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3 题,其中:
单选题 27 题,选择题 2 题,null 1 题,材料分析题 3 题
简单题 13 题,中等难度 17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27 题
  1. 1838年6月,大臣黄爵滋上奏道光帝严禁鸦片。道光帝将此奏折下发各地将军督抚,令其“各抒己见,妥议章程,迅速具奏”。不久,收到29份议复奏折。检视这些奏折,基本上没有提到英国,对禁烟可能导致英国的反应亦未提及。这反映了

    A. 官场中结党营私现象严重

    B. 鸦片走私与英国政府无关

    C. 盲目自大,对世界形势不了解

    D. 地方大员都反对严禁鸦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中国历史上某时期,上海的街头巷尾各个商家自动把挂在道路两旁的布幌中的“满”字改成了“新”字,如“满汉首饰”“满汉全席”“满汉茶食”等改成了“新汉首饰”“新汉全席”“新汉茶食”。这主要是由于

    A. 国民革命的影响

    B. 辛亥革命的影响

    C.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D. 新中国成立的影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干支纪年法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它以60年为一个周期。在1851年“辛亥”年和下一个“辛亥”年中,各发生了一次重大的革命运动,对这两次革命运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都采取暴力革命斗争的形式

    B. 都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

    C. 都把斗争矛头直指清朝统治者

    D. 都未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1851年,正当伦敦世博会召开,宣布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正以雷霆万钧之力重塑欧洲乃至全球经济和社会形态时,已经有人在解剖它的病灶,预备提前宣判它的死刑了。“解剖病灶”产生的历史影响是

    A. 无产阶级有了科学理论指导

    B. 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舆论准备

    C. 冲击了清朝封建统治

    D. 冲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赫德说:“义和团运动虽无人才,无器械,一败涂地;然其始羽檄一飞,四方响应。自今以往、此种精神必更深入人心,弥漫全国。他日又必有义和团子孙,辇格林之炮,肩毛瑟之枪,以行今日义和团未竞之志者。”这反映出他认识到

    A. 列强瓜分中国的计划无法实现

    B. 义和团运动盲目排外

    C. 中国人民继续发动义和团运动

    D. 武器落后是失败原因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6. 秦朝中央政府中的九卿,其中的“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掖门戶”“卫尉,掌宫门卫屯兵”“宗正,掌彔属”“太仆,掌典马”“将作少府,掌治宫室”而隋唐中央政府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掌官员考核任免,财政、札仅祭祀教育科举等、军政、司法和工程建设。材料表明

    A. 中国古代家国—体政治特色消失

    B. 皇权旁落,相权加强

    C. 皇家事务与国家事务的逐步分离

    D. 机构精简,职能专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有学者称,20世纪初期,中国的青年学生、工商业者、工人等阶层将“一战”“巴黎和会”“山东问题”赋予了非同寻常的“历史记忆”。这反映出当时社会的一种价值取向是

    A. 维护政局稳定

    B. 进行革命动员

    C. 建立统一战线

    D. 培育国家认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阅读下列根据《中国古代职官》编制的表格,这一表格反映了科举制度

    时期

    两宋

    明淸

    比例

    50%以上的进士

    43%的进士

    任官前出身

    平民

    贫寒家庭

    A. 实质是地主阶级的选官制度

    B. 促使部分社会阶层的变动

    C. 促进人口比例的变动

    D. 完全实现了官员选拨和公平、公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美国1787年宪法第一条第九款规定:“对于现有任何一州所认为的应准其移民或入境的人,在1808年以前,国会不得加以禁止,但可以对入境者课税,唯以每人不超过十美元为限。”这一规定

    A. 维护了美国公民的权利

    B. 严格限制外国人移民美国

    C. 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D. 体现了l787年宪法种族歧视政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左传》记载“(齐国大夫庆封)奔吴,吴句余(吴国君主)予之朱方(吴邑)。聚其族焉而居之,富于其旧。”这主要反映了

    A. 受封土地是建立宗族的条件

    B. 宗法关系是推行分封制的基础

    C. 分封强化了宗族内部的等级

    D. 国君直接掌握封国土地和人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美国制宪会议每解决一个重大问题,每向前迈出一步,几乎都是冲突各方互谅互让的结果……制宪会议的领袖们则被戏称为“和事佬”。这是因为美国宪法的制定过程体现了

    A. 分权制衡原则

    B. 妥协让步原则

    C. 维护统一原则

    D. 联邦共和原则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1971年底,一位拉丁美洲外交官描述道:中国人到联合国来,就好像他们从月球或火星上来的—是素不相识或神话般的人物。这一描述所指的事件是

