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0 题,其中:
现代文阅读 3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情景默写 1 题,选择题 1 题,语言应用 2 题,材料作文 1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7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中等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孝心

    (司玉笙)

    第一次配了这辆公车,他就想回老家看看父母。

    老家离县城不远,是黄河故道上的一个小村庄,几十户人家。父母大半辈子就在这故道上种粮扒食、栽藕捞鱼,整天一身尘土两腿泥。上学时他就想,等以后有了条件,一定将二老接到身边,让老人家好好享享清福——父母养育之恩,当儿女的一生一世也报不完哪!

    大学毕业后在县政府谋到一份不错的工作,几年后就当上了科级干部,结婚生子,还有了一套面积不小的房子。搬进新居,他就想把大和娘接来一起住——“大”是这一带乡下延续了千年的对父亲的称谓。

    大和娘来了。进了屋,二老的眼睛瞪得老大,坐不敢坐,脚不知道往哪儿放。爱人热情地邀老人几个房间都看了一遍。

    娘惊叹道,乖乖儿,你这不是到天堂了么?

    爱人说,比你儿强的人太多了——我们才只有这一套房子!

    大听了,直咳嗽,像是被啥呛住了,唇上的胡子抖着。用手一抹,咳嗽算是止住了,胡子却还在抖动。

    他知道大的脾气,就岔开话头,说,您二老就住下吧,房间也早收拾好了,想吃啥给您弄啥,中不?

    不中,不中,你娘和俺离不开家。

    这不就是家吗?

    这不是家,是馆堂,俺这身子咋也不能落这儿。

    爱人说,听老的,听老的。

    就这样,父母来了,看看就走,从不在城里过夜。

    就在昨天,他被补选为主抓科技的副县长,当天就给他配了这辆车。车虽然旧,可车况不孬,适于下乡。于是,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回老家看看。

    车行不到半个小时就到庄里了。一进这熟悉的农家院,只见老爹摆弄着一根绳子,却不见娘,就问,大,我妈哩?

    父亲额上的筋绷紧了,说,啥时喊起妈来了,俺只知道你有个娘。

    喊啥不一样?

    父亲说,你也喊俺爸吧——烧死你啦!

    大,我不是那个意思。

    父亲看看他,问,你是咋回来的?

    他指指院外的小车,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说,坐它回来的!

    父亲说,小儿,俺也想坐坐车,很多年没坐过了。

    大,上车!

    俺不坐它——坐不惯。

    怎么啦?

    俺坐惯了土车子——这洋玩意硌腚。

    还是这车舒坦。

    小儿,身子是舒坦了,心里可生赖了……

    那你想坐哈车?

    大朝院子的一角努努嘴,喏!

    那里放着一辆老式地排车,旁边还有一只羊。看到这辆车板都开了缝的旧物,他就想起了上大学前的那些日日夜夜——就是靠这辆车,父母风里来雨里去,顶起了家里的一片天。

    视线里,父亲苍老的背影和那些岁月留下的画面叠合在一起,大不止一次坐过这车,他也不止一次用这车拉过大!

    走呗!父亲一声唤,他便不由得应了一声,好嘞!

    车把已掉转过来,那只羊也被拴在车后。

    大,咱上哪儿去?

    找你娘去。

    俺娘在哪儿?

    在东地摘豆角儿。

    他两手抓起车把,看大坐牢稳了,弓背拉车往外走。刚出院子,司机见状慌得赶紧开门下车,一溜风跑过来。

    大爷,你咋能叫县长拉车!

    他不是县长,是俺儿!

    我来,我来!司机要夺车把。

    你上车里坐着去,我和俺大拉拉呱儿。

    司机摇摇头,翻翻眼皮站定了。

    出了庄,田野吹来的风好爽。车后的羊不住地咩咩叫。越走,他的步子越轻快。庄里人见了,热情地与这爷儿俩打招呼。打罢招呼,扭脸笑去了。

    父亲说,小儿,只要你回家,见人该喊啥喊啥,可别装大——骡子马大了值钱,人大了不值钱——你就是当了市里、省里的官儿,也别忘了你是从这庄里走出去的,你可别忘了你是谁!

    他说,大,我知道了。接着又说,大,我想和你商量个事儿。

    小儿,啥事?

    我想这车该换了,换一辆电动三轮也好。

    父亲说,想着哩,是该换了——这事你不用操心。有俺和你娘哩……

    他停下脚步,回头看看大,眼里亮晶晶地闪着什么。

    咋不走了?

