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7 题,其中:
单选题 12 题,材料分析题 4 题,论述题 1 题
简单题 2 题,中等难度 12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单选题 共 12 题
  1. 1874年,日本以“番地无主”为由侵略台湾。清廷在给闽浙总督的上谕中强调:“番地虽居荒服,究隶中国版图……遂听其蛮触相争,必为外国所轻视,更生觊觎。该督惟当按约理论,阻令回兵,以敦和好。”这表明清政府

    A. 高度重视台湾的海防地位

    B. 防范西方列强干预

    C. 以近代外交方式维护主权

    D. 力图维护天朝尊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罗马法规定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关系人包括代理人、证人、鉴定人等,在民事诉讼中应承担陈述真实情况的义务,对故意违背真实义务的人处以“虚言罚”。这表明罗马法

    A. 遵循私法至上

    B. 重视诉讼程序

    C. 注重诉讼诚信

    D. 崇尚科学理性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2000年10月通过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宣言》指出:“中非合作论坛是中国和非洲在平等互利基础上的集体对话框架,谋求和平与发展是中国和非洲国家的共同目标;强调只有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才能使发展中国家有效参与国际决策进程。”该宣言

    A. 促进了亚非拉新兴民族国家的独立

    B. 改变了美苏共同决定世界事务的局面

    C. 凝聚了中国与非洲共同发展的愿景

    D. 推进了大国合作共赢新型关系的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古代文件传输主要依靠驿站。《唐律》规定:驿丁抵驿,须换马更行,不然杖八十。又规定:凡误期,应遣而不遣者,杖一百;文书晚到一天杖八十,两天加倍,以此类推,最重的处徒罪二年。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 邮驿制度强化了中央集权

    B. 唐法律遵行轻罪重罚原则

    C. 邮驿制度有利于政令畅通

    D. 唐政府行政效率大为提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929-1941年,苏联共建成大型国营企业9000多个,新增大型国营农场2752个,拖拉机站7064个,新建铁路13412公里,新增邮电企业3.6万个。苏联成就的取得

    A. 得益于计划体制的实施

    B. 深受新经济政策的影响

    C. 借助了二战的有利时机

    D. 受到罗斯福新政的推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1857年3月8日,美国纽约纺织女工走上街头抗议恶劣的工作条件和低薪;1910年,第二国际筹划设立国际劳动妇女节;1914年3月8日,欧洲多国妇女举行反战示威;1917年3月8日,俄罗斯妇女的罢工拉开了“二月革命”的序幕;1924年3月,中国国共两党共同庆祝妇女节;1975年,联合国开始庆祝妇女节。可见,这一节日

    A. 由世界民主运动共同促成

    B. 适应了民族解放运动的要求

    C. 植根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

    D. 完成了保障妇女权益的使命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在甲骨文中,“德”字左边是表示路口或行动的符号,下边是一只眼睛,眼睛上有条垂直线,意为行动要正,目不斜视。下图西周铭文的“德”字多了一个心字底,古人认为心是思维的器官。《易经》中“君子进德修业”的“德”指道德、品行。德字的嬗变可用于研究

    A. 绘画艺术的起源

    B. 官府垄断教育的状况

    C. 儒家思想的渊源

    D. 秦朝统一文字的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唐朝开辟了丝绸之路中从葱岭往西经过中亚、西亚到欧洲的西段后,往来于丝绸之路的人们不再仅仅是商人和士兵,为寻求信仰理念和文化交流的人们也逐渐出现在这一时期。由此可知

    A. 唐朝的繁荣强盛吸引了大量外国人来华

    B. 丝绸之路西段开通推动了中外交流发展

    C. 开明兼容的政策外国人来华的主要原因

    D. 唐代对外交流为世界文明做了重要贡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明朝万历十二年(1584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在广东肇庆知府的支持下,刻印了中国第一幅依照西洋方法绘制的世界地图。随后,根据这一地图的形制重新刻印的地图不断出现,甚至万历皇帝也令人绘制了《坤舆万国全图》。这批地图

    《坤舆万国全图》(翻刻版)

    A. 冲击了中国士人的思想世界

    B. 动摇了天朝上国的陈腐观念

    C. 带动了中西文化的长期交流

    D. 诱导了对外政策的根本转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五四运动以后,学生和思想界领袖们得到了商人、民族资本家和工人的支持,希望通过思想改革、社会改革来建设一个新中国。中国传统的伦理教条、风俗习惯、文学、历史、哲学、宗教,以及社会和政治制度,都遭受到猛烈批判。这主要是由于五四运动

    A. 找到了民族救亡正确道路

    B. 推动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发展

    C. 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

    D. 弘扬了爱国进步与民主科学的精神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抗战时期,数以千计的学生、知识分子和艺术家离开城市前往延安,把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抗战等对广大民众显得陌生而遥远的概念,以通俗的形式广泛宣扬。这种宣传动员

    A. 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B. 加快了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

    C. 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国化

    D. 利于改善中国抗战的国际环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下表为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重点建设城市非农业人口的变动情况表,根据表格可知,新中国初期1949—1957年全国重点建设城市年末非农业人口变动情况(不包括市辖县)单位:万人