    A. 中国实现与拉美各国的友好往来

    B. 新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 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矛盾从此消除

    D. 中国对西欧北美发达国家全面开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东汉尚书省为决策和号令机关。三国时成立中书省,其监或令与尚书令共负最高政务。南北朝时又设门下省,用来牵制中书省。隋唐时期,确立了“中书取省,门下封驳,尚书奉而行之”的原则,直到宋代始终贯彻。三省制的这一历程表明

    A. 中央政府职权不断削弱

    B. 中央政府机构职能分工逐步走向明确

    C. 封建朝廷争权夺利现象突出

    D. “分权与制衡”是历朝行政原则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罗马法中最为完备的是它的私法部分,其中关于妇女的法律主要集中在监护、婚姻和财产继承上,它对后世各国有关妇女地位的立法产生了深远影响。这说明罗马法

    A. 对妇女立法问题做出有益探索

    B. 兼顾了社会各个群体的利益

    C. 有效地维护了妇女的合法权益

    D. 充分体现法律的公正性原则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抗战全面爆发后,国民政府先后组织了淞沪、太原、徐州、武汉等会战,其军事上的价值最突出表现在

    A. 杀伤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   B. 提高了国民党部队的实战水平

    C. 迟滞了日军侵略进程   D. 收复了日军侵占的大量领土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记好笔记是学好历史的前提,下图是一位同学的笔记片断,请指出其试图探索的历史主题是

    A. 禅让制

    B. 宗法制

    C. 分封制

    D. 科举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史记·五帝本纪》以黄帝为华夏第一帝,以五帝三王为华夏先祖。记述“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越王勾践,其先禹之苗裔”,记述匈奴族、南越族、东越族、西南夷是华夏族的旁支。司马迁这些记载

    A. 厘清了先秦时期的民族关系

    B. 阐明了“大一统”的经学思想

    C. 反映了华夏共祖同源的观念

    D. 否定了华夷之辨的经学论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袁南生在《不平等条约的另一面》中写道:“《天津条约》本已明确规定西方公使可以常驻北京,并得到了皇帝的亲自批准,但皇帝本人压根就没打算认真履行条约,而是不久就试图借上海关税谈判之机,极力想取消条约中关于公使驻京、内江通商、内地游历等条款,而公使驻京是皇帝特别要打掉的“第一要事”。为此,竟不惜以全免关税和开放鸦片自由贸易为条件。”这最能反映出清政府

    A. 缺乏近代外交意识

    B. 不顾民族利益

    C. 不认真履行条约

    D. 对世界大势认识不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1933年初,日本进攻热河,在各方呼吁下,将介石在江西南昌开始做北上准备。他給自己规定的任务是:支持现在战局,收拾败后残局;部署华北继起之战局。这表明此时的国民政府

    A. 致力于发展经济

    B. 被迫进行抗战准备

    C. 已公开对日宜战

    D. 着手调整国共关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题文)下图是1949-1956年《人民日报》中“战争”、“和平”与“建设”的使用频率表。这反映了50年代以来

    A. 中国周边外交环境趋于改善

    B. 世界局势趋于缓和

    C. 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主题

    D. 三大改造已经完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2017年某村委会公开拍卖本村的两辆公车。之所以卖掉,是因为在村民代表大会上,70多名村民代表提出:村里经济还相对落后,绝不能这么铺张浪费。会议表决通过了卖掉公车的决定。这反映了

    A. 人民代表大会制的完善

    B. 基层民主政治的进一步发展

    C. 政治协商制度的发展

    D.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鸦片战争前,买办之盛,以广东香山为最;五口通商后,早期活跃于上海的买办“半皆粤人为之”。这主要反映了当时

    A. 粤商很善于把握商机

    B. 中国沦为列强的市场

    C. 传统经济形态的瓦解

    D. 外贸重心转移的趋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汉朝时期,士大夫颇注意修饰品行,以激扬声名,抬高身价。有的人更是矫情造作,沽名钓誉,造成上述现象的重要原因是

    A. 郡国并行制度的发展

    B. 察举和征辟制的推行

    C. 内朝成为了参决机构

    D. 豪强地主的大量出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从改组国民党到发动“二次革命”,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对袁世凯的斗争方式经历了

    A. 由政党竞争到工农运动的变化

    B. 由维护共和到反对复辟的变化

    C. 由议会斗争到武装斗争的变化

    D. 由权力之争到民主革命的变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2007年7月,《张学良口述历史》出版。在历史学习和研究中,口述历史的价值主要表现为

    A. 当事人的所见所闻,是价值很高的一手史料

    B. 通用于缺少文献资料的特定领域和问题

    C. 对政治制度史和经济史的研究作用很大

    D. 是对文字记载历史的唯一补充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古罗马查士丁尼皇帝钦定的《法学阶梯》规定:“法学家的解答是那些被授权判断法律的人们所作出的决定和表示的意见。古时规定应该有人公开解释法律,这些人由皇帝赋予权力就法律问题作出解释,称为法学家。他们的一致决定和意见具有这样的权威,根据宪令规定,审判员也不得拒绝遵从”。这反映出罗马法的特点是

