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2 题,其中:
单选题 30 题,材料分析题 2 题
中等难度 5 题,困难题 27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单选题 共 30 题
  1. “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这一局面出现于

    A. 中唐以后

    B. 南宋时期

    C. 明朝

    D. 元代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全球通史》描述道:“新开辟地的召唤力松弛了农奴制的束缚……农奴主必须减少自己的要求,否则,就要冒农奴们纷纷逃跑的危险……农奴制的削弱是欧洲扩张的先决条件。它造成了一种更易变动的社会,这种社会能积聚起资本,为探险、征服和殖民提供所需的组织和自由的劳动力。因此,欧洲诸国从事海外冒险事业的成功的程度与其摆脱封建束缚的程度成正比,并非偶然。”史家强调的是

    A. 新航路的开辟促进欧洲封建制的瓦解

    B. 欧洲农奴制的削弱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

    C. 封建势力雄厚的国家对外侵略成就大

    D. 海外冒险事业的成功意味着农奴制瓦解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中国近代经济史纲》记载1922年一民族资本家言:“我之廉价工人,彼(日本)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日本)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况彼来者皆该国一流工厂,资本较吾雄厚,技术较吾高深,对工厂之管理经营,亦皆养之有素,吾更何恃而不恐,吾将何术以善后。”结合材料知识分析,解决这种状况的根本方法为

    A. 首先取得民族独立

    B. 建立民国,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扫除障碍

    C. 冲破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双重压

    D. 大力发展经济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吕思勉在《中国大历史》中指出“倘使这时候,能悟到银两与银币不是一物;把银也鼓铸成一种货币,且单认银为货币,而把铜钱认为银币的辅助品;中国早就可进为银本位之国……惜乎清朝顺、康、雍、乾四朝,对于币制都很有热心整顿,始终没想得穿这一步,以致不但本位不立,而且银两需用既广,而实际上专用秤量量法,不觉得不便殊甚……”。与材料主旨相符的是

    A. 中国在清朝康乾时期已实行银本位

    B. 中国的货币理念在当时是最先进的

    C. 中国在当时已将银币作为主要通行货币

    D. 中国近代金融理念的缺失阻碍中国转型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851年,英国举办伦敦世界博览会,当时维多利亚女王以国家名义,通过外交途径,邀请十多个国家参展。作为上海开埠后第一批来沪闯荡的广东商人徐荣村,将自己经营的“荣记湖丝”装成12捆前来参展,最终脱颖而出,独得金,银大奖。这说明

    A.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B. 清政府重视海外市场的开拓

    C. 西方机器产品未被世人接受

    D. 中国传统手工业仍具明显优势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6. 1886年以前,茶叶、丝是中国主要的出口商品。此后,豆类、草编、花生、桐油、棉花等商品出口数量日益增加。这说明19世纪末的中国

    A. 农村自然经济占据统治地位

    B. 社会生产力有较大提高

    C. 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慢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民国初期的一则报纸广告中有“敬告全国同胞乐用人人必需之国货”等字样。作为直接证据,它可以用于研究

    A. 外资企业出现

    B. 洋务运动兴起

    C. 实业救国热潮

    D. 工人运动高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某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收集了一则材料:民国某年1~8月,1美元同当时中国货币的兑换比价从17.8万元上升至1108.8万元。据此可推断该现象

    A. 严重失实,不可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生

    B. 不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 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美元与黄金挂钩,美元升值

    D. 发生在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时期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汉文帝下诏“弛山泽之禁”,即开放山林川泽供百姓樵采,并一度废除过关用“传”(官方所发过关通行证)的制度。汉文帝的这一举措

    A. 促进了区域性商帮的形成

    B. 推动了商业经济的发展

    C. 突出了统一市场的重要性

    D. 体现了抑商政策的转变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在清代前期,广州的行商在对外贸易活动中,依靠政府给予的特权,垄断了广州整个对外贸易,形成了一个“公行”贸易制度。广东十三行出现在十七世纪后期至十九世纪中叶,是我国对外贸易中的一种特殊的组织。据史料记载,“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都与广州十三行发生过直接的贸易关系,”它的兴盛说明了

    A. 明清时期中国国力的强盛

    B.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C. 西欧国家积极开展殖民扩展

    D. 清政府放弃闭关锁国政策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马克思说:“在真正的工场手工业时期,却是商业上的霸权造成了工业上的优势。所以殖民制度在当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最能说明此观点的是

