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2 题,其中:
选择题 4 题,现代文阅读 3 题,文言文阅读 2 题,诗歌鉴赏 1 题,情景默写 1 题,材料作文 1 题
简单题 3 题,中等难度 5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4 题
  1.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在金银市西华门十字路口,车来人往,交通繁忙,交通协管员再三劝阻行人们不要闯红灯,但有些人对此        ,一旦发生危险,后果不堪设想。

    ②一对小情侣为了所谓的浪漫,把生命       ,在铁轨上牵手散步。这属于逼停列车的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不仅会被罚款,还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③沈海高速涵江出口是涵江城区的一个“窗口”,但难以想象的是,这里焚烧垃圾现象却持续了一年时间,当地有关部门为何能           ,不加以制止呢?

    A. 置若罔闻  置之度外  熟视无睹

    B. 熟视无睹  置若罔闻  置之度外

    C. 置之度外  置若罔闻  熟视无睹

    D. 熟视无睹  置之度外  置若罔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嬉闹    干细胞(gàn)   金刚钻   以身作责  栉风沐雨(zhì)

    B.发酵(jiào)  三部曲     暴发户   浮想联篇  自怨自艾(yì)

    C.气氛(fēn)  白内障     哈密瓜   优柔寡断  硕果累累(léi)

    D.敕造(shè)  压轴戏(zhòu)  一炷香  出其不意   莫衷一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中美如果不合作,世界上的许多议程都难以进行,中美关系如果恶化,将会给两国关系以及世界格局带来重大的影响。

    B.十八岁以前是孩子长高的重要时期,请家长们在起居、饮食、运动及心理等方面应该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做好相应的准备。

    C.我国的航天事业如今已走过近60年光辉历程,中国航天逐渐以实验为主的探索,向为民众提供服务创造价值的产业转变。

    D.在云航大桥开工奠基仪式上,张书记一再强调,对工程施工是否认真负责,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质量,大家要深思而慎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言外之意,指话里暗含的没有直接说出的意思。概括下面语段中门采尔的言外之意最准确的一项是

    一位不知名的画师向著名画家门采尔诉苦说:“为什么我画一幅画只需要一天工夫,而卖掉它却要等上整整一年呢?”门采尔很严肃地说:“倒过来试试吧,亲爱的!”

    A.亲爱的,你在画的创作上花的时间太少。

    B.我总是用上整整-年的时间来画一幅画。

    C.我想,你在卖画上用去了太多的时间。

    D.用一年时间画一幅画,你就能心想事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城市、乡村、自然环境,是文明诞生以来,人类面对的三类主要空间。比较而言,城市是多样文明要素高密度聚集的空间,乡村是文明要素低密度聚集的空间,自然环境是还没有人去干预或人类不去干预的空间。适宜人生存的自然空间是文明生成的先决条件,没有同自然空间的和谐,也就没有城市和乡村的存续、发展。这是思考、推进城市和乡村发展,改善城乡关系,推进城乡融合的一个根本性前提。推进城乡融合,需要对城市、乡村、自然环境这三类空间的合理关系进行伦理反思与确认。

    在历史与现实中,人们所理解和推进的城乡关系、城乡融合,存在一些值得反思的问题。

    其一,用二元思维理解、 营建城乡关系。其实,城乡关系不只是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关系,更是城市、乡村、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城乡关系的问题也不是简单的传统与现代的关系问题,乡村不等于传统,城市也不等同于现代。乡村与城市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城市与乡村中都有代表人类文明本性与非文明的要素与内容。这样,推进城乡融合就不是简单地把乡村城市化或者城市田园化的问题,而是一种具体而复杂的行动过程,需要具体厘清现有城市与乡村中存在的优势与问题,营建更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新格局。其二,以经济利益至,上逻辑理解、推进城乡融合。经济利益至上逻辑对现代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在城乡关系问题上,简单地以经济利益至上原则作为主导原则,则会导致城乡空间价值的抽象化、单一化。漠视城市关系的复杂伦理内容,其结果可能是城市与乡村的双重破坏,城市与乡村的新型对立。

    推进城乡融合,需要超越二元思维,营建有利于城乡融合的空间伦理理念。城乡融合是一个综合的空间转换过程。推进城乡融合,首先,需要处理好城市、乡村、自然环境三类空间之间的关系,营建三者和谐共生的发展格局;其次,需要处理好物理、社会、心理空间的关系,在城市与乡村同时营建环境美好、社会和谐、心理健康的发展态势;再次,需要处理好历史、现实、未来空间的关系,注重城乡中的传统建筑等历史空间的保护,注重运用新技术为当代人营建更好的生活与工作空间,并注重为未来发展预留生存与发展的空间。

