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3 题,其中:
选择题 7 题,单选题 23 题,材料分析题 3 题
简单题 13 题,中等难度 16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7 题
  1. 泰山刻石立于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是泰山最早的刻石。该刻石为李斯所书,书法严谨浑厚,平稳端宁;字形公正匀称,修长宛转;线条圆健似铁,愈圆愈方;结构左右对称,横平竖直,外拙内巧,疏密适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该字体是

    A. 篆体

    B. 楷书

    C. 行书

    D. 草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使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是在

    A. 秦朝

    B. 汉朝

    C. 隋朝

    D. 唐朝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古希腊哲学家将罗塔革拉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觉,好坏优劣取决于个人的尺度。这一观点

    A. 束缚了人的思想

    B. 否定了人的地位

    C. 限制了人的自由

    D. 树立了人的尊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2015年10月21日习近平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期间,在伦敦金融城市长晚宴上的演讲中提到“‘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哈姆雷特的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我不到16岁就从北京来到了中国陕北的一个小村子当衣民,在那里度过了7年青春时光。那个年代我读了《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罗密败与朱丽叶》、《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等剧本”,上述剧本是文艺复兴时期那位作者作品

    A. 薄伽丘

    B. 莎士比亚

    C. 塞万提斯

    D. 伊拉斯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马丁.路德的宗教思想最核心的观点是

    A. 信仰得救

    B. 《圣经》代表的是人的理性

    C. 宗教从属于国家

    D. 反对赎罪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人生下来就是自由的,人可以说是自由的动物。”卢梭为了实现这一主张,提出的两个理论是

    ①开明君主论

    ②人民主权论

    ③三权分立说

    ④社会契约论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把‘造物主’从有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山去”的科学家是

    A. 伽利略

    B. 普朗克

    C. 达尔文

    D. 爱因斯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23 题
  1. 家中老人时常教育后代说:“为人处世不可有贪心,衣能遮体,食能果腹,足矣”“遇事要冷静,做到以静制动”。显然老人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

    A. 儒家思想

    B. 道家思想

    C. 墨家思想

    D. 法家思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家是(   )

    A. 泰勒斯   B. 普罗泰格拉   C. 苏格拉底   D. 柏拉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某中学生参加电视节目的知识竞赛,有一道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题,他很难确定其中表述正确的选项,向你电话求助。你应帮他选择 ( )

    A. “司南”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   B. “蔡侯纸”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

    C. 火药在唐代开始应用于军事   D. 活字印刷书籍的出现始于元朝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08重庆卷,14)下列表述与第二次工业革命史实不符的是

    A.汽船的发明改变了水上运输的状况  B.发电机的问世使电力成为一种新能源

    C. 无线电报的出现增强了各国的联系 D.内燃机的创制推动了石化工业的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钱穆先生认为:“朱子之所谓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之两方面。”下列朱熹的观点中最有可能体现“理”有“科学”之含义的是

    A. “仁”是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

    B. 通过“格物”获得知识

    C. “三纲五常”是道的价值内涵

    D. “正君心”才能天下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反映了

    A. 孟子的“仁政”   B. 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C. 王阳明的“心学”   D. 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清史稿·列女传》记载:蔺氏许嫁于季斌敏,未及成婚,季斌敏亡故,“蔺年十八,矢不嫁。”二年以后,听说家人张罗自己的再嫁之事,就割下自己的右耳以明心志,三天后又割下左耳。蔺氏如此行为是受什么思想的毒害

    A. 法家思想

    B. 道家思想

    C. 程朱理学

    D. 明清君主批判思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提倡“实学”,强调把学术研究和现实的政治联系起来,由此而形成的思想是

    A. 重农抑商

    B. 工商皆本

    C. 经世致用

    D. 民主科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伏尔泰赞扬中国“几乎没存丝毫地虚构和奇谈怪论,绝无埃及人和希腊人那种自称受到神的启示的上帝的代言人。中国人的历史从一开始便写得合乎理性”。伏尔泰对中国的赞美反映出的主张是

    A. 倡导君主立宪制

    B. 理性地反对封建神权

    C. 倡导天赋人权学说

    D. 反对古典希腊文化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处死了查理一世、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中处死了路易十六,这些做法符合

    A. 伏尔泰的观点

    B. 卢梭的主张

    C. 康德的理论

    D. 孟德斯鸠的思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有人称:北宋到明清,在“附庸风雅”的贵族文化之外,一种新文化形态在崛起--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市民文化。下列属于“市民文化”形态的是

    ①《清明上河图》

    ②程朱理学

    ③元曲

    ④小说

    ⑤汉赋

    A. ①③⑤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①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为响应党中央厉行节约的号召,许多学校加入到反对“舌尖上的浪费”的“光盘行动”中。早在战国时期,某一思想流派在提出“兼爱”、“非攻”的同时,就倡导“节俭”、“节用”。该思想流派的创始人是

    A. 老子

    B. 墨子

    C. 荀子

    D. 韩非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西汉宣帝年间曾发生一次日食,宣帝即刻下诏说:“皇天见异,以戒朕躬,是朕之不逮、吏之不称也。”汉宣帝的认识和做法体现了哪种主张

    A.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 大一统

    C. 天人感应

    D. 君权神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佛教能在中国广为流传,但始终没有取代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其关键是

