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7 题,其中:
单选题 12 题,材料分析题 4 题,论述题 1 题
简单题 9 题,中等难度 8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12 题
  1. 战国时期,“天下”意识逐渐普及,许多思想家提出统一天下的主张。《韩非子》中“天下”一词使用频率最高,如“霸天下”,“制天下”,“王天下”等。这反映出该时期

    A. 法家思想融合了百家之长

    B. 诸子百家致力于争霸战争

    C. 秦国为统一制造舆论准备

    D. 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趋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表为西汉丞相出身表

    这反映出西汉时期

    A. 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加强

    B. 丞相权力逐渐被削弱

    C. 外戚干政导致社会衰弱

    D. 儒学政治影响力增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唐朝时期在中书省和门下省设有一批谏官,具有先他官言事的优越权。他们是左右散骑常侍、左右谏议大夫、左右补阙和拾遗,“左”隶属中书省,“右”隶属门下省。这一做法

    A. 旨在加强专制皇权

    B. 提高了办事效率

    C. 利于防止决策失误

    D. 加强了中央集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宋代圩田开辟十分突出,例如江南鉴湖分隶会稽、山阴两县,北宋初年有27户农家盗湖为田,到英宗时,达80余户,围湖达700余顷,到南宋时鉴湖湖田达2300余顷。这说明当时

    A. 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

    B. 自耕农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C. 南方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D. 商品经济的发展影响农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鸦片战争以来,清政府陆续设立南洋通商大臣和北洋通商大臣,由地方要员兼任,负责南北的交涉通商、海防交通等。后来南洋大臣成为湘系的禁脔,北洋大臣成为淮系的专设交椅。这反映出

    A. 清廷抛弃天朝上国的腐朽观念

    B. 清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力逐渐减弱

    C. 清政府已具备完善的外交机构

    D. 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逐步加深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1920年5月,北大学生领袖罗家伦谈到当初拟定的方针,是想把五四后的学生运动走向纳入《新青年》一派未尽的事业中。燕大的学生领袖瞿世英也宣称五四功绩“不独在拒签德约,不独是街上添了几次学生的游行”。这表明五四运动

    A. 仅仅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B. 意在推动爱国救亡深入发展

    C. 未能影响学生运动的发展

    D. 功绩受到文化界人士的否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图为1938年5月某画家创作的《锄头给我你拿枪去,机器给我你拿枪去》,这一作品

    A. 反映了妇女在抗战中的重要作用

    B. 有利于国共合作局面的正式形成

    C. 创作于抗战相持阶段

    D. 讽刺国人的消极抗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针对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不同认识,毛泽东在1953年阐述道,仁政有两种,一种是为人民的当前利益,另一种是为人民的长远利益。目前而言,前一种是小仁政,后一种是大仁政。照顾农民是小仁政,还有更重要的大仁政。基于此认识,当时中国

    A. 实行城乡自由流动政策

    B. 优先发展重工业

    C. 重点围绕恢复国民经济

    D. 发展民主与法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十二铜表法规定,“恩主诈欺门客的,让他充当牺牲”,“如果一个人欺诈他人财物,则需付双倍赔款”。这说明罗马法

    A. 维护平民阶层的利益

    B. 受到宗教神学束缚

    C. 适应商品经济的需要

    D. 强调社会道德教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1802年英国颁布了《学徒健康与道德法案》,这个法案规定了学徒必须接受适当的教育。1870年颁布《初等教育法》规定5~12岁的儿童须接受义务教育。影响这些立法的主要因素是

    A. 工业时代的社会需求

    B. 民主政治的不断进步

    C. 启蒙运动的人文关怀

    D. 工人阶级斗争的结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据《科学简史》记载,“1859年11月24日清晨,雾霭中,伦敦几家书店的门口人声鼎沸,人们争先恐后地排队购买刚出版的新书……书中的观点震撼了世界。”该书的发表

    A. 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

    B. 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认知

    C. 打破了牛顿力学绝对化思维模式

    D. 宣告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1961年5月25日,肯尼迪向国会建议美国在十年内实现人类的月球着陆,并要求国会为载人航天飞行计划补充拨款5亿美元。国会几乎没有经过什么讨论就批准了肯尼迪的要求。而他当选总统后提出的增加联邦教育投资、为老年人提供健康保险等立法方案均被国会否决,这说明当时美国

    A. 国会权力在不断增强

    B. 军事实力总体上处于落后

    C. 政策受国际形势影响

    D. 减少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4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生活习惯往往追随大自然的节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那时,中东、东亚、南亚、美洲等古老的文明都创造了各自的时间体系,古代的希腊和罗马人也是如此。这些各不相同的时间体系受人类社会交往空间的限制尤为明显,其适用范围与这些文明存在的空间范围大体上是一致的。

