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5 题,其中:
单选题 12 题,材料分析题 3 题
简单题 8 题,中等难度 5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12 题
  1. 据统计,美国1924—1929年,分期付款销售额从20亿美元增加到35亿美元。那时,农民贷款购买土地、化肥和农用设施;城里人贷款购买汽车、收音机、洗衣机;投资者贷款购买股票。1926年约有70%的汽车,是用分期付款的形式购买的。对上述经济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A. 刺激了经济虚假“繁荣”

    B. 是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

    C. 阻止贫富差距扩大

    D. 提高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殖民制度大大促进了贸易和航运的发展。垄断公司是资本积累的强有力的手段,殖民地为迅速产生的工场手工业保证了销售市场,保证了通过对市场的垄断而加速的积累。在欧洲以外直接靠掠夺、奴役和杀人越货夺得的财宝,源源流入宗主国,在这里转化为资本。”马克思的这段话实质上揭示了

    A. 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B. 殖民活动的进步作用

    C. 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

    D. 西欧资本主义发展的血腥性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中国古代妇女择偶一般“悔作商人妇”,而到明清之际,江南等地出现了“宁肯嫁与商人”的现象。这一变化说明

    A.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传统社会结构解体

    B. 商品经济发展,传统观念发生变化

    C. 反封建思想产生,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D. 西学东渐,中国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北魏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总结出一套个体农户农副兼营的精耕细作农业模式,反复强调农户不要过度扩大耕种面积,“宁可少好,不可多恶”。这表明

    A. 精耕细作的目的是追求农业收益的最大化

    B. 精耕细作农业遏止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

    C. 个体农户为主体的耕作模式抑制农业的进步

    D. 人口与土地的尖锐矛盾导致耕作模式的转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除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以下可以印证《全球通史》中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A. “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B. “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

    C. “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有铺席买卖”

    D. “京师五方所聚,其乡各有会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中说:“何以哥氏(指哥伦布)维氏(指达伽马)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指郑和)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下列哪一句话最能从根本上解决梁启超的困惑

    A. 中国人缺乏持久探险、创新的精神

    B. 支撑东西方航海活动的经济形态存在着巨大差异

    C. 郑和船队缺乏强有力的、持久的政府支持

    D. 西方拥有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更加强大的武装力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1932年,《申报》公布其编辑政策,有国家之政治、风俗之变迁、中外交涉之要务、商贾贸易之利弊以及一切可惊可喜之事。该政策体现了《申报》

    A. 是民国政府的喉舌

    B. 具有信息传播功能

    C. 是较强的学术刊物

    D. 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一个历史小组在讨论对于李鸿章的评价时,发生了分歧:甲:没有李鸿章就没有中国的近代化乙:李鸿章不但双手沾满了人民的鲜血,而且是一个大卖国贼丙:李鸿章领导的洋务运动改变了传统的“夷夏”观,开明的士大夫和官僚们认识到中国再不是“天朝之国”,而是世界各国的一员,并且是远不如西方各国富强的一员丁:李鸿章领导的洋务运动促进西方科学技术和其他社会事物的逐步传入,在通商口岸、沿海地区,社会风气也开始发生了一些变化以上几位同学的评价可能运用的历史史观的顺序是

    A. 近代化史观社会史观革命史观全球史观

    B. 近代化史观革命史观全球史观社会史观

    C. 全球史观革命史观近代化史观社会史观

    D. 社会史观革命史观全球史观近代化史观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9. 20世纪80年代,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借鉴意义主要表现在

    A.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B.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 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D. 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形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继哥伦布而起的探索新世界的西班牙冒险家,似乎都具有同一动机……当这班冒险家到达一个未曾被发现的海岸时,首先调查的就是那里有没有金矿可以发现。”该材料说明

    A. 对财富的追求是新航路开辟的动力之一

    B. 新航路开辟引发了价格革命

    C. 新航路开辟改变了欧洲贸易的中心

    D. 新航路开辟促进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明代中后期的小说《醒世恒言》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施复夫妇是苏州织绸的小户人家,不到十年,积累了大量财富,后来又买了三四十张织机,雇人织绸,成为了新兴的丝织业工场主。这反映此时期出现了

