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0 题,其中:
语言应用 2 题,选择题 1 题,材料作文 1 题,现代文阅读 3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情景默写 1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4 题,困难题 5 题。总体难度: 中等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药品可以帮我们预防、治疗疾病,但若使用不当,①__________________,以口服药为例,药物进入胃肠道后逐渐被吸进血液,随着时间推移,②__________________,当药物浓度高于某一数值时就开始发挥疗效,然而,③__________________,超过一定限度就可能产生毒性,危害身体健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材料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5个字。

    寒冷、干早是中国西北留给人们的普遍印象,但科学研究表明,西北正出现变暖变湿的新趋势。2018年甘肃省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0.7摄氏度,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偏多27.7%。兰州市区和机场间,荒山变绿了;敦煌石窟周围的戈壁,竟然长了草。中科院的一份研究报告认为,全球变暖驱动水循环加剧,可能是西北气候暖湿化的根本原因。来自阿拉伯海、印度洋和北冰洋的水汽,在气流作用下集中到西北,导致西北降水增多。气候的改变,显然将給西北带来积极影响。简单地说,荒山将更容易变绿,甚至都不需要人为去种树种草;庄稼收成将明显增加,极大增加当地农民的收入。到那时,西北还是原来的西北吗?还会有“孔雀东南飞”?想一想,未来的大西北,如果都是绿水青山,如果生态得到彻底改善和保护,那将是怎样的场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以圆珠笔笔头生产为镜,我们砥砺苦练内功的自主创新品格。很长一段时间里,圆珠笔笔头生产技术掌握在少数几个国家手中。中国科研人员攻克技术难关,弯道超车,______,靠的就是自主创新。从球珠到球座体,从引导沟槽到钢元素配比参数,没有技术,就从国外引进消化吸收;(   )。一步一个台阶,中国圆珠笔企业苦练内功、______,实现了国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梦想。以圆珠笔笔头生产为镜,我们涵养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______,中国制造面临过这样的尴尬:号称是世界工厂、制造大国,老百姓却__________,去国外抢购保温杯、电饭煲、马桶盖等普通日用品。中国圆珠笔企业凤凰涅槃的过程,为中国制造突围提供了有益借鉴。如今,中国圆珠笔笔头直径的检验标准精确到了0.01毫米以内;为了突破球珠固着系统关键,我们做了12种概念模型,历经近百次试验验证。解码中国圆珠笔笔头生产的深层次密码,以优取胜的品质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最重要的关键词。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后发先至  养精蓄锐  毋庸置疑  舍近求远

    B. 后发先至  养精蓄锐  毋庸讳言  舍本逐末

    C. 后来居上  厚积薄发  毋庸讳言  舍近求远

    D. 后来居上  厚积薄发  毋庸置疑  舍本逐末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项是(   )

    A. 外国不愿提供核心技术,就狠下决心奋力攻关。

    B. 狠下决心奋力攻关,如果外国不愿提供核心技术。

    C. 狠下决心奋力攻关外国不愿提供的核心技术。

    D. 外国提供了核心技术,就狠下决心奋力攻关。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项是(   )

    A. 如今,中国圆珠笔笔头直径的检验标准准确到了约0.01毫米左右;为了突破球珠固着系统,我们做了12种概念模型

    B. 如今,中国圆珠笔笔头直径的检验标准精确到了约0.01毫米左右;为了突破球珠固着系统关键技术,我们做了12种概念模型

    C. 如今,中国圆珠笔笔头直径的检验标准精确到了0.01毫米:为了突破球珠固着系统关键技术,我们做了12种概念模型

    D. 如今,中国圆珠笔笔头直径的检验标准准确到了0.01毫米:为了突破球珠固着系统,我们做了12种概念模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过去我们常说“以天下为己任”.这是一种崇高的情怀,但是如果你明白好社会从何而来,就知道更可靠的说法应该是“以己任为天下”。

    (2)你不能决定太阳几点钟升起,但你能决定自己几点钟起床。

    上面这两句话都出自时评作家熊培云,他的这些话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传统中国对如何读书有过很多讨论,其中,朱熹的《朱子读书法》流传甚广,成为近世士子的读书指南,元代程端礼《读书分年日程》即以此为基础,后又演化出徐与乔《五经读法》、周永年《先正读书诀》等等。与前现代社会的诸种事情一样,读书之法也存在古今之变,这其中我们尤其应该注意的是,在儒学主导下的传统中国,古人读书不完全如现代社会那般是为了获取新的知识,如果仅仅从知识体量角度而言,那时候总量并不算大。《论语》首章讲“学而时习之”,这里的“学”是自己体悟觉醒的意思,所以古人说“古之学者为己”,而不仅仅是获取外在知识。所以,古人特别反对把读书只是当成“辞章记诵”来猎取功名,认为那样背离了读书的本意。朱子反复提倡读书要“涵泳”,读书应该做到使人“存心复性”“学以成人”并能“经世致用”。所以,在传统中国的儒学政教体系里,特别重视如何读书也就不奇怪了。

