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1 题,其中:
现代文阅读 2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情景默写 1 题,选择题 5 题,语言应用 1 题,材料作文 1 题
中等难度 11 题。总体难度: 中等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问:巴黎圣母院的基本情况如何?

    答:圣母院教堂顶有上千根木材,里头一半可以追溯到1147年。圣母院最近一次被搞坏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伟大的勒杜克先生负责全面整修教堂。您可以把她看做一个正面双楼、又高又空、骨架通透、四周连着翅膀的大空心盒子。哥特式建筑的特色之一就是高挑,巴黎圣母院高尖塔有93米。

    问:巴黎圣母院失火是怎么回事?

    答:巴黎圣母院近来在整修。中间的尖顶塔预算600万欧,要修到2022年。4月5日黄昏,起火了:据说可能是修复工程的脚手架着火。具体火灾原因,截至巴黎时间4月15日23点30分,依然没有官方消息。93米尖顶塔塌了,由千来根百年木材构成的房顶烧了,掉在下一层的石顶上;圣母院像个巨型烤箱,上面是一层炭。荆棘冠冕和圣路易斯长袍已被抢救出来。正面保住了,教堂的结构骨架也算保持完整,天花板被烧了2/3。

    (选自《巴黎圣母院起火后,从黄昏到午夜》,作者:张佳玮,有删改)

    材料二

    文物古建筑应如何防火?

    一、使用阻燃剂和防火涂料:在不损坏古建筑部件,不改变古建筑原貌的前提下,优先使用阻燃剂和防火涂料,以保证在火源下木质部分不能或更不易被引燃,为在火灾前期将其扑灭争取更多时间。

    二、完善预防和报警机制:合理安置火灾探测器,对重要区域可采用红外光束感烟探测器;对储藏文物不多的古建筑,可设置自动探测喷淋装置;对于有珍贵脆弱文物的环境可安装卤代烷或二氧化碳灭火系统。

    三、布置防雷设施:据统计,建国以来记录在案的古建筑火灾有超10%由雷击引起。

    四、建立完善的初期扑灭设施和供水系统:合理安置灭火器等初期扑灭设施。对大规模古建筑(群),应设置消防泵站,或就近修建消防水池和蓄水缸。

    五、强化防火教育和管理:严禁在古建筑内安置液化石油气管道,明确用火流程。定期全面检查建筑内电缆线路,更换老化电线。安装断路器,防止过载。文物古建筑单位要定期经常开展消防演练培训,提升员工消防意识和技能。

    (选自《中国搜索》,作者:张艳红)

    材料三:

    不久前,中国设计师在一个法国非官方重修巴黎圣母院方案比赛中获得第一名的消息没有引起什么反响,但法国音乐剧《巴黎圣母院》甫一登陆北京就成为“爆款”,主题歌《大教堂时代》更是当仁不让成为洗脑神曲。首演后,听说还发生冲台、扔礼物事件,让人以为到了哪个流量明星的“应援会”。最奇妙的是,这一切都毫无违和感甚至比古典或精英式的表达都更贴近维克多·雨果这部著作本身。

    巴黎圣母院的特殊在于其“广场性”。故事以愚人节的狂欢开始。敲钟人正是在这场狂欢中被选为“愚人王”,并被“加冕”。学者巴赫金认为,在那种特殊的宗教高压气氛下,这种暂时的对紧张空气的摆脱,平等、放肆而狎亵的氛围,丑角的“加冕”,对肉体的奇异描写,全都发自人民对未来的渴望,对现存强制性经济制度的违背。在这里,没有恐惧的位置,丑陋的“愚人王”反而给人带来喜庆,它传达了一种未来对过去的胜利愿景:自由、平等、友爱的全民性胜利。这正是《巴黎圣母院》的伟大之处。如果我们留心阅读这部音乐剧的唱词,不难领会这一点。

    (选自《巴黎烧了吗?巴黎圣母院“燃”了吗?》,作者:黑择明,有删改)

    材料四:

