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1 题,其中:
单选题 18 题,综合题 3 题
简单题 5 题,中等难度 16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18 题
  1. 读人口再生产模式简略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图示①②③④四个阶段中,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图中图甲表示我国2015年某市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图乙为我国不同阶段人口增长状况图。读下图回答下题。

    图甲所示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状况最接近图乙中的 (   )

    A.Ⅰ阶段 B.Ⅱ阶段 C.Ⅲ阶段 D.Ⅳ阶段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图是“某地区1950-1980年人口增长图”,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1.30年间该地区(   )

    A.乡村人口增长了2000万人 B.城市人口增长了500万人

    C.总人口增长了两倍 D.乡村人口增长了两倍

    2.30年间该城市,城市化水平(   )

    A.大幅提高 B.略有提高 C.没有变化 D.略有下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读“甲、乙两地人口的抽样调查表”(每10000人中各年龄段人数及死亡率统计)。完成下列各题。

    1.甲组人口死亡率总计是(   )

    A.0.775% B.0.675%

    C.0.885% D.0.95%

    2.下列说法与表格内容相符的是(   )

    A.甲组人口表示发展中国家,乙组人口表示发达国家

    B.各年龄段死亡率甲小于乙,因此死亡总人数也是甲小于乙

    C.发展中国家的死亡率高于发达国家

    D.甲组人口死亡率偏高一些,主要原因是甲组老年人口比例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属于人口迁移现象的是

    A.海口的符先生到北京参加学术交流会

    B.部分三峡库区的居民被安置在广东省博罗县

    C.澳门居民到珠海采购货物

    D.珠海的黄先生与家属“五一”随旅游团到黄山旅游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如图为甲、乙两国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图。据此回答问题。

    1.目前与甲国1890~1920年人口再生产类型相同的国家是

    A.韩国 B.古巴 C.新西兰 D.埃及

    2.乙国1970年以后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自然灾害频繁,饥荒严重 B.政局动荡,长期战乱

    C.政府宏观调控力度大 D.抚养孩子成本上升,夫妇不愿多生孩子

    3.由图可作出的正确判断是

    A.目前甲国城市化水平高 B.乙国可能分布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C.目前甲国为人口净迁出国 D.目前乙国劳动力短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图为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绘制的“江苏某市迁入人口的年龄结构金字塔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市迁入人口的特征有

    ①男性人口多于女性人口    ②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因素影响

    ③以青壮年人口为主       ④与该市原有人口年龄构成相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迁入人口对该市的影响有

    ①缓和了该市就业紧张局面 ②制约了该市的经济发展

    ③增加了该市的被抚养人口 ④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读“某国1960年~2010年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国人口数量减少的时间大约是(  )

    A.1963年~1972年 B.1975年~1986年

    C.1985年~1990年 D.2000年~2010年

    2.目前,该国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

    A.人口就业压力大 B.城市人口比重大

    C.国内人口迁移量大 D.人口老龄化严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下列不属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人口迁移新特点的是(  )

    A.人口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B.定居人口减少

    C.人口由旧大陆流向新大陆 D.短期流动人口增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的是(   )

    A.资源数量 B.科技发展水平

    C.消费水平 D.人类社会发展阶段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过去一段时间,我国到国外去留学的学生有很大一部分学成后不归国,这种现象对我国的影响是( )

    A.可减轻人口的压力

    B.可缓解就业的压力

    C.造成优秀人才的流失

    D.有利于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若X轴表示距市中心距离,且a=10km,Y轴表示土地利用租金,且b=100元/m2,则图中四地点最可能为商业区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若X轴表示出生率,且a=4%,Y轴表示死亡率,且b=4%,则图中四点表示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模式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下图为“我国某中等城市常住人口数量与距市中心距离的关系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①区域常住人口数量较少的主要原因是该区域(   )

    A.环境极差 B.地价太高

    C.交通不便 D.设施不全

    2.③区域可能属于(  )

    A.工业区 B.住宅区 C.商业区 D.行政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下图中甲为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示意图,乙为某城市的功能分区模型图 (假设在同一均质平面条件下)。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①—商业区 B.②—住宅区 C.③—工业区 D.④—农业区

    2.如果考虑放射式交通线的影响,则乙模式图可能变化为下图中的

    A. B. C.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1.a、b、c、d四位置,最易形成城镇的是

    A.a B.b C.c D.d

    2.上述城镇的城市化过程中,首先要考虑

    A.土地生产力大小 B.水资源的多少 C.基础设施的建设 D.经济规模的设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下图为某地1965年和2009年地理简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B地形成村镇的条件可能是

    A.水源充足、交通便利 B.矿产资源丰富

    C.优惠的政策 D.劳动力素质高

    2.随着当地煤炭和石油资源耗竭,城市的经济发展受影响最小的是

    A.A城 B.D城 C.E城 D.F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读某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比较图,回答下列小题。

    1.关于该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城市化与工业化呈同步增长趋势

    ②阶段Ⅰ城市化进程速度比阶段Ⅱ快

    ③该国可能属发达国家

    ④阶段Ⅱ,工业化促进了城市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阶段Ⅲ,该国新增就业机会主要来自

    ①资金密集型产业 ②技术密集型产业

    ③资源密集型产业 ④现代服务业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城市等级、数目和服务范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城市等级越低,数目越少,服务范围越广 B. 城市等级越低,数目越多,服务范围越广

    C. 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少,服务范围越广 D. 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多,服务范围越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下图为“某城市规划简图”及近年该城市统计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该市常年盛行东北风,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该城市主要功能区包括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和文化区,则①为______,②为___。

    (2)a、b、c、d四地宜建高级住宅区的是_____,试简要说明理由。

    (3)根据该城市近期统计的人口年龄金字塔图,预测30年后该城市面临的人口问题及产生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读“人口迁移与行政区划的关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A1是中国,B1是美国,则A1 → B1 为______迁移。

    (2)若A1是江苏,B1是上海,则A1 → B1 为______迁移。

    (3)若C1为农村,A2为城市,则C1 → A2 为________迁移,这也是目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

    (4)图中箭头不属于人口迁移的是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读“某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图”,分析回答问题。

    (1)此图反映了该地区的___________过程,该过程所表现的特点有哪些?

    (2)为适应该现象,该地的农民应该在待开发土地上发展哪些农业生产?

    (3)此图反映了促进该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