    推进城乡融合,需要改进运行机制,营建有利于城乡融合的空间伦理规范。原来城乡分立式的空间权利结构,在相当程度上阻碍了城乡融合的良性推进。一方面,城市土地与乡村土地的空间权利存在巨大差异;另一方面,城市与乡村在交通、医疗、社保、教育等基本公共权利以及工作机会、社会流动性等发展权利方面存在重大差异。虽然国家出台了新的户籍制度、医疗保障制度等一系列政策,但城乡在发展权利方面依然差异明显。差异的形成有其复杂历史原因,其改善也不会一蹴而就。调整城乡分立性的公共资源投入机制与公共服务配置方式,推进城市权利与乡村权利的均等化、平等化,对可持续地推进城乡融合,具有方向引导及基础保障作用。

    (节选自陈忠《城乡融合的空间伦理特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自然空间不具有文明要素,却是文明生成的先决条件,决定着城、乡的存续与发展。

    B.城市与乡村都有文明与非文明要素,只是城市文明程度更高,而乡村的历史更悠久。

    C.以经济利益至,上逻辑推进城乡融合,使城乡均遭受破坏,造成了二者之间新型对立。

    D.推进城乡融合要保护传统建筑等历史空间,也要营建适合当代人的生活与工作空间。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城市、乡村、自然环境三者的关系人手,分析了推进城乡融合应注意的问题。

    B.文章分两点阐述如何推进城乡融合,一是突破二元思维的伦理,二是改进旧运行机制。

    C.文章第二段与三、四两段之间构成了总与分的关系,阐述了推进城乡融合的整体构想。

    D.文章提出了城乡融合的空间伦理营建问题,反思了历史与现实,提出了解决的办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只有对城市与乡村的优势与问题有清晰认识,才能营建有利于人全面发展的新格局。

    B.改进现有运行机制,并营建合理的空间伦理规范,就能够保障城乡融合持续性推进。

    C.在城乡融合中,为未来发展预留生存与发展空间,是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D.城乡之间形成巨大差异的原因非常复杂,改善这种状况需要做大量工作,并长期坚持。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永在歌唱

    周玉明

    早在半个世纪之前,周小燕就在欧洲享有“中国之莺”的美名。当年轻的周小燕以典雅、端庄、清丽的东方淑女形象出现在二战胜利后的巴黎舞台上时,当她用意大利派的圆熟技巧、华丽音色和法国学派的诗意美诠释欧洲经典声乐时,当她用英语、法语、意大利语、德语等原文演唱欧洲主要国家各个历史时期重要作曲家的代表歌曲时,她的身上都流淌出西方人从未感受过的东方气质和东方韵味。周小燕使欧洲乐坛为“中国之莺”所倾倒。

    回国后,周小燕不满足于自 己仅仅是西方人眼中的“中国之莺”,不愿被父老乡亲视为“中国籍的西方之莺”,她和祖国的声乐家们一起努力开拓,呕心沥血地探索美声唱法中国语言、中国风格及中国传统歌唱美学有机结合的新路子。新中国成立后,周小燕在频繁的国内外演出中,坚持在各种公开演唱中安排中国曲目,向世界展示中国声乐的独特魅力。她数次作为国家文化使者被派到苏联、波兰、南斯拉夫、印度等国访问,每到一处都受到当地的热烈欢迎。

    对歌剧艺术精益求精的周小燕更懂得:要培养高雅艺术的知音,必须从学生抓起。新中国成立以来,周小燕培养了很多声乐人才:张建一、廖昌永、魏松、万山红、王歌群、郭森等。他们以自己的艺术实力,在国内外的声乐比赛及歌剧演出中为祖国争得了荣誉。

    常人很难想象周小燕为普及高雅音乐付出的心血和辛劳。早在1981年,周小燕就热衷于带学生到外省市巡回演出和讲学。她了解到,全国各地盼望能拜她为师的学生中,有不少素质很好的声乐人才,但由于当地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好苗子得不到培养。于是,周小燕带着一批在国内外歌唱比赛中得奖的高年级学生,利用寒暑假有计划地进行巡回讲学并举办“教学音乐会”。每到一地,她便开展“形象化教学”,同时为当地的声乐演员和声乐教师上课:现场教学、现场解决问题。遇到一些好苗子,一两次课“喂不饱”的,就带回上海继续培养。每到一处,周小燕就播下一路种子,她的师品、艺品和人品也在当地留下了佳话。

