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5 题,其中:
文言文阅读 1 题,语言应用 3 题,现代文阅读 1 题,选择题 5 题,其他题 1 题,情景默写 1 题,诗歌鉴赏 2 题,材料作文 1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11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中等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珣,字元琳,琅邪临沂人。弱冠与陈郡谢玄为桓温掾,俱为温所敬重,温尝谓之曰:“谢掾年四十,必拥旄杖节,王掾当作黑头公,皆难得之才也。”转主薄。其时温经略中夏,竟无宁岁,军中机务并委珣焉。文武数万人,珣悉识其面。从温讨袁真,封东亭候,转大司马参军、中军长史。珣兄弟皆谢氏婿,以猜嫌致隙。太傅谢安既与珣绝婚,由是二族遂成仇衅。时人希安意,乃出为豫章太守,珣不之官。除散骑常侍,不拜。安卒后,珣迁侍中,孝武深杖之,转辅国将军、吴国内史,在郡为士庶所悦。征为尚书右仆射,领吏部,帝雅好典籍,与王恭等并以才学文章见昵于帝。王国宝自媚于会稽,与珣等不协,帝虑晏驾后怨隙必生故出恭、恢为方伯,而委珣尚书令。梦人以大笔如橡与之,既觉,语人云:此当有大手笔事。”

    俄而,帝崩,哀册谥议,皆珣所草。隆安初,国宝用事,谋黜旧臣。王恭赴谒帝陵,欲杀国宝,止之曰:“国宝虽终为祸乱要罪逆未彰今便先事而发必大朝野之望非良谋也况拥强兵窃发于京辇劳师动众谁谓非逆国宝若遂不改,恶布天下,然后顺时望除之,亦无忧不济也。”恭乃止。四年,以疾解职。岁余,卒,时年五十二追赠车骑将军、开府,谥曰献穆。珣神情朗悟,经史明,风流之美,公私所寄也。时事艰难,其崎岖九折,风霜备经,逼于嫌谤,才用不能尽。初,珣既与谢安有隙,在东闻安薨,便出京师,诣族弟王献之,曰:“吾欲哭谢公。”献之惊曰:“所望于法护”,于是直前哭之甚恸,法护,珣小字也。

    (《晋书·王珣传》,有删节)

    (注)黑头公:头发还是黑的,便已位列三公的人。指一个人年少时即有作为。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国宝虽终为祸乱/要罪逆未彰/今便先事/而发必大失朝野之望/非良谋也/况拥强兵/窃发于京辇/劳师动众/谁谓非逆/

    B.国宝虽终为祸乱/要罪逆未彰/今便先事而发/必大失朝野之望/非良谋也/况拥强兵/窃发于京辇/劳师动众/谁谓非逆/

    C.国宝虽终为祸乱/要罪逆未彰/今便先事而发/必大失朝野之望/非良谋也/况拥强兵窃发/于京辇/劳师动众/谁谓非逆/

    D.国宝虽终为祸乱/要罪逆未彰/今便先事而发/必大失朝野之望/非良谋也/况拥强兵窃发/于京辇/劳师动众/谁谓非逆/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以表示成年,但因为体犹未壮,故有如此称谓。

    B.杖节,指执持旄节,古代帝王授予将帅兵权或遣使于四方,给予旄节以为凭信

    C.太守,中国古代的一种地方职官,一般是指掌管地方郡一级行政区的地方行政官。

    D.晏驾,晏,迟;驾,皇帝的车驾。晏驾原来指宫车迟出,隐讳说帝王不上早朝。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珣年少得志,为桓温所赏识。王珣年青时与谢玄一起担任桓温的属吏,桓温对二人敬重有加,认为两人是难得的人才将来会在仕途上有一番作为