    159年前,英法联军抢劫并火烧圆明园后,对此谴责最深的是位法国人。他就是《巴黎圣母院》的作者维克多·雨果。雨果说:“有一天,有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打劫,一个放火……他们一个叫英吉利,一个叫法兰西……”而现在,因雨果而闻名天下的巴黎圣母院也遭受了烈焰之苦。这场大火让人不自觉地想到中国文化曾经历的磨难:那场烧了三天三夜的大火。万园之园留下的灰烬,是中国历史耻辱柱上最疼的一根钉子。

    这一刻的中国人,怎能不想起,背负了一百多年圆明园烧毁的心灵创伤,何其艰难、何其罔然!可惜圣母院,可惜圆明园,文化不应这样毁灭,更不应人为践踏。文明是脆弱又坚韧的。我们能够做到的就是尽力守护它,尽量延缓它的消逝,传承它的精神。每件文物都是文化的象征,每座博物馆都是人类文明的宝库。衷心祈愿文物都能够远离灾难,代代传承。

    (选自“圆明园遗址公园官方微博”《文明,不能承受之殇》,有删改)

    1.雨果小说《巴黎圣母院》中,男女主人公的名字分别是:____、____;请再写出一部雨果的长篇小说代表作:____

    2.根据上述四则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巴黎圣母院历史悠久,曾多次受到损坏,而修复工程需要漫长的时间。

    B.木质古建筑如果妥善采用阻燃剂或防火涂料,则能有效减少火灾损失。

    C.以巴黎圣母院为题材的文艺作品能广泛流传,背后有深刻的文化因素。

    D.圆明园遗址公园官方微博认为巴黎圣母院火灾与圆明园被毁性质相同。

    3.根据上述四则材料,下列分析和推测正确的一项是

    A.火灾之后,巴黎圣母院的维修费用将远超600万欧,并需要进口大量木材。

    B.巴黎圣母院大火从黄昏一直持续到午夜,可见该建筑缺乏火灾预防和报警机制。

    C.法国音乐剧《巴黎圣母院》风靡北京,观众的反应与精英式的表达相去甚远。

    D.中国人都应该明白,巴黎圣母院是人类文明的宝库,不该这样遭受人为践踏。

    4.请结合材料三,谈一谈对其中画线句意思的理解。

    5.请结合上述四则材料,谈一谈对“文明是脆弱又坚韧的”这句话的理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小媳妇

    泰戈尔

    ①我们的老师石博纳特,有一件专门用来惩罚学生的武器,这件武器看上去微不足道,可是实际上它非常令人生畏。这个武器就是给学生们起新的名字——外号。名宇这种东西,除了发音,就再也没有什么意义了,但是一般说来,人们对于自己的名字比对自己本人更珍爱;一个人为了使自己出名,有什么痛苦不能忍受呢?为了保护自己的名声,他甚至可以毫不犹豫地牺牲自己的生命。

    ②由于人们内心中一些潜在的情感规律在起作用,所以,当教师先生给绍什舍科尔起了一个“歪嘴鱼”的外号时,这个孩子心里就非常痛苦。特别是,当他得知在这个绰号中蕴含着对他相貌的暗示时,就双倍地加重了他内心的痛苦。

    ③阿舒的外号叫做“小媳妇”。与这个外号相联系的还有一段故事。

    ④阿舒在班级里是一个最值得同情的好孩子。他和谁都不说话,很腼腆,大概他的年龄比班里所有孩子都小;大家跟他说话时,他只是微微一笑;阿舒学习很好;学校里的许多孩子都想和他交朋友,可是他不同任何孩子玩耍,一放学他立刻回家,一分钟也不在学校里耽搁。

    ⑤阿舒在学习方面是无可挑剔的,只是他有时迟到。每当石博纳特老师询问他迟到原因的时候,他总是不能作出令人满意的回答。因此,他常常受到带有污辱性的惩罚。老师叫他把手放在膝盖上,弯着腰站在走廊里的楼梯旁;他这副羞愧而又可怜的样子,四个年级的同学都看到了。

    ⑥学校放了一天假。次日,教师先生走进教室,坐在椅子上,两眼盯着教室的门。这时候,阿舒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块石板和几本用一块沾满墨迹的旧布包着的书,他显得比往日更加腼腆了。

    ⑦石博纳特先生冷笑了一下,说道:“啊,小媳妇来了。”

    ⑧上完课之后,石博纳特先生对全班同学说:“注意,你们都听着!”