    南宋人陈善在《扪虱新话》中曾对读书法有个精辟总结:“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读书要“求所以入”,就是要孟子所说的能够“知人论世”,熟悉作者的语境和个人品性,这样才能“见得亲切”,真实把握原作者的意图,知道古人的用心之处,以古人为师,矫正自己的言行,进行诚意正心修身齐家的自我治理,这样才能把书读进去。如果只是读进去,而不知运用,成为词句的奴隶,那只能落得个“两脚书橱”的称号,这不是善于读书的人。要“用得透脱”,就是要能够立足于自己的时代和语境,把所读之书消化透彻,对自己所处的当下之世有仔细的考辨,认清时势,消化所读之书,这样读书才能达到经世致用的效果。

    王国维也表达过类似的意思,《人间词话》中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王国维是从美学角度立言,意思其实是一样的。

    在这个“入乎其内”和“出乎其外”的过程里,读书人的主体角色值得认真思考,他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更不是游谈无根的夸夸其谈者,而是虚心涵泳,然后“博学、审问、慎思、明辨而躬践之”。读书的过程,是读书人在所读之书与现实之间进行不断对话和诠释的过程,读书人“入乎其内”,体会原书的精神,吸收书的营养,同时要能“出乎其外”,用之于天下国家。在这过程里,读书人自己的狭隘生命体验得到了扩充,即孟子所谓“养浩然之气”;同时,为改变现实,又必须对书进行创造性诠释和转化,使自己当下的生命和文化灌注到古书之中,使古书具有了生机活力,成为改造现实、规划未来的参考。

    这个读书法有着鲜明的儒学特色,贯彻了儒学所强调的“学以成人”和“经世致用”思想,这也是与孟子提倡的士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社会存在方式相对应的。到了明代,从小学(明代叫社学)开始,到科举求官,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为教科书,读书的过程是“证诸先觉,考诸古训,尊所闻,行所知”的历程,从小就开始这样反复训练,“日以义理浸灌其心”,长大了自然就可以达到使“心术归于正”的目标了。

    (选自2018年11月26日《光明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王国维认为读书是一个“入乎其内”和“出乎其外”的过程,要求读书人主动学习,创造性学习。

    B.文章论述的各种读书方法都烙印着儒学的特色,与孟子所提倡的士人的社会存在方式是相对应的。

    C.程端礼、徐与乔、周水年的读书法是在朱熹的《朱子读书法》的基础上得以不断发展演化来的。

    D.孔子的“学而时习之”、孟子的“养浩然之气”、朱子的“涵泳”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好的读书方法。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段列举朱熹等人的著述,分析古今读书的不同,得出传统中国儒学政教体系重视读书法的结论。

    B.陈善在谈论读书方法时将“见得亲切”和“用得透脱"两者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思辨色彩。

    C.文章每段都采用了引用的论证手法,起到强化作者的观点、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的作用。

    D.文章围绕“读书的方法和意义”这一论述对象,按照历史发展顺序进行阐释和探讨,有理有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的传统读书方法,在现代社会看来虽有积极的参考性和指导价值,但应以扬弃的态度来对待。

    B.学习新知识、获取功名、矫正自我的言行、改变现实、规划未来皆属传统中国士子读书的意义。

    C.文章阐释了读书使人“学以成人““经世致用”的必要性,由此批判了“两脚书棚”的读书人。

    D.读书之法是存在古今之变的,但是用所读之书,对所处的当下之世有考辨、有诠释仍值得倡导。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2018国际货币论坛发布的《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8》指出,人民币国际化面临以下主要障碍:一是全球货币政策酝酿变局,金融市场波动性与溢出效应上升;二是人民币金融产品不够丰富,市场体系有待健全;三是合规审查背景下人民币跨境流动通畅度有待提高;四是CIPS业务不及预期,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展望2018年,报告指出, 尽管贸易摩擦升温,外联储继续加息,外部环境复杂多变,但中国新旧动能转换加速,货币政策灵活有效,减税降费、放管改善企业营商环境,经济基本面稳中向好;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平稳,金融风险有效缓解,资本项目及金融市场加速开放。这为人民币国国际化的进一步推进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德国、法国以及越来越多的新兴市场经济体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对人民币国际化投下信任票。人民币计价原油期货在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挂牌交易,中国铁矿石期货引入境外交易者,A股纳入MSCI、CIPS 二期正式运行,这些积极迹象的不断出现,标志着人民币国际化正在回归2.0快车道。