    年份

    成都

    西安

    兰州

    武汉

    洛阳

    包头

    太原

    大同

    1949

    66

    39.76

    17

    103.47

    7

    9.00

    21.46

    8.91

    1957

    111

    101.82

    70

    215

    45

    39.93

    83.13

    29.05

    增长率(%)

    68.2

    156.1

    311.8

    107.8

    542.9

    343.7

    287.4

    226.0

    A. 建立国营经济促进了城市发展

    B. 合理调整工商业推动人口迁移

    C. 一五计划有利于平衡工业布局

    D. 优先发展重工业改变工业结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4 题
  1. 阅读下面两幅图及相应的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罗汉图》(宋刘松年绢本设色,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此图又名《猿猴献果图》,为《十六罗汉图》(现仅存三幅)之一。作品虽取自佛教题材,实际上已有明显的世俗化倾向。画中的罗汉双手相交,伏在一横斜树枝上作沉思状。此形象已不同于早期怪异的西域特征,更接近现实的世俗生活。罗汉注视着眼前两只温顺的小鹿。树上有两只活泼的猿猴在摘果子,树下一清秀文稚的小和尚正双袖合抱去接其中一只猿猴扔下的果子。这种极富生活情趣的描写,也淡化了作品的宗教气氛。画中罗汉与小和尚的僧袍僧衣的用色在多样变化中求得协调和谐。

    材料二 

    西斯廷《圣母像》。16世纪,意大利美术家拉斐尔的圣母像则是温柔的,慈爱的,美丽的。在拉斐尔的画中,耶稣在圣母的怀里,圣母用慈爱的目光注视着他,无论是孩子还是圣母都洋溢着幸福。年轻的圣母就像带着孩子的民间母亲,充满了母爱。美丽温柔的圣母脸上洋溢着坦然的骄傲,因为她怀抱的孩子将拯救世间,同时她的脸上也流露住一种不舍之情,因为她将把心爱的儿子奉献人间,拯救人类。它不仅画出了女性的温柔与秀美,更歌颂了圣母的崇高行动。其对圣母的赞美,在生活美的价值观上战胜了基督教的厌世哲学。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罗汉图》与西斯廷《圣母像》共同点,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分析其产生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两幅图所刻画神像在内涵上的不同点,分析产生不同的根本因素,与中国比较这种内涵对欧洲历史发展走向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其改革取得了重大成果。然而,朱熹认为王安石变法“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庚,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卒之群奸肆虐,流毒四海。”冯梦龙的《警世通言》中也有这样的故事:将次天明,老妪起身,蓬着头同一赤脚蠢婢,赶二猪出门外。婢携糠秕,老妪取水,用木勺搅在木盆之中,口中呼:“罗,罗,罗,拗相公来。”二猪闻呼,就盆吃食。婢又呼鸡:“王安石来。”群鸡俱至。近代思想家梁启超则说:“呜呼,皋夔伊尹(均为古代贤相),遐哉邈乎(久远的意思),其详不可得闻,若乃于三代下求完人,惟公庶(指王安石)足以当之矣。”

    (1)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王安石变法是针对哪些社会现象?变法有什么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熹、百姓和梁启超对王安石变法不同评价(或态度)的原因。这种不同说明了什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苏联解体后,美国发动了3场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反恐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然而,阿富汗反恐战争和伊拉克战争都留下了恐怖活动和游击战争的后遗症。由此看来,……把阿富汗和伊拉克分裂成几个国家可能就会避免恐怖活动和游击战。虽然这是犯罪,但是经常犯罪的美国是不介意多犯几条罪的。

    ——(美)R·G·格兰特《现代战争》

    材料二  美国军事战略主要采取两种手段:一是直接利用战争或军备竞赛增强美国的经济实力,使美国的霸权系数加大;二是借助战争削弱其他国家的经济实力,使美国的经济实力相对增强,实现全球霸权。军事战略不仅是达成经济目的、捍卫美国霸权的主要工具,而且也是应对其他潜在竞争对手的手段。

    ——《揭开美国对外政策的迷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对外发动的几场战争造成的恶果,并分析美国为什么“不介意多犯几条罪”。

    (2)根据材料二,析美国军事战略实施两种手段的根本目的,举例说明美国两种军事战略手段取得的成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历史选修6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谋福利的职业,那么,我们就不会被它的重担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做的牺牲。那时我们感到将不是一点点可怜而自私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千万万的人,我们的事业将不会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马克思的《年轻人在选择职业时的思考》

    材料二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奴隶们起来,起来。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我们要做天下的主人。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国际歌》歌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克思在为人类谋福利方面做出了哪些重要贡献?

    (2)根据材料二,概括当时国际工人运动特点。分析产生这些特点的原因。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论述题 共 1 题
  1. 今年是新中国建国90周年,下列漫画从作者的视角再现了普通百姓消费的变迁,反映了新中国社会经济的巨大变化。

                    第1组

                    第2组

    根据材料,提取图片的有关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新中国历史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