    ⑨地球的所有吸引力仿佛都在使劲儿把阿舒吸往地面似的,但是小阿舒仍然面对着全班同学的目光坐在凳子上,裤的一角和他那两只小脚在不停地摇摆着。毫无疑问,随着岁月的流逝,阿舒的年龄也将会增加,他在生活中也会经历许多苦乐羞荣之日,但是没有哪一日能与那一天相比,因为那一天在他的心灵上留下了一段痛苦的历史痕迹。

    ⑩不过,这件事并不大。

    ⑪阿舒有一个小妹妹;这位小妹既没有同龄的女友,也没有姐妹,所以她只能同阿舒一起玩耍。

    ⑫阿舒家里的凉台下面就是他家的停车场,四周围着铁栅栏,铁栅栏上设有门。那一天,天上布满了乌云,大雨下个不停。街上,有几个行人提着鞋打着伞,在匆匆赶路,他们无暇东张西望。在这个阴雨连绵、云天昏暗的日子里,学校放了假;阿舒和小妹坐在停车场的台阶上玩耍。

    ⑬那一天,他们是在玩洋娃娃结婚。阿舒一边忙着布置结婚仪式,一边指导小妹做事。当时他们忽然想起,还没有主婚祭司呢。小姑娘迅速跑到一个人跟前,问道:“喂,你能不能做我们的主婚祭司呀?”

    ⑭阿舒转过身来,看见石博纳特老师站在他们的停车场里,他已把湿漉漉的雨伞折起来,全身几乎被雨淋透,他本来是路过这里的,当雨下大了的时候,他就走进来避雨。小姑娘建议他为洋娃娃结婚做祭司。

    ⑮阿舒一看见石博纳特老师,扔下妹妹,立即跑进屋里躲起来。

    ⑯第二天,当石博纳特老师以讥笑的口气,作为开场白讲述了这件事情,并且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给阿舒起了一个“小媳妇”的绰号的时候,阿舒起初只是以微笑作为对教师讲述的回答,还企图以自己的微笑来参与周围同学们的取笑逗乐。就在这个时候铃声响了,其他班级也下了课,阿舒家的女仆拿着用莎罗树叶包裹的两块点心、提着一个闪闪发光的铜水罐走了进来,立在门旁。

    ⑰当时阿舒虽然面带微笑,可是他的脸和耳朵一下子全红了,额头上的静脉都突现出来,他再也控制不住自己,泪水簌簌滚落下来。

    ⑱石博纳特先生在休息室里喝一点儿水之后,就开始心安理得地抽起烟来。同学们却在兴致勃勃地围着阿舒,大声叫着:“小媳妇!小媳妇!”阿舒开始意识到,那一个假日与妹妹玩耍,是他一生中一次最丢脸的过失;他不相信,世人会在什么时候忘掉那一天所发生的事。

    (有删改)

    1.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石博纳特给阿舒、绍什舍科尔起“小媳妇”“歪嘴鱼”这样的外号,加重了他们内心的痛苦。

    B.阿舒虽然内向腼腆,但学习好,懂得照顾家庭,他常常因为上学迟到受到石博纳特老师的惩罚。

    C.阿舒的小妹妹既没有同龄的女友,也没有姐妹,这为下文兄妹两人玩洋娃娃游戏作了铺垫。

    D.作品只是客观地描述了石博纳特先生满不在乎惩罚和羞辱学生的行为,没有明示作者的态度。

    2.结合小说情节,试分析阿舒被起“小媳妇”外号后,最终流泪的原因。

    3.小说中,石博纳特这一人物有多种称谓:“我们的老师石博纳特”“教师先生”“石博纳特老师”“石博纳特先生”“老师”等。试分析作者采用这些称谓的意图。

    4.小说前文说“这件事并不大”,结尾又说“那一个假日与妹妹玩耍,是他一生中一次最丢脸的过失”,前后是否矛盾,为什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庐山卧龙庵记