    A. 西班牙的崛起

    B. 荷兰称雄海上

    C. 英国殖民帝国的建立

    D. 法国称霸欧洲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1520年11月28日,星期三,我们越过海峡,进入太平洋。在3个月20天里,我们没有吃过任何新鲜的食物……”材料中“我们”的活动(  )

    A. 揭开了“地理大发现”的序幕

    B. 证实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C. 确立了欧洲对世界的统治

    D. 彻底否定了宗教神学说教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1922年,吴蕴初在上海创办天厨味精厂。为了对抗日本味精的冲击,他不得不借“国货”为天厨味精打开销路,甚至捐献飞机表示抗日,进而博得爱国名声,天厨味精的销路于是猛增,吴本人也被称为“味精大王”。这一现象反映了

    A. 爱国运动推动民族工业发展

    B. 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日益高涨

    C. 日本对华贸易优势逐步衰弱

    D. 实业家有较强民族救亡意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镇”在唐代以前多指边境军事据点,镇将主要管理军务。宋代以后的“镇”则多为“民聚不成县而有税课者,则为镇或以官监之”。古代“镇”的演化本质上反映出

    A. 中央集权的削弱

    B. 工商业赋税沉重

    C. 经济重心的南移

    D. 物质生产的进步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下列关键词中,与第二次工业革命密切相关的是

    A. 重商主义/朝贡贸易/手工工场

    B. 商品输出/殖民扩张/现代工厂

    C. 资本输出/全球扩张/垄断组织

    D. 自由放任/国家垄断/跨国企业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从铁农具出土的分布范围看,春秋早期仅在西北和河南西部的秦、虢等国发现,中晚期已遍布周、郑、秦、燕、齐、鲁、吴、越、楚等国,尤以南方出土为多。这说明此时期

    A. 区域位置影响农业发展

    B. 兼并战争南移趋势明显

    C. 冶铸技术取得巨大进步

    D. 铁犁牛耕得到普遍推广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老舍的著名话剧《花馆》中有一位秦二爷,他在19世纪末致力于投资近代工业,他也确实创力了一些实业,1916年前后,他创办的企业最为红火,其原因不包括

    A. 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 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C. 社会提倡使用国货

    D. 实业救国思潮以及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新航路开辟后,西欧早期殖民者从美洲掠夺来大量黄金白银。这些黄金白银主要流入西班牙,直接导致该国

    A. 国力增强,从而确立了世界霸主地位

    B. 获得资本原始积累,进而引发本国工业革命

    C. 对华贸易占据出超的有利地位

    D. 物价上涨,从而冲击了封建生产关系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1713年,英法两国重建商业关系的谈判最终被英国下议院否决,平民中爆发的欢乐比庆祝和平更加热烈。游行队伍中,一根长杆上高挑绵羊的毛皮,另一长杆上悬挂小半啤酒和说明文字:“不要用英国羊毛换法国葡萄酒!”对该现象解释最合理的是

    A. 英法商业竞争激烈

    B. 民众反对圈地运动

    C. 民众支持重商主义

    D. 英法民族国家崛起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小李查资料时发现一段文字“公司是私家经营,有外籍技师一人,中国职工约100人……它迄今还没有分付股息。因为这个缘故,同时又由于原料昂贵与日本纸的竞争,业务难以改进。此厂已濒于停业。”该公司应该是

    A.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B. 外商企业

    C. 洋务企业

    D. 官僚资本主义企业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中国古代的“城”主要指城墙及城墙所包围的地区。“市”指商品交换的场所、城墙内的一个区域。“城”“市”连称就构成了“城市”。下列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 筑城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B. 古代政治体系具有森严的等级

    C. 中国古代城市兼具政治、经济功能

    D. 政府非常重视发展城市商业贸易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1789年,英国大约生产1000万吨煤,而法国仅生产70万吨。当时有位诗人已意识到这种无限的动力之源对英国工业的意义,他写道:“英国是个完美的世界!它还拥有东印度群岛,修正你们的地图吧,新的城堡是秘鲁。”这反映出

    A. 工业革命促进了英国实力的增强

    B. 英国掠夺海外资源以满足工业革命的需求

    C. 该诗人对英国煤炭产能的自豪

    D. 法国大革命减缓了其工业革命的进程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马克思就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曾指出:“问题并不在于英国是否有权利来征服印度,而在于印度被不列颠人征服是否要比被土耳其人、波斯人或俄国人征服好些。”下列观点最切合马克思这一论述的是

    A. 英国有权利征服印度

    B. 英国侵略印度具有双重作用

    C. 先进文明侵略落后文明值得肯定

    D. 落后文明难以征服先进文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描绘了这样一个农民形象:“‘普通’农民大概一半是自耕农,一半兼做佃农。不管怎样,他和他的家人在相隔不远的三四块田地里劳动,带着锄头和镰刀来来回回,主要为他们自己的生存干活……还可以种点卖钱的作物。”这反映了自耕农

