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3 题,其中:
单选题 30 题,材料分析题 3 题
简单题 9 题,中等难度 23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30 题
  1. 1789年之后,法国经历了四次大规模的革命,两个帝国,两个王朝……直到1875年才走上相对稳定的民主政治的道路,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是艰难的。其影响因素不包括(   )

    A. 专制传统和专制势力强大   B. 法国工业革命进展缓慢

    C. 多次遭到外国武装的干涉   D. 国家长期分裂政局动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俾斯麦因领导德意志统一战争成为整个德国人心目中的英雄和偶像,1888年威廉二世继位后,在很多问题上与威廉二世意见不同,1890年因与威廉二世在外交政策上发生分歧,被威廉二世解除首相职务,正式下野。材料表明德意志

    A. 宰相由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

    B. 首相掌握国家行政大权

    C. 皇权与相权之间矛盾尖锐

    D. 实行君主专制政体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国学大师钱穆曾指出,“若太平天国成功了,便是全部中国历史失败了。”他之所以这样评价太平天国,主要依据是

    A. 太平天国革命纲领具有进步性

    B. 太平天国未能联合其他反清力量

    C. 农民阶级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

    D. 太平天国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2018年12月2日,英国反对党工党称,如果议会在12月11日否决了首相特雷莎•梅的“脱欧”协议,则工党将呼吁对特雷莎•梅政府进行不信任投票。这充分体现了英国政体的什么特点?

    A. 国王“统而不治”

    B. 首相掌握立法权

    C. 内阁对议会负责

    D. 三权分立的结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自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以来,他总共罢免了大约20位内阁高级官员,其中包括国务卿、联邦调查局长、代理司法部长、白宫幕僚长等核心官员。特朗普频繁变更内阁官员的做法

    A.直接表明总统拥有最高行政权 B.严重违背宪法对总统权力的规定

    C.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分权制衡机制 D.反映总统对国会的反制力量增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迪奥多鲁斯是一位伯里克利执政时期的雅典公民,其家庭还有:

    ①一名妻子:

    ②二个成年的儿子,一个未成年的女儿:

    ③进行经济生产的奴隶10个,从事家庭服务的奴隶3个:

    ④帮助其打理经济的来自邻邦的狄奥戈奈斯。

    这个家庭享有公民权的人数一共是

    A. 2人

    B. 3人

    C. 4人

    D. 5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参议员或众议员不得在其当选任期内担任合众国政府任何新添设的职位”“在合众国政府供职的人,不得在其任职期间担任国会议员”。这一规定体现了

    A.联邦制原则 B.人民主权原则 C.分权制衡原则 D.代议制原则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诗经》由王室乐官制作的乐歌、公卿列士进献的诗歌及经收集、筛选的民歌构成,由周天子颁诸各国,成为通用统一的标准诗乐,从此通过各种方式流传蔓延。《诗经》的流传

    A. 以书面记载为主要方式

    B. 有利于构建文化的认同

    C. 维持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D. 推动了平民教育的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诗中“齐鲁”是古来对山东的别称,这一称谓最早源于(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礼乐制 D.郡县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在官僚制时代,不管是新旧贵族,还是新兴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这一变化(  )

    A.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B.标志着选官制度的成熟完善

    C.进一步强化封建等级秩序 D.是国家开疆拓土的主要手段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公元前3世纪中叶后,罗马人制定了一部新的法律——国际法,罗马人和非罗马人皆可适用。这部“国际法”(  )

    A. 与罗马的扩张相适应

    B. 废除了贵族的司法特权

    C. 是罗马成文法的开端

    D. 旨在保护罗马公民权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它反映了

    A. 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

    B. 当时中国历史发展的潮流

    C. 先进的中国人救亡图存的思想

    D. 太平天国运动的革命性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祠堂祭祖属“展亲大礼”,也称之为“报本之礼”,是宗族的头等大事。这种现象源自于我国古代的

    A. 宗法制

    B. 分封制

    C. 世袭制

    D. 科举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下表是秦朝九卿的名称和职能,据此可知秦朝

    名称

    主要职能

    名称

    主要职能

    郎中令

    宫中警卫

    宗正

    皇室宗族

    卫尉

    宫门警卫

    廷尉

    司法和首都警卫

    少府

    皇家财政及官府手工业

    典客

    少数民族事务

    太仆

    宫廷车马

    治粟内史

    国家财政和税收

    奉常

    宗教、礼仪和教化

    A.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B.官僚政治逐步取代了贵族政治

    C.确立了强干弱枝的中央集权制度

    D.政治体制有明显家国同构色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某同学在评析古代某一制度时用到了以下词组:“士大夫阶层的壮大”“社会阶层流动性的增强”“读书重学风气的发展”“官员文化素质的提高”。据此判断,这一制度是

