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5 题,其中:
单选题 20 题,材料分析题 5 题
简单题 11 题,中等难度 14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20 题
  1. 《太平广记》记载:“汉郭况,光武皇后之弟也。累金数亿,家童四百人。以金为器皿,铸冶之声,彻于都鄙。时人谓郭氏之室,不雨而雷,铸冶之声盛也。”材料反映出

    A. 该私人作坊规模宏大

    B. 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

    C. 其手工生产成本高昂

    D. 政府鼓励民间手工业的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宋人向敏中上疏称:“国初惟张昭家有三史。太祖克定四方,太宗崇尚儒学,继以陛下稽古好文,今三史、《三国志》、《晋书》皆镂版,士大夫不劳力而家有旧典,此实千龄至盛也。”这说明

    A. 技术进步推动了文化传播

    B. 修史传统得到传承发扬

    C. 儒学的地位获得显著提升

    D. 藏书成为士大夫的追求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明代张燮《东西洋考》记载:“隆庆元年,福建巡抚都御史涂泽民请开海禁,准贩东西二洋。盖东洋若吕宋、苏禄诸国,西洋若交阯、占城、暹罗诸国,皆我羁縻外臣,无侵叛。而特严禁贩倭奴者,比于通番接济之例。”这说明涂泽民主张

    A. 通过贸易替代羁縻政策

    B. 有条件地开放海外贸易

    C. 政府严格实行海禁政策

    D. 严禁接济东西二洋诸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顾炎武认为:“欲使民兴孝兴弟,莫急于生财。以好仁之君,用不聚敛之臣,则财足而化行。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矣。”这说明顾炎武强调

    A. 民间教化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

    B. 对财富的渴望败坏公序良俗

    C. 君主要以仁德之心来治理天下

    D. 儒家道德标准高于财富积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天朝田亩制度》将全体社会成员划分为“功勋等臣”和“后来归从者”两大类,规定前者“世食天禄”,后者“每军每家设一人为伍卒,有警则首领统之为兵,杀敌捕贼;无事则首领督之为农,耕田奉上”。这实质上反映出太平天国

    A. 重视社会成员的内部分工

    B. 构建“寓兵于农”的社会制度

    C. 实行严格的尊卑等级制度

    D. 力图建立平均主义的理想社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1912年4月16日,袁世凯发布《劝农保商令》,宣示:“现在国体确定,组建新邦,百务所先,莫急于培元气,兴实业。”这反映出此时的民国政府

    A. 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 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C. 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D. 旨在推动工商业的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1925年11月,毛泽东在《反奉战争宣传提纲》中指出,广东革命根据地已经巩固,国民党应积极准备实力。1926年2月21日至24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特别会议,会议指出“现时政局,是中国革命发展中非常紧急时期”,“是国民革命的生死关头”。为此,中共

    A. 倡导实现国共合作

    B. 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

    C. 推动开展北伐战争

    D. 警惕国民党右派叛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1971年,基辛格在一份给总统的备忘录中写道:“三角战略的真正意义就在于使中苏竞相与我们搞好关系”,“美国对双方都有大量选择的余地,而它们彼此之间的回旋余地则比较小。”基于这一外交战略,美国

    A. 改善了中美两国关系

    B. 确立了美苏争霸优势

    C. 离间了中苏同盟关系

    D. 构建了三足鼎立局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在国内,信息化一词的广泛使用是在实行改革开放、确立现代化目标这一大背景下出现的。关于信息化,有人认为,信息化就是计算机、通信和网络技术的现代化;有人认为,信息化就是从物质生产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向信息产业占主导地位社会转变的发展过程;有人认为,信息化就是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演进的过程等。据此可知

    A. 中国信息化时代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改革开放

    B. 信息化进程体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C. 信息技术产业兴起表明中国产业结构发生了根本转变

    D. 信息化进程实现了中国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演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有历史学家认为雅典“每个公民都深切地感到城邦不是异己的、外在的实体,而是个人生活和权力在集体环境中的扩张和放大。在这些条件下,个人经历被广泛分享之后不仅未丧失其私人性质,反而扩展了人类个性的新天地,释放出新鲜的集体力量去缔造繁盛的古典希腊文化。”这段材料可以反映出雅典民主政治中