    (捕编自人民网2018年7月15日《人民币国际化正回归2.0快车道))

    材料二:

    近日,建设银行正式对外发布《“一带一路”助力人民币国际化——2018人民币国际化报告》。报告显示,2017 年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持续推进,人民币作为新兴国际货币的地位逐步稳定,境内外企业与金融机构对扩大人民币使用、深化人民币交易能力的兴趣继续提高: 2018年人民币参与度预计将进一步提高,63%的境内企业、4716 的境外企业和57%的金融机构计划增加人民币跨境结算活动,40%的境外企业和54%的金融机构计划增加人民币存款。

    报告指出,在离岸市场上,建设银行积极推进人民币产品创新,不断提高在主要离岸市场的人民币做市报价能力,人民币综合化经营水平持续提升。截至2017年末,建设银行英国、瑞士、智利人民币清算行运营稳定,市场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其中英国人民币清算行清算量累计突破20万亿元人民币,继续保持亚洲以外规模最大的人民币清算。

    展望未来,建设银行将继续积极把握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新趋势和新机遇,坚持服务实体经济,大力支持“一带一路”建设,加强创新,推动跨境人民币业务稳健发展。

    (摘编自2018年5月28日《金融时报》)

    材料三:

    人民币国际化需要有新的思路。短期应该以稳定汇率为主。“811汇改”之后,人民币持续贬值,引起大量资本外流,这延缓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因此,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与汇率市场化改革应暂缓推进。同时,中行要加强短期热钱的进出管制,防止短时间内国际投机資本的大进大出引起境内居民恐慌性挤兑外币,给人民币汇率下跌造成更大的压力。

    中期需有序推进金融改革。目前世界上主要国际货币均是开放资本兑换项目与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要成为国际货币,必须具备这两个条件。中国在经济形势逐步企稳后,要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与汇率市场化改革。具体路径应该是:先推进汇率完全浮动,后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

    长期要进一步夯实经济基础。决定一国货币国际地位的根本在于该国经济、金融的硬实力。因此,保持中国经济、金融稳步发展,既是人民币国际化的目的,也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基础。目前,中国经济正处在深度调整期,在这个阶段,国内各项经济、金融改革必须以合理的经济增长为核心,遵循一定的次序,不可为了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而急功近利。

    (摘编自2018年7月31日《新一代经济学人》)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建设银行发布的报告指出,2017年人民币在离岸市场上综合化经营水平持续提升,建行将要加强创新,推动跨境人民币业务稳健发展。

    B.根据2018国际货币论坛发布的报告可知,人民币国际化目前客观上存在一些障碍, 展望未来不难感知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景令人担忧。

    C.由于“811汇改”后人民币持续贬值、大量资本外流,人民市国际化进程延缓,因此我国当务之急是采取相应措施来稳定人民币汇率。

    D.人民币国际化中期目标是有序推进金融改革,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与汇率市场化改革,可先推进汇率浮动后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外部环境复杂多变,但因为举措得当,2018年我国经济基本面稳中向好,从而为人民币国际化的进一步推进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B.德、法与越来越多新兴市场经济体信任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 价原油期货交易等迹象的出现,标志人民币国际化正在回归2.0快车道。

    C.建设银行英国、瑞士、智利人民币清算行运营稳定,市场影响力进一步增强,说明在离岸市场上,建行人民币综合化经营水平持续提升。

    D.人民币国际化的近期追求是深入夯实经济基础,因为保持中国经济、金融硬实力,决定人民币国际地位,是人民币国际化的目的与基础。

    3.关于人民币国际化,2018 年国际货币论坛与中国建设银行的报告侧重点有什么不同?为什么?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断桥

    蒋寒

    接连两场暴雨,上百年的古桥, 被山洪毁了。

    洪水将山寨与外界天各一方,孩子们上学,大人们赶集,只能靠树杆、木梯、竹竿慢慢爬过去了。

    村民们找到郭支书,请他拿主意。

    郭支书住在山寨对岸的郭家坨,郭家坨地势高,再大的洪水也奈何不了它。郭支书听了村民的反映,吧嗒着旱烟,思忖着,不急。乡亲们急啊,挤了他家满满一屋子,支书娘子忙着为大家沏茶添水。

    山寨丙成代表大伙说:“就那样断着,不是个事啊!大人进进出出好办,娃娃们上学呢?你不是常说,一切为了下一代嘛!”

