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地区,地壳厚度最大的是
A.渤海 B.华北平原 C.四川盆地 D.青藏高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太阳活动高峰年
A.农业生产多倾向增产 B.磁暴现象减少
C.天气变化相对较平稳 D.降水显著增加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下列发电方式能量来自于太阳辐射的有( )
①燃煤发电 ②地热发电 ③水力发电 ④风力发电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很多科学家认为小行星撞击地球是导致恐龙灭绝的原因之一。撞击产生了大量的碎片、尘埃,遮蔽天空,使温度骤降,植物大量死亡,恐龙随之灭绝。完成下面小题。
1.恐龙灭绝的时期是
A.古生代末期 B.中生代末期 C.中生代早期 D.新生代早期
2.小行星撞击导致温度骤降的主要原因是
A.到达地面的长波辐射减弱 B.大气吸收的短波辐射减少
C.地球表面长波辐射增强 D.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减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一月份,被亚洲高压切断的气压带是( )
A.副热带高气压带 B.赤道低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06年冥王星被科学家从原“九大行星”中除名,降级为矮行星。2015年7月14日,经过近10年的飞行,“新视野”号探测器成功抵达冥王星附近。完成下题。
冥王星降级的原因是( )
A.质量不足,呈非圆球形 B.质量足够,但距离太阳较远
C.质量不足,无法清除轨道附近其他物体 D.质量不足,无法沿固定轨道绕太阳运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19年1月,“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首次实现在月球背面着陆。读下图,完成下题。
在月球绕地运行过程中,月球背面的月球探测器( )
A.在①处经受太阳高温考验 B.在①处观测不到水星和金星
C.在②处能拍摄到地球照片 D.在②处可以观测到太阳黑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关于地球外部圈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岩石圈中有水 B.水圈中没有大气
C.大气圈位于内圈 D.生物圈与其他圈层界线模糊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位于台湾省海边,有一种发育在砂岩上的奇特自然景观——“豆腐岩”。完成下面小题。
1.从成因上看,“豆腐岩”的岩石类似于
A.流纹岩 B.板岩
C.石灰岩 D.片麻岩
2.造成“豆腐岩”形态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A.风化作用、海水侵蚀 B.风化作用、风力侵蚀
C.流水侵蚀、海水沉积 D.风力沉积、风力侵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下图表示三大类岩石及岩浆相互转化示意图,甲、乙、丙、丁代表三大岩石类型和岩浆,数字代表地质作用类型。完成下面小题。
1.从岩石成因上看,花岗岩属于( )
A.甲 B.乙 C.丙 D.丁
2.2018年10月,金沙江白格地区连续降雨发生的山体滑坡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该地质作用属于( )
A.① B.② C.③ D.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读下图“长江巫峡景观图”,完成下列各题。
1.M地质构造是
A.地垒 B.地堑 C.向斜 D.背斜
2.形成巫峡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流水沉积 B.流水侵蚀
C.风力沉积 D.风力侵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下图为某半球气压带、风带(箭头表示风向)分布局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甲、乙气压带及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A.甲:副热带高气压带 动力原因 B.乙:副热带高气压带 热力原因
C.甲:赤道低气压带 热力原因 D.乙:赤道低气压带 动力原因
2.非洲某地受气压带乙、风带②交替控制,其气候特征是
A.全年高温多雨 B.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C.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D.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下图为某区域某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丙地风向为
A.偏东风 B.偏西风
C.偏南风 D.偏北风
2.对甲、乙两个锋面判断正确的是
A.甲为冷锋,锋面向东南移动
B.乙为暖锋,锋面向西南移动
C.甲为暖锋,锋面附近阴雨连绵
D.乙为冷锋,锋面附近风大浪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澄碧河水库位于广西山区,因热力作用,水库建成蓄水后对局部地区气候产生显著影响,下图是“水库蓄水后库区各月降水差值(指该月降水量与水库蓄水前该月多年平均降水量的差值)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1.蓄水后库区夏季降水变化与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降水增多——水库降温慢,加强空气对流
B.降水增多——水库增温快,加强空气对流
C.降水减少——水库增温慢,减弱空气对流
D.降水减少——水库降温快,减弱空气对流
2.水库建成蓄水后对局部地区气候的影响有
①年降水量减少 ②降水季节变化增大
③气温年较差变小 ④气温日较差变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下图为亚欧大陆40ºN附近东西两侧两个测站1、4、7、10四个月的气候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甲、乙两地气候相比