    A. 城邦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B. 城邦是公民个人集合体

    C. 人类个性得到无限扩展

    D. 个人经历缺乏隐私保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1783年剑桥大学学监约翰·米歇尔在《伦敦皇家学会哲学学报》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提出:“一个质量足够大,并且足够紧致的恒星可能具有如此强大的引力场,以至于连光线都不能逃逸,任何从恒星表面发出的光,还没到达非常远的距离即被恒星的引力吸引拉拽回来。”这被现代物理学家称作黑洞。约翰·米歇尔的这篇文章

    A. 推动了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

    B. 从引力论预言出宇宙的黑洞

    C. 科学回答了时空的本质属性

    D. 建构了现代物理学理论基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经由男性普选产生的议会要取决于民众的愿望,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民主的。然而国家的大臣只向皇帝负责,而不是向民选议会负责。”这主要表明德意志帝国

    A. 实现了全民普选

    B. 推行了议会共和

    C. 实行责任内阁制

    D. 延续了专制主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尽管在1870—1917年间,煤和铁在工业原料中还占有统治地位,实际上,在这个时期结束时,化学家和冶金家们已经把早期工业化的这两位孪生‘大王’变成了大批种类繁多的全新物质。”这则材料的主旨是

    A. 科技进步推动了煤和铁的创新使用

    B. 煤和铁的首要地位已经受到了冲击

    C. 现代工业化进程中缓慢的技术创新

    D. 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煤铁衍生物涌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1961年11月8日,有关英国申请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的谈判正式开始,然而,1963年1月,法国要求无限期搁置谈判。法国总统戴高乐的理由有两个:英国加入共同体,就相当于美国在共同体内安插了一匹“特洛伊木马”;英美特殊关系和英联邦特惠区的存在让英国无法全心全意留在共同体中。法国的态度表明

    A. 法国谋求成为“世界霸主”

    B. 美国主导的阵营内部分化

    C. 欧洲共同体发展严重迟滞

    D. 美英法之间矛盾无法调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下表据张建华主编的《世界现代史(1900-2000)》相关内容编制。表格中苏联经济增长率各项指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时期项目

    “八五”计划期间(1966—1970)

    “九五”计划期间(1971—1975)

    “十五”计划期间(1976—1980)

    国民收入

    7.7%

    5.7%

    3.7%

    工业总产值

    8.5%

    7.4%

    4.4%

    社会劳动生产率

    6.8%

    4.6%

    3.2%

    工业劳动生产率

    5.7%

    6.0%

    3.2%

    农业劳动生产率

    5.4%

    4.1%

    2.8%

    A. 新经济政策的废止

    B. 农庄自主权的扩大

    C. 经济体制改革停滞

    D. 斯大林体制的突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书法家宋曹在《书法约言》中认为要写好某种字体,必须“令字内间架明称,得其字形,再会以法,自然合度……使笔笔著力,字字异形,行行殊致,极其自然,乃为有法。”下列字体最符合这一特征的是

    A.

    B.

    C.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下图是上海小校场木板年画《上海新造铁路火轮车开往吴淞》,描绘了1876年吴淞铁路开通时的情景。该年画

    A. 延续传统绘画的以形求神

    B. 体现我国近代交通的开端

    C. 反映工业革命成果的传入

    D. 表明新交通工具广泛使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下图是1941年全国漫画作家抗敌协会创作并出版的《蜗牛的妄想》,此漫画的主旨是

    A. “抗战到底”只在敌后战场宣传

    B. 日军战略进攻优势明显

    C. 正面战场“失败主义”甚嚣尘上

    D. 中国抗战必将走向胜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下图是2008年中国集邮总公司特别发行的一枚纪念封。作为直接证据,它说明海峡两岸

    A. 实现祖国统一的共同心愿

    B. 达成“一个中国”的基本共识

    C. 打破民间交往的隔绝状态

    D. 人员往来和经济交往更加便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1937年4月26日,德军飞机配合佛朗哥叛军轰炸了西班牙的历史名城巴斯克大区首府格尔尼卡,并用机枪疯狂屠城,造成1600多人死亡,这预示着二战中将有更多的平民惨遭杀戮,当时西班牙一位著名的艺术家创作了一幅黑白相间的壁画来谴责此次屠杀。与这幅壁画的艺术风格最为接近的作品是

    A.

