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3 题,其中:
选择题 1 题,null 1 题,单选题 28 题,材料分析题 3 题
简单题 9 题,中等难度 17 题,困难题 6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 题
  1. 孔子在肯定管仲对国事贡献的同时,也批评他器用排场超过了人臣的限度。孟子认为“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是人臣的本分。由此可见孔、孟二人

    A. 宣扬民本思想

    B. 主张重构秩序

    C. 追求仁政德治

    D. 肯定汤武革命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null 共 1 题
  1.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由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二者主要的共同点是

    A. 坚持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B. 坚持贯彻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

    C.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

    D. 坚持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28 题
  1.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为了增强国力,都不同程度地进行改革。管仲在齐国推行了“相地而衰征”的土地政策;鲁国也实行了“初税亩”。这些政策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有

    ①有利于增加国家税收

    ②有利于新的生产方式的产生

    ③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

    ④有利于限制土地兼并

    A. ①②③④

    B. ①②

    C. ③④

    D. ①②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恩格斯称赞一位近代科学家的研究成就是“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他指的应是

    A. 哥白尼的“日心说”否定了宗教神学崇信的“地心说”

    B. 伽利略创立的试验科学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发展

    C. 牛顿创立经典力学完成了科学史上的划时代飞跃

    D.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颠覆了关于人类起源的传统观念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苏格拉底在狱中说道,“死是他生存的目标。别人不大可能意识到,真正从事哲学的人所研究的没有别的,就是死而已。”由此可见,苏格拉底主张

    A. 知识即美德

    B. 捍卫思想的自由

    C. 认识你自己

    D. 人是万物的尺度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1988年3月,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基础教育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体制,调动了地方、部门、企业办学的积极性。随着义务教育法的实施,中小学办学条件有了改善,教师素质有了提高。”这表明当时

    A. 国民教育体系初步建立

    B. 教育领城完成“拨乱反正”

    C. 基础教育发展成效较大

    D. 科教兴国战略成果显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恩格斯说:“值得注意的是,新教徒在迫害自然科学家的自由研究上超过了天主教徒。塞尔维特正要发现血液循环过程的时候,加尔文便烧死了他,而且还活活地把他烤了两个钟头。”由此可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A. 新教在文化政策上比天主教会更反动

    B. 宗教和自然科学两者对立统一

    C. 宗教改革是阻碍自然科学发展的元凶

    D. 应理性地看待宗教改革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明中叶以后,王守仁标榜“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这引发了士大夫对君主圣贤偶像的怀疑,此后有些士大夫们一反陈规旧说,指责《论语》、直斥六经,张扬个性。这

    A.强调了人的自我价值

    B.是西学东渐的产物

    C.表达了民主政治诉求

    D.是理学思想的创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

    A. 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 B. 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

    C. 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 D. 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1924年,面对中国当时的社会现实,孙中山曾表示,“我们现在革命,要仿效俄国这种公平办法,也要耕者有其田,才算是彻底的革命;如果耕者没有田地,每年还是要(纳)田租,那还是不彻底的革命。”孙中山意在

    A. 进行土地革命,走苏俄式社会发展道路

    B. 扶助农工,打破封建君主专制的严重束缚

    C. 消除贫富差距,实现生产资料平均分配

    D. 平均地权,把民生与民主革命紧密地结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王安石在《言事书》中提出了“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的主张,这表明他解决财政问题主要立足于

    A.增加赋税以满足国家财政支出需要

    B.大力发展生产以增加国库财富

    C.对大地主、大官僚征收更多的赋税

    D.精简国家机构以减少财政开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阿伦·布洛克在评价西方某一运动时说:“古人世界的重新发现释放了新的能力,刺激了想象力,最后发现了新的真理,创造了新的形式,而不仅仅是恢复了过去已被淹没或歪曲的许多价值。”该运动

    A. 复制了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内核

    B. 诠释了全新的文化体系

    C. 导致了西方社会人文精神的诞生

    D. 推动了理性时代的到来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从西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商鞅“废井田,开阡陌”直接反映了

    A.分封制的瓦解 B.封建王权的强化

    C.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D.上层建筑的变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

