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7 题,其中:
单选题 12 题,材料分析题 5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3 题,困难题 13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单选题 共 12 题
  1. 《后汉书》的仪礼志中记载,冬至日来临之前夜,京城百官都于夜漏未尽五刻时(约等于现在晨六时)穿黑衣服,迎气于“黑郊”行礼毕,改穿红色袍。这反映出

    A. 推崇承天理物、天人合一

    B. 阴阳五行思想的盛行

    C. 先黑后红寓意“以汉代秦”

    D. 上层社会贺冬成风俗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据公元前1世纪的散文集《阿提卡之夜》记载,有个叫路丘斯·维雷丘斯的人,让奴隶捧着钱袋,自己四处扇人耳光,然后付罚金。他说:“谁穷到付不起25阿斯(《十二铜表法》规定的对他人侵辱应付的罚款),以至于不能去羞辱别人呢?”这个案例说明

    A. 罗马法缺乏对人格的保护

    B. 罗马法逐渐走向没落

    C. 法律建设需要与时俱进

    D. 法律维护统治者利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康熙帝在养心殿内悬挂自书的铭言:“天下之治乱休咎,皆系于人主之一身一心。政令之设,……不可用一己偏执之见。采群言以广益,合众志以成城,始为无偏无党之道。”康熙帝此举意在

    A. 强调君权至上

    B. 谨防决策失误

    C. 肯定谏议制度

    D. 巩固文官政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战国时期《吕氏春秋.审时》篇中首次提到农业“三才”。指出,“夫稼,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该理论

    A. 反映了儒家“天人感应”生态观念

    B. 适应了精耕细作生产模式形势的需要

    C. 反映了古代农业生产技术的成熟

    D. 不利于畜力、自然力、机械力的普及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6—18世纪中外金银比价表

    年代

    中国

    日本

    印度

    英国

    西班牙

    1534

    1:6.363

    1:11.50

    1:12

    1596

    1:7.50

    1:11.90

    1:12.12

    1622

    1:8.00

    1:14.00

    1:12.50

    1:13.13

    1677

    1:9.00

    1:14.131

    1:15.36

    1741—50

    1:11.77—12.5

    1:14.93

    1791—1800

    1:15.40

    1:15.42

    这个图表可以说明的是

    A. 明清时期社会“钱贱银贵”

    B. 白银流动存在“套利”目的

    C. 中国对外贸易处于“逆差”

    D. 新航路开辟引发价格革命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6. 荣氏企业有过三次大规模的发展,第一次是在1915年的抵制日货运动中,第二次是在五四反帝爱国运动发生之后的1919-1921年,第三次是在经历了1922-1924年的萧条之后,在1925五卅运动的推动下,企业经营再次好转。这反应了

    A. 民族主义运动促进了工业化发展

    B. 列强侵略是民族工业发展的最大障碍

    C.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充满艰辛

    D. 民族企业家践行实业救国思想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有学者指出,尽管维新变法运动中的思想激荡之势包含各种各样的思想,但他对国家富强的广泛要求,呈现出一种激进的倾向,打击了传统政治秩序的思想基础。这显示出维新思想

    A. 内部存在着严重分歧

    B. 具有思想启蒙的特征

    C. 因激进而难以被接受

    D. 打破了传统政治秩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1926年9月毛泽东发表文章指出,“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就不会成功。农民问题不在现在的革命运动中得到相当的解决,农民不会拥护这个革命”。这一观点反映出当时

    A. 推翻乡村封建势力是革命的要求

    B.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基本形成

    C. 中共已找到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

    D. 国民革命的核心任务是土地革命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9. 经济增长率的极差即当时年度最高增长率与最低增长率之间的差额。1952—1977年,我国经济增长率的极差为48.6个百分点,而1978-1997年经济增长率的极差为11.4个百分点。这种变化反映出1978—1997年我国

    A. 经济增长率进一步提高

    B. 经济运行的平稳性增强

    C. 经济增长率领先于世界

    D. 经济实力得到显著提高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19世纪晚期,英国政府在对地方自治政府进行民主化改革的同时,确定以伦敦为首的80多个大城市直属内政部管辖。这一举措

    A. 协调了行政与立法间的矛盾

    B. 有利于行政权力的扩张

    C. 扩大了民主政治的社会基础

    D. 适应了君主立宪制的需要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英国学者丹尼尔.R.布劳尔指出,不能过高估计新经济政策的作用。新经济政策的目的是提高粮食产量,恢复遭到破坏的工厂和衰败不堪的城市。它取得了部分成功,但他没能为快速发展的工业化提供资金,更无助于建立庞大的现代化军队。这说明新经济过早夭折的重要原因是

    A. 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矛盾

    B. 不适应国家进行反法西斯战争的需要

    C. 不适应国家战略发展的需要

    D. 无产阶级政权与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约翰.巴思的小说《牧羊郎加尔斯》中的主人公及其所爱者在回答“你是男人还是女人?”时,一律说:“又是,又不是。”据此可知,与该小说风格一致的作品是

    A. 《悲惨世界》

    B. 《战争与和平》

    C. 《向日葵》

    D. 《格尔尼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5 题
  1. (历史选考二: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1918年1月5日,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表示:“必须通过建立某种国际组织来设法限制军备的负担和减少战争的危险。”美国总统威尔逊则在“十四点原则”中特别强调:“为了大小国家都能相互保证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必须成立一个具有特定盟约的普遍性的国际联盟。”1920年1月20日,《凡尔赛和约》生效,国际联盟宣布成立。成立之初的44个会员国不包括苏俄和德国,而当时极力鼓吹创建国际联盟的美国,始终未加入国际联盟。