    B.王珣富有才学,为文颇有造诣。皇帝特别委任王为尚书令,王梦见有人把如椽大笔交予他,他以为这是有大手笔之事的预兆,后王之梦果应验

    C.王珣不计前隙,深切表达哀情。虽然王谢二家有前怨,但在谢安去世时,王珣表达了想去为谢安哭灵的意愿,族弟王献之表示异议,但王坚持己见

    D.王珣德能兼备,因时不能尽才。王精通经史,拥有众人认可的风流之美,可惜他遭逢艰难的时势,经历坎坷,迫于隙诽谤,未能充分发挥才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时温经略中夏,竟无宁岁,军中机务并委珣焉。

    (2)帝雅好典籍,珣与王恭等并以才学文章见昵于帝。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3 题
  1.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如今熬夜现象极其普遍,虽然各种关于熬夜伤身体的科普随处可见,____①,他们认为熬夜后白天补一觉就万事大吉了。殊不知,人体免疫系统的正常,是与体内昼夜节律的自然运行密切相关的。无论熬夜还是熬夜后再补觉,都打乱了人体正常的昼夜节律,___②,从而对身体健康造成伤害。所以说,_____③,大量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比如多轮班工作群体(如护士、安保人员等)虽然在夜班后可以得到补休,但他们依然是心脑血管和代谢疾病的高发群体。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请对下面一段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

    在过去10年中,人工智能技术在语言交流方面取得了极大的进步,这意味着人工智能带来了某种可能——让不会读写的人也能够从数字革命中获益。这个技术会让互联网使用的人数至少翻一番,整个经济的效益就可以增加3倍,从而带动全球GDP提高4到10倍,达到千万亿级别。我们会越来越多地看到全球GDP的增长,现在是100万亿美元,接下来20年内可能会是其10倍,而这将带给世界实实在在的财富。因为因特网带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应用,在这个过程中产生海量的数据,现在慢慢地收集加以利用就可以造福社会。比如你可以根据天气,或者你睡眠的深度来决定你的手机要不要叫醒你等等,我们希望这些应用可以深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面是关于大学生创业的调查统计图表,根据图表提供的信息,将大学生创业获得成功的主要因素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

    图1   创业应具备的条件

    图2   影响创业成败的因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诗歌一个最大的特色,就是重视“兴”的作用。所谓“兴”的作用,在中国诗歌传统上可分两个方面来看。

    从作者方面而言就是“见物起兴”。《诗经》上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雎鸠鸟“关关”的叫声,引发君子求得配偶的情意,就是“兴”的作用。但宇宙间不只草木鸟兽等种种物象能引发我们的感动,人世间种种事象也能引起我们的感动。《诗经》“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是写对时代动荡不安的感慨,这也是引起人感动的一种重要因素。

    “兴”的作用,不但作者有之,读者亦有之。只要你在读李白、杜甫的诗歌时也能产生与他们同样的感动,那么你也就有了与李白、杜甫同样的诗心。不过,诗在使人感动方面有很多不同的层次。第一层次是一对一的感动,就是闻一知一,不产生更多的联想。陆放翁和他的妻子分离之后又在沈园相遇,他写了一首《钗头凤》,千百年之后,我们仍然为陆放翁的悲剧和他的感情所感动,这就是一对一的感动。

    可孔子说“诗可以兴”的感动则不仅是一对一的感动,更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感动。有一次,子贡问孔子:“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孔子回答说:“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于是子贡就说:“《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诗经》里所说的是璞玉的切磋琢磨,与做人本不相干,可子贡却从中悟到做人的道理,这正是“诗可以兴”的感发。由此可见,诗的作用不仅是使作者有一颗不死的心,而且也使读者有一颗不死的心;不仅有一对一的感动,而且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兴”的感发。

    同样,西方文学理论中也有类似“兴”的说法。接受美学一个很重要的理论就是“读者反应论”,认为读者的兴发感动是十分重要的。他们认为读者可以分成不同的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普通的读者:读明月就是明月,读清风就是清风,只从表面上去理解。第二个层次是能够深入一步的读者:他们能够从艺术的表达、文字的组织结构、形象的使用、体类的传统中,从它的价值、作用等各方面去品评和欣赏作品。第三个层次是“背离作者原意”的读者:他们对作品的解释可以不必是作者本来的意思,而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引发。只有这第三个层次的读者,才是最能感悟生命的读者。