    郭支书伸出两指捻了捻火星闪动的旱烟,吧嗒着,不吭声。

    有人小声说:“我们知道,你肯定还在生大伙的气。入夏以来,见你没少往古桥下跑,东瞅瞅,西敲敲,大伙说你是盼着古桥垮了,好向上面申请救济款,以便从中捞……”

    声音小得没人听得见。

    屋外的大狼狗汪汪地叫了,天空还是阴沉沉的。天气预报说了,近期还将有持续暴雨,省市县层层拉响了防汛警报。村委会也早作了安排,这会儿,马主任正带着工作队现场走访……

    丙成说:“郭书记,你大人大量,快替大家拿个主意吧。上面要不拨款,我们各家凑也行。”

    郭支书翻大伙一眼,说:“钱,我来想办法,力,大家得出。”

    “要得要得!”大伙就兴高采烈地散了。

    有人见,第二天一早,郭支书拎着包朝镇上去了。几天后回村,他就给望眼欲穿的乡亲们一个天大的喜讯:修桥款弄到了,钢筋水泥什么的都联系好了,接着就送来,天晴就动工……

    时不我待,趁着阳光天气,两台吊车就轰轰隆隆开进断桥现场,洪水也下降了许多,山寨老少能动的都出来了,大伙说说笑笑,干得热火朝天……

    郭支书和马主任在现场指挥。马主任抹了抹烟嘴,递给郭支书,白烟就从郭支书的鼻孔里冒出来,一脸欣慰。

    马主任感慨道:“老伙计啊,真是难为你了,镇上县上一毛不拔,得亏你家老大开明啊,从自己公司支持50万。”

    郭支书笑:“我们养育下一代图啥,不就是为我们修桥修路修康庄大道嘛。”

    马主任向他竖起了大拇指。

    半个月之后,一座崭新的现代大桥就牢牢地架在了天河上,连接着山寨与外面的世界。

    可是随后,村里传出了关于郭支书的风言风语,说是郭支书这回,准是贪了不少上面的修桥款,有人甚至闹着要找郭支书讨工钱。

    风言风语被马主任苦口婆心压了下去,大伙听说是郭支书的大儿子公司出的钱,又有话说了,不仗着他老爹是个支书,他能开公司吗?再说,50万啊,没有好处的事情,傻子才干!

    马主任听了,哭笑不得。

    坐在断桥的残垣上,凝视着旁边雄伟的新桥,郭支书缓缓地吐着烟,对身旁的马主任喃喃道:“汛期过后,我就辞职了,但愿这座桥能管一百年,一万年!”

    倏地,山洪从马主任的眼眶奔涌而出。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描写古桥被毁,洪水泛滥,村民过河极其不便,不仅巧妙点题,也为下文写郭支书带领村民设法修桥作铺垫。

    B.山寨部分村民对郭支书的猜疑,反映了作者对当前农村社会现实的关注与思考,大大丰富和深化了小说主题。

    C.郭支书在汛前关注古桥,在汛期中早作安排,整个修桥计划周密规划,体现了郭支书深谋远虑的人物特点。

    D.古桥冲垮后,作者将郭支书“不急”和乡亲们“急啊”进行对比,充分体现出人物在本质上不同的立场和心情。

    2.请分析小说中的马主任有哪些作用?

    3.小说以“断桥”为标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作品,作简要分析。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拓跋仪,秦明王翰之子,容貌甚伟,美须髯,有算略,少能舞剑,骑射绝人。太祖幸贺兰部,侍从出入。从破诸部,有谋战功。

    太祖将图慕容垂,遣仪观衅。垂问仪太祖不自来之意。仪曰:“先人以来,世据北土,东与燕世为兄弟。仪之奉命,理谓非失。”垂壮其对,因戏曰:“吾威加四海,卿主不自见吾,云何非失?”仪曰:“燕若不修文德,欲以兵威自强,此乃本朝将帅之事,非仪所知也。”及还,报曰:“今则未可图,垂年已暮,衅将内起,是可计之。”太祖以为然。

    太祖征卫辰,仪出别道,获卫辰尸。太祖大喜,徙封东平公。命督屯田于河北,自五原至棝杨塞外,分农稼,大得人心。慕容宝之寇五原,仪摄据朔方,要其还路。及并州平仪功多迁尚书令太祖将还代都置中山行台诏仪守尚书令以镇之远近怀附寻征仪以丞相入辅