    ——摘编自徐蓝《国际联盟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秩序》

    材料二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向国际联盟求助。国联派出的调查团于1932年10月提交报告,承认日本在“满洲”的特殊利益,将“满洲”变成在中国主权范围内但又在日本管辖下的自治国。1933年2月25日,国联正式通过了这份报告。但是第二个月日本就退出了国联。这是对国际联盟和旨在维护现状的整个外交结构的第一次沉重打击。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际联盟建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际联盟未能阻止“满洲事件”的原因及影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材料  改革开放前的社会救济中,农村主要是''五保”供养和贫困户救济;城市主要是救济孤老、社会困难户,每年固定救济对象在40—80万人,临时救济200多万人次。20世纪90年代,国家在上海率先试点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到1998年底全国有584个城市和1035个县建立了城市低保制度,覆盖面分别达到87%和63%.1999年,国务院颁布《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又陆续出台了农村低保制度、教育救助、医疗救助、住房救助等,还出台了增加财政投入、规范低保对象的认定条件和档案管理等相关政策规定。2008年,国务院发布《社会救助法(征求意见稿)》,提出包括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专项救助、自然灾害救助、临时救助的四个主体制度。

    ——摘编自韩克庆《中国社会救助制度的改革与发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救济制度的新发展。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救济制度变革的意义。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1899年,流亡日本的梁启超所写《东籍月旦》一文,被认为是国人采用现代意义上的“民族”一词的肇始。1902年梁启超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一文中阐述道“上古时代,我“中华民族”之有海权思想者,厥惟齐。故于其间产出两种观念焉,一曰国家观;二曰世界观。”1903年他又指出:“吾中国言民族者,当于小民族主义之外,更提倡大民族主义。小民族主义者何?汉族对于国内他族是也。大民族主义者何?合国内本部属部之诸族以对于国外之诸族是也……合汉、合满、合蒙、合回、合苗、合藏,组成一大民族。”

    1905年,梁启超又写了《历史上中国民族之观察》一文,指出中华民族是我国境内所有民族从千百年历史演变中形成的、大融合的结果。汉满蒙回藏等融为一家,是多元混合的统一大民族。最后,梁启超下了结论:“中华民族自始本非一族,实由多民族混合而成。”由此,采启超从形式到内容,完成了“中华民族”这一科学的现代观念的定义。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中华民族”观念提出的背景。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梁启超民族观念产生的影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重商主义是英国最早的国家干预思想和政策体系。都铎王朝(1485年-1603年)统治时期,经济立法多达250个左右,广泛涉及工农业、工资物价、商业金融、关税和进出口等……金融政策是禁止金银出口,鼓励进口。贸易政策是鼓励出口,限制进口,实行保护关税;还颁布航海条例,规定商品由本国船舶运输,严禁走私和管制价格等。政府逐渐取消地方关税,统一国内市场,维护经济秩序,规范交易行为,包括生产质量标准和规定工资水平,保障廉价劳力供应。政府批准许多特许贸易公司,商人则利用王权进行垄断贸易。当时,几乎所有的工商业领域都受制于非常细致的立法控制以及各行业的自我管制。

    ——摘编自吴必康《变革与稳定:英国经济政策的四次重大变革》

    材料二:晚清重商思想是晚清重要的思潮之一,郑观应指出:“古有四民,商居其末……不知商贾虽为四民之殿,实握四民之纲……商足以富国,岂可视为末位。”马建忠认为“通商而出口货溢于进口货者利,通商而出口货等于进口货亦利,通商而进口货溢于出口货者不利。中国多出一分之货,则外洋少获一分之利……。”陈炽说:“国之所立者政,政之所举者用,用之所需者财,财之所入者税,税之所出者商。今天下商税六千万金,不能保商,何以立国。”较之维新派的理论,洋务派更具实践性,他们自己设厂,自行制造,“以敌洋产”,乃使“彼所售出于我者复有机器制造以绝其销路”。李鸿章“拟遴派绅商在上海购买机器,设局仿造布匹,翼稍分洋商之利“。张之洞于1890年开办湖北织布局,“开织以来,销售甚畅,获利颇丰。”

    ——摘编自陈爱平《试论晚晴重商思想》》

    材料三:在时代的巨变面前,晚清国人开始以近代理性思维改造中国社会,体现出时代诉求。然而,近代中国没有一个健康、稳定的政局和一个勇于变革的政府,又始终受到社会的“结构性制约”,重商主义思潮引起的社会效应显得相当有限。虽然社会各界对重商主义思想寄予愿望,试图通过发展经济促进社会转型,但效果并不显著,未能跨出划时代的步伐。

    ——摘编自王敏《晚清重商主义思潮及其社会效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早期重商主义的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重商主义与英国重商主义主张上的相同之处,并指出晚清重商主义产生的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重商思想“效果并不显著,未能跨出划时代步伐”的原因。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代中国标准时间大事记

    1840—1912年

    1874年法国传教士在上海徐家汇建立了观测台。19世纪80年代,这一观测台利用上海法租界内的信号塔开始报告正午时刻,为外国船只服务。这一时间标准被称为“海岸时”。

    19末20世纪初列强控制下的清朝海关采用“海岸时”,使用的是东经120°的时刻。此后“海岸时”逐渐被铁路、航运、邮政、电报等行业采用,并延及京奉等铁路沿线和长江流域。

    1912—1927年

    1918年,北洋政府将全国划分为5个时区,1927年将北京时定为标准时。

    1927—1949年

    1929年国民政府以南京时为标准时,每天通过电报和广播发布;上海、天津、北平等地的车站、码头、银行、机关及市区街道多设标准钟。与此同时,汽笛、寺庙的钟声等报时方式仍在使用。

    综合提取表中历史信息,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