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9 题,其中:
选择题 3 题,单选题 22 题,材料分析题 4 题
简单题 6 题,中等难度 21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3 题
  1. 两汉和魏晋时期,士子必须获得地方官员及世族豪门的推荐,才能参加考试。而唐代规定,士子可以自带一种叫做“牒”的身份证明即可直接报名参加考试,地方政府不能压制。这一变化反映了唐代

    A. 选官不受身份限制

    B. 宗法关系仍受重视

    C. 人才选拔渐趋开放

    D. 官僚政治逐步形成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永乐年间,内阁只是一个特命人值的朝臣辅佐皇帝办理机务的处所,六部等部院的政事都直接呈送皇帝。但到宣德年间,明宣宗让阁臣兼任六部尚书并“票拟”皇帝谕旨,经由皇帝“批红”后再经内阁下达部院。材料表明宣德年间

    A. 内阁成为法定的行政机构

    B. 君主权力受到内阁的制约

    C. 六部权力较明初大为下降

    D. 六部不再直接听命于皇帝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在宋朝,中央政府设转运使主管路级行政区的财赋,除神宗元丰改制时以外,宋朝始终没有放弃对转运使财赋转运的审计权,而且南宋还采用逐级申报财政的办法来对转运使进行监督。这表明在宋朝

    A. 中央以转运使监督地方行政长官

    B. 政府重视完善地方军政体系

    C. 财权是中央控制地方的重要手段

    D. 中央注重对地方的财政支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22 题
  1. 1955年12月27日,美国国务卿杜勒斯给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的信中表示:“朝着一体化方向发展当然是艾森豪威尔总统和我极为重视的一种趋势”,“美国准备对任何旨在进一步加强欧洲一体化的有益建议表示欢迎”。美国的这一表态

    A. 出于全球战略需要的考虑

    B. 对欧共同体的作用估计过高

    C. 有利于推进德国统一进程

    D. 忽视了苏联对欧洲一体化的敌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947年苏联向中共提供了价值1.51亿卢布的各种武器、设备和战略材料;1948年苏援增至3.35亿卢布,1949年进一步增至4.206亿卢布。与此同时,美国也向国民政府提供了大量援助。这反映了

    A. 中苏两国关系走向破裂

    B. 冷战从欧洲蔓延至中国

    C. 世界局势影响解放战争

    D. 美苏两国主导国共内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历史学家王家范认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国家军事、行政消费大大超过社会个体成员的消费;非生产人口的消费大大超过生产人口的消费;生活性消费大大超过生产性消费,奢侈性消费大大超过正当性消费。”材料中所述的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 巨额的军事、行政开支

    B. 贵族集团追求奢华生活

    C. 官僚集团普遍贪污浪费

    D. “大一统”的集权统治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题文)清人全祖望说:“宗祠之礼,则所以维四世之服之穷,五世之姓之杀,六世之属之竭,昭穆虽远,犹不至视若路人者,宗祠之力也。”这说明宗法制旨在

    A. 强化专制集权

    B. 巩固宗族团结

    C. 稳定统治秩序

    D. 维护社会和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陈旭麓说“自从有了民主政治的理想之后,官僚政治就一直成为人们憎恶的抨击的对象。这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在历史地看,官僚政治的出现也有过它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下列历史现象符合以上观点的是

    A. 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B. 九品中正制代替察举制

    C. 内阁制代替丞相制

    D. 土地私有制代替井田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清政府于1884年在天山南北地区改军府制为州县制,建新疆省;1907年又将被满人视为“龙兴之地”的东北三个将军辖区改为奉天、吉林和黑龙江三个省,并相继启动蒙古建省和西藏改制,只是尚未完成,清朝即被推翻。上述地区管理体制的变化说明清末统治者

    A. 通过建省移民解决人地矛盾

    B. 试图通过改制加强君主专制

    C. 近代民族国家观念有所加强

    D. 以巩固边疆来抵制国内革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北约建立时,政治协商制已成为北约成员国联合与合作的重要纽带。然而,在朝鲜战争的政治与军事中,北约并没有发挥作用。在古巴导弹危机中,大多数盟国只是在美国总统宣布对古巴实施封锁前45分钟被告知这一事件的进展。由此看出

