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1 题,其中:
文言文阅读 2 题,选择题 1 题,其他题 7 题,情景默写 1 题
中等难度 11 题。总体难度: 中等
文言文阅读 共 2 题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修:________________

    (2)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盛:________________

    (3)亦足以畅叙幽情              幽情:________________

    (4)所以游目骋怀               骋:________________

    (5)足以极视听之娱              娱:________________

    (6)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相与:________________

    (7)或因寄所托,放浪形能之外       所托:________________

    (8)感慨系之矣                 系:________________

    (9)况修短随化                 化:________________

    (10)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致: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羲之传(节选)

    王羲之起家秘书郎。复授护军将军。羲之既拜护军,又苦求宣城郡,不许,乃以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

    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其任率如此。尝诣门生家,见乘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又尝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其书为甘所重,皆此类也。毎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義之书初不胜庾翼、郗愔,及其暮年方妙。尝以章草答庾亮,而翼深叹伏,因与羲之书云吾昔有伯英章草十纸过江颠狈遂乃亡失常叹妙迹永绝忽见足下答家兄书焕若神明顿还旧观。

    羲之既去官,与东土人士尽山水之游,弋钓为娱。又与道士许迈共修服食,采药石不远千里,遍游东中诸那,穷诸名山,泛沧海,叹曰:“我牵当以乐死。”谢安尝谓羲之曰:“中年以来,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羲之曰:“年在桑榆,自然至此。顷正赖丝竹陶写,恒恐儿辈觉,损其欢乐之趣。”朝廷以其誓苦,亦不复征之。

    (节选自《晋书•王羲之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与羲之书/云吾昔有伯英章草十纸/过江颠狈/遂乃亡失/常叹妙迹永绝/忽见足下答家兄/书焕若神明/顿还旧观

    B.因与羲之书云/吾昔有伯英章草十纸/过江颠狈/遂乃亡失/常叹妙迹永绝/忽见足下答家兄/书焕若神明/顿还旧观

    C.因与羲之书/云吾昔有伯英章草十纸/过江颠狈/遂乃亡失/常叹妙迹永绝/忽见足下答家兄书/焕若神明/顿还旧观

    D.因与羲之书云/吾昔有伯英章草十纸/过江颠狈/遂乃亡失/常叹妙迹永绝/忽见足下答家兄书/焕若神明/顿还旧观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秘书郎,官名,魏时始置,属于中书省,掌管图书经籍,或称“秘书郎中”。

    B.护军是中国古代高级军事长官的官名,掌管禁军,主持选拔武官,监督管制诸武将。

    C.章草,是早期的草书,始于秦汉年间,是由草隶演变而成的标准草书。

    D.桑榆,指桑树与榆树,因日落时光照桑榆树端,指日暮,比喻晚年。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羲之热衷仕途,求职并非一帆风顺。王羲之担任秘书郎后,又被任命为护军将军,此后他苦苦请求出任宣城郡,却未得到准许。

    B.王羲之直率任性,生性对鹅情有独钟。王羲之对老妇烧煮善于鸣叫的鹅非常惋惜,道士让他书写《道德经》换群鹅时,他欣然提笔。

    C.王羲之擅长书法,书法深得世人看重。王羲之在门生家几案上写的字被误刮,门生懊恼了多日;给老妇的竹扇上写了字后,人们竞相购买。

    D.王羲之非常自负,常与钟繇、张芝相比。王羲之认为自己的书法可以与钟繇比肩,并说如果自己也像张芝一样沉迷练习,造诣未必在张芝之下。

    4.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诣门生家,见茉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

    (2)羲之书初不胜庾翼、郗愔,及其暮年方妙。尝以章草答庾亮。

    5.王羲之晚年钟情于游山赏水,追求人生乐趣。试比较分析本文与《兰亭集序》中分别是采用什么方式表现这种情趣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1 题
  1. 对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①夫人之相与 ②极视听之娱 ③引以为流筋曲水 ④亦足以畅叙幽情

    A.①②用法相同,③④用法相同

    B.①②用法不同,③④用法相同

    C.①②用法相同,③④用法不同

    D.①②用法不同,③④用法不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其他题 共 7 题
  1. 请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并加以解释。

    (1)一觞一咏             觞:________________

    (2)群贤毕至             贤:________________

    (3)齐彭殇为妄作           齐:________________

    (4)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一: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引以为流觞曲水         以为:________________

    (2)列坐其次             其次:________________

    (3)俯察品类之盛           品类:________________

    (4)或取诸怀抱            怀抱:________________

    (5)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俯仰:________________

    (6)亦将有感于斯文         斯文: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虽取舍万株 ②虽世殊事异 ③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④终期于尽

    A.①②用法相同,③④用法相同

    B.①②用法不同,③④用法相同

    C.①②用法相同,③④用法不同

    D.①②用法不同,③④用法不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序”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列于书后的称为“跋”或“后序”。

    B.“癸丑”,中国传统纪年阳历的干支纪年中一个循环的第50年。

    C.符契,古代的一种信物。在符契上刻上字,分为两半,各执其一,合二为一方生效。

    D.修禊,古代传统民俗。在农历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固定为三月三日),到水边嬉戏以祓除不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虽是书序,作者却借题发挥,从游宴活动谈到了自己的生死观,并表达了自己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的探求。

    B.在生死观方面,作者感到人事在变、历史在发展,由盛到衰、由生到死都是必然的,因此要及时行乐。

    C.本文语言或骈或散,骈散间行,各得其长;不尚华丽辞藻,不重典故堆砌,文笔洗练,自然有致。

    D.综观全文,作者时喜时悲,行文也随其感情的变化由平静而激荡,再由激荡而平静,具有波澜起伏之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2)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本文作者的感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请简要概括。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情景默写 共 1 题
  1. 根据意思,填写名句。

    (1)《兰亭集序》中介绍与会者的人数之多、范围之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2)《兰亭集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了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但是喝酒作诗也足够来畅快叙述幽深内藏的感情了。

    (3)王羲之认为为人处世,“静躁不同”,“静”指“_______,_______”,“躁”指“________,________”。

    (4)《兰亭集序》中“________,________”是说生命不论长短,终究难免一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