    朱熹

    卧龙庵在庐山之阳,五乳峰下。子自少读龟山先生杨公诗,见其记卧龙刘君,隐居辟谷,木食涧饮,盖已度百岁而神清眼碧,客至辄先知之,则固已知有是庵矣。去岁蒙恩来此,又得陈舜俞《庐山记》。读之其言曰凡庐山之所以著于天下盖有开先之瀑布见于徐凝李白之诗康王之水帘见于陆羽之《茶经》。至于幽深险绝,皆有水石之美也。此庵之西,苍崖四立,怒瀑中泻,大壑渊深,凛然可畏。有黄石数丈,隐映连属在激浪中。视者眩转,若欲蜿蜒飞舞,故名卧龙。此山水之特胜处也。于是又知其泉石之胜。

    乃如此间以行田,始得至其所。则庵既无有,而刘君亦不可复见,独其泉石之胜犹昔。然其壮伟奇特之势,则有非陈《记》所能仿佛者。予既惜其出于荒堙废壤,而又幸其深阻夐绝,非车尘马迹所能到,倘可得擅而有也。乃捐俸钱十万,属西园隐者崔君嘉彦,因其旧址,缚屋数橡,将徙居焉。又缘名潭之义,画汉丞相诸葛公之像,置之堂中。而故友张敬夫尝为赋诗,以纪其事。

    然庵距潭犹数百步,步乱石间,三涉涧水乃至。又无所托足以寓瞻眺。因相其东崖,凿石为磴,而攀缘以度。稍下乃得巨石,横出涧中,仰翳乔木,俯瞰清流,前对飞瀑,最为谷中胜处。遂复作亭其上,榜曰“起亭”,以为龙之渊卧者,可以起而天行矣。

    (选自《明清游记散文选》)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隐映连属在激浪中         属:连接

    B.倘可得擅而有也           擅:擅自

    C.因相其东崖              相:察看

    D.遂复作亭其上,榜曰“起亭”   榜:匾额

    2.对中文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读之其言/曰凡庐山之所/以著于天下/盖有开先之瀑布见于徐凝李白之诗/康王之水帘见于陆羽之《茶经》

    B.读之其言/曰/凡庐山之所以著/于天下盖有开/先之瀑布见/于徐凝李白之诗/康王之水帘/见于陆羽之《茶经》

    C.读之/其言曰/凡庐山之所以著/于天下盖有开先之瀑布/见于徐凝李白之诗/康王之水帘/见于陆羽之《茶经》

    D.读之/其言曰/凡庐山之所以著于天下/盖有开先之瀑布见于徐凝李白之诗/康王之水帘见于陆羽之《茶经》

    3.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辟谷,古代一种养生之术,不食五谷,是隐士常用的一种修炼方式。

    B.《茶经》,我国最早的关于茶叶生产、饮茶技艺和茶道原理的综合性论著。

    C.行田,谓经行于田间,文中是指作者趁公务闲暇时,进行踏青郊游活动。

    D.诸葛公,指诸葛亮,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朱熹少时读龟山先生的诗作,就知道庐山北侧的五乳峰下有座卧龙庵。

    B.陈舜俞《庐山记》描写卧龙庵周围壮伟奇特的景色,认为是庐山最美的风光。

    C.作者为卧龙庵地处荒僻遭到废毁感到可惜,但又喜欢这与尘世隔绝的所在。

    D.作者因为庵名“卧龙”隐含飞腾之意而重修了卧龙庵,并写作本文来记其事。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木食涧饮,盖已度百岁而神清眼碧,客至辄先知之。

    (2)属西园隐者崔君嘉彦,因其旧址,缚屋数椽,将徙居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情景默写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师说》中,韩愈在例举孔子的言行后,对师生关系给出的概括性的句子是:____,____

