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5 题,其中:
单选题 32 题,材料分析题 3 题
简单题 8 题,中等难度 25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32 题
  1. 《史记·殷本纪》记载:“契长而佐禹治水有功,封于商……”对上述史料看法正确的是

    A. 该记述属于神话传说,基本无历史价值

    B. 该史料属于文献史料,有待于实物印证

    C. 该史料属于一手史料,有一定参考价值

    D. 《史记》素以信史著称,故该史料是可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周的政治体制中实权下放、虚权保留的模式,在彼此矛盾激化、亲情疏远的情况下,自然不再温情脉脉,春秋时代也便有且只有僭越频发的可能。材料中评价的政治体制为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礼乐制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周灭商后,“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以藩屏周”:众“藩国”定期向周王纳贡,并奉命征伐。西周分封

    A.为中央集权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B.促进了周人诸侯平等观念的萌发

    C.有利宗族亲疏关系的逐步加强

    D.使天子与诸侯政治隶属关系疏远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面分别是商周疆域简图。该图表明当时

    A.中央集权统治不断完善

    B.早期华夏文化核心区形成

    C.君主专制制度得以强化

    D.西北少数民族封建化加快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国语》载:“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同志”的基础是

    A. 分封制

    B. 内服制度

    C. 联姻结盟

    D. 宗法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不再把新得到的土地分给贵族作为封地,直接派行政官员去管理。该现象说明当时

    A.血缘宗族性组织体系逐渐解体

    B.土地制度变革

    C.周天子与诸侯国之间的关系缓和

    D.郡县制度确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春秋.公羊传》记载:“隐长又贤,何以不宜立?立适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桓何以贵?母贵也。”这一说法

    A. 表明太后左右了王位的继承

    B. 严重破坏了嫡长子继承制度

    C. 是春秋时期宗法制度崩溃的表现

    D. 遵循了西周的宗法制度精神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的现象始于

    A.周武王 B.秦始皇 C.汉高祖 D.汉武帝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二十六年)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明代张岱所著《夜航船》也记载:“始皇初并天下,罢诸侯,置守尉,遂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每郡置一守、一丞、两尉以典之。”由此可知秦

    A.废除贵族特权 B.加强中央集权 C.加强君主专制 D.设置三公九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中国古代时人评说:“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这番评说反映了下列哪项人才选拔制度的弊端

    A. 世袭制

    B. 军功爵制

    C. 察举制

    D. 科举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曹操父子建立的曹魏政权,在改革选官制度时,采取了不少抑制、打击世族势力的措施,随着世家大族势力的不断发展,曹魏政权又设置了由世家大族出身的中正官去掌握地方选举。这表明曹魏实施的九品中正制

    A. 在执行过程中标准发生了变化

    B. 相对于察举制具有历史进步性

    C. 在事实上不能选拔出有用之才

    D. 有缓和中央与地方矛盾的意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三年》载:“凡军国大事,则中书舍人各执所见,杂署其名,谓之五花判事。”这一做法旨在

    A. 削弱门下省审议权   B. 减少决策失误

    C. 完善中央监察制度   D. 集权于中书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唐朝初年,皇帝授予一些官员“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议朝政”、“参知机务”之类的名号,让他们参与宰相事务,共议军国政事。这一措施

    A. 巩固了三省长官的地位

    B. 分化相权并加强了皇权

    C. 解决了效率低下的问题

    D. 加剧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汉代中央机构中的九卿更多是办理皇室内廷事务的家务官,到了唐代,六部尚书明显成为管理国家政务的机构。这种变化反映了

    A.皇权的显著削弱

    B.中央集权的强化

    C.政治制度的成熟

    D.选官制度的成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宋沿唐制,亦贵进士科。然唐时犹兼采誉望,不专辞章。宋则糊名考校,一决文字而已。”由此可见,与唐代科举相比,宋代

    A.考试程序更加公正 B.取士科目有所减少

    C.进士及第尤为尊贵 D.录取人数大大增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南宋时,合并中书、门下为一省,宰相、执政、枢密院长官合署办公,枢密院实际上只设办事机构。这种做法

    A. 加强了君主专制

    B. 扩大了地方权力

    C. 提高了行政效率

    D. 导致了冗官场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钱穆先生指出,明朝历史上,内阁大学士的品级始终没有超过正五品,因而“其官仍以尚书(正一品)为重”,其署衙必曰:“某部尚书兼某殿阁大学士”。这是因为

    A. 朝野普遍认为阁臣头衔无足轻重

    B. 明内阁不是法定的权力中枢机构

    C. 六部尚书掌握朝廷的最高决策权

    D. 明朝政治腐败官僚体系混乱不堪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专题学习结束后,几位同学画出了“中国封建社会皇权地位演变趋势示意图”,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的一幅是:

    A.

    B.

    C.

    D.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明朝中期以后,内阁票拟制度被明确固定下来,内阁首辅权威渐重,严嵩、夏言、徐阶、高拱、张居正都是个人“专票”,政事皆决于一身。但首辅进朝时对宦官的态度却愈来愈谦卑。这反映

    A. 皇权逐渐衰弱

    B. 宦官权力失控

    C. 内阁取代六部

    D. 君主专制强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从明初废除丞相到清初增设军机处的变化,表明

    A.相权战胜专制皇权

    B.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日益加剧

    C.专制皇权日益强化

    D.相权与皇权的矛盾得到调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随着雅典城邦的兴起,市政广场、公民大会会场、露天剧场、体育场、摔跤场、神庙、祭坛等规模巨大的公共建筑开始出现,成为公民参与公共活动的场所。这些公共空间的出现