    A. 注重法律的灵活实用

    B. 贵族垄断法律解释权

    C. 重视法律的形式和程序

    D. 法学家的地位高于法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历史漫画是对历史事件或人物的独特表达。下列两幅历史漫画反映的主题,表述完整的是

    A. 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

    B.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C. 美苏“冷战”的加剧

    D. 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2 题
  1. 2014年3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应荷兰王国首相的邀请,出席在荷兰海牙举行的第三届核安全峰会。并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欧盟总部进行访问。7月13日,习近平主席参加在巴西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六次会晤,并对巴西、阿根廷、委内瑞拉和古巴进行国事访问。这反映出中国

    A. 致力于发展睦邻友好关系   B. 广泛结盟以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

    C. 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D. 重视与欧洲国家之间的交流合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春秋时期,文武不分家。封君们平时担任民政长官,战时充任军队统帅。而战国时期军队就多由职业军官统率,名将如白起、李牧、赵奢,都专职打仗而不问政治。造成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

    A. 职业军队的出现

    B. 军事指挥学发展到专业化水平

    C. 争霸战争的需要

    D. 分封制的崩渍和郡县制的兴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null 共 1 题
  1. 近代中国革命运动此伏彼起,义和团运动失败后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相继发生。但辛亥革命与义和团相比已有很大不同,而五四运动则带有更新的时代烙印。五四运动体现的“更新的时代烙印”是指

    A. 青年学生成为运动的主力军

    B. 由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组织领导

    C. 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D. 首次承担起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3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民族主义的这种近代的形式在法国革命和拿破仑时期中得到了最大的促进。它要求所有法国公民都说法语即“中央的或国家的语言”,来代替许多地区方言。它建立了公立小学网,来教授法语和灌输对国家的热爱。法国革命也促进了报纸、小册子和期刊的出版;这些读物写得粗浅、通俗,因而给全国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外,法国革命还创立了像国旗、国歌和国家节日那样的民族主义仪式和象征。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九一八事变以后到抗日战争结束,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高涨阶段。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人们在思想文化方面,从原来的反省、批判传统文化转变为对传统文化的发掘和弘扬。国内各阶级、各党派、各种政治势力逐渐集合在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之下,形成全民族共同抗战的局面。……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有其积极的一面,但也应该注意到民族主义在中国近代史上产生过的消极作用和影响。……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最主要内容是实现民族独立,建立近代的民族国家,实现社会进步,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近代推动民族主义发展的表现,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近代中法民族主义的差异,并指出近代中国民族主义高涨的原因。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材料一  真正的法律乃是一种与自然相符合的正当理性,它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并且是不变而永恒的。罗马的法律和雅典的法律并不会不同,今天的法律和明天的法律也不会不同。

    法是一种自然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衡量正义和非正义的标准。

    ——西塞罗

    礼义法度者,是圣人之所生也……圣人积思虑习伪,故以生礼义而起法度。……故顺情性则弟兄争矣,化礼义则让乎国人矣。

    ——荀子

    材料二  唐代统治者制定《唐律疏议》颁行天下。唐律继承了古代立法传统,“以礼入法”,然后将各种法规熔为一炉,采取了刑事立法的形式,全部律条都围绕着“罪”和“刑”分别加以规定、解释。唐律规定了严惩十恶,依次为: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唐律还规定如果赃证已经明确,“理不可疑”,犯人即使不招,也可根据犯罪事实进行判决。《唐律疏议》成为以后历代刑律的蓝本,也是中国古代法典的楷模和中华法系的代表。中华法系以自己独特的风采影响着亚洲与其有交往的各地,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摘编自叶孝信《中国法制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荀子和西塞罗关于法律的认识有什么不同?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比较罗马法系和《唐律疏议》代表的中华法系的区别。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通过科举考试选拔的进士已经成为宋代文官的主体。读书应试、追求科举功名已经成为唐宋以来大多数古代读书人自发的行动。经历唐末五代的长期战乱,赵宋朝廷更无力、亦无心发展官学。官学不仅无法从数量上满足求学者的需要,而且宋代官学实际上并未很好地履行其教育职能。北宋的最高统治者认识到了书院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朝廷面临的士无求学之所的尴尬局面,于是通过赐书、赐额等方式,将其纳入到官方的监管之下。可以说从宋代开始,书院自身已经进行了调整,即从单纯追求学术研究与传播的办学模式向追求学术研究与传播和为科举服务并行的办学模式转变。

    ——摘编自李兵、李文艺《对中国古代书院教育科举化原因的思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书院教育科举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书院教育的社会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