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9 题,其中:
单选题 34 题,选择题 1 题,null 1 题,材料分析题 3 题
简单题 10 题,中等难度 20 题,困难题 9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34 题
  1. 洪武十三年,丞相胡惟庸被公开处死后,朱元璋编撰了一系列皇谕钦训:《臣诚录》记录了212名违背君命的亲王、高官、皇族和宦者的名氏;《相鉴》记录了历史上82名“贤”相和26名“奸”相。朱元璋采取以上措施的根本目的在于

    A. 震慑官员

    B. 整治朝纲

    C. 罢除丞相

    D. 强化君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辛亥革命后,以“民主”、“民权”、“民国”和“国民”等命名的报刊,据不完全统计达500余家。1913年7月,全国报纸发行总数达4200万份,平均每10人就有一份。“读报者虽限于少数人士,但报纸发表之意见,由公众的或私人议论,几于下等之苦力,亦受其宣传。”这表明

    A. 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 民主政治体制保障了言论自由

    C. 全国人民的政治热情空前高涨起来

    D. 中国近代报刊业发展达到顶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860年,外国公使驻京。恭亲王奕䜣请设“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咸丰帝只同意设“总理各国通商事务衙门”,但奕䜣认为如此洋人“饶舌必多”,奏请去掉“通商”二字。这表明当时的清政府

    A. 公使进京有碍清廷内政

    B. 对外通商尚未达成共识

    C. 筹备洋务引发朝野纷争

    D. 国际交往理念亟需改变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文中两个“制”分别是指 (   )

    A. 分封制和郡县制   B. 宗法制和郡县制

    C. 礼乐制和中央集权制   D. 宗法制和中央集权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史学家唐德刚认为,自公元前4世纪商鞅变法起至汉武帝和昭帝之间,古代中国实现了从“封建”到“帝制”的转变。这一转变是

    A. 从家族政治到家国政治

    B. 从集体统治到君主专制

    C. 从世俗政治到神权政治

    D. 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廷寄”上谕是清代军机处官员日常工作之一,其内容大都是告诫臣工、指授兵略、查核政事、责问刑法之失当等。这体现了军机处的职能是

    A. 传达皇帝旨意

    B. 参与行政决策

    C. 总领全国政务

    D. 负责监察百官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7. 2016年12月20日,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政府宣布与台湾断绝“外交”关系;2017年台湾当局另一个最为看重的“邦交国”巴拿马与中国建交,其“邦交国”仅剩20个。这表明

    A. 台湾当局已经认可“一国两制”

    B. 国际社会促进两岸和解

    C. “一个中国”的国际认同度增加

    D. 两岸关系面临新的挑战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8. “皇帝倒了,辫子割了。”这八个字形象地说明了辛亥革命的两大历史功绩:一是革了皇帝的命,二是革了辫子的命。这说明辛亥革命

    A. 标志着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B. 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C. 引发了政治制度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D. 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对于雅典人进行的民主政治试验,西方人的意见从来就不一致。在古典世界,它就有理想政体和民众暴政两副截然不同的面孔。这表明

    A. 民主范围有限引发社会分裂

    B. 民主力量和贵族斗争激烈

    C. 奴隶制下民主缺乏社会基础

    D. 直接民主存在着制度缺陷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2017年2月9日,美国联邦第九巡回上诉法院作出裁决,暂停总统特朗普签署的禁止全球难民入境的行政令。特朗普表示将上诉到最高法院,因此,入境限制令能否推行可能最终取决于最高法院的裁决。由此可见,美国

    A. 司法权高于行政权

    B. 总统是国家权力中心

    C. 总统对最高法院负责

    D. 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公元前5世纪中期,罗马共和国制定了《十二铜表法》,该法律的进步性在于

    A. 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平民利益

    B. 消除了贵族与平民矛盾

    C. 调解了罗马与被征服民族关系

    D. 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题文)西周时只有周天子才称王,春秋时期楚、吴国君开始称王,而到战国时齐、韩、赵、魏、秦、燕、宋、中山等国的国君也都称王。这一变化本质上反映了

    A. 宗法等级秩序不断加强

    B. 诸侯国的实力不断增强

    C. 分封诸侯数量迅速增加

    D. 分封宗法体制逐渐解体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针对皇帝频频越过中书省直接向六部官员下达诏令的现象,有朝臣说:“事不出中书,是为乱政。”由此可知,该朝臣( )

    A. 反对中央集权   B. 主张建立内阁

    C. 主张加强相权   D. 反对三省六部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1871年宪法规定:普鲁士国王是世袭的联邦主席,享有“德意志皇帝”的称号;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立法机构,统率帝国军队;首相只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据此说明此时的德意志帝国