    A. 在经济上实现了男耕女织

    B. 依赖于商品经济而生存

    C. 生产的产品主要用于自给,部分用于市场交换

    D. 生活富裕祥和的真实情况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清朝雍正年间的土地买卖契约,详细记载所买卖土地的坐落,面积和买成双方。除了买卖双方及证人签字画押以外,官府也加盖了官印。官府在土地买卖契约上加盖官印的主要作用是:

    A. 进一步保护田主对土地的所有权

    B. 为土地买卖提供法律依据

    C. 致使土地兼并现象更加普遍

    D. 促进商品经济的迅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下图为宋朝画家王居正的《纺车图》,并有元朝赵孟题诗云:“田家苦作余,轧轧操车鸣。母子勤纺织,不羡罗绮荣。”下列对此评述,正确的是

    A. 体现了宋元时期纺织业的发展状况

    B. 反映了我国古代社会经济形态多样化

    C. 民营手工业的进步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D. 小农经济下普通民众勤劳安宁的生活状态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如图是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记载的花楼机,结构复杂而精密,专门织造精细的丝织品.但当时的手工业并没有向机器生产转变的迹象.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

    A. 官府对手工业生产的规模有严格限制

    B. 生产革新缺乏足够的市场需求推动

    C. 明清工匠缺乏技术的积累

    D. 手工生产能确保产品质量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西汉海昏侯(汉武帝之孙刘贺)基葬被选人2015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下图是基中发据出的两枚印章。除此之外,该基还出土了数量惊人和做工精美的金器、青铜器、铁器、玉器、,漆木器、纺织品、陶瓷器等珍贵文物,以及大量竹简,木牌。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 从图上文物字体可见篆体应是当时的主流通行字体

    B. 该墓葬出土的精美器皿应大多出自官营手工业

    C. 从墓葬的规格可推知当时诸侯国对中央集权威胁巨大

    D. 该墓葬的竹筒木牍有可能记载着儒家和道教的思想精髓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下面表格反映了英、美、德三国在世界贸易中所占比重(%)的变化。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 经济危机的影响

    B. 世界市场的形成

    C. 交通运输工具的改进

    D.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下面是1929年至1932年中国进口日本胶鞋数量变化示意图(单位:万双)。导致图中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可能是

    A. 政治形势和政府经济政策的影响

    B. 世界局势突变,民族工业获得短暂春天

    C. 受经济危机影响,中国关税大幅度降低

    D. 国内政局动荡,市场对胶鞋需求量缩减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2 题
  1. 长三角地区是当代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该地区在历史上也曾经是民族工业发展的重要地区。读下列两幅关于长江三角洲地区民族工业分布示意图:

    请回答:

    (1)概括说明这两幅图分别反映了近代民族工业处于怎样的发展阶段。

    (2)和图一相比,说明图二所反映的近代民族工业有了哪些发展。分析这次民族工业发展的有利时机和影响。

    (3)图二所反映的近代民族工业在轻重工业比例方面存在什么弱点?导致这一弱点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新航路的开辟开启了人类文明以海洋争夺为中心的“海洋时代”,深刻改变人类对世界的认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海洋时代”的来临

    材料一  托勒密留下的传统地理观念——赤道附近的海水会“沸腾”,南方炎热,生命无法存在。1418年的第一次试航就因为船员对赤道太恐惧而被迫返航。而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恐惧慢慢消失,直到1500年人类历史上迎来一个重要转折点。

    “海洋时代”下的世界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形成。

    “海洋时代”下的中国

    材料三  为什么工业革命是18世纪后期而不是在早100年或1000年时发生?答案在很大程度上可从海外扩张之后欧洲惊人的经济发展中找到,这一发展是如此的显著,以致现在通常被称为商业革命。商业革命的首要特点在于世界贸易的商品起了变化,16世纪以前,最重要的项目是东方运往西方的香料和朝相反方向运的金银。但渐渐地,新的海外产品成为欧洲的主要消费品,其商业价值增长。这些产品包括新的饮料(可可、茶、咖啡)新的染料(靛蓝、胭脂红)。

    材料四  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选择了陆地”。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推动航海家们打破恐惧、挑战海洋的“无形之手”有哪些?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要描述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过程。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工业革命能够进行的前提。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选择了陆地”指的是中国实行了什么政策?导致中国“选择了陆地”的因素有哪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