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7 题,其中:
单选题 12 题,材料分析题 4 题,论述题 1 题
简单题 6 题,中等难度 1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12 题
  1. 严复不再使用陈旧的“体用”“道器”观念评判中西文化的优劣,而是对中西社会文化作了多方面的比较,特别指出中国人“好古”,西方人重“日进无疆”。据此可知,严复的思想进步

    A. 奠定了革命思想的根基

    B. 借鉴了西方科技成果

    C. 促进了中西民主的结合

    D. 推进了洋务运动的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北宋时,在与辽、夏等边境地区设置的贸易场所一一榷场里面,书画交易只是偶然出现,并未形成气候。到了南宋时期,宋金边境的榷场遂成为书画文物由北向南回流的渠道,且兴盛起来。据此可知

    A. 榷场是为了回购书画文物而设置的   B. 书画回流蕴含宋人对故国依恋之情

    C. 南宋时期南方的书画创作手法很高   D. 北宋时期北方的经济水平低于南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蒙古军队南下之后,“今王公大人之家,或占民田,近于千顷,不耕不稼,谓之草场,专放孽畜”;1273年以后,大农司辑《农桑辑要》、王祯《农书》等各类官修、私修农书相继问世。这一变化说明当时

    A. 农书的种类和来源繁多   B. 土地高度集中社会动荡

    C. 农耕文明的影响力很大   D. 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商朝人祭祖对象广泛,从高祖到先公、先王、先妣,从直系到旁系再创异族功臣,虽然有亲疏之别,祭祀用品也有多寡之分,但他们都受到商朝人的祭祀,材料所述现象

    A. 彰显了中华民族的美德

    B. 表明宗法制已经形成

    C. 说明祭祖与专制王权密切

    D. 反映了社会等级森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历史学家吕思勉说,秦以后由封建时代进入郡县时代。此后,虽然出现过“封建的四次反动”,但都以失败告终。“封建的四次反动”应包括

    A. 秦朝的焚书坑儒

    B. 明朝的特务统治

    C. 唐朝设置节度使

    D. 汉初分封同姓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明清时期,江苏苏州府一些地区种棉花的占百分之七八十,福建漳州府和汀州府是烟草专业户集中的地区,北京丰台草桥一带各村庄都种花卉,被誉为“花乡”。这表明:

    A. 农产品商品化的程度提高

    B.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 手工业生产的专业化倾向

    D.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据史载,在太平天国建都天京不久,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就租赋问题向天王洪秀全上了一道奏章并得到天王的同意,不久,太平天国施行了“照旧交粮纳税”的政策。此举反映

    A. “照旧交粮纳税”是革命运动的现实需要

    B. 封建地租关系仍是中国社会发展趋势

    C. 农民领袖意识到《天朝田亩制度》的不足

    D. 解决财政问题是当时天国的核心问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由民国元年至十年……举清末奖励实业政策之成绩尽破坏之,而无以为继……就政府对待实业之态度与影响而言,清末之九年为黄金时代,而民初之十年为黑暗时代。”材料中“黄金时代”的到来主要是由于

    A. 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B. 辛亥革命的促进

    C. 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侵略

    D. 国民政府的推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如表为晚清两个不同年份政府财政收入结构表。对此表信息解释较为合理的是

    农业税收入

    工商杂税收入

    其他收入

    总收入

    年代

    数额(万两)

    比重(%)

    数额(万两)

    比重(%)

    数额(万两)

    比重(%)

    数额(万两)

    比重(%)

    1849

    3281

    77

    969

    23

    4250

    100

    1885

    3071

    40

    3923

    51

    714

    9

    7708

    100

    A. 列强在华投资办厂增多

    B. “实业救国”的思潮兴起

    C. 政府调整工商业政策

    D. 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变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梁启超评价辛亥革命具有“空前绝后的大意义”,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这里的“空前绝后的大意义”是指辛亥革命

    A. 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B.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 扩大了人民的民主和自由权利

    D. 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法国共产党员亨利•巴比赛所著《斯大林传》的俄文译本于1936年出版,定价低廉到只要1卢布,印数则达到30万册。这主要是因为该书旨在

    A. 揭露历史真相

    B. 确立斯大林体制

    C. 鼓励个人崇拜

    D. 宣传法国革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2017年4月底,日本右翼势力将希特勒自传《我的奋斗》中部分内容编进日本教材,遭到日本民众和德国舆论的反对。日本右翼势力的做法违背了