    A. 内阁首相全面控制国家军队

    B. 正在努力构建民主共和制度

    C. 立法机构掌握国家实际权力

    D. 皇帝居于国家权力中心地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丞相吕不韦徒蜀自杀;汉武帝执政53年,先后更换12位丞相,丞相任职的平均时间为4年,被杀的概率约三分之二。这表明(   )

    A. 秦汉丞相位高权重   B. 秦汉相权无足轻重

    C. 相权不能制约皇权   D. 皇帝权力至高无上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古代雅典法律明确规定,公民必须到公民大会就城邦事务进行投票;任何公民不能拒绝担任官职;发生争论时,公民不得中立,否则将予以严惩。这一规定

    A. 体现了轮番而治的原则

    B. 限制了雅典人的自由

    C. 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 以法律规范公民参政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2004年11月2日至4日,伊丽莎白女王出访德国,到柏林亡者纪念堂里向所有战争死难者献花圈,并在柏林交响乐厅举办大型音乐会,邀请名流1850人为修建德累斯顿圣女教堂募捐。女王的这趟舟车劳顿没有白费,德国媒体称其为“抚平了英德二战恩怨的和解之行”。由此可见,女王的这趟“舟车劳顿”表明其在英国国家政治生活中

    A. 不管内部事务,但可以处理一定的外交事务

    B. 女王无实权,却可以代表英国,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C. 女王无所事事,只是其个人行为

    D. 作为国家元首,可以处理国家大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黑格尔说:“中国人除了皇帝一人外都不知道自己是自由的,古希腊人有一部分人知道自己是自由的。”材料中的这“一部分人”是指

    A. 城邦居民

    B. 妇女儿童

    C. 公民

    D. 城邦男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十二铜表法》第八表有这样的规定:让自己的牲畜在他人田中吃食,应负赔偿责任。不法砍伐他人树木的,每棵处以25阿斯的罚金。不得以蛊术损害他人的庄稼。现行窃盗被捕,处笞刑后交被窃者处理;如为奴隶,处笞刑后投塔尔佩欧岩下摔死。材料表明罗马法律注重

    A. 主权在民

    B.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 保护贵族利益

    D. 保护公民私有财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每个州都印刷了自己的钞票,制定了自己的法规,并且起草了自己的宪法。每个州都开始自己征税……国会没有权力通过征税来筹集资金."为改变这一状况,美国宪法规定实行

    A. 共和制

    B. 联邦制

    C. 三权分立

    D. 总统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近代确立的民主政体中,英国规定国王无权停止法律执行;美国规定最高法院有权宣布总统违宪,总统任命的法官需要国会确认;法国规定议会可对宪法进行补充。这些规定的共同点是

    A. 说明司法权独立

    B. 凸显行政权至上

    C. 防止专制和独裁

    D. 体现了共和精神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鸦片战争以来,不平等条约多以割地、赔款、开埠通商为基本内容;而《辛丑条约》却不再有割地,开埠等,虽有赔款,也并非列强的主要目的所在。这一变化反映了

    A. 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提高

    B. 列强侵华方式的转变

    C. 中国已被列强瓜分完毕

    D. 列强因侵华矛盾加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马克思认为,“它所采取的一些特殊措施只能表明通过人民自己实现的人民管理制的发展方向”,它是“在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这个“起义”指的是

    A. 英国光荣革命

    B. 巴黎公社革命

    C. 俄国二月革命

    D. 俄国十月革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有俄罗斯学者把俄国1917年发生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称为“伟大的俄罗斯革命”,将其划分为“2月阶段”和“10月阶段”,认为“它们不是相互矛盾的”。上述观点的主要依据是两者都

    A. 着力推翻沙皇专制

    B. 推进俄国民主进程

    C. 满足农民土地要求

    D. 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八路军主力从集结地开赴华北战场协同友军作战,途中需要

    A. 东渡黄河   B. 北渡长江

    C. 跨越陇海线   D. 挺进大别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1943年,美、英分别与中国签订新约,放弃领事裁判权、通商口岸特别法庭权等特权,归还租界,废除《辛丑条约》。此后又有多国与中国签订类似条约。这说明

    A. 西方大国欲拉拢中国以对抗苏联

    B. 抗日战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 中国国力迅速增强获得列强尊重

    D. 中国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1892年,波兰文版《共产党宣言》序言:“根据《宣言》用某国文字发行的份数,不仅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工人运动状况,而且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大工业发展的程度。”这反映出《共产党宣言》

    A. 其诞生与工业革命之间紧密联系

    B. 是超越时间和地域的永恒真理

    C. 其发表是空想社会主义破产标志

    D. 成为各国工人运动的指导思想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1923年,在中国革命问题上陈独秀提出“二次革命论”,认为革命的前途是资产阶级取得胜利,无产阶级只有等到资本主义在中国高度发展之后,才能搞社会主义革命。这种观点

    A. 符合中国国情,在中国共产党党内占主导地位

    B. 与中国共产党一大纲领精神致,得到普遍认同

    C. 是导致1927年国民大革命失败的主观原因

    D. 直接指导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的形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在《马关条约》各条款中,最不利于民族资本主义长远发展的是