    A. 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 B. 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

    C. 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D. 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明朝中期以后,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有人谑称:“老童(生)、低秀(才),胸无墨、眼无丁者,无不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这种现象可以说明当时

    A.学术文化水平迅速提升

    B.士人的地位显著提高

    C.经世致用思想影响广泛

    D.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 )

    A. 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 B. 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C. 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D. 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美国历史学家罗伯兹说:“16世纪早期,一场深重的危机令西方基督教世界大为震动。它永久性地破坏了旧有的中世纪信仰统一,加快了王权的整合。”这段话所指的历史事件是

    A.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展开

    B.新航路促进基督教传播

    C.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兴起

    D.英国发生清教革命运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孟德斯鸠认为民主制腐化,就会产生极端平等的精神,导致“多数人的专制”;贵族制腐化,贵族的权力就会变得专横;君主制腐化,会导致“一个人的专制”。其观点的核心是

    A. 没有完美的政体形式

    B. 强调权力的制约平衡

    C. 提倡社会契约论思想

    D. 主张实行人民的自治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现代派文学集中笔墨反映西方现代社会四种基本关系上的扭曲与变异,即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关系上的颠倒、错位、扭曲和脱节……这是由资本主义社会关系的腐蚀作用而造成。材料意在说明现代派文学

    A. 具有深刻的现实批判意蕴

    B. 注重迫求新颖奇特的艺术形式

    C. 强调集中表现自我

    D. 以非理性主义为思想基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有学者说:“新启蒙运动的倡导者……强化了把五四运动作为启蒙运动的认知方式。他们认为,五四文化运动是一个典型的启蒙运动……是中国第一次最伟大的启蒙运动。”(注:此处五四运动的概念取广义,大致指“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共成立”)该学者对五四运动进行评价的角度是

    A. 思想解放 B. 民主科学 C. 爱国主义 D. 统一战线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1920年4月,陈望道完成《共产党宣言》翻译工作,出版后受到进步知识分子的热烈欢迎。印有马克思头像的红色封面本子,初版千余册很快销售一空。应读者要求,同年9月又再版了印有马克思头像的蓝色封面本子1000册。除《共产党宣言》外,马克思、恩格斯的其他重要著作也相继出版。这一现象的出现

    A. 得益于五四运动的爆发

    B. 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C. 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开展

    D. 说明知识分子成为革命的主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瞿秋白认为辛亥革命“不过是宗法式的统一国家及奴才制的满清宫廷败落瓦解之表象”,而“一切教会式的儒士阶级的思想、经院派的诵咒画符的教育,几乎丝毫没有受伤”。要到《新青年》“反对孔教反对文言,反对一切宗法社会的思想,才为革命的中国,露出真面目”。作者旨在说明辛亥革命

    A.对新文化运动产生了巨大影啊

    B.没有改变封建文化的统治地位

    C.推动了“革命的中国”的到来

    D.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之所以说财产等级制度重新分配了雅典国家的政治权利,依据是

    A. 平民逐渐跻身于统治阶层行列

    B. 贵族阶层被排挤出国家政权之外

    C. 为后来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开辟的道路

    D. 新兴工商业奴隶主逐渐跻身于统治阶层的行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商鞅在秦国推行变法,改革地方行政制度。其主要措施是

    A.普遍推行郡县制度

    B.国君直接任命地方行政长官

    C.“开阡陌封疆”

    D.制定连坐法,建立户籍制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北魏孝文帝强令实行一系列汉化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A.促进民族融合

    B.实现民族同化

    C.完成鲜卑封建化

    D.巩固对黄河流域统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的道路上的一步。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列宁的话的主要含义是

    A.改革使俄国的国家结构发生了变化

    B.改革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C.改革后的俄国变成了资产阶级君主专制

    D.改革后俄国废除了君主专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明治天皇曾经下诏:“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日本政府决定

    A. 废藩置县,取消武士特权

    B. 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

    C. 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D. 大力发展近代工商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1898年,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参加会试的近万名举人,“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这一事件的发生表明

    A. 废八股断送读书人政治前途 B. 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C. 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 D. 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邓小平说:“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这段话主要反映的是