    南唐中主的词“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王国维从中看到了什么?看到一种“众芳芜秽,美人迟暮”的悲哀和感慨。晏殊的词“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蝶恋花》),写的是男女之间的相思爱情,说是昨天晚上秋风把我楼前树上的树叶吹得凋零了,今天我登上高楼远望天涯,却看不见我所怀念的人。但是王国维王国维说这是成大事业大学问的第一种境界!王国维的这种感发正是中国诗歌中让人心不死的、宝贵的“兴”的作用。

    (摘编自叶嘉莹《什么是好诗》)

    1.不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就作者方面而言,“兴”的作用既包括见物起兴又涵盖因事象而引起感动。

    B.就读者方面而言,“兴”的作用表现在读者对作者及其诗歌作品产生感动。

    C.子贡从切磋琢磨句中悟出做人的道理,无疑当在最能感悟生命的读者之列。

    D.王国维“为学”境界的读诗感发,证明了中国诗歌中的“兴”的重要作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段与段之间衔接十分紧密,如中间四段的段首句都既承接上文又引出下文。

    B.文章既援引古代经典中的言论,又以《诗经》及唐宋诗词为例,论证方式灵活。

    C.文章通过对东西方文学理论的对比论证,突出了阅读中读者兴发感动的重要性。

    D.文章论述“兴”的作用,主要从作者和读者两个方面展开,并且重点论述后者。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对作品的理解越是背离作者本来的意思,就越能体现读者具有生命感悟能力。

    B.从表面理解作品,第一层次的读者就是这样,而第二第三层次读者不会这样。

    C.陆游的《钗头风》和晏殊的《蝶恋花》,这都是能够使读者产生感动的好词。

    D.孔子的“诗可以兴”不是说诗仅仅能够感动一位读者,而是能感动无数读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5 题
  1. 下列各组加点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被:覆盖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背叛

    B.鄙贱之人              鄙:浅陋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当:对等

    C.未得与项羽相见           得:应该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度:推测

    D.秦贪,负其强           负:依仗      前以降及物故           故:交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词类活用相同的一项是

    A.宁许以负秦曲                 沛公欲王关中

    B.且君尝为晋军赐矣              君安与项伯有故

    C.群臣怪之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D.箕踞以骂曰                 越国以鄙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各组中两句都有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B.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

    C.尝问天下所疾恶者              皆为陛下所成就

    D.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各组中两句的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以乱易整,不武

    B.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C.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太子及宾客知事者

    D.大王来何操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艺作品是枯燥呆板还是活灵活现,理论研究是玄虚莫测还是       现实,能否在“身入”之外做到“情入”至关重要。正因为毕生坚守“启人心智、服务人民,资政育人”的信念,“红色理论家”郑德荣从教67年,先后出版学术著作和教材50多部,培养出一批栋梁之材,奠定了党史学科。

    心怀人民不是一句口号,行万里路、进万家门,用功是厚积薄发的       。不知稼穑之艰难,就不知贵谷务本之治道;不思纺绩之辛苦,就不知创业营生之艰辛。皇甫村蹲点14年,直到对农村各种人物、风俗习惯和心理状态       ;年届七旬的杜润生为掌握农村发展实际,调研走访全国25个省份240个县,主持起草的五个中央“1号文件”对农村改革影响深远。“不下正洋海,难得夜明珠”,忍受寂寞、抵制诱惑、潜心向学,留下的将是佳作巨著,成就的将是       。漫漫时问长河,(     )。今天,民族复兴的壮丽图景铺展开来,近14亿人民正进行着波澜壮阔的伟大社会变革,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

    1.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面对         前提         洞若观火         大将风度

    B.面对         原因         了如指掌         大将风度

    C.直面         前提         了如指掌         大家风范

    D.直面         原因         洞若观火         大家风范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红色理论家”郑德荣从教67年,先后出版学术著作和教材50多部,培养出一批栋梁之材,奠定了党史学科的理论基础。

