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7 题,其中:
单选题 23 题,多选题 1 题,材料分析题 3 题
简单题 14 题,中等难度 12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23 题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中国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四次调整: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家庭承包责任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前两次调整把土地从私有变为公有

    B. 前两次调整把分散经营变为合作经营

    C. 后两次调整土地所有制未发生改变

    D. 四次调整都不同程度地解放了生产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953年中共中央通过的一份决议指出:领导农民在自愿的基础上“由低级到高级,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点到面;就能够引导农民群众——在开始是一部分,随着将是大部分,而最后将是全部——跟着我们走向社会主义”。通过此决议的目的是

    A. 动员农民打土豪分田地   B. 推动农业合作化运动

    C. 鼓励农民加入人民公社   D.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表是1913-1920年中国轻纺织业工厂数量变化表

    时间

    织布机(台数)

    纱厂(家)

    缫丝厂(家)

    新建面粉厂(家)

    1913年

    2016

    32

    170

    84家

    1920年

    4310

    69

    433

    上表材料说明这一时期

    A.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取得快速发展

    B. 受帝国主义压制手工业发展缓慢

    C. 封建专制势力阻挠民族工业发展

    D. 军阀统治使民族工业进入“黄金时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1953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在农村向全部农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的政策,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粮食的统购统销

    A. 加快了我国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B. 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农村的政权建设

    C. 将农民经济生活纳入国家计划体制

    D. 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提供劳动力资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南宋末年,松江“初无踏车、椎、弓之制,率用手剖去籽,线弦竹弧置案间,振掉成剂,厥功甚艰”。元初,崖州黄道婆在松江府“教以做造捍弹纺织之具……人既受教,竞相作为”,松江逐步成为全国性的手工棉纺织业中心。这说明

    A. 棉纺织技术决定商业水平

    B. 元朝商业贸易中心移至南方

    C. 手工业进步依托技术革新

    D. 元朝私营纺织业优势超官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唐朝法律曾详细规定了对宰杀耕牛的处罚,杀自家牛者也要判一年徒刑.宋代对杀牛者的处罚更为严厉,杀牛者要处徒刑两年,甚至要刺配充军.上述规定反映了

    A. 封建王朝法律的严酷性

    B. 奖励耕战政策的必要性

    C. 小农经济地位的重要性

    D. 自给自足经济的脆弱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1952年我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如调整后的天津大学下设土木建筑、电信、机械等7个工程系,20个专业和13个专修科,从综合型大学转变为多科性工业大学。这种调整主要是为了

    A. 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   B. 培养经济建设专门人才

    C. 提升国民的科技素养   D. 推动天津经济建设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1945年登记在案的民族工业4382家工厂中,机器、五金、冶炼、电气就达1173家,化学工业中也有一半为重工业。而战前中国的重工业只占整个工业的14.68%,占主导地位的是轻工业。这说明抗战

    A. 为民族工业内部结构的优化提供机遇

    B. 缩小了东西部民族工业发展差距

    C. 促使近代中国民族工业逐渐走向复苏

    D. 改变了近代中国经济落后的状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自19世纪60年代开始,李鸿章等洋务派官僚,先后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等军事工业;19世纪70年代以后,他们又相继创办了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总局等,从而建立了中国自己的近代采矿、航运和通讯事业。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A. 经济的近代化逐步发展

    B. 近代工业体系已逐步建立

    C.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D. 优先发展重工业成为共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面是美籍华裔学者章长基估计的1928〜1942年中国15种主要工业品增长速度的统计表。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时期

    增长率

    1928〜1936年

    8.4%

    1937〜1942年

    6.7%

    A. 官僚资本的迅速膨胀

    B. 美加强对华经济侵略

    C. 西方经济危机的冲击

    D. 民族解放战争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下表反映了1978~198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所占比重的变化情况,造成表中我国所有制变化的主要原因有

    经济成分

    1978年

    1987年

    全民所有制企业

    77.6%

    59.7%

    集体经济

    22.4%

    34.6%

    个体经济、私营经济、“三资”企业和其他非公有制经济

    几乎为0

    5.6%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经济体制改革

    ②逐步扩大对外开放,外资企业落户中国

    ③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确立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1960年11月14日,中共中央要求各地大规模动员群众,采集和制造代食品。这主要是为了

    A. 引导群众发挥主观能动性

    B. 克服困难以渡过经济难关

    C. 调动广大农民生产积极性

    D. 丰富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据统计,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的纺织业中,全国纱锭的41%集中在上海,10%集中在武汉,11%集中在天津,而广大内地纱厂很少。该统计数据表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之一是