    A. 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B.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C. 增开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为商埠

    D. 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全面抗战打响后,国民政府提出"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责”,湖南人喊出“中国如果要灭亡,除非湖南人全死光”的口号,四川人提出“只要四川不亡,中国就不会亡”。这反映出

    A. 中国抗战的艰巨性

    B. 西南地区是抗战主战场

    C. 全民抗战成为共识

    D. 川湘地方军战斗力最强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1. 下图中的文字规定,体现的司法原则是

    A. 注重证据

    B. 主张重罪轻罚

    C. 纵容犯罪

    D. 维护贵族利益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2. 中国近代史上,某一个文件具有很强的空想性,为近代思想史提供了一种农民的大同模式;并且由于当时阶级斗争的残酷性,其用心规划的土地制度成为一纸空文。“文件”是指

    A. 《南京条约》

    B. 《天朝田亩制度》

    C. 《资政新篇》

    D. 《辛丑条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3. 1919年梁漱溟指出,对五四运动中火烧赵家楼的学生第一要提起公诉,不公诉不足以维持民国初年刚建立的法治;第二要当庭特赦,不特赦不足以维护学生的爱国热情。下列哪项与其观点一致

    A. 要在法律的框架内理性表达爱国情感

    B. 要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

    C. 要维护北洋政府的法治统治

    D. 要用法律阻止学生开展爱国行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4. 1986年吉林省梨树县北老壕村进行村委会换届,乡政府一改以往的做法,“不定框子,不定调子,不提候选人”,由村民直接提名确定候选人。这种选举方式被当地群众称为“海选”。这种选举办法推动了哪项制度的改革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C. 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D.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1 题
  1. 材料:1753—1851年广西人口、耕地面积和额定地丁银变化表

    时间

    人丁(万口)

    耕地面积(顷)

    额定地丁银(两)

    1753年

    197.6

    87,401

    ——

    1820年

    742.9

    89,812

    393,545

    1851年

    782.3

    89,620

    694,984

    据上表可知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可能是广西

    A. 农民生活处境艰难

    B. 受到外国侵略加剧

    C. 小农经济发展迅速

    D. 较早接受国外先进农业技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null 共 1 题
  1. 1953年下半年,上海市报社、出版社和剧团纷纷通过宣传画、连环画、故事书、越剧、沪剧、话剧、相声、说唱等形式,大力宣传人民当家作主的主题。这是为了

    A. 为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制造舆论氛围

    B. 动员选民参与人大代表的选举

    C. 庆祝朝鲜战争胜利提高了国际地位

    D. 大力宣传一五计划的重大成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3 题
  1. 著名学者余英时指出:科举不是一个单纯的考试制度,它将社会结构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形成一个多面互动的整体,一直发挥着无形的统合功能。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材料二  渐渐地,这些考试(指科举)开始集中于文学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的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只要中国仍相对地孤立在东亚,它就会继续提供稳定性和连续性。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并通过与上述选官制度的比较,说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

    (2)据材料二,说明科举制在政治和思想方面的作用?

    (3)据材料三,说明科举制对于现代人才选拔的历史借鉴价值。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有世界“史库”之称的美国《时代》周刊,在20世纪30、40年代,对中国的报道涉及到政治层面的比较多。它独特的报道风格和对中国局势的关注,受到国人的瞩目。

    材料一  1936年2月24日《时代》周刊封面人物——远东四大元首:日本天皇、满洲溥仪、斯大林和蒋介石

    材料二  1942年6月1日《时代》周刊封面人物——蒋介石

    材料三  1949年2月7日《时代》周刊封面人物——毛泽东

    (小字说明:民主统一)

    问题:

    (1)材料一的“远东危机”指什么?

    (2)1936年2月24日《时代》周刊认为这四大“元首”都是解决“远东危机”的关键,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3)综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1942年6月1日《时代》周刊将蒋介石列为封面人物的原因?

    (4)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时代》周刊选择毛泽东为封面人物的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古代中西方的理念有颇多差异。中国古代的城市并不是围绕广场教堂或者从圆心辐射出来的。古代中国人对神灵态度暧昧,更拒斥古希腊、罗马广场式的民意体现,因此,占据中国古代城市中心的,并不是宗教道场或广场,而是权力的殿堂。西方城市在文艺复兴后出现的公共空间增长,同样在古代中国举步维艰。古代中国统治者迷恋城墙——无论是为一座城市选址,还是分割其内部格局,首要考虑的往往不是宜居,而是如何凸显统治的权威,对外可以应对军事冲击,对内便于社会管理,城内是被各种复杂关系捆缚的礼教世界。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中提取中外历史信息,围绕“城市与文明”拟定一个论题展开论述。(要求:中外相关、论题合适、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