    A. 政治协商制受制于成员国力量对比

    B. 北约成员国合作的基础丧失

    C. 美国与北约盟国之间既合作又斗争

    D. 西欧与美国之间的矛盾激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据统计,明代监察御史共209人,其中进士出身者180人,非进士者只有29人。实际充任给事中之职者,一般都是“在各衙门办事进士及历俸二年以上行人、博士并推官,知县三年考满到部者”。这表明当时

    A. 科举是官员的主要来源

    B.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C. 注重考查监察官员素质

    D. 监察机构日益膨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学者李零在《我们的中国》一书中提出“西周的四合院”的研究视野,认为以西周为中心,东南西北被辐射地区可以视作西周的“前庭后院”,它们之间相互交流,人才往来,贵族通婚,形成了紧密的文化中心。该观点

    A. 强调分封制孕育着国家统一的因素

    B. 认为分封制标志中华民族形成

    C. 认为西周政治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D. 认识到分封制易造成地方割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乾隆时期,军机处扩大到“内而六部卿寺,暨九门提督,内务府太监之敬事房,外而十五省、东北奉天、吉林、黑龙江将军所属,西南至伊犁、叶尔羌将军、办事大臣所属,迄至四裔诸属国,有事无不综汇”。据材料可推知军机处

    A. 对皇权具有一定制约

    B. 成为清朝正式机构

    C. 成为全国政事的中枢

    D. 全面取代内阁职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王玉哲在《中华远古史》中讲到,“商汤前后,夏、商、周是三个大小不同的民族并立,它们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没有后人所想象的那种君臣隶属关系。……那种君臣上下隶属的体系,是从周公东征胜利,占领了广大地区,创立了一套完整的分封制度以后,才逐渐形成的。”这说明

    A. 周公东征前国家尚未正式形成

    B. 分封制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C. 分封制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管理

    D. 世袭制到周公以后才逐渐形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以下是有关古代“通判”一职的史料记载。

    史料

    出处

    (943年,张易)以水部员外郎通判歙州……郡事亦赖以济。

    《南唐书张易传》

    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

    《宋史职官志》

    (南宋通判)有按察之名,无事权之实……督经总制钱为职业。

    《四库全书后村集》

    据此可以断定的是

    A. 通判一职的设置始于南唐

    B. 南宋通判的职权有名无实

    C. 通判行使地方最高行政权

    D. 通判发挥过地方监察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在谈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时,罗素认为,“许多人确实有一种倾向于战争的本能””许多原因导致战争,但是,随着所有市民欢迎战争爆发,‘受挫的情绪’是战争狂热的主要原因”。罗素的观点

    A. 代表了当时欧洲各国的普遍认识

    B. 不符合唯物史观对战争的正确认识

    C. 反映了当时英国统治阶级的立场

    D. 揭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在历史上,日本曾一度是以德国为师的,明治维新基本上就照搬了普鲁士的样本,但在一战中,日本向德国发出最后通牒:“立即撤退在日本及中国海上的一切德国军舰,不能撤退者,立即解除武装”。这一变化旨在

    A. 争夺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

    B. 遏制俄国在环太平洋的势力

    C. 维护东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D. 维护英日在远东的共同权益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列宁指出:“凡尔赛体系使世界十分之七的人口陷于被奴役的地位。这些奴隶遍及全世界,受英国、法国和日本等一小撮国家的宰割。”这表明该体系

    A. 加强了英国殖民帝国的地位

    B. 带有帝国主义的掠夺性

    C. 形成了稳定的国际关系秩序

    D. 解决了法德之间的矛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1918年1月8日,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十四点和平纲领”:“公开和平条约,必须公开缔结;无论战时与和平时期,公海航行绝对自由;尽可能消除一切经济壁垒,建立平等的贸易条件……成立国际联盟以维持世界和平。”这表明