    A. 经济建设既要防“左”又要反“右” B. 经济体制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

    C. 设立沿海经济特区有必要进行试验 D. 市场经济并不是资本主义所独有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1895年德皇威廉二世宣布:“德意志帝国要成为世界帝国。在地球遥远的地方,到处都居住着我们的同胞。德国的货物,德国的知识,德国的勤奋要漂洋过海。”这番话的实质是

    A.加强与世界各地的经济文化联系

    B.与英国在全球进行商业竞争

    C.发展工业,使德国成为“世界工厂”

    D.推行殖民扩张,控制全世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3 题
  1.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战地及后方劳动力出现匮乏情况。在北洋政府参加协约国对同盟国宣战后,英法两国要求中国向欧洲派遣华工。北洋政府认为,参战华工可以获得协约国所支付的工资,中国政府还可以获得日后胜利国的种种权利。蔡元培等有识之士也大力提倡华工赴欧。一战争期间,中国派遣至英法的华工约有14万人之多。华工们一到欧洲,就立即被划拨到各处,他们不仅在重工企业、港口码头等地从事最艰苦、最繁重的劳动,而且还身处战争前线,负责挖战壕、救伤兵、送给养甚至直接参战,有近2万人死于战火或疾病。一战结束后约11万参战华工回到祖国,他们成为西学及实业知识的宣传者,有的还转变成为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者。有1万余华工留在法国工作、生活。

    ——摘编自王平贞等《一战百年:华工赴欧启示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华工赴欧参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华工赴欧参战的影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董仲舒以《春秋》经的权威,高度肯定了“大一统”,这符合孔子所说的“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但是孔子的“吾从周”仍是肯定了周朝的封建制,而董仲舒的“大一统”则已是对“汉承秦制”的郡县制的肯定。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使儒学成为“独尊”的国家意识形态,由此完成了“汉承秦制”与儒家文化的整合。如余敦康先生所说$中国文化作为一种实体性的存在,一种与整个民族的生活方式紧密相连的文化模型,不是在先秦而是在汉代才最终形成的。”

    ——摘编自李存山《董仲舒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和损益》

    材料二  朱熹把《大学》中的一些理论加以具体化、通俗化,上至国家的皇帝,下至各个家庭的百姓,构建一套周密的社会秩序。他关注社会基层的日常言行、所作所为,希望从基层着手,改变家族与村落,建立一个理想的社会。因此,他重视儒学的普及化、通俗化,他编著《四书集注》,用理学重新解释《论语》《孟子》《中庸》,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人心。他编著《小学集注》,旨在教育青少年遵循“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他编著《论语训蒙口义》,对儿童的生活习惯提出了行为规范。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三  “有为佛而货者,有为巫而货者,有为倡优而货者,有为奇技淫巧而货者,皆不切于民用,一概痛绝之,亦庶乎救弊之一端也。此古圣王崇本抑末之道。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摘编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根据材料一,指出董仲舒对孔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学的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董仲舒对儒学发展的表现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朱熹对儒学发展所做的贡献。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末儒学呈现出的特点。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王安石的理财思想对后世的改革具有借鉴意义。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朝廷首先选择这一跟京师财货供应直接相关的领域,作为财政制度改革的突破口。熙宁二年,“六路均输法”正式颁行。同时宋神宗任命善于理财的薛向为江、浙、荆、淮发运使,主持均输法的实施,均输法所获的效果比较明显。改善了京师的物质供应状况,供应脱节的问题有所扭转,消费大大减少,官方平均物价的措施以及在赋税征收方面的若干变通,确实给农民带来了部分方便,大大限制了富商大贾对市场和物价的操控。

    材料二  市易法也是王安石“民不加赋而国用饶”理财思想的具体体现。熙宁六年,开封市易务改为都提举市易务,统辖各地市易务。市易务经营的商品范围及其广泛,……以致人们惊呼市易务欲“收天下之货,自作经营”。市易法推行不仅限制和打击了富商大贾的利益,也损害了中小商人的利益。

    ——摘编自卜宪群《中国通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均输法的实施所取得的明显效果,并分析均输法顺利推行的原因。

    (2)除均输法、市易法外,材料二中王安石“民不加赋而国用饶”的改革举措还有哪些?

    (3)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均输法、市易法的相同影响有哪些?它们共同实质是什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