    ——摘编自俞金尧、洪庆明《全球化进程中的时间标准化》

    材料二  自大航海以来,欧洲各国都选择了适合自己的本初子午线,形成了多条本初子午线并存的局面。工商业的发展则使社会经济生活变得更加复杂,社会交往更加频繁。仅在1851年伦敦博览会期间,坐火车旅行的人多达600万。原有的时间体系已不能适应新的社会交往需要。于是,以前在天文观测中才用到的“分”秒”逐渐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常用时间。到1880年,格林威治时间成为英国法定时间。1882年美国倡议召开一次国际会议,以确定一条能在全世界通用的计算时间和经度的本初子午线。1884年,国际子午线大会召开,最终通过了以格林威治时间为世界标准时,建立全球时区的方案。

    ——摘编自俞金尧、洪庆明《全球化进程中的时间标准化》

    材料三 

    (采自:国立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国防部测量局《天文年历(民国三十七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世界计时的特点并分析这些特点所反映的历史状况。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世界计时与古代相比发生的重大变化,并分析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49年新中国将北京时间作为全国标准时间的意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汉光帝刘秀生长于民间,对于弊政的形式与危害有所了解。天下大定之后,期望以安定和平的形式推行统治,于是重视任用守法循理的官吏即所谓“循吏”以改良吏治。刘秀自身节俭庄重,没有偏恩,也经常召集官员调查基层吏治得失,了解民间政治情况,严谨执政。他亲自考察地方主要官员,选用最有能力者以充分发挥其才干。任用邓晨为汝南太守,兴修水利,灌溉数千顷田,于是汝南丰殷富足。李忠为丹阳太守,以儒学变改当地风俗,起筑学校,教习礼容,得到当地民众的拥护。张堪任渔阳太守,捕击奸猾,赏罚必信,得到吏民支持,秩序安定,以至殷富。

    ——据张岂之《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概括汉光帝吏治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光帝吏治改革的影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33年苏联拟定了一项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的建议,建议可以加入国联以缔结抵御德国侵略的区域性相互保卫协议。为加入国联,苏联同一系列国家建立或恢复外交关系,尤其与美国建交等,1934年9月,苏联加入国联担任常任理事国。1935年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召开第七次代表大会,季米特洛夫作了《法西斯的进攻与共产国际为工人阶级的反法西斯主义的统一而斗争的任务》的主要报告,提出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议。1939年,英法苏谈判中,苏联提出在平等互惠基础上缔结互助条约的八项建议,但最终失败。

    ——摘编自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概括苏联在三十年代外交政策的主要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这一时期苏联的外交政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维尔纳·格里希,德国人,大学毕业后,投身东德机器和拖拉机厂工作,1961年转往西德工作,1983年退休。1984年加入了由政府组建的高级退休专家组织,被派往中国武汉担任一家柴油机厂的顾问。他上任后实施一系列改进生产和严把质量关的措施,使产品寿命大大延长,工厂效益明显提升。随后格里希被委任为武汉柴油机厂的第一位“洋厂长”。他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强调纪律约束,努力调动全体职工的积极性,并积极改善职工的福利待遇。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企业效益迅速提升。此外,他还帮助多家德国企业与中国企业建立联系。为表彰他的贡献,德国政府授予他联邦十字勋章,中国政府授予他“十大国际友人”称号。

    ——摘编自贝恩特·格里希《我的父亲维尔纳·格里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洋厂长”格里希企业改革成功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厂长”格里希为中国发展做出的积极贡献。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论述题 共 1 题
  1. 城市的发展折射出社会的变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世纪60年代后,天津逐渐成为北方开放的前沿和洋务运动的基地;

    1878年,朱其昂创办天津第一家近代化私人面粉工厂“贻来牟”机器磨坊;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忙于战事而放松对中国的压迫,天津工业迎来了一个发展的黄金期;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天津作为直辖市,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进一步巩固了中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和商贸中心的地位;

    一五计划期间,天津承担了为国家新建的企业承制机器设备、培训输送人才等艰巨任务,为支援国家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1984年天津成为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80年代后期,天津对外贸易实行自负盈亏新机制,为外贸的快速发展积蓄了能量;

    2005年中央将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纳入国家战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

    2015年,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成为中国北方第一个自贸区;近年来,天津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沿线主要港口的开发建设,天津的世界影响力日益增强。

    天津城市发展的历程蕴含了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中国近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