    A.科举制度 B.察举制度 C.刺史制度 D.世官制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下图是古代中国某朝代中枢机构示意图(局部),这一朝代应该是

    A.秦朝

    B.西汉

    C.唐朝

    D.宋朝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唐太宗在位时常给品位较低的官员加以“参知政事”“参与朝政”“参议得失”等名号,同三省长官共议国政,以后又出现“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宰相名号。这表明

    A.朝廷冗官现象比较严重 B.中枢权力机构不断扩大

    C.皇权专制进一步强化 D.宰相的行政效率提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史载:“六部以及总掌军政刑狱的地方衙门都是它的下属机构,所有给皇帝的奏报,都要先报告给它,一切以皇帝名义发出的诏令、谕旨也都经由它再下发。”材料中的“它”应是

    A. 唐代的尚书省

    B. 宋代的枢密院

    C. 元代的中书省

    D. 明代的内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雍正七年(1729年)因用兵西北而设立军机处;雍正十年(1732年),改称“办理军机处”;1735年乾隆帝继位罢军机处;乾隆二年(1737年)重新恢复军机处,并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大了权力。这一演变主要反映了

    A. 清朝中央集权统治不断加强

    B. 军机处逐渐成为了强化君权的工具

    C. 中央权力机构的进一步完善

    D. 军机处成为清朝最高中枢权力机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明成祖时,“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自是内阁权日重,遂赫然为真宰相,压制六卿矣。然内阁之拟票,不得不决于内监之批红,而相权转归之寺人。于是朝廷之纪纲,贤士大夫之进退,悉颠倒于其手。”这说明内阁

    A.设置的目的为防范六部专权 B.自设立起即为法定决策机构

    C.只做顾问无权接触军国大事 D.地位变化取决于君权的需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宋、明画朝经筵(御前讲席)是由士大夫教化皇帝,清代经筵则是当经筵官讲毕,皇帝发表一通御论,然后讲官们跪赞皇帝圣学高深,发从前所未发,昭示万世。这种变化反映了清代

    A. 文人政治地位低下

    B. 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C. 儒家统治地位衰落

    D. 君主权威不断强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梭伦改革规定,按土地收入和财产多寡划分公民等级并授予相应官职。这一措施的意义在于

    A. 铲除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

    B. 打破贵族垄断政权

    C. 促进工商奴隶主阶层的崛起

    D. 满足男子参政愿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蒙森《罗马史》中说道:“对罗马人来说,法律首先不是如同我们所理解的那样,并非国王对于所有民社成员发布的命令,而首先是构成国家的各权力代表以说明和反驳的方式所缔结的契约。”这表明罗马法

    A. 有利于平衡社会各方的利益

    B. 削弱了罗马君主的司法掌控权

    C. 奠定了社会契约的理论基础

    D. 缓和了贵族和平民之间的关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1832年、1867年和1884的三次议会改革是英国19世纪民主政治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事;其中1832年改革扩大了工业资产阶级权利,1867年改革使小资产阶级和工人上层获得选举权,1884年改革赋予农业工人选举权利。19世纪英国的三次议会改革

    A.逐渐实现了公民的普选权

    B.使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优势地位丧失

    C.意味着英国民主政治的完善

    D.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1787年宪法》比《独立宣言》更符合美国独立后的政治经济形势。”“它用一个名副其实的国家去代替……一个松散的、众多的主权国家之间的联盟,……”(关绍纪《世界近现代史精要》)材料主要反映了美国《1787年宪法》

    A.确立了共和制

    B.实行了总统制

    C.创立了联邦制

    D.建立民选制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有学者认为,自19世纪起,德意志便走上了一条“偏离西方”的特殊道路。德国的这条特殊“道路”是指