    A. 国联成为各国谋求和平的讲坛

    B. 世界和平时代的到来

    C. 世界性的战争得到有效地遏制

    D. 美国经济实力的增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1920年,美国海军部长丹尼尔斯宣称将在五年内建造137艘军舰;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表示:“大不列颠宁愿花尽最后一分钱,也要保持海军对美国或其他任何一个国家的优势。”日本则公布了规模巨大的八八舰队计划。这些现象足以证明

    A. 日本是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

    B. 华盛顿会议召开的必要性

    C. 英国开始丧失世界霸主地位

    D. 《五国条约》成为一纸空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1934-1937年,美国连续出台三个中立法案,规定美国在世界其他地区发生的战争中保持“中立”,不得向交战双方输送军火和战略物资。但1939年11月,美国国会通过新的《中立法》,允许其它国家在现金购买、运输自理的条件下,购买美国武器。这一变化

    A. 有利于英国在欧洲战场上作战

    B. 表明美国实际上已与苏联结盟

    C. 代表着美国放弃孤立主义政策

    D. 与德军发起西线进攻密切相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如下图为名为“希特勒、墨索里尼和狗”的漫画。漫画中希特勒对墨索里尼说:“你知道有些狗是只会吠而不会咬人的吗?”这幅漫画讽刺了

    A. 亚非的局部反法西斯战争

    B. 西班牙内战

    C. 英法的绥靖政策

    D. 苏联的中立政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二战后期英国首相丘吉尔和苏联领导人斯大林曾在某次国际会议上划分了对某些国家的战后控制权。此表透露的正确信息是

    罗马尼亚

    希腊

    南斯拉夫

    匈牙利

    保加利亚

    苏联

    90%

    10%

    50%

    50%

    75%

    英国

    10%

    90%

    50%

    50%

    25%

    A. 苏联与英国企图避开美国瓜分东欧

    B. 冷战事实上在二战后期已经开始

    C. 苏联与英国势力相当

    D. 带有明显的大国强权色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2019年3月2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与到访的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举行会谈,并签署公告正式承认以色列对戈兰高地的主权。以色列对戈兰高地的占有

    A. 履行了联合国的有关决议

    B. 有利于中东和平进程的发展

    C. 是第三次中东战争的结果

    D. 符合“以土地换和平”原则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元代的中书省只是国家最重要的执行机关和政令上传下达最高一级的行政机构。并不是中原王朝传统宰相机构的自然发展,而是大蒙古国时期大断事官机构的延续,元代官员都以君主家臣和奴婢身份出现。这说明中书省的本质

    A. 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

    B. 只是君主威权的延伸

    C. 有力制约君主的权限

    D. 保留大量蒙古制残余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4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人一边哀叹欧洲衰落了,一边思考欧洲向何处去的问题。整个20年代,有关欧洲统一的文章、著作、杂志在英、德、法等国相继出版,呼吁建立欧洲合众国。当欧洲联合的呼声在民间日趋高涨之际,法国总理白里安于1929年在国联大会上提出了以法、德和解为基础的“欧洲联邦”计划,后又发表备忘录,着重强调政治行动,主张建立欧洲各国参加的政治机构。然而,他的欧洲联合方案提出后,其他欧洲国家都态度冷漠,甚至表示反对。最后,“欧洲联邦”计划不了了之。

    ——摘编自陈乐民《欧洲观念的历史哲学》

    材料二  摧毁了纳粹政权的时候,我曾自问,对这个生灵涂炭民穷财尽的欧洲大陆的兄弟公民们,我能向他们提出什么最好的建议呢?我的建议可概括成一句话:联合起来。创造欧洲家庭的第一步必须是法国和德国建立一种伙伴关系。我们同欧洲在一起,但不是其组成部分。我们对它感兴趣,同其联系交往,但不能被并入或同化。由于我们处于英帝国和英联邦的中心地位,并在英语世界里与美国有兄弟般的关系,因此,我们不能接受欧洲联邦制度中充分成员国的地位。

    ——丘吉尔《欧洲的悲剧》

    材料三  1949年9月25日戴高乐在波尔多发表演讲时明确表示:“将来会不会有一个欧洲,就要看在日耳曼人和高卢人之间会不会直接达成一个协议。只要法国不居领导地位,欧洲就无法形成、我所说的是一个站起来的、不受牵制的法国。”