    世祖之初育也,太祖喜,夜召仪入。太祖曰:“卿闻夜唤,乃不怪惧乎?”仪曰:“臣推诚以事陛下,陛下明察,臣辄自安。忽奉夜诏,怪有之,惧实无也。”太祖告以世祖生,仪起拜而歌舞,遂对饮申旦。

    先是,上谷侯岌、代郡许谦等有名于时,闻仪待士,先就仪。仪并礼之,共谈当世之务,成败要害,造次备举。谦等叹服,相谓曰:“平原公有大才不世之略,吾等当附其尾。”

    太祖以仪器望,待之尤重。仪矜功恃宠,遂与宜都公穆崇谋为乱,伏武士伺太祖,欲为逆。崇子遂留伏士中,闻召,恐发,逾墙告状,太祖秘而恕之。天赐六年,天文多变,占者云“当有逆臣伏尸流血”。太祖恶之,颇杀公卿,欲以厌当天灾。仪内不自安,单骑遁走。太祖使人追执之,遂赐死,葬以庶人礼。

    (节选自《魏书·列传·卷三》)。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并州平/仪功多/迁尚书令/太祖将还/代都置中山行台/诏仪守尚书令以镇之/远近怀附/寻征仪以丞相入辅/

    B.及并州平/仪功多/迁尚书令/太祖将还/代都置中山行台/诏仪守尚书令/以镇之远近怀附/寻征仪以丞相入辅/

    C.及并州平/仪功多/迁尚书令/太祖将还代都/置中山行台/诏仪守尚书令/以镇之远近怀附/寻征仪以丞相入辅/

    D.及并州平/仪功多/迁尚书令/太祖将还代都/置中山行台/诏仪守尚书令以镇之/远近怀附/寻征仪以丞相入辅/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作为帝王庙号使用,常见于开国皇帝,因创立基业,功劳甚大,故继承帝位的子孙尊其为“太祖”。

    B.徙,改任官职,多指一般的调职,和“移”“调”“转”意思相近。文中用在拓跋仪立功后,应有升职的意思。

    C.庶人,周代称国人中的下层为庶人。秦以后,除奴婢外,无官﹑爵及秩品者均泛称庶人,一直延续到今天。

    D.陛下,对帝王的尊称。陛下本义是台阶,其两侧是古时帝王卫士的戒备之地,后演变为对帝王的尊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拓跋仪善待士人,拥有雄才大略。他尊重善待来拜访他的名士,并一起谈论当代事务,见解高明,当时的人们都愿意依附他。

    B.拓跋仪有勇有谋,深受太祖赏识。他容貌俊美,身材魁伟,武艺高强,超出常人,有谋略,多次跟随太祖出征,屡立战功。

    C.拓跋仪睿智果敢,维护国家利益。他出使后燕,面对君主的问难,不卑不亢,据理力争。洞察敌国国情,制定可图之计。

    D.拓跋仪恃宠而骄,谋反出逃被赐死。他富有才气和声望,深受太祖重视,然而依仗有功而密谋反叛,后因恐惧出逃被抓后赐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垂壮其对,因戏曰:“吾威加四海,卿主不自见吾,云何非失?”

    (2)今则未可图,垂年已暮,衅将内起,是可计之。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寓居吴兴

    曾几

    相对真成泣楚囚,遂无末策到神州。

    但知绕树如飞鹊,不解营巢似拙鸠。

    江北江南犹断绝,秋风秋雨敢淹留?

    低回又作荆州梦,落日孤云始欲愁。

    [注]曾几:两宋之际诗人。此诗作于宋室南迁之后。楚囚:《世说新语·言语》载晋室南渡后,士大夫多聚会新亭相视流泪,王导说:“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荆州,指汉末王粲见天下大乱,逐去荆州依托刘表。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颈联内容上紧承颔联,直写国家沦亡后南北音讯断绝诗人不能滞留风雨中的凄清。

    B.首联用典,慨叹自己只能徒作楚囚相对,无计克服神州,流露出诗人极大的无奈。

    C.尾联写国事和家事如此,自己又漂泊落魄如此,诗人不由得徘徊低迷,心怀郁郁。

    D.颔联连用两个比喻,由国事到伤感自己颠沛流离,无处栖托,表达惆怅不平之情。

    2.请结合具体诗句谈谈“秋风秋雨”“落日孤云”包含了作者哪些情感,简要说说你的理解。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情景默写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 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赤壁赋》中写客人慨叹“人生短促, 人很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三峡》中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