    A.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B. 区域集团化的扩展

    C.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D. 军国主义色彩的传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4 题
  1.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将一些公立大学、学院和专科学校重组合并成了13所国立大学、5所学院和9所省立大学,并把经费资助扩展到一些水平较高的私立学校,用于开设新学科和购置设备。在20所私立大学和33所私立学院中,1934年和1935年有32所获得了资助,1936年有40所获资助。不应低估的成就是,在这十年中,中等教育也取得了4~5倍的增长。到1937年,有2042所中学,1211所师范和370所职业学校,就读学生达545207人。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概括南京国民政府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南京国民政府教育改革的意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人口流动是人类历史发展中重要的历史现象,人口问题是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问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汉至元朝我国西部地区(含川陕地区)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单位:%)

    ——《中国古代史资料选辑》

    材料二  孙中山1924年在广州国立高等师范学校所作的演讲中指出:‘中国人时常自夸,说我们人口多,不容易被人消灭,……殊不知百年之后,美国人口可加到十万万,多过我们人口两倍半。如果美国来征服中国,那么百年之后,十个美国人中只参杂四个中国人,中国人便要被美国人所同化。……百年前有一个英国学者,叫做马尔赛(萨)斯,他因为忧世界上的人口太多,供给的物产有限,主张减少人口。中国现在的新青年,也有被马尔赛(萨)斯学说所染。”孙中山的这种人口思想的影响极为深远。

    ——摘编自《孙中山人口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古代西部地区人口分布的变化,并分析其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对马尔萨斯人口学说的基本态度极其理由,并对其进行评价。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的知识,概括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52年2月4日,在对国人指出舒曼计划的重要性时,(联邦德国总统)康拉德•阿登纳对他的内阁解释说:“必须赋予人们一种新的思想意识。它只能是一种欧洲式的思想。”根据联邦德国本身的特性,只有通过加入国际组织,才能使之独立地恢复它的主权;而欧洲这一概念本身就可取代德国公众生活的空洞乏味,可以消除德国民族主义的本质,而这也是舒曼计划所明确期望的。

    早在1956年,阿登纳曾警告说,联邦共和国不可能永远成为“核武器问题上的附属国”。到了60年代初,很明显,西方盟国和莫斯科之间已经就此敏感问题达成了协议,它们双方将永远禁止德国拥有核武器,阿登纳怒火中烧。从短期内看来,波恩共和国似乎不再效忠于华盛顿,而有可能转向巴黎的戴高乐政府,因为他们两国都对强硬而专横的英美怀恨在心,都怀疑美国想摆脱对欧洲各国的责任。

    ——(美)托尼•朱特《战后欧洲史繁荣与革命1953——1971》

    (1)据材料,概括指出阿登纳提高德国地位的设想及举措。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阿登纳的相关举措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材料  1938年春,28岁的中国学生费孝通在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完成了他的博士论文,并在第二年以《江村经济》为名出版。费孝通是世界上第一个指出乡村也能发展工业经济的经济学家。该书被誉为“人类学实地调查和理论工作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成为国际人类学界的经典之作。其实没有“江村”这么一个村庄,它的原型叫开弦弓村,在江苏省吴江县震泽区。开弦弓村在1929年1月就购进了先进的缫丝机,办起了生丝精制运销合作社丝厂,它被认为是现代企业史上第一个农民自己办的丝厂。费孝通把开弦弓村当成“中国工业变迁过程中有代表性的例子,主要变化是工厂代替了家庭手工业系统。”而他最终得出的调查结论是这样的:“仅仅实行土地改革、减收地租、平均地权并不能最终解决中国的土地问题。最终解决的办法应该是增加农民的收入。因此,恢复农村企业是根本措施。”“在农村设厂,规模就要受到人口的限制,所以我们寻求最小规模、最大效率的工厂单位。”

    ——据吴晓波《跌荡一百年》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费孝通“江村经济”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费孝通作为“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其科学研究的意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论述题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

    在社会历史领域内进行活动的,是具有意识的、经过思虑和凭激情行动的、追求某种目的人;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没有自觉的意图和预期目的。但是,不管这个差别对历史研究,尤其是对各个时代和各个事变的历史研究如何严重,它丝毫不能改变一个事实:历史进程是受内在的一般规律支配的……行动的目的是预期的,但是行动实际产生的结果并不是预期的,或者这种结果起初似乎还和预期的目的相符合,而到了最后却完全不是预期的结果。这样,历史事件似乎总的来说同样是由偶然性来支配着的。但是表面性是偶然性起作用的地方,这种偶然性始终是受内部的隐蔽着的规律支配的,而问题只是在于发现这些规律。”

    ——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解读材料,围绕“行动的目的与结果”自拟一个论题,运用近现代史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