    ——《戴高乐演讲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欧洲联邦”设想未能实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丘吉尔和戴高乐“欧洲观”的异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杜鲁门参加波茨坦会议本来首要目的是力争苏联如期对日作战,会议最初几天,杜鲁门就得到斯大林决心如期对日作战的秘密保证,可是,原子弹爆炸成功后,美国一反常态,由迫切希望苏联参战迅速转为不愿苏联介入对日战争。1948年下半年起,鉴于整个国际形势发生的急剧变化,美国重新调整远东战略,支持日本复兴经济,被捕战犯被大批释放,完全终止战争赔款,默许右翼势力重返政坛,支持日本政府加强警察力量等等。

    ——摘编自《美国通史第6卷》(刘绪贻主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盟国对德、日两国军事占领的不同之处。指出美国在苏联对日作战问题上态度转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对其远东战略的调整,简析调整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刚在国共内战中获胜的毛泽东,把杜鲁门的宣告视为反映出美国人害怕共产主义阴谋,色厉内荏;他把它解读为,美国开始想采取行动,扭转共产主义在中国内战得胜的局面。杜鲁门保护台湾,等于是支持美国仍然承认为中国合法政府的国民党政府。美国逐步加强援助越南,北京视之为资本主包围中国的行径,凡此种种加起来,都促使北京采取美方最不愿见到的措施。毛泽东有理由认为,如果他不在朝鲜阻挡美国,他或许将会在中国领土上和美国交战;最起码,他没有得到理由去作出相反的结论。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大外交》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艾森豪威尔政府经常干涉发展中国家内政,导致了发展中国家的反美浪潮此起彼伏,而美国国内存在的种族歧视问题,也严重影响到美国的国家形象。1960年,肯尼迪在他的竞选演讲中提到,苏联援外人员在不发达国家工作,并为世界共产主义事业不惜在海外度过一生,艾森豪威尔的外交人员在训练有素的苏联援外人员面前败下阵来他认为只有愿意为自由事业服务的美国青年男女用他们的技术和奉献精神献身于自由事业,才能回击并完全有能力制止赫鲁晓夫先生的使者削弱自由世界的尝试。1961年3月1日,肯尼迪总统签署了建立和平队的特别行政命令,和平队成立的最初四个月里,总部共向加纳、尼日利亚印度、巴基斯坦等九个国家派遣了124名志愿者,包括地质学家、测量员、土木工程师、教师和医生等,和平队的历程由此拉开帷幕。

    ——摘编自(美)凯琳史薇姿《你能为你的国家做些什么:和平队的口述史》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北京采取美方最不愿见到的措施”是什么?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这样做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组建“和平队”目的,并分析其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邓嗣禹在《中国考试制度史》中论及科举制:“(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1910年梁启超说“科举非恶制也”,“此法实我先民千年前之一大发明也”。1912年,孙中山在《临时政府公报》第24号中提及考试的重要意义:“任官授职,必赖贤能,尚公去私,厥惟考试。”孙中山的观点导致了后来民国考试院的建立,实际上是科举制的复活。

    ——于涵:《高考制度恢复40周年内容改革评述》

    材料二  在14世纪,欧洲来华人士便将中国通过科举,即统一考试的选拔人才模式,向本国做了详细介绍和推荐,其中,英国人对此最有兴趣,“英国当时的学术界和开明官员,力主仿效中国文官取士手段,机会均等,公开考试。1853年,英国王室任命查理特罗维廉和斯坦福诺斯科特两位爵士,负责英国文官制度的改革和方案草拟。西方结合当时的工业革命和民主、人权的需要,考试将智力水平、知识结构、实用技能、心理素质,统统纳入考试的内容。除了笔试方式,欧美“科举”中最重要的是口试和面试制度的确立,比中国的“殿试”,由皇帝一人御笔钦点手段,更为完善和科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从隋朝到清末科举制度兴盛和废止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科举制对英国的影响及西方在选官制度方面的新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