    A. 轻工业发达,重工业落后

    B. 受到外国资本控制

    C. 资金少,技术力量极薄弱

    D. 地区分布极不平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据统计,“九一八”事变时,外国人投资有42.8%集中于上海。“七七”事变前,外国人的银行业投资有79.2%集中于上海,进出口和商业有80%,工业有67.1%。造成以上变化的原因是

    A. 东部沿海受外国经济渗透最早

    B. 国民政府忙于内战而忽视建设

    C. 内地民族工业力量薄弱

    D. 日本帝国主义不断扩大侵华战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重庆美钞每元的黑市价格,1943年12月854元,1944年12月为542.2元,1945年6月为1410元,8月为2400元。导致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美国商品的倾销

    B. 官僚资本的操控

    C. 通货膨胀的刺激

    D. 法币政策的破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下列表格数据反映的经济现象会导致哪一结果

    时间

    人口(人)

    人均土地(亩/人)

    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

    27355462

    32.54

    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

    102750000

    6.89

    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

    208095796

    3.56

    A. 自然经济逐渐走向瓦解

    B. 精耕细作农业进一步发展

    C. 资本主义萌芽迅速发展

    D. 铁犁牛耕在江南开始推广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明初建立了鱼鳞册和黄册的登记制度。鱼鳞册主要登记每块田地所有权的归属及其四至疆界,黄册登记每户人口的具体情况。该制度旨在

    A. 保障政府赋役征调

    B. 促进小农经济成长

    C. 巩固大土地所有制

    D. 推动商品经济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下表摘编自明清史志资料。它反映出这一时期江南

    松江府

    “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所由供百万之赋……全赖此(棉织)一机一杼”。

    苏州府

    “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计日受值”;盛泽镇“俱以蚕桑为业”。

    嘉兴府

    王江泾镇“多织绸,收丝缟之利,居者可七千余家……”

    湖州府

    “俗皆织绢”;“惟湖以蚕……官赋私负咸取足焉”;南浔镇“烟火万家”。

    A. 手工工场普遍建立

    B. 百姓赋税负担日益沉重

    C. 纺织业中心的林立

    D. 手工业区域性分工明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明清时期中国农耕文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出现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这里的“变异”主要是指

    A. 民营手工业占据了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B.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产生

    C. 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出现

    D. 白银逐步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读《1952~1956年中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统计表》

    项目时间

    粮食

    棉花

    原油

    1952年

    1.63亿吨

    130.4万吨

    135万吨

    6.6亿吨

    44万吨

    1956年

    1.92亿吨

    144.5万吨

    447万吨

    11.0亿吨

    116万吨

    下列说法与图表所反映出的信息不符合的是

    A. 工、农业生产均衡发展

    B. 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突出成就

    C. 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改善

    D. 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成绩显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从1957年到1978年的22年间,中国农村的一个生产队未能向国家交售一斤粮食,反吃了国家25万斤返销粮;1979年以来的两年半时间中,这个队却向国家交售了10万斤粮食,等于以前全队三年的粮食总产量。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挥重大作用

    B. 取消农业税极大地减轻农民负担

    C. 农业生产开始逐步适应市场需求

    D. 生产自主权扩大刺激了农业生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1978~1992年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情况:

    项目

    1992年

    比1978年增长

    比1949年增长

    国民生产总值

    24000亿元

    7.18倍

    国民收入

    17400亿元

    5.78倍

    48.5倍

    以上数据变化最能说明我国

    A. 基本上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

    B. 国民经济高度繁荣

    C. 生产力得到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D. 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发展迅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下图是我国某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表,图中的城乡差距最小年的出现是因为

    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建立

    B. 实行从沿海到内地的开放格局的确立

    C. 农村改革已全面展开,城市改革刚刚起步

    D. 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多选题 共 1 题
  1. 唐太宗说:“工商杂色之流……止可厚给财物,必不可超授官秩,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北宋允许商人中“奇才异行者”应试。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商人社会地位提高

    B. 统治者的偏好

    C. 重农抑商政策的改变

    D. 商品经济的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3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甲骨文“男”的写法)