    B.郑德荣是“红色理论家”,他从教67年,培养出一批栋梁之材,先后出版学术著作和教材50多部,奠定了党史学科的理论基础。

    C.“红色理论家"郑德荣从教67年,培养出一批栋梁之材.先后出版学术著作和教材50多部,为党史学科奠定了理论基础。

    D.郑德荣是“红色理论家”,他从教67年,先后出版学术著作和教材50多部,培养出一批栋梁之材,为党史学科奠定了理论基础。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那些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的作品和学问,可以永恒,生命却不过一瞬。

    B.生命不过一瞬,那些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的作品和学问,却可以永恒。

    C.生命不过一瞬,可以永恒的是那些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的作品和学问。

    D.水恒的是那些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的作品和学问,生命却不过一瞬。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其他题 共 1 题
  1. 实词解释

    (1)固请,召有司案图(______)           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______)

    (2)永元中,举孝廉不行(______)           杀人如不能举(______)

    (3)距关,欲内诸侯(______)              相如因持璧却立(______)

    (4)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______)      不如因善遇之(______)

    (5)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______)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______)

    (6)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______)           卒相与欢,为吻颈之交(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情景默写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当有人纠结于取舍的时候,我们常常会借用孟子《鱼,我所欲也》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帮助他做出正确的选择。

    (2)《诗经·氓》中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韩愈在《师说》一文中,发展了孔子这一思想,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叹,将江山之胜与怀古之情融为一体。

    (5)苏轼《赤壁赋》中,文末写出了作者与客人谈话结束后忘怀得失,超然物外心境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古人曾说过,“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其实,在学习上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荀子在《劝学》中也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相似的道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晚登古城

    李百药

    日落征途远,怅然临古城。

    颓墉寒雀集,荒堞晚乌惊。

    萧森灌木上,迢递孤烟生。

    霞景焕余照,露气澄晚清。

    秋风转摇落,此志安可平!

    [注]李百药:隋末唐初诗人,仕途多波折,唐太宗朝方受到重用。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开头交代创作的背景,点扣登临的题旨,定下了全诗抑郁怅然的感情基凋。

    B.三至六句选取众多意象,从视听、动静、正侧等多角度渲染描绘古城的荒败景象。

    C.诗中“迢递孤烟生”句与陶诗“依依墟里烟”句的景象相似,但意绪却大相径庭。

    D.秋晚的“霞景”“露气”明艳清新,但着以“余”“晚”的点染,显见幽郁之意未散尽。

    2.这首诗寄寓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太白岭

    王安石

    太白巃嵷东南驰,众岭环合青纷披。

    烟云厚薄皆可爱,树石疏密自相宜。

    阳春已归鸟语乐,溪水不动鱼行迟。

    生民何由得处所,与兹鱼鸟相谐熙。

    (注)巃嵷:山势高峻的样子。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化静为动,形象地写出了太白岭山势的高耸绵延和山色的青翠纷披。

    B.颔联借厚薄变幻的烟云和疏密相间的树石,表达了诗人跌宕起伏的心情。

    C.诗人认为太白岭这样景色宜人的地方,正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处所。

    D.本诗前六句写景,后两句抒情,体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关注百姓的情怀。

    2.本诗颈联的景物描写别具特色,请赏析其精妙之处。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青春是令人困惑的。

    你不再是孩子,但也尚未成年。你要面对成熟却又陌生的身体。你想要独立,却又不得不依附于父母和家庭。你开始想要参与社会,却又对社会一无所知。

    你的人生,貌似有无限的可能性,却又处处受限。一些你认为无比重要的事情,事关自由与尊严,在大人眼中却只是矫情和好笑。你想要星辰大海,每天却只能面对无尽题海。

    我应该做什么?我应该爱谁?为什么我在这里?我是谁?这些问题通常都得不到解答,而等你稍微想清楚了一些,青春已然不在。

    作为新时代风华正茂的青年学生,身处价值多元、网络发达的社会,你有类似的“困惑”吗?你是如何理解“青春”的?你将如何从青春的“泥淖”中突围而出?请结合上述材料与你的同学分享你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