    他强压泪水,声音哽咽地说,大,我这当儿的都不知道该怎么孝敬您您才舒心。

    小儿,百姓是父母,你把百姓的事办好,就是对大和娘的最大孝敬!

    大,儿记住了!

    (选自《第六届小小说金麻雀奖获奖作品》,漓江出版社)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标题“孝心”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接父母到新居、配新车后回乡看望父母、用排车拉父亲等主要情节都围绕着“他”的“孝心”展开。

    B.“出了庄,田野吹来的风好爽。车后的羊不住地咩咩叫”,此处景物描写烘托出我用排车拉父亲重温往日生活的愉快心情。

    C.“大听了,直咳嗽……胡子却还在抖动”一句运用细节描写,突出了“大”对儿媳抱怨儿子不如别人的愤怒及想发作而不能的复杂心情。

    D.“他”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上了大学、当上科长、当上副县长,职位不断升迁,报答父母的“孝心”始终未变,他的形象具有鲜明的典型性。

    2.请简要分析小说第二段的作用。

    3.小说中父亲形象有怎样的特点?作者塑造这一形象有何用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谈起快速发展的网络文学,人们对网络创作所对接的文学传统,似乎关注不多。事实上,网络文学传承中华文学传统,网络创作秉持中华文学立场,不仅是对网络文学的一种期待,而且也是许多优秀网络作品的一种内在品质。

    网络文学是伴随互联网的兴起而出现的一种新兴文学形态。网络技术可以“无中生有”,网络文学却需要技术联姻和精神传承。有网络作家曾说过:“网络文学的父亲是网络,母亲是文学。”网络是当代高科技的代表,文学则是人文精神的体现,科技与人文在网络文学旗帜下达成统一。网络文学创作同人类任何一种精神生产一样,不是白手起家、从零开始,也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而是在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的创造。

    网络文学虽然有些“另类”,但网络文学毕竟还是文学,它仍然需要赓续文学传统,在继承中创造,始于返本而得以开新。不仅网络写作的语言表达古已有之,许多网络作品的情节设置等也都能找到传统文学的影子,受益于传统文学千百年的艺术积淀。更为重要的是,网络文学的思想蕴含、价值营造等观念层面的东西也无不渊源有自,可以从传统文学的文化母题中找到它们的历史基因。比如,明清时期的四大名著,《西游记》写神魔、《三国演义》写历史、《水浒传》写侠义、《红楼梦》写才子佳人,可以说是类型化的长篇小说。网络上数量最大的幻想类作品如玄幻、仙侠等,与近现代文学史上的金庸、古龙等人的武侠小说不能说没有渊源关系。《择天记》等众多热门小说展现的玄幻世界,均可在传统神话中找到源头。

    文学是变化的,正所谓若无新变,不能代雄,特别是在急剧变化的时代就更是这样。不过,不管怎么变,网络文学终归还应该是文学,大凡是文学就该有一些属于文学的不变的东西。这个不变的东西是什么呢?多年前就有作家提出,网络改变的只是文学载体、阅读习惯和表现方式,不能改变文学本身,如情感、想象、良知、语言等文学要素。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条件下,网络文学要往前走、向上走,成为凝聚中国力量的优质源头,离不开文化立场的主体定位,即时接优秀文学传统,使网络文学成为新时代中国文艺建设性的积极力量。从古代神话到《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一直到现当代优秀文学传统,这一中国文脉对于网络文学创作不仅有用,而且有效,不仅不能终止于网络,而且应该在网络文学中得到传承和弘扬。“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网络文学从传统文学中吸取养分,必将促使自己从“高原”走向“高峰”,创造出新境界。

    (摘编自欧阳友权《网络文学创作并非“从零开始”》)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虽然人们好像不太关注网络创作与文学传统的关系,但事实上网络文学蕴含着中华文学的传统和立场。

    B.网络文学离不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随着网络技术越来越先进,网络文学也会走向进一步繁荣。

    C.在当前社会历史条件下,凝聚着中国力量优质源头的网络文学正为我国文艺发展发挥着积极作用。

    D.网络文学虽有些另类,但其中的思想蕴含、价值营造等则与传统文学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便直入论题,点明网络文学与文学传统的内在联系,奠定了全文论述的基础。

    B.第二段引用某网络作家的话,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网络文学赖以存在的两个基础。

    C.文章从多个角度对要表现的观点进行论证,既有说理,又列举实例,易于读者接受。

    D.文章列举四大名著,与《择天记》等网络文学形成对比,论证了网络作品应从传统中汲取营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与人类其他精神生产一样,网络文学创作不存在从零开始和随心所欲,而是在继承之上的创造。