    B.

    C.

    D.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5 题
  1. 分封制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地方政治制度。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春秋时期在政治上基本继承了西周分封体制。但同时也应看到,周天子对分封制体制已失去完全的控制权,再加之分封过程已基本终止,因此分封制实际上已处于名存实亡的状态中。分封制作为一种即将过时的旧制度,已开始解体的过程,另一种即将取而代之的新制度,则在孕育滋生的过程中。

    ——摘编自葛志毅《周代分封制度研究》

    材料二  西周的分封是层层分封,而汉代封建诸侯王国以下依然是郡县制,每个王国领有三四郡、五六郡不等。虽说汉初封建的基础仍然是郡县制,但在理论上各诸侯王与皇帝一样,都是“有土之爵”,因而他们有自行任命官员及收取人头税与田租的两大特权。“七国之乱”被平定后,汉景帝收夺了各王国的支郡,使每个王国仅有一郡之地,并取消了诸侯王享有的前文提及的两大特权,使王国的地位等同汉郡,诸侯王只衣食租税而已。此后,封建已名存实亡,郡与国并称,作为汉代的第一级行政区划。

    ——摘编自李晓杰《九州郡县——中国历代地方行政制度变迁》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时期分封制名存实亡的原因,并指出“另一种即将取而代之的新制度”出现的意义。

    (2)据材料二,概括汉初分封制的主要特点和汉景帝后分封制发生的变化。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到秦汉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特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世俗理性是一个民族走向现代化的重要契因。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早期现代化与西欧内源型现代化的发生机制存在着根本的区别,在西欧,市民阶级的经济活动是导致人们从中世纪神学束缚中解放出来的主要因素。而在中国,西方侵略所引起的强烈的民族生存危机感,以及由此引发的朴素的“求生”的警觉,才是产生中国特殊的世俗理性的基础。洋务运动在中国现代化历史上的重要性,从思想变迁的角度来说,还在于它是中国世俗理性在政治精英中得到特殊发展的重要阶段。尽管这种特殊的世俗理性具有众所周知的价值偏狭性和局限性,但它却引发了从儒家类宗教的信仰主义的文化定势中脱逸出来的历史潮流。

    ——摘编自萧功秦《危机中的变革》

    材料二  自从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渐渐落在下风,特别是十九世纪下半叶,当传统中国被迫进入全球背景下的“万国”以后,传统观念世界受到来自西方的严厉挑战。于是观念世界发生一个重大的转变,即价值观念的转换,中国人开始从以伦理道德为中心的文明优劣观转变到以强弱为中心的文明优劣观,于是“自强”成了中国观念世界的重心所在。

    ——摘编自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材料三  张謇实业救国的动机,显然出于一种深层的忧患意识。那么这种忧患意识又是从何而来的?让我们看看他自己的表述:“儒者宗孔孟。孔子以二帝三王之道,体诸身而欲见诸行事。……吾欲用世之心,犹之孔子也。”“诸君诸君,须是将‘天下一家、中国一人、民吾同胞、物吾与也'之道理,人人胸中各自理会;须是将先知觉后知、先觉觉后觉之责任、人人肩上各自担任。”

    ——摘编自李怀印《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早期现代化》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早期现代化与西欧现代化发生机制的根本区别,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洋务运动世俗理性的局限性。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洋务运动“引发了从儒家类宗教的信仰主义的文化定势中脱逸出来的历史潮流”的含义。