    1998年岁末,周小燕亲率11个弟子赴宁波大学、浙江师范大学举办三场普及歌剧的教学活动。在教学演出晚会上,82岁高龄的周小燕教授亲自主持,她用通俗、生动、诙谐的言语娓娓道来,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中外歌剧和歌曲的创作背景、主要内容及演唱风格。周小燕朴实、高雅的讲授风格感染了观众,经她点拨,高校师生们品味到了高雅音乐的醉人之处。

    在两次公开教学中,有二十多位宁波大学的教师上台接受周小燕的指导。周小燕善于抓住每个歌唱者最关键的问题,手把手地教他们运气、换气、发声。在她的指导下,在短短几分钟里,演唱者就由紧张到放松,原本干涩的声音变得干净漂亮起来。目睹此景,台上台下顿时喧哗了。

    “作为一个歌手,演唱需要的不仅仅是技巧,更需要的是用心。用心歌唱的声音才是世界上最美的声音。”周小燕充满活力的声音如春风化雨,滋润了每个人的心,使对歌剧一直抱着“敬而远之”态度的学生,终于明白了自己过去为什么难以领会到歌剧之美。娇小瘦弱的大师用她的真诚、热忱,奋力拉近了学生与艺术之间的距离。

    周小燕永远是一脸灿烂笑容,她爱说一句话:“我是幸运的。我是经得起折腾的幸运者!"周小燕的幸运在于,她执着追求的艺术理想正在一步步走向现实,她创造出了骄人的文化业绩,先后荣获中国音乐艺术最高荣誉奖“金钟奖”,法国政府授予的“法国国家军官勋章”等。在创造高贵的同时,她也拥有了高贵的人格。

    (选自《文汇报》,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20世纪30年代,周小燕到法国留学,凭借其出色的花腔女高音在欧洲备受关注。但她拒绝了法国方面的挽留,于1947年回国,“用美妙的歌声唱破了黎明前最黑暗的夜”。周小燕的一句话曾引起满堂喝彩:“虽然现在我已经90多岁了,但就像踢世界杯足球赛,我才刚踢完.上半场,还要努力踢好下半场!”

    (《中国青年报》)

    ②“我是幸运的。”周小燕先生经常说这句话。尤其是当各种名誉降临时。她从不觉得自己有多么了不起,而认为只是自己这一生比较幸运而已。

    (赵兰英《幸福跟随着周小燕》)

    ③十年文革是周小燕一生中最黑暗的时期,在这十年里她不能开口歌唱也不能进行正常的教学工作,但是对声乐事业的热爱却支撑着她一直坚持和抵抗,著名男高音歌唱家魏松就是她文革期间培养的学生。

    (《百度百科》)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年轻的周小燕能用英、法等多国原文演唱欧洲经典歌曲,她的典雅、端庄、清丽深深打动了观众,这是她被誉为“中国之莺”的重要原因。

    B.周小燕回国以后,努力探索美声唱法与中国特点有机结合的新路子,坚持演唱中国曲目,就是希望成为西方人眼中更美的“中国之莺”。

    C.周小燕技艺精湛,对艺术精益求精,致力于声乐人才的培养和高雅艺术的普及。在声乐艺术道路上,她用心歌唱,幸福歌唱,永在歌唱。

    D.周小燕十分爱才,常利用假期带领优秀学生到外地演出和讲学。在浙江的演出中,她学生的演唱,拉近了当地高校学子与艺术之间的距离。

    E.“我是幸运的。我是经得起折腾的幸运者!”周小燕爱说的这句话不仅表现了她的谦虚、乐观、豁达,也折射出她对艺术理想的执着追求。

    2.文中说“在创造高贵的同时,她也拥有了高贵的人格”。周小燕为什么能创造“高贵”?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节选)