    (2)《归园田居(其一)》中描写乡村中常见声音的句子是:____,____。

    (3)《过秦论》中,贾谊对秦亡的原因给出的结论性判断是:____。《六国论》中苏洵在分析六国灭亡的原因时指出“故曰:____。”

    (4)《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周瑜风流倜傥,从容打败曹军的句子是: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5 题
  1. 下列各组词语中的加点字,读音都不相同的是

    A.笑靥/梦魇      饿殍/浮夸   按捺不住/深文周纳

    B.拓印/朱拓      拮据/占据   喟叹不已/渭流涨腻

    C.熨帖/字帖      隽永/隽秀   温情脉脉/时代脉搏

    D.敕造/讽刺      恣意/姿容   便宜行事/便民服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叙述学中,一般把“谁说故事”“站在什么立足点上说故事”称为叙述角度,叙述角度可分为“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两种。下列关于有关作品叙述角度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在《边城》中,我们通过作者“无所不知”的叙述,全面了解了翠翠生活的环境和故事,这种叙述角度是“全知视角”。

    B.《金岳霖先生》一文中,作者只写自己看到听到的金岳霖先生,只写人物的所作所为而不写人物的所思所想,突出了事件的亲历性。

    C.《祝福》用第一人称“有限视角”描写“我”在鲁镇的见闻,又用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叙述祥林嫂悲惨的一生,两种视角交替使用,使表达更丰富深刻。

    D.《林黛玉进贾府》采用的是“全知视角”,我们跟随着初到贾府的林黛玉的脚步借助她的眼睛,看到贾府的环境和人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挽联,是哀悼死者、治丧祭祀时专用的对联,需要以精练的文字准确概括逝者毕生的道德与功业,以此怀念逝者,慰勉生者。以下四则挽联与所悼念人物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译著尚未成书,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鲁迅)

    B.言行唯经典常谈,师表真堪垂后世

    文章则雅俗共赏,才名自合冠群伦(朱自清)

    C.沅芷湘兰,一代风骚传说部

    滇云浦雨,平生交谊仰文华(老舍)

    D.斯人已逝,地坛只剩旧辙

    英灵宛在,文苑永存哲音(史铁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语段空缺处,填入的句子衔接正确的一组是

    路连接着家与前方              

    ①自古以来,人类就喜欢流浪

    ②流浪不仅是出于天性,也出于命运

    ③当然也可以说,人类不得不流浪

    ④是命运把人抛到了路上—形而上一点说

    ⑤人们借着路,向前流浪

    A.①②④③⑤ B.①⑤②④③ C.⑤①③②④ D.①③⑤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先秦儒家学派的集大成者,他继承孔孟的儒家学说,提出了“人性本善”的观点。

    B.“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六艺”指的是《诗》《书》《礼》《易》《乐》《春秋》这六部中国古代经典;“传”指传记,是关于古代圣贤生平和思想的记录。

    C.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期间写下了《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光耀千古的诗文名篇。

    D.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是北宋词坛“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与苏轼并称“苏辛”,代表作有《青玉案·元夕》《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1 题
  1. 下面两段学生习作,你认为哪一段的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原文)他选择成为一名消防员,他喜欢身穿消防员的制服。虽然是一份充满危险的工作,但是他可能因此名声大噪。他妈妈支持他,但是他的爸爸坚决反对。

    (修改稿)他憧憬着成为一名消防员。这是一个令人兴奋、充满危险但又有机会成为英雄王子的职业。蓝色哔叽布料的制服,裤腿边整齐得如同刀口一般的折痕,漆皮的帽檐。穿上这一身后,他觉得自己看上去非常亮眼,他的母亲说:“真帅气!”可父亲眼中却满是愤怒和失望,瞪了他一眼后,猛地转身走了开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史铁生在地坛中寻得了新的生命,朱自清在荷塘边觅得了人生“刹那的意趣”,苏东坡在赤壁领悟了“物与我皆无尽也”的道理,柳宗元在西山感受到“与造物者游”的精神自由……你的生命中是否也有这样地方,曾带给你遗世独立的悠游、温暖的感动、生命的启示或人生的顿悟。

    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来讲述你与“它”的故事。自定主题,自拟题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