    男,丈夫也。从田,从力。言男用力於田也。

    ——东汉《说文解字》

    材料二  两汉农村市场的兴起和发展,不是偶然的……小农的生产条件对社会依赖程度增加,他们购置铁农具和大型牲畜等,不得不仰求于市场……农民当时虽属自给性生产,但在农副业及家庭纺织等方面,仍有部分剩余劳动产品的增长,使他们交换能力扩大……农村涌现出了一批工商业者,如当时有专门的铁匠、“贩盐”者、“屠狗”者、“开酒家”者等等,这各色人物的经营范围,有助于丰富农村市场的商品内容……小农追求富裕的思想,也具有为价值而生产的支配意识,在“农不如工,工不如商”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黄今言《秦汉商品市场的层次结构与发育状况》

    材料三  江浙是以棉、丝加工之类的支柱产业为基础的全国市场的中心,明后期和清前期,江浙布、丝手工业已发展到相当规模,企业数量多,规模较大,产品衣被天下……江浙是多数大宗商品(茶叶除外)贸易的中心,辐射向全国……以江浙为中心的全国统一市场在19世纪初已构成。

    ——罗肇前《全国统一市场形成于19世纪初——兼论明清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与之相对应的农业生产模式的基本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两汉农村市场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明清时期江浙地区出现的经济新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现象出现的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1895年后,私人民族企业设厂数量猛增,截止到1913年,新创办的资本在万元以上的私人民族企业是官办企业的5.5倍,总投资额也远远超过了官办企业。在1895—1913年这一阶段,随着外国在华投资的大幅增加,民族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与日俱增。1914年以后,受一战影响,部分外资撤出中国市场,为民族工业的发展腾出了空间。进入20世纪以后……继而在清末民初之际形成了一批实力雄厚的企业集团,如荣氏集团、大生集团等。

    ——据于素云、张俊华《中国近代经济史》等整理

    材料二  从1922年开始,上海棉纺织企业率先进行技术改新和管理改革。1922年,南洋华侨郭氏兄弟新建立的永安纱厂,凭借技术优势和经营管理,得以兼并发展。为了增强竞争能力,民营企业开始出现产业集团化。孙氏面粉集团、郭氏永安集团都在这个时期形成规模。……有些企业实现兼并和联营,如火柴制造业,开始是4厂合并,后来组织联营,打败了瑞典、日本的火柴厂。后起的化学工业最引人注目的是范旭东的永利公司,天津制碱厂成功后,永利又办制氮厂,陆续又增建了5个新厂。到1936年,中国工业产品中,纺织、面粉、火柴、橡胶、水泥、酸碱燃料等化工产品,基本可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

    ——摘编自任世江著《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材料三  为使战时后方工业迅速形成生产能力,国民政府对民营工矿业采取扶持措施和优惠政策,先后颁布了《非常时期工业奖助暂行条例》《奖励工业技术暂行条例》等。为保护厂矿设备免遭日机轰炸,工矿调整处采取疏建办法,规定凡制造工作能分开者另设分厂,设备能在洞中使用者,可开凿山洞,移内工作。并设立疏建贷款,在疏建技术上给以指导。为帮助内迁厂矿复工或新建厂矿尽快开工,政府对其货款总计达2003万元,从民国二十八年到三十三年,经济部工矿调整处供应给民营企业的五金、化工、电气等器材、原料总值约563亿元。还制定“技工招募法”,至民国二十九年,已招募技术员工达12164人。此外,还开设了各种训练班,训练新技工。

    ——摘编自史仲文、胡晓林《中国全史》

    (1)根据材料一,析清末民初之际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民营企业发展状况。

    (3)根据材料三,指出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推动民营企业发展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积极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壶茶碗,能种粮食,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选集》

    材料二  从1953年开始全国围绕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开展全面的工业化建设。156项工程全部是重工业,尤其是国防工业。……“一五”期间建立的工矿企业达到了1万个以上,……这些新兴项目的先后投产,使中国原有工业结构巨变,也使原有工业布局明显变化,一定程度改变了旧中国偏重沿海、沿江地区、内地稀少的现状。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教程》

    材料三 

    材料四  农村人民公社化的实现,为生产力的更大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使我们在1958年和1959年取得了农业生产的连续大跃进,粮食两年增长46%,棉花两年增长47%。……充分发挥农村人民公社这种社会组织形式的优越性,动员全国农民和全国人民从各方面进行坚持不懈的斗争,我们就完全有可能继续保持农业生产和建设的跃进速度,也就完全有可能提早两年或者三年实现原定在十二年内实现农业发展纲要。

    ——《1960年政府工作报告》(谭震林)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一五”计划是在什么背景下开展的。“一五”计划对中国工业发展有何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53—1957年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

    (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说明我国社会发生了什么巨大变化?

    (4)材料四制定的目标是否达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原因何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