    A. 儒家思想是整个封建社会最进步的思想

    B. 历代都有信奉儒教思想的人做大官

    C. 儒家思想不断改造完善,一直能够适应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

    D. 儒家宣扬的仁政思想得到了人民的拥护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英国学者李约瑟在评论《九章算术》时说:“从它的社会根源来看,它与官僚政府组织有密切联系,并且专门致力于统治官员所要解决的问题,土地丈量、谷仓容积、堤坝和河渠的修建、税收、兑换率……‘为数学而数学’的场合极少。”由此可见我国古代科技的特点是

    A. 重实用

    B. 重理论

    C. 重民众

    D. 重实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文学作品能够反映不同时代的风情。如果我们要了解西周劳动人民的生活情况最好查阅

    A.《诗经》     B.《离骚》    C.《窦娥冤》      D.《红楼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2010年11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医针灸”和“京剧”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下列有关京剧的表述错误的是

    A. 是商品经济发展和地域文化交融的产物

    B. 比较全面体现了中国戏曲的精华

    C. 把中国古代戏剧艺术推向了成熟

    D. 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中央电视台电视系列片《大国崛起》解说词“三百年前,人类的思想还充斥着迷信和恐惧,水为什么会往低处流?太阳为什么会升起落下?这些今天看来简单至极的问题,在当时却是根本无法认识和把握的。”这些“当时却是根本无法认识和把握”的问题,终于被人类破解的标志性科学成就是

    A. 牛顿的经典力学

    B. 达尔文进化论

    C. 爱因斯坦相对论

    D. 李四光地质力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在人类历史上,曾产生过一系列“改变时空”的重大发明。这些发明中,来势最猛、发展最迅速、对当代人类文明进程改变最大的是

    A. 飞机

    B. 电话

    C. 因特网

    D. 火车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霍克海默·阿道尔诺说:“在启蒙精神的发展过程中,总是不可避免地、必然地有一定的理论观点受到毁灭性的批判。”在启蒙运动中受到批判的“理论”或“观点”不包括

    A. “一个国王、一种法律、一个信仰”

    B. “上帝是宇宙的主宰,君主的权力来自上帝”

    C. “哪里没有法律,哪里就没有自由”

    D. “教皇是太阳,国王是月亮,国王的权力借自教皇”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21世纪以来,到欧洲旅游的中国人迅速增多,很多游人在巴黎伏尔泰纪念馆前留言。下列留言中不正确的是(  )

    A. “你教导我们走向自由”

    B. “你使人类懂得,精神应该是自由的”

    C. “你以思想启迪民众的心智,影响了整整一代人”

    D. “你高举民主共和的旗帜鼓舞了中国辛亥革命战士的斗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指出:“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这表明卢梭主张

    A. 维持原有的社会秩序是实现基本人权的前提

    B. 努力构建社会新秩序是实现基本人权的保障

    C. 社会秩序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D. 社会秩序是权利而非义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若就经济角度而言,18世纪的欧洲显然是首开先河的英国之欧洲,但就思想文化角度而言,18世纪的欧洲则无疑是法国之欧洲。”材料中所说英国、法国开先河的事件分别是

    A.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启蒙运动

    B. 工业革命、启蒙运动

    C.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文艺复兴

    D. 工业革命、文艺复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3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论语·颜渊》

    子曰:泛爱众,而亲(亲,接近)仁。

    ——《论语·学而》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论语·述而》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朱熹说:“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材料四  李贽认为,千百年来“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商贾亦何可鄙之有?”

    请回答:

    (1)“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部分。依据材料一理解孔子“仁”的含义。

    (2)材料二体现了董仲舒的什么主张?有什么结果?

    (3)据材料三、四,分别概括朱熹、李贽的思想观点。

    (4)“传统文化距离我们并不遥远,在现实生活的强劲脉搏里,时时刻刻都能感觉到它的存在。”试举例说明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人是万物的尺度,知识就是感觉,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象什么东西。

    ——普罗泰格拉

    材料二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动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莎士比亚

    材料三  路德为四个旧的基本神学命题给出了新的答案。首先,人如何能得救?第二,宗教权威在哪里?基督教教条很长时间以来一直规定权威既依赖于《圣经》,又依赖于教会的传统教条……第三,什么是教会?第四,什么是基督徒生活的最高形式?

    ——(美)约翰·巴克勒等著《西方社会史》第二卷

    材料四  这些哲人……按照这一设想,他们开始将理性应用于所有领域,以便发现种种有效的自然法则。他们使一切事物——所有的人、所有的制度、所有的传统——受到理性的检验。虽然这对任何时期的任何社会来说,都是一个严峻考验,但是,对于已过了全盛时期、许多关节嘎嘎作响的法国旧制度,是尤其严峻的考验。

    ——(美)斯塔夫里阿若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普罗泰格拉的主要观点,有何进步意义?

    (2)指出材料二中的核心思想及其实质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马丁·路德是如何回答前两个基本神学命题的?这场新教运动的历史影响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概括这些哲人们思想的共同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场运动的影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技术进阶升级带来“机器代替人”的前几次工业革命中,技术始终是掌握在人手中的工具,“机器”真实地助益了人类的生存和生活。但与此同时,核武器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化学毒品、电脑病毒等的技术进阶升级,却是整体上加害于人类生存和生活的。这样的技术越是先进,对于人类整体上的加害,越是强烈和彻底,越是危及人类整体的存在。

    ——摘编自陈彩虹《在无知中迎来第四次工业革命》

    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世界史相关史实加以阐述说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