    A.建立带有专制色彩的代议制

    B.开创重工业优先的工业化道路

    C.建立中央权力极大的联邦制

    D.实行上院与下院并立的议会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1875年宪法是一份有宪法之名而无宪法体系的独特文献,……君主派最为讨厌的“共和国”一词最终被塞进宪法,而共和派希望的一院制议会最终被参、众两院制议会取代。这表明当时法国

    A.各派反对该宪法

    B.宪法的不稳定性

    C.面临战争的威胁

    D.各派之间的妥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核心是( )

    A.总统 B.议会 C.首相 D.大法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英国文书俱用英文书写,遇有文词辩论之处,以英文为标准。这一规定

    A. 推动了近代教育产生

    B. 损害了中国的主权权利

    C. 有利于中国融入世界

    D. 促进了近代工业的产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我们仿佛看到这样一幅画面:英法手牵着手,美俄提着篮子来了,两个强盗抱着大清这棵枯树摇晃,摇落的除了果子还有枯枝败叶。”这段文字描述的可能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3 题
  1. 如何加强对地方的管理是历朝历代统治者极为关注的问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则安宁之术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然而封建之始,郡邑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三  (元行省)……由中央政府常派重臣镇压地方之上,实为一种变相之封建。而汉、唐州郡地方政府之地位,渺不再得。此制大体上为明、清所承袭,于地方政事之推进,有莫大损害。自此遂只有中央临制地方,而中央、地方共同推行国政之意义遂失。

    ——钱穆《国史大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西周与秦的地方行政制度。结合所学分析秦地方行政制度的特点。

    (2)据材料二,指出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的原因并分析由此产生的后果。

    (3)依据材料三,概括钱穆对行省制度的观点。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对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认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在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历程中,妥协是促进社会进步的宝贵智慧。

    材料一  “梭伦促进了两个阶级之间的妥协。”正如梭伦的诗歌中所写:我给人民以恰好满足的权力,所得不短少也不多加,有权势有令人羡慕的财产的人我劝告他们不要过分,我手持盾牌站稳,为双方挥舞,不容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

    材料二  1688年,(英国)议会两党密谋,共同支持詹姆士二世的女婿、荷兰执政威廉来英国夺取王位,从而实现了权力的交接。这是一次妥协的事变。从表面上看,原有的政治制度一点也没有改变,但实质上的变化却是非常大这以后,国王的权力一点点丢失流血的革命没有解决问题,非暴力竟将问题解决了。

    ——钱乘旦《社会变革的和平方式:英国的范例》

    材料三  美国宪法本身就是一个“多元利益相互妥协”的产物,而且在实施中也变成了一种妥协的机制。它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特别注重对美国社会在地域、群体等各方面多元利益的冲突与协调,办法是让不同的利益集团通过多方位、连续不断的“谈判”而达成妥协,使不同的群体均可从中实现利益分沾和共享,而不必走上推翻宪政的极端道路,从而保证了宪法能够面对不断出现的现实挑战,适应不断发展变动的社会。

    ——李剑鸣《美国宪法何以成为“活着的宪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梭伦如何“促进了两个阶级的妥协”。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是一次妥协的事变”指的是什么;如何理解“原有的政治制度一点也没有改变,但实质上的变化却是非常大”这一句话。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宪法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是如何实现“多元利益相互妥协”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战争前,东印度公司解散后的英国商人,一脑门的做生意,抢市场,把一大堆西餐刀叉和钢琴之类运到中国。卖不掉,便以为是口岸不够,于是就逼政府把大英帝国的舰队开过来。……说起来,今天的先沿海,后沿江的区域开放,还是他们路线的翻版。英国人企图在这根“丁”字型的水线上,按尺寸分割,把每个城市都变成新孟买、新广州。

    ——以上材料均摘自李天纲《历史活着》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一系列条约中,有三项规定对中国的危害非常大。第一项规定确立了英国人提出的值百抽五的税率。第二项规定使“这些说不同的语言并有着奇怪习俗的夷人”获得了管理自己的权利。第三项规定则保证了以后其他国家在中国得到任何权益,英国都可以同样享有。

    ——据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人企图“把每个城市都变成新孟买、新广州”的原因和手段。

    (2)指出材料一中三项规定的内容;概括这些规定的危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