    弗罗姆

    父母对孩子的态度符合孩子的要求。婴儿无论从身体还是心理,上都需要母亲的无条件的爱和关怀。在六岁左右孩子就需要父亲的权威和指引。母亲的作用是给予孩子一种生活上的安全感,而父亲的任务是指导孩子正视他将来会遇到的种种困难。一个好母亲是不会阻止孩子成长和不会鼓励孩子求援的。母亲应该相信生活,不应该惶恐不安并把她的这种情绪传染给孩子。她应该希望孩子独立并最终脱离自己。父爱应该受一定的原则支配并提出一定的要求,应该是宽容的、耐心的,不应该是咄咄逼人和专横的。父爱应该使孩子对自身的力量和能力产生越来越大的自信心,最后能使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从而能够脱离父亲的权威。

    一个成熟的人 最终能达到他既是自己的母亲,又是自己的父亲的高度。他发展了一个母亲的良知,又发展了一个父亲的良知。母亲的良知对他说:“你的任何罪孽,任何罪恶都不会使你失去我的爱和我对你的生命、你的幸福的祝福。”父亲的良知却说:“你做错了,你就不得不承担后果;最主要的是你必须改变自己,这样你才能得到我的爱。”成熟的人使自己同母亲和父亲的外部形象脱离,却在内心建立起这两个形象。同弗洛伊德的“超我”理论相反,人不是通过合并父亲和母亲,从而树立起这两个形象,而是把母亲的良知建筑在他自已爱的能力上,把父亲的良知建筑在自己的理智和判断力上。成熟的人既同母亲的良知,又同父亲的良知生活在一起,尽管两者看上去互为矛盾。如果一个人只发展父亲的良知,那他会变得严厉和没有人性;如果他只有母亲的良知,那他就有失去自我判断力的危险,就会阻碍自已和他人的发展。

    人从同母亲的紧密关系发展到同父亲的紧密关系,最后达到综合,这就是人的灵魂健康和达到成熟的基础。

    (节选自弗罗姆《爱的艺术》)

    1.根据选文第--段,分别归纳什么是理想的母爱和父爱。

    2.根据选文,理解“一个成熟的人”的形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游褒禅山记

    (宋)王安石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日“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日:“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与其他三项活用类型不相同的一项是

    A.沛公军霸上,相去四十余里

    B.沛公欲王关中.

    C.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D.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2.下列句子中,与“非常之观”的“观”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D.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湖

    3.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大致相同的一组是

    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B.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

    C.而人之所罕至焉

    然力足以至焉

    D.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与“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中的“幽暗昏惑"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A.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B.以故其后名之日“褒禅”

    C.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人,火尚足以明也

    D.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房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人。幼聪敏,博览经史,工草隶,善属文。年十八,本州举进士,授羽骑尉。父病绵历十旬,玄龄尽心药膳,未尝解衣交睫。太宗徇地渭北,玄龄杖策谒于军门,太宗一见,便如旧识,署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玄龄既遇知已,罄竭心力,知无不为。贼寇每平,众人竞求珍玩,玄龄独先收人物,致之幕府。及有谋臣猛将,皆与之潜相申结,各尽其死力。玄龄在秦府十余年,常典管记,每军书表奏,驻马立成,文约理赡,初无稿草。高祖尝谓侍臣日:“此人深识机宜,足堪委任。每为我儿陈事,必会人心,千里之外,犹对面语耳。”隐太子以玄龄、如晦为太宗所亲礼,甚恶之,谮之于高祖,由是与如晦并被驱斥。隐太子将有变也,太宗令长孙无忌召玄龄及如晦,令衣道士服,潜引入阁计事。及太宗入春宫,擢拜太子右庶子,赐绢五千匹。贞观元年,为中书令。论功行赏,以玄龄及长孙无忌、杜如晦、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为第一,进爵邢国公,赐实封千三百户。三年,拜太子少师,固让不受,摄太子詹事,兼礼部尚书。明年,代长孙无忌为尚书左仆射,改封魏国公,监修国史。既任总百司,虔恭夙夜,尽心竭节,不欲一物失所。闻人有善,若已有之。明达吏事,饰以文学,审定法令,意在宽平。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随能收叙,无隔卑贱。论者称为良相焉。高宗居春宫,加玄龄太子太傅,仍知门下省事,监修国史如故。寻以撰《高祖、太宗实录》成,降玺书褒美,赐物一千五百段。其年,玄龄丁继母忧去职,特敕赐以昭陵葬地。未几,起复本官。太宗亲征辽东,命玄龄京城留守,手诏日:“公当萧何之任,朕无西顾之忧矣。”军戎器械,战士粮廩,并委令处分发遣。玄龄屡上言敌不可轻,尤宜诫慎。寻与中书侍郎褚遂良受诏重撰《晋书》。二十三年,驾幸玉华宫,时玄龄旧疾发,诏令卧总留台。及渐笃,追赴宫所,乘担舆入殿,将至御座乃下。太宗对之流涕,玄龄亦感咽不能自胜。敕遣名医救疗,尚食每日供御膳。若微得减损太宗即喜见颜色如闻增剧便为改容凄怆后疾增剧遂凿苑墙开门累遺中使候问上又亲临,握手叙别,悲不自胜。皇太子亦就之与之诀。寻薨,年七十。废朝三日。