    A. 官营手工业

    B. 民营手工业

    C. 家庭手工业

    D. 资本主义萌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对古代中国经济形态的主要影响是导致

    A. 自然经济的产生

    B. 小农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C. 商品经济的活跃

    D. 集体耕作方式的出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3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清末民初之时,发展资本主义工矿业的呼声愈加高涨,张謇批评以商立国的口号是皮毛之论,强调“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并提出“棉铁主义”的口号。张謇的“棉铁主义”实际上是一个反映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的利益和要求的工业化方案。他想靠民营资本的力量实现“棉铁主义”,但资本弱小的民族企业家们无力兴办钢铁,就是棉业也常遭困难。他提出实行全面的开放主义,呼吁中外资本共同投资。利用外资加速中国工业的发展,本身是无可非议的,问题在于,当时中国并不存在实现这种主张的政治条件。

    ——摘编自《近现代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探索及现实意义》

    材料二  陈云制定一五计划时指出:“苏联专家搞的表太复杂,不能完全照办,必须和我们的现状结合起来。中国是农业国,不可能把每家有几个鸡、几头猪都统计起来。”他根据《论十大关系》关于调整重轻农投资比例的方针,指出:重工业的投资当然仍占多数,“但轻工业和农业的投资比重要增加,为轻工业和农业生产服务的重工业的投资也要增加。这样,工业建设的速度一时看来似乎是慢了,但实际上不会慢,可能加快”。1954年12月他在国务院座谈会上指出:“五年计划中新建的工厂在内地,内地的市场可以靠新的来维持。上海、天津没有新建的工厂,旧的搞垮了,就不能维持”。

    ——摘编自《陈云文选》(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根据材料一,指出张謇工业化道路的结果,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该结果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陈云在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面的指导思想。

    (3)根据以上材料,说明近现代工业化道路给我们的启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洋务军用工业的创办,固然是为了镇压人民革命运动,但也有御外侮的意图,到19世纪70年代初期以后人民革命被镇压下去,这个“意图”明显地表现了出来,即军用产品主要用来抵御外侮。轮船招商局办成之后,首先挤垮并收买了旗昌轮船公司,接着又多次粉碎怡和、太古轮船公司削价竞争的阴谋,迫使其坐在谈判桌上签订几次齐价合同,达到分洋商之利的目的。为适应形势需要,还设立了学习外国语言文字的学馆及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学堂。

    ——摘编自夏东元《洋务运动史》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受国内外各种因素的作用,中国民族资本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首先,在对外贸易方面,进口减少,出口增加,相应地改变了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入超不断增长的现象,大大减轻了洋货对国货的压力。其次,整个大战期间及战后一二年间,制造品价格上涨程度始终是大大超过原料价格的涨势,而工资又远远落后于物价的上涨,劳动力价格低廉,工业产品利润丰厚,大大刺激了资本家的投资热情,为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创造了空前未遇的良机。还有中国人民反帝爱国斗争浪潮的兴起,给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以有力的支持。另外还有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和国内市场的扩大等长期性的因素。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三  近代中国各年出口商品分类比重(%)(部分)

    年份(年)

    农产品

    半制品

    制成品

    手工

    机器

    手工

    机器

    1893

    15.6

    28.4

    0.1

    53.4

    2.5

    1910

    39.1

    13.1

    11.9

    28.3

    6.9

    1920

    36.4

    8.2

    12.3

    31.2

    8.2

    1930

    45.1

    3.5

    12.2

    27.1

    7.5

    ——摘编自张易《近代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简析洋务运动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

    (3)根据材料三,提取一项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21年,英国的工业产值超过农业。从1836年起,英国棉纺织业中的工厂工人人数超过手工工人人数……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世界变成英国的市场。从1760年到1860年,英国工人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0倍。1850年英国工业总产值占到世界的三分之一,对外贸易占全世界的21%。19世纪40年代,英国生铁产量占到世界的一半,煤炭占三分之二。英国成为全世界机械设备和各种工业制成品的主要供应国

    ——摘编自张跃发《近代文明史》

    材料二:1830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电子感应现象,提出发电机的理论基础。科学家们根据这一发现,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起对电作深入的探索与研究,出现一系列电气发明。19世纪90年代起,内燃机车,远洋轮船、飞机等也不断涌现出来,人类交通工具发生巨大变化…

    ——《第二次工业革命》

    (1)根据材料一,分析工业革命使英国发生了怎样的社会转型?指出促使“工厂工人人数超过手工工人人数”的关键性发明,并归纳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简析与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哪些突出特点?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两次工业革命对全球经济发展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