A.1月降水甲比乙多 B.气温季节变化甲比乙大
C.7月气温甲比乙低 D.降水季节变化甲比乙小
2.乙地1月降水主要受
A.西北风的影响 B.副极地低压控制
C.沿岸暖流影响 D.盛行西风的控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读下图。完成下面各题。
1.若此图表示海陆间水循环,则塑造黄河三角洲的环节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若此图表示某海域大洋环流示意图,则该海域位于( )
A.北半球中高纬海域 B.南半球中高纬海域
C.北半球中低纬海域 D.南半球中低纬海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亚高山草甸土发育在较平缓的高寒山地上,表层富含有机质,下图为典型的亚高山草甸土剖面。完成下面小题。
1.亚高山草甸土表层有机质含量高的原因可能有
①昼夜温差大 ②成土母质富含有机质
③微生物分解作用慢 ④植被以草本植物为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影响亚高山草甸土含石块较多的主要因素是
A.成土母质 B.降水
C.生物 D.地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下图为南美洲安第斯山脉东坡自然植被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山麓自然植被沿图中M方向更替,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A.垂直分异规律 B.地方性分异规律
C.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D.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2.垂直带上甲地植被为森林,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热量 B.光照 C.降水 D.土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近年来可再生能源在新西兰能源消费结构中比例逐渐上升,下图为新西兰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新西兰地处( )
A.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生长边界
B.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C.太平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的生长边界
D.太平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的消亡边界
2.新西兰具有优势的可再生能源有( )
①地热能 ②太阳能 ③水能 ④天然气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雅西高速大部分路段位于川西高原,在某路段设计有两个穿行于山腹的螺旋形隧道(见图)。完成下题。
图中路段采用螺旋形隧道的主要目的是
A.减少耕地占用 B.减缓道路坡度
C.降低建设成本 D.缩短线路长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我国7、8月,下列现象可信的是
A.雨带位于华南地区 B.雨带位于华北、东北地区
C.西南地区干旱少雨 D.江淮流域进入梅雨季节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海冰是冻结的海水,下图为部分年份北极地区海冰面积的年内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各年海冰年内融化速度最快月份均为9月
B.各年6月北极海冰融化速度大于结冰速度
C.造成海冰面积年内变化的主导因素为降水
D.2012年海冰面积的季节变化小于2016年
2.近年来北极海冰面积呈变小趋势,将会导致
A.陆地海岸线逐渐变长 B.北冰洋航运条件变差
C.北极生态系统快速恢复 D.北极地区地面辐射增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2017年苏门答腊岛的锡纳朋火山已发生三次喷发。
材料二:2017年11月4日台风“维达”登陆越南,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材料三:左图为亚洲部分地区示意图,右图为曼谷气候统计图。
(1)从气流运动角度,台风属于 (填天气系统),此次台风登陆时乙地的风向是 ;受该台风影响,甲地区易遭受的气象灾害是 。
(2)苏门答腊岛火山喷发频繁的原因是地处板块的 边界,地壳运动和 频繁。
(3)新加坡由于终年受 影响,全年高温多雨,其自然带类型主要是 。
(4)从天气状况角度分析曼谷7月均温低于4月的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左图是中国某区域图,右图是天山自然带垂直带谱图。
(1)塔里木河属于水循环中的 环节;图中区域交通线路走向主要受 因素制约。
(2)本区域化学和生物风化较 (填“强”或“弱”),影响其强弱的主要因素是 。
(3)天山南坡的高山草甸分布高度高于北坡,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根据图中信息判断,天山迎风坡为 (填“北坡”或“南坡”),随着海拔的升高该坡降水量的变化特点是 。
(4)图中城镇主要分布在 (填地貌类型),请说出其有利自然条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黄土高原区域略图及塬梁峁景观图。
材料二:黄土高原是我国重要的能源矿产区,对我国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高原上受不同侵蚀程度影响,不断出现塬梁峁地貌。塬是范围较广、顶部较平坦的残留黄土高原面,梁是长条形的黄土高原,峁是孤立的黄土丘。
(1)山西省是我国最大的 产地(填能源名称)。该能源一般形成于 岩(填三大类岩石名称),是地质时期储存的 。
(2)从地质构造看,渭河平原属于 ,其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为 。
(3)黄土高原的塬梁峁属于 分异规律,在黄土高原的多个小流域内,都能看到川地、冲沟等地形呈树枝状镶嵌在塬、梁、峁、土石山等之间的同一类地形单元里,这表现为
(4)描述AB黄河段侵蚀程度的变化特点, 并推测其可能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