,如人口素质提高、生活方式改变等)。下图所示为某城市局部区域的景观与人文发展指数分布(指数越大表示发展水平越高)。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市甲、乙、丙、丁四个区域中,城市发展水平最高的是(   )

    A.甲区域 B.乙区域 C.丙区域 D.丁区域

    2.下列有关乙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目前景观发育程度较高,城市规划合理

    B.今后需加强道路和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

    C.进行合理规划,加强人文城市化的建设

    D.努力提高人口素质,倡导生活方式的转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读1949年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图,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说明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和主要流向。

    (2)结合材料,试分析目前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产生的影响。

    (3)目前,我国的人口流动多为民工流,请为解决民工流动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苏州古城以水为特色,至明末水系达到鼎盛时期,清代以来人烟辐辏,水系进入衰落阶段,现今苏州古城依然保持着“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以及“小桥、流水、人家”的古雅风貌。

    材料二:古城滨河区街道、建筑与河道的布局有一定的规律性,即南北向河道的东岸是街道,西岸是建筑;而东西向河道的北岸是街道,南岸是建筑。南北向河道并不是正南北向,而是南偏东7°14′。中科院调研结果表明苏州古城滨河区气温比远离河道的街区低1~2℃,尤其是夏季温差更大。

    材料三:经过平江路的丁香巷,都会想起戴望舒那首著名的诗《雨巷》,“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1)分析古城水巷形成“小桥、流水、人家”的自然原因。

    (2)从河水减温效应分析古城滨河区街道、建筑与河道布局的合理性。

    (3)说明《雨巷》中的路面材料。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和世界部分国家城市化进程图”。

    材料二:世界特大城市的发展趋势。

    (1)对照材料一中的两幅图,可以发现目前日本处于城市化进程中的______时期,未来发展趋势是________;印度处于城市化进程中的______时期,未来发展趋势是________。

    (2)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发达国家城市化速度趋缓,一些大城市中心区甚至开始萎缩,中小城镇发展迅速。请分析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