    (3)据材料三,概括张謇实业救国动机产生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分析近代中国世俗理性的双重历史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全球化推动了人类历史进程,也带来了人类观念的变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有争议说,科学与技术的结合使得构成200年前社会景观的全部文明扭曲了。这种结合使一个全新的“现代”国际性文化取代了一个陈旧的地域性文明残迹……纵观历史,激烈的动荡使得西欧以不同于欧亚大陆其他伟大文明的方式脱颖而出。从最近的世界史中,人们也可以看到这种革命性重组的长期趋向的事例,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西方人而且全人类都被卷入其中了。

    ——摘自(美)威廉·麦克尼尔《西方的兴起:人类共同体史》

    材料二  “全球化”作为一种改变现状的变化范式,已经成为了替代“现代化”的一种话语和社会想象。全球化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政治或社会学问题,它同时也是一个文化认同问题,这一文化认同问题与全球化所造成的时间、空间观念上的巨变是联系在一起的。如今,发生在遥远地区的种种事件,都比任何时候更直接、更为迅速地对我们发生着影响。

    ——摘自(美)萨斯基亚·萨森《全球化及其不满》之“都市与文化”译丛序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在17世纪至20世纪初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西欧“脱颖而出”的经济因素。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交通、通讯和大众传媒等角度论证“全球化推动了人类时空观念的变迁”这一观点。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达通畅;280字左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重大变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资本主义因素在19世纪中期的德川经济中就已经出现,封建主义被削弱但没有完全瓦解。来自西方在政治和经济上的挑战,揭露出幕府和上层武士统治集团的软弱无能,由此引起人们对现存社会秩序的怀疑。西方的挑战还带来了幕府或藩无力承担的财政负担。难以承受的财政负担推动物价疯涨,给了业已存在的不满一个新的刺激和方向,激起了一场导致“王政复古”在先,“维新”随后的政治运动。一家叫《日本》的报纸宣称,“我们承认外国文化的优秀,我们珍视西方的权利、自由和平等的理论……首先,我们看重西方的科学、经济和工业。不仅仅因为它们是西方的而被采纳;它们之所以被采纳只能是因为它们能对日本的福祉作出贡献。”日本在文化选择方面相对的自由,吸收欧洲文化的一部分,并不会损坏完整且独特的日本文化实体。日本人提出并实施了一系列建立“现代”国家的政策,这个国家最终将是一个能够与西方平起平坐的强国,日本走向了帝国和发展工业之路。

    ——摘编自(英)威廉·G·比斯利《明治维新》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推动明治维新的主要因素,归纳明治维新中日本建立“现代”国家的主要政策措施。

    (2)据材料概括日本明治维新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治维新对日本发展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詹天佑是中国铁路之父,为中国铁路事业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1893年,为了修建唐胥铁路需要造一座横跨滦河的铁路桥(我国历史上第一座铁路大桥),詹天佑临危受命,以攻坚克难的实干精神,实地调查、测量研究,在我国铁路建设中首次采用气压沉箱法修筑桥墩基础获得成功,大涨了中国人的志气。京张铁路是国内首条完全由我国自己筹资、勘测、设计、施工建造和投入营运的铁路干线。它的工程难度之高在当时的筑路技术条件下堪称之最。在詹天佑的主持下,1909年京张铁路全线胜利通车。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铁路早期技术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的过程。詹天佑将在修建京张铁路时草拟的毕业生升转帮工程司暨递升副工程司办法,以及应具备合格之品行及学识的要求,正式规定章程。这为科技人才的成长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1905年,詹天佑大力倡导全国铁路采用1.435米(4英尺8英寸半)的国际标准轨距。1918年在交通部公布的《国有铁路建筑标准及规则》中有明确规定了这一标准。以后中国各时期的政府均以此为据。

    ——摘编自刘宁《非凡的詹天佑》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詹天佑在中国铁路事业发展中的贡献,简析其时代意义。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詹天佑的良好品质,并指出“人物传记”对史学研究的价值。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