    A. 增强了公民的参政意识

    B. 强化了公民的等级观念

    C. 抑制了公民的个性发展

    D. 加剧了公民的贫富分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古代雅典城邦任何法令的出台,首先需要某一公民发起政治倡议、提出议案,然后由议事会和主席团召集会议、筹备事项、主持公民大会进行讨论,最终由公民大会作出决定。这反映了古代雅典

    A.公民参政议政态度积极

    B.法律注重保护平民权益

    C.司法审判程序严格规范

    D.民主运作方式公开透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关于雅典民主政治,苏格拉底说:“没有人愿意用抽签的方法去雇用一位舵手和建筑师、吹笛手或其他行业的人,而这类事若出错的话,危害还比在管理国家事务上出错轻得多。”这段话

    A. 表明雅典人用抽签的方法雇用一些行业的人

    B. 认为抽签选举方式的危害小

    C. 实质上揭示了直接民主制度的弊端

    D. 管理国家事务比抽签雇人容易出错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罗马法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反对刑讯逼供。中国刑法规定: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这些规定

    A. 重视获取证据的合法性

    B. 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 其目的是保护弱势群体

    D. 表明了法律的宽松与灵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从适用范围看,《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国家制定的

    A. 适用于所有罗马人的法律 B. 调整国内民族关系的法律

    C. 调整公民内部关系的法律 D. 调整罗马人与外来人关系的法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欧洲文化史》认为:“1689年以后的英国离民主还远得很,英国的新政治体制无非是寡头政治。”这种说法的主要依据是

    A.英国国王拥有行政权 B.大部分英国人没有选举权

    C.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还没有掌权 D.当时的英国由封建贵族统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1895年,一位中国外交官对当时某个欧美国家的政体作了如下评述:“举国听于议院,势太偏重”,他评述的是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德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被称为“姐妹革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都发生于同一时代 B.都是暴力革命

    C.都体现了启蒙思想的影响 D.都反抗专制压迫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19世纪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说美国“既像一个小国那样自由和幸福,又像一个大国那样光荣和强大”。托克维尔评说的美国精神与形象主要源于

    A.联邦制原则

    B.中央集权原则

    C.两党制原则

    D.分权制衡原则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19世纪上半期,德国盛行科学崇拜,历史学追求“绝对客观”,主张“让史料自己说话”,档案特别是国家档案成为描述历史的唯一可靠依据。其直接结果是

    A.否认了历史学的主观属性 B.以社会空间作为审视历史的基本单元

    C.造成德国分裂 D.历史学成为以国家为本位的政治史学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1.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联邦议会由各邦君主任命代表而组成,主席由宰相担任,设58席,普鲁士占17席、巴伐利亚占6席、萨克森占4席、符腾堡占4席,……,只需14票便可否决议案。这表明该宪法

    A.赋予帝国邦联主义色彩

    B.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

    C.保留传统军国主义色彩

    D.植根于德国长期分裂的历史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2. 下列宪法中,赋予议会制约政府的权力最小的是

    A.1787年美国宪法 B.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C.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D.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3 题
  1. 2019年深圳富源中学“高考移民”事件备受社会关注,考试公平事关社会稳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察举制与科举制简表

    察举制

    科举制

    取士方式

    由地方州郡长官承担推荐之责,按科目要求向王朝贡上合乎相应标准的士人。

    采用招考与投考的方式,王朝设科而士人自由报名应试。

    取士标准

    取人标准包括德行、经术、史能、功次、文法等。

    以文辞和经术取士,士人之进退决于程文之等第。

    入仕程序

    既是入仕途径,也包含了铨选、升迁,有时甚至还有考课的成分。

    士子通过礼部主持的各级考试后,获得的仅仅是一个任官资格,此后须参加吏部铨选方能得官。

    教育背景

    大量孝子、隐士、侠客、贤人、名流被举荐,并不要求一定是学校生员。

    士子必须为学校的生员,方有参加科举考试的资格。

    ——据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察举制与科举制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对科举制加以评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香港暴动让人心痛,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必然趋势、是中国人民必然选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下图

    材料二:(元)世祖末成宗初,行省演化为地方最高官府,只是言其性质的基本方面。事实上,行省在具有上述基本性质的同时,仍然长期保留着代表朝廷分驭各地的使命,仍然长期保留着朝廷派出机构的部分性质,元朝人有时还把行省称为“外廷”和“政府”。这正反映了行省所具有的二重性质。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汉武帝在位时期,在政治方面是如何推进大一统格局的?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行省制度创立的的原因及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法国大革命是双元革命之一,深刻改变了欧洲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法国大革命是全欧洲的反封建运动中的重要一步。……它对绝对王权造成强有力的打击……大革命扫除了正在衰落的封建残余,还高喊“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达到欧洲各地……革命的领袖对内巩固资产阶级统治,编撰了《法典》,为将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推广到欧洲其它国家……

    材料二:欧洲许多国家欢迎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入侵的军队,因为这些力量帮助他们打击封建主义和创造现代国家的制度……另一方面,拿破仑的入侵也激起了当地人民的反抗……

    材料三:在现代民主形成时期,古代民主受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待遇。法国革命者热情讴歌雅典,力图以古代民主的原则和精神来重建现代民主;而美国的建国者则对古代民主的原则和制度深怀疑惧,极力建设一种使民众远离政治决策过程的新型“人民政府”。最后的结果无疑很有戏剧性:崇奉古代民主的法国革命者,并未能成功地建立现代民主;而怀疑和排斥雅典的美国建国精英,反而成了现代民主的奠基者。

    ——李剑鸣《世界历史上的民主与民主化》

    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法国大革命的原因。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大革命(1789-1815年)的积极意义。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是如何“成了现代民主的奠基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