    B.文学的发展是求变的,但情感、想象、良知、语言等文学本身的要素却不会因时代而变化。

    C.网络文学虽是现代社会的产物,但其语言表达、情节设置等在传统文学中都能找到自己的原型。

    D.网络文学要想从“高原”达到“高峰”,创造出新境界,就需从唐诗、宋词等传统文学中汲取营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空巢老人是指无子女或子女不在身旁的老年人。据2017年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预计到2020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55亿人左右,占总人口比重提升到17.8%左右;空巢老年人将增加到1.18亿人左右。客观地讲,在我国目前未富先老的情况下,要彻底解决空巢老人“不敢老”的问题仍存在困难,需尽量采取多种措施以减少老年人的担忧。

    (摘编自王庆海《破解空巢老人养老难题》)

    材料二:

    空巢老人的问题,折射着中国经济、社会的转型,交织着现代化过程中的矛盾。地区发展不均衡,劳动力候鸟式的迁徙就不可避免;社保制度的割裂,使各种保障难以无缝衔接;户籍制度的坚冰,让老年人随子女迁徙难度加大;政府投入不足和民间资本进入不畅,导致养老服务供给不够且水平较低……时代的列车一往无前,老年人却已步履蹒跚;而最为弱势的空巢老人,更是难以承受的时代之重。

    从要求各级政府“用于养老服务的财政性资金重点向农村倾斜”,到提出“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发展老年服务产业”,问题正在破解。而此前不久,国务院决定合并“新农保”和“城居保”,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无疑将有助于解决老人们面临的问题。

    (摘编自贾壮《“空巢”之痛时代之重》)

    材料三:

    农村空巢老人安全现状令人担忧。具体体现在:一方面由于年老体弱而面临着外在危险的威胁,由于年老体弱,老人在受到外力侵害时无力抵御和抗衡;另一方面由于年老体弱而多陷“内在疾患”。调查显示,农村空巢老人的患病率在80%以上,甚至有50%以上的老人患有两种以上的慢性疾病。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农村空巢老人安全问题主要发生在以下六个方面:自理能力下降,慢性疾病,消防隐患,用药不当,不法分子诈骗、入室盗窃、抢劫,住房老旧。

    下图是对农村空巢老人猝死家中的原因的调查统计分析。

    (摘编自张晓琼、侯亚丽《晚年何以安度:农村空巢老人安全保障问题研究》)

    材料四:

    一方面是老龄化社会的步步逼近,一方面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如何把“互联网+”和养老服务结合?南京市民政局目前正在进行这样一种有益尝试。

    这种基于“互联网+”的“一键呼叫式”养老模式,其最大的特点和优势就是便利,而便利也往往是老年人群体所最为期待的。通过“互联网+”把以上这些老人在居家养老过程中可能用到的各种资源、服务整合到一起,老人身边只要有一个电话或手机就可以轻松享受这些资源和服务。

    养老服务网络等于是通过“互联网+”这种新的技术手段,在市场和老人之间建立了一种直接而密切的联系,进而实现双方的共赢。

    但我们也要看到,老年人群体要想充分享受到这种服务的便利,就必须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那么一方面政府有关部门需要对那些被纳入养老服务网络的企业、商家在服务质量、服务价格上给予必要的引导,以避免有企业和商家哄抬服务价格,导致老年人群体消费不起的情况;二则,对于那些家庭经济条件困难的老年人群体,政府应该加大养老补贴和救济的力度,以类似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来帮助他们享受养老服务网络上的各种资源和各项服务。

    (摘编自苑广阔《盼“互联网+”惠及更多空巢老人》)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虽然中国社会在不断进步,但是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在当下已成为社会难题。

    B.中国空巢老人的数字惊人,主要是因为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且是人口大国。

    C.因为年老体弱,农村空巢老人要面对来自外在危险和自身疾病的双重威胁。

    D.把“互联网+”与养老服务结合起来,是一种创新,能使市场和老人实现共赢。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中国经济、社会正在转型,出现了诸如地区发展不均衡等各种各样的矛盾,直接造成了空巢老人问题。

    B.根据材料二,有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诸如“医保”改革政策的落实,“空巢”之痛势必短期内可以获得有效解决。

