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6 题,其中:
单选题 12 题,材料分析题 3 题,论述题 1 题
简单题 2 题,中等难度 8 题,困难题 6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单选题 共 12 题
  1. 在启蒙运动中,哲学家只占少数,但他们的思想和理论却在启蒙运动中起着主导作用,那些虽没有哲学著作的启蒙学者,也奉行着大体一致的哲学信仰。这主要是因为

    A. 自然科学尚未完全成熟

    B. 哲学家的成就最突出

    C. 哲学革命是运动的目标

    D. 批判宗教神学的需要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931年,苏联集体农庄开始实行按劳动日计酬制,庄员报酬到年度结束时才能得到。1956年改行预付款制,年初以卢布对劳动日单价进行估算,按月预支报酬,年终结算。这一改变

    A. 推动了农业改革的完成

    B. 调动了庄员劳动的积极性

    C. 增强了政治改革的信心

    D. 解决了庄员报酬的不稳定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抗日战争中,几乎所有国民党战区都有苏联军事顾问,唯独在中共领导的军队里没有苏联顾问,即使是苏联记者也只有征得蒋介石本人的同意才能进入中共区域。这说明,当时

    A. 苏联对中共的政策发生了转变

    B.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受到冲击

    C.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出现了分歧

    D. 蒋介石极力防范中国共产党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1969年同新中国建交的国家有44个,到1972年底达到88个。这主要是因为,中国

    A. 对外政策进行了调整

    B. 同美国建立外交关系

    C. 综合国力实现快速增长

    D. 提出和平共处五原则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在古代罗马法中,人是分三六九等的。不同等级的人拥有不同的公权和私权,其评判根据是法律人格。而要成为具有完整法律人格的人,需要具备自由、市民和家族三种身份。这表明罗马法

    A. 有利于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B. 界定了公法和私法的范围

    C. 明确了身份和权利继承的关系

    D. 是平民与贵族斗争的结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1925年,华北五所大学分别就辩题“中国宜用武力统一”举办辩论会,其中四所大学正方获胜。当时有评论称:“正方主张中国宜用武力统一的理由,和一般老百姓希望某一派得胜的思想不谋而合。”据此可知,当时

    A. 北伐战争已具备一定民意条件

    B. 学生辩论扩大了革命群众基础

    C. 军阀割据仍是民族革命的障碍

    D. 专制和大一统观念仍占据主导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某学者回忆20世纪80年代初的研究生经历:“当时中央的提法是‘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而我的论文提出市场与社会制度没有关系,就因为这样答辩过程反复折腾。”该学者的经历表明当时

    A. 学者忽视了政府调控价值

    B. 中国的经济受制于冷战

    C. “双百”方针仍未能恢复贯彻

    D. 主流观念亟待继续解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1876年,中日就中朝关系展开论争,森有礼与李鸿章对答记录节选如下:

    对答1

    森:至国家举事,只看谁强,不必尽依条约。李:此是谬论特强违约,万国公法所不许。

    对答2

    森:中国不收其(朝鲜)钱粮,不管他政事,所以不算属国。李:高丽诸国此是外藩……钱粮政事,向归本国(朝鲜)经理。

    综合两则对答可知

    A. 宗藩关系之争是甲午战争的诱因

    B. 日本运用万国公法挑战朝贡体系

    C. 清廷运用条约体系维护宗藩关系

    D. 中日利益冲突的实质是观念对立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春秋时期的四民体系中,士阶层代表两层含义:一种是指贵族体系中最低一级,另一种是指贵族麾下的武士。在汉武帝后,“士”主要指代经过考试被选拔成官员的知识分子。“士”的概念在这一时期变化反映了

    A. 汉朝贵族制度逐渐消失

    B. 儒学成为国家正统思想

    C. “重文轻武”成为传统

    D. 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如今国家在大力倡导全民阅读,建设学习型社会。有学者在对中国传统社会思想进行总结时提出“要想了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读小说比读古书更直截了当……读小说,不仅当文学读,还当思想读。”这是因为明清小说

    A. 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娱乐需求

    B. 反映市民阶层的精神需求

    C. 故事情节跌宕起伏、通俗易懂

    D. 符合统治者的政治文化需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教育与人才选拔体制的改革关乎国运兴衰。古代科举制度是传统士人进身之途,但在清末有了重大变化,在《拟采用西法十一条折》中提出:改变考试的内容、减少中式的名额、废除文科科考。据此说明科举改革意在