    (节选自《旧唐书 房玄龄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若微得减损/太宗即喜/见颜色/如闻增剧/便为改容/凄怆后/疾增剧/遂凿苑墙开门/累遣中使候问/

    B.若微得减损/太宗即喜/见颜色/如闻增剧/便为改容凄怆/后疾增剧/遂凿苑墙开门/累遣中使候问/

    C.若微得减损/太宗即喜见颜色/如闻增剧/便为改容/凄怆后/疾增剧/遂凿苑墙/开门累遣中使候问/

    D.若微得减损/太宗即喜见颜色/如闻增剧/便为改容凄怆/后疾增剧/遂凿苑墙开门/累遣中使候问/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由尊长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加冠仪式后才起的。

    B.“草隶”指草书和隶书,是隶书字形的进--步简化,书写便捷,成为唐代通行的主要字体。

    C.礼部为古代“六部”之一,掌礼仪、祭享、贡举等,是中央行政机构,长官为礼部尚书。

    D.封建社会,不同阶层的人死亡有不同称谓,称皇帝死为“崩”,诸侯或大官死为“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房玄龄自幼聪慧,博览经史,善写文章。他在秦王府时,写军书奏章,不用打草稿,倚马可待,文约理丰。

    B.房玄龄是位孝子,父亲生病,他尽心服侍,未曾解衣而眠;继母去世,他因忧伤过度,只得暂时离开职位。

    C.房玄龄十分重视人才,善用人才。他用人不求全责备,不论地位高低贵贱,视其才能而用,被誉为良相。

    D.助太宗即位,房玄龄立下大功。辅佐太宗,他尽心竭力。太宗亲征辽东,命他留守京城,将他比作萧何。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贼寇每平,众人竞求珍玩,玄龄独先收人物,致之幕府。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行舟忆永和兄弟

    周必大

    一挂吴帆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

    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自生。

    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正关情。

    长年①忽得南来鲤,恐有音书作急烹!

    [注]①长年:古时对船工的称呼。

    1.下列对这首诗的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关联诗题,写自己由水路出发,离家渐行渐远。其中,“不计程”和叠用“几回”反映此行路途遥远,为后文蓄力。

    B.颔联运用动静结合手法,“有日”“江阔”“浪生”表现诗人虽觉远行艰辛,但前途光明,将劈波斩浪,一-展身手的心志。

    C.颈联视听结合,描写时时浮现在诗人眼前的“数点家山”和下血市人家乡的“寒雁”,表现了诗人满怀难于排遣的浓愁。

    D.本诗用词考究。副词“犹”“自”“常”的运用耐人寻味; 动词“冻”则外呈乌云凝重之态,见寒冷之意,内蕴诗人凄凉之心。

    E.全诗由挂帆离家始,至吴地烹鱼结。诗中不着一“忆”字 ,却句句含“忆”,把自己对亲人、家乡的思念传达得含蓄隽永。

    2.诗题中的“行舟”二字在诗中是如何体现的?请作简要分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情景默写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的是演奏正式开始之前的准备过程。

    (2)在《赤壁赋》中,亦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3)云树绕堤沙,____________天堑无涯。市列珠玑,_____________,竞豪奢。(柳永《望海潮》)

    (4)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____________相如虽驽,___________?(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农村天地,大有可为。作为社会实践课程之一的学农活动结束后,你在微信.上转发了学校的相关新闻并附上了自己的学农照片及感受。很快就有人给你留言。有人说:这个活动真好!我们学校就没有。有人说:是换个地方玩?还是换个地方学?也有人说:我们一些同学自己就是农村的,还用得着学农吗?也有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为这样的活动点赞,希望能真正坚持下去……大家的这些点评促使你围绕学农活动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和思考。然后,你把自己的思考写了下来,分享在了微信上。

    本次作文就是你的分享内容。要求自拟题目,自定立意,联系真实生活,有自己的真实思考,不少于800字。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