    C.依据材料四,经过市民政局的积极努力,南京市的空巢老人已经能够享受到便利的“一键呼叫式”养老模式。

    D.根据材料三中相关数据可知,空巢老人患病率非常高,所以他们的“内在疾患”是最应该引起社会关注的安全问题。

    3.怎样才能让“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落到实处?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郃字孟节,汉中南郑人也。父颉,以儒学称,官至博士。郃袭父业,游太学,通五经。善《河》《洛》风星,外质朴,人莫之识。县召署幕门候吏。和帝即位,分遣使者,皆微服单行,各至州县现采风谣。使者二人当到益部,投郃候舍。时夏夕露坐,郃因仰观,问曰:“二君发京师时,宁知朝廷遣二使邪?”二人默然,惊相视曰:“不闻也。”问何以知之,郃指星示云:“有二使星向益州分野,故知之耳。”后三年,其使者一人拜汉中太守,郃犹为吏,太守奇其隐德,召署户曹史。时大将军窦宪纳妻,天下郡国皆有礼庆,郡亦遣使。郃进谏曰:“窦将军椒房之亲不修礼德而专权骄恣危亡之祸可翘足而待愿明府一心王室勿与交通。”太守固遣之,郃不能止,请求自行,许之。郃遂所在留迟,以观其变。行至扶风,而宪就国自杀,支党悉伏其诛,凡交通宪者,皆为免官,唯汉中太守不豫焉。郃岁中举孝廉,五迁尚书令,又拜太常。元初四年,代袁敞为司空,数陈得失,有忠臣节。在位四年,坐请托事免。安帝崩,北乡侯立,复为司徒。及北乡侯病,郃阴与少府河南陶范、步兵校尉赵直谋立顺帝,会孙程等事先成,故郃功不显。明年,坐吏民疾病、仍有灾异,赐策免。将作大匠翟酺上合“潜图大计,以安社稷”,于是录阴谋之功,封郃涉都侯,辞让不受。年八十余,卒于家。门人上党冯冑独制服,心丧三年,时人异之。

    (节选自《后汉书·李郃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窦将军椒房之亲/不修礼德/而专权骄恣/危亡之祸可翘足而待/愿明府一心王室/勿与交通

    B. 窦将军椒房/之亲不修礼德而专权/骄恣危亡之祸可翘足而待/愿明府一心王室/勿与交通

    C. 窦将军椒房/之亲不修礼德/而专权骄恣/危亡之祸可翘足而待/愿明府一心/王室勿与交通

    D. 窦将军椒房之亲/不修礼德而专权/骄恣危亡之祸可翘足而待/愿明府一心/王室勿与交通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太学,我国古代用以培养人才、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太学之名始于西周,之后历代名称不一,制度亦有变化。

    B. 分野,古人依据星次的位置划分地面上州、国的位置与之相对应。就天文说,称作分星;就地面说,称作分野。

    C. 崩,指帝王或王室成员之死。古代中国不同阶层的人去世的说法不同,除“崩”以外,还有“卒”“不禄”“薨”等。

    D. 心丧,指古代弟子为老师守丧,不穿丧服,只在心中悼念;后泛指身无丧服或除去丧服后的深切悼念,如守丧一般。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郃博学却默默无闻。他继承父业,在太学游学,通晓五经,通晓《河图》《洛书》和占卜术,但外表质朴,并不被人知道。

    B. 李郃能依据星宿预测。他曾根据夏夜天上星星的移动推算出,在他负责的馆舍里住宿的两个人,就是朝廷派来找自己的人。

    C. 李郃有敏锐的洞察力。大将军窦宪娶妻,天下郡国送礼祝贺,李郃以拖延的方法阻止汉中太守送礼,最终太守没被窦宪牵连。

    D. 李郃非常受弟子尊敬。李郃八十多岁时在家中去世,他的弟子冯胄独自制丧服,为他守心丧三年,这令当时的人们感到诧异。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二人默然,惊相视曰:“不闻也。”问何以知之。

    (2)明年,坐吏民疾病、仍有灾异,賜策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访杨云卿淮上别墅①

    惠常

    地近得频到,相携向野亭。

    河分冈势②断,春入烧痕青。

    望久人收钓,吟余鹤振翎。

    不愁归路晚,明月上前汀③。

    (注释)①杨云卿:诗人友人。淮上别墅:淮河边的别墅。②冈势:山的连绵延伸之势。③汀:水边的平地。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诗不仅描写在杨家别墅外所见之景,还流露出诗人与主人深切的情谊和共同的情趣。