    A. 鼓励经世实学

    B. 废除中式科考

    C. 改变考试内容

    D. 学习西方文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1694-1697年,英国国王威廉三世罢免了内阁中反战的托利党人,建立起由辉格党“小集团”所组成的一党制内阁。威廉此举

    A. 推动了英国政党制度的出现

    B. 行使了法律赋予的权力

    C. 体现了国王与议会权限不明

    D. 削弱了英国内阁的职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3 题
  1.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1889年,光绪皇帝亲政,患禧太后退居颐和园。翁同稣向他们呈交了冯桂芬的《校邠庐抗议》来表达改革思想,他申明,中国的道德准则和伦理教化,仍然必须作为国家根基,其所需的是西方知识的补充,而绝不是被西方知识取代。受其影响,光绪帝1889年开始阅读西方译著,1891年学习英语。中日甲午战争后,深感瓜分危机的翁同稣认识到中国不改革就无以为继。同时,他也看到了通过改革可以从李鸿章和张之洞手中夺取现代化的领导权。因此,他力图赢得皇帝和皇太后两方的支持,以确保自己在运动中的领导地位。他还向年轻有为的士子和官员寻求支持,康有为便是其中的一位,翁有意使他在这场温和变革中成为自己的主要助手,便把他推荐给了皇帝。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翁同稣力推改革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翁同稣的作为。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二战后期,苏联确定了在战后继续与西方合作的外交战略,为此在其周边国家和力量所及的地区推出了"联合政府"政策。通过各国共产党实施的这一政策,在西方势力范围内表现为共产党必须放弃武装,进入以资产阶级政党为主导的政权机构,而在苏联势力范围内则表现为允许各种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政党进入以共产党为主导的联合政府。然而好景不长,在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的双重影响下,美国与苏联之间本质的不信任,以及各国党自身利益的驱使,造成"联合政府"政策在东、西方同时破产,冷战随之兴起。

    ——据沈志华《斯大林的"联合政府"政策及其结局》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推行"联合政府"政策的背景。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苏联推行的"联合政府"政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嘉靖倭乱”的发生,是明朝“海禁”政策导致的全球化与中国市场需求之间相互矛盾和冲突的结果。1567年,嘉靖皇帝痴逝,随后隆庆皇帝即位。隆庆皇帝宣布在津州月港开海,允许津泉两府商人出海贸易,“准贩东、西二洋”,从而形成隆庆开海的局面。有人测算,晚明从月港流入中国的白银,16世纪七十年代年均约28.5万两,八十年代年均约88.9万两,到1600年以后年均达到100万两的规模。伴随着白银的大量流入,中国的商品也源源不断地输送至东南亚各港口。与此同时,明末的海外市场需求也直接刺激了江、新、阔、亭、数等地区的丝织业、棉织业、染织业、制壳业、铁器业、制糖业等行业的发展。

    ——摘编自陈高胜《隆庆开海:明朝海外贸易政策的重大变革》

    材料二  1898年,清廷下话:“欧洲通例,凡通商口岸,各国均不侵占。现当海禁润开,强邻环何,欲图商务流通,隐杜视舰,惟有广开口岸之一法。”经过新政期间的努力,截至辛寒,中国自开商峰(意即中国主动开放的通商口岸,它与条约口岸的实质区别在于是中国政府还是西方列强控制了口岸的政治决策权及行政管理权)的数量已由成成时期的3个增加至19个,如果加上同时期东北开放的16个,其数量已多达35个。

    ——摘编自杨天宏《近代中国自开商峰研究述论》

    材料三  自2013年设立上海自贸区至令今,我国已设立四批自贸区,再加上刚刚宣布的海南自贸区(港),我国的自贸区数量将达到12个,正是这些自贸区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门户。除了海南的跨“级”连跳,直接批准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试点和自由贸易港外,其他已经获批设立的10个自由贸易区最有机会实现升级“自贸港”。

    ——整理自候名芬《我国创办经济特区的历史进程和当代价值新论》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隆庆开海的历史背景,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比较隆庆开海与晚清自开商埠的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晚清自开商埠。

    (3)根据材料三,简析新时期中国自贸区(港)设立的作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论述题 共 1 题
  1. 材料  1699年,格列佛出发远航。1711年,格列佛来到没有金钱,没有军队警察的慧骃国(即中国)。他向他的慧骃主人解释说:“那里(英国)的人认为,不管是用还是攒,钱都是越多越好,没有个够的时候.富人享受着穷人的劳动成果,而穷人和富人在数量上的比例是一千比一。因此我们的人民大多数被迫过着悲惨的生活”。

    在格列佛眼中,他的慧骃主人的神态和“哲学家试图解决某种新的困难现象时并无不同”慧骃国的统治阶层也表现得和“哲人”一般,国王是个理智贤明、勤劳勇敢、仁慈友爱、公正诚信的理想人物。

    格列佛的慧骃主人批评英格兰的政府显然“严重欠缺理性,以致严重欠缺美德,因为单单理性就足以统治理性的生灵”。在格列佛眼里,慧骃代表着自然最完美的状态,它们有着天赋的理性。这种理性的完美足以带来德性,因而基督教道德成为多余的。

    ——整理自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1726年

    结合所学知识从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重大历史现象,并简要评述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评述要准确全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