    B. 颔联所写之景是诗人远望山川大地所见,将春天到来却转瞬即逝表现得真实且细腻。

    C. 第五到八句写诗人陶醉于春景,忘记了时光的流逝,直到天色已晚,却意犹未尽。

    D. 全诗质朴自然,既表现出景物的美好,又写出诗人沉湎山水、清淡无为的情怀。

    2.结合作品简析这首诗是如何写景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情景默写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⑴《荀子·劝学》中,荀子以设喻引出“__________,__________”的论断,进而推出人只有博学自省,才能智慧明理、行为无过的观点。

    (2) 柳宗元曾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描述的现象一样。

    (3) 《沁园春.长沙》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句子是: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各題。

    服饰和人类文化   ,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服饰的发展可以体现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反映不同时期人们的审美观念。在人类漫长的发展过程中,( )。关于服饰的起源,    ,观点众多,如保护说、装饰说、巫术说、遮羞说等。不论服饰的起源有许多种说法,人类穿衣的主要原因还是为了生存与繁衍的缘故,生存与繁衍是人类的本能。这种本能延伸的结果就是服饰。人穿衣的第一动机是   的,肯定是诸多因素的合力,这说明人类在选择“衣”时,已经赋予了其诸多的精神内涵。

    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人类早期,衣服作为一种奢侈品,自然多多益善,这使得衣服越穿越多,而衣服的花色品种也越来越多。事物的发展往往   。经历了几千年的穿衣史后,人类开始厌倦繁复的穿衣,追求简约。同时一批前卫的设计师打破内外衣界线,形成内衣外穿潮流,原来穿上的如今脱下,原来长的现在剪短。繁复穿衣,对人体进行美化包装,在不同程度上导致了对人体的束缚;简约,把人们从自己罗织的樊笼中解放出来。人们脱去了繁复的衣服,但仍保持着对华美的审美喜好。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不论服饰的起源有多少种说法,人类穿衣的主要原因还是为了生存与繁衍的缘故,生存与繁衍是人类的本能。

    B.不论服饰的起源有许多种说法,人类穿衣的主要原因还是为了生存与繁衍,生存与繁衍是人类的本能。

    C.不论服饰的起源有多少种说法,人类穿衣的主要原因还是为了生存与繁衍,生存与繁衍是人类的本能。

    D.不论服饰的起源有多少种说法,人类穿衣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生存与繁衍,生存与繁衍是人类的本能。

    2.下列补写到文中括号内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人类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发展状况从服饰这面镜子上得到折射

    B.服饰就像镜子一样,映照出人类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发展状况

    C.服饰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人类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发展状况

    D.人类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发展状况从服饰这面镜子上得到映照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休戚相关 众说纷纭 扑朔迷离 否极泰来

    B.息息相关 见仁见智 扑朔迷离 否极泰来

    C.休戚相关 见仁见智 错综复杂 物极必反

    D.息息相关 众说纷纭 错综复杂 物极必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美国____________?一是阻止中国拥有国际金融话语权。1945年之前金融话语权在英国,1945年之后美国通过石油、美元获得金融话语权。现在我国成立了上海石油交易所,用人民币交易,交易量迅速增长,人民币国际化威胁到美元霸权。二是_______。1945年前科学与技术话语权掌握在德国,1945年之后美国取得话语权。现在我国鼓励和支持发展颠覆性和原创技术,让美国感到不安。三是担心中国模式威胁到美国模式。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美国霸主地位受到威胁,中国不愿继续当“血汗工厂”,所以美国发动了贸易战,试图压制中国的崛起。在历史上,一旦某一国的GDP达到了美国的65%左右,美国都会不惜一切代价地去压制,以免对美国霸权构成挑战,前两个是苏联和日本,如今是中国。______________,是美国的发展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面是关于利用智能地毯预防老年人跌倒的一段报道。请依次概括出预防过程中的四个关键步骤,每个步骤不超过7个字。

    英国科研人员使用一种新颖的电磁层析成像技术,研发了一种先进的智能地毯。通过监控在地毯上行走者的步伐,地毯可以在老人即将摔倒时发出提示音,从而避免摔伤事故发生。地毯里的塑料光学纤维就是奥妙所在。只要有人踏上地毯,地毯里的光学纤维就会弯曲、实时记录下踩踏者的行走模式,然后地毯边缘的微型电子传感器就把记录下的信息传送给连接的电脑,电脑会自动分析这些信息,显示出踩踏者的足迹,同时识别其行走过程中的细小变化,以此判断其是否会突然跌倒。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70年披荆斩棘,70年风雨兼程。”70年,中国从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一跃而成为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的历史性跨跃令世人瞻目:从两弹一星到北斗导航,从港澳回归到加入世贸,从中国桥到中国网……

    上述材料,触发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为建国70周年献礼。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