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7 题,其中:
单选题 12 题,材料分析题 5 题
中等难度 5 题,困难题 12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单选题 共 12 题
  1. 1954年10月,在会见日本议员访华团时,周恩来即明确提出:“五项原则不应只限于处理中印和中缅关系,它也可适用于全亚洲,甚至全世界各国。”“美国如果愿意和平共处,我们也欢迎。”这反映了中国

    A. 开始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B. 从革命外交转向国家外交

    C. 突破美国包围封锁政策

    D. 将谋求与美日关系正常化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在某一历史时期,许多作家在作品中喜欢描写诸如逝去的古代、空想的未来、遥远的东方、缥缈的梦境等“非凡”环境,塑造诸如骄傲孤独的强盗、愤世嫉俗的叛逆者、温柔多情的牧女、至善至美的吉卜赛女郎等。据此判断,这些文学作品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 知识分子对“理性王国”大为失望

    B. 工业革命后,各国阶级矛盾尖锐

    C. 西方社会精神危机在文学层面得到反映

    D. 经济危机导致社会问题更加突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无酒找政府’的消费心理使得西欧各国储蓄率明显低于其他发达国家。”该现象

    A. 体现经济危机影响人们的消费心理   B. 导致混合经济的发展

    C. 反映了“福利国家”制度的弊端   D. 推动了新经济的出现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清代帝王多有禁查小说之举,嘉庆皇帝曾晓谕内阁:“愚民之好勇斗狠者,溺于邪慝,转相慕效,纠伙结盟,肆行淫暴,概由看此等书词所致。”道光皇帝也曾指出:“刑讼之日繁,奸盗之日炽,未必不由于此。”这从侧面说明

    A. 清代小说冲击了理学的正统地位

    B. 通俗小说在社会上的影响力日增

    C. 小说是导致社会混乱的主要原因

    D. 文化专制阻碍了清代小说的发展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罗马法规定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关系人包括代理人、证人、鉴定人等,在民事诉讼中应承担陈述真实情况的义务,对故意违背真实义务的人处以“虚言罚”。这表明罗马法

    A. 遵循私法至上

    B. 重视诉讼程序

    C. 注重诉讼诚信

    D. 崇尚科学理性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宋代租佃制盛行,地主多以签订契约的方式,出让土地使用权以收取地租。宋代的地租形式以产品地租为主,货币地租有所发展,劳役地租逐渐减少。宋代租佃制

    A. 促进了自耕农经济的发展

    B. 阻碍了精耕细作技术的提高

    C. 减轻了农民经济上的负担

    D. 削弱了农民对地主的依附关系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7. 20世纪60年代的不结盟运动发展了万隆精神,团结了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1974年,几乎所有的第三世界国家都出席了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上述现象

    A. 说明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B. 导致国际政治力量对比发生质变

    C. 表明国际上意识形态分歧的弱化

    D. 有利于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进程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宋朝建立以后,朝廷多次进行宫廷雅乐改革,以求“用乐以合《周礼》”,但均收效甚微。从北宋周敦颐到南宋朱熹,理学家们批评这些改革“求古乐太深”,而主张追求“古乐之意”,将音乐纳入心性修养和天理的范畴,赋予雅乐以新的内涵。这表明当时

    A. 理学和心学的社会竞争加剧

    B. 对音乐的理学化解释逐渐形成

    C. 传统雅乐的思想资源被摈弃

    D. 雅乐已经丧失社会和政治功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西周时官员任命和诸侯分封均有一个正式而隆重的册命仪式。在册命时,周王让史官当众宣读册命书,并把册命书交与受命官员。周王反复强调“勿废朕令”,官员和诸侯也表态要“万年永保臣天子”。这表明西周时期

    A. 选官制度与血缘关系紧密结合

    B. 产生了维护等级的儒家伦理思想

    C. 君臣关系包含了权利义务内容

    D. 出现了高度集权的地方行政体制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在独立之初,虽然美国组建了邦联政府,但并未赋予它作为一个国家政府所应有的权力;1787年联邦宪法也通过分权制衡、列举政府权力等方式,对联邦政府作了全方位约束,导致这一历史状况的主要因素是

    A. 欧洲启蒙思想的深刻影响

    B. 殖民地时代的经历和认识

    C. 南北各州存在严重的分歧

    D. 广大民众的利益无从体现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老一辈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和奉献精神作出重要批示。对下面二图的认识正确的是

    A. 两者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 两者都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C. 两者都体现了中国人民对列强侵略的抗争

    D. 两者都发生在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下表为1930年代中期河南省部分城镇地价一览表(单位:元/亩)

    由此推知,这一时期的郑州

    A. 商业中心成为城市核心

    B. 城市绝对人口数量庞大

    C. 经济发展水平超越开封

    D. 依然为典型的传统城市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5 题
  1. (历史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秦汉之际,秦南海龙川令赵佗,攻占桂林、象郡等,自立为南越武王。汉十一年(公元前196年),刘邦遣陆贾使南越。

    陆贾至南越,见赵佗梳南越人的发式,箕倨而坐,便生气的说:足下是中国人,亲戚和祖坟都在真定。今足下反天性,弃冠带,予以区区之越与汉抗衡,祸将临头。他继续说:秦失政,诸侯豪杰并起,汉王最先入关灭秦,项羽背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皆属,可谓最强。然汉王起巴蜀,率诸侯鞭笞天下,五年剪灭项羽,平定天下,此天助也。足下非但未助汉王诛暴逆,反而自立为王。汉朝将相对此很生气,欲移兵诛足下。天子怜悯百姓遭受战争之苦,欲令百姓休息,故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君非但不去郊迎,北面称臣,反而欲以新造未集之越,称强于此。如汉闻之,掘足下先人之冢,夷灭宗族,遣一偏将,率十万之众临越,越人杀足下降汉,易如反掌。

    赵佗听后,承认由于久居蛮夷之中,有失礼仪。后留陆贾数月,相谈甚欢。陆贾拜赵佗为越王,令称臣,奉汉约。至此汉与越从对立变为一家。刘邦赞赏陆贾出使成功,拜其为太中大夫。

    ——据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陆贾出使南越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陆贾此次出使获得成功的原因及意义。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70年,拉美21国通过了《拉丁美洲国家关于海洋法宣言》,宣布各签字国在200海里海域内享有主权和专属经济区的管辖权。美苏则鼓吹“公海自由”论,极力抵制拉美国家的海洋权主张。1973年,非洲统一组织通过了《关于海洋法问题的宣言》,宣布非洲国家有权建立限度为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或管辖范围。同年,在美苏等国推动下,联合国第三次海洋法会议开幕,拟缔结《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会期长达10年。1981年里根政府上台后,立即宣称对公约中的第十一部分“国际海底区域制度”不满。该部分规定,将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海洋底土及其资源规定为“人类共同继承财产”,建立“国际海底管理局”代表全人类行使这一权利。还规定海底资源开采者有义务向发展中国家无偿转让深海采矿技术,并要求开发海底矿产资源时要保护发展中国家利益。到1982年,与会国最终以压倒多数通过了该公约,但美、英、法、德四国反对。

    ——摘编自苗蓿蕾《美国未加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之原因探析》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缔结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美国反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行为。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有着深厚的地方自治传统,被誉为“地方自治之母”。都铎王朝时期(1485—:1603年),地方自治开始向近代转变,治安法官取代郡长,逐渐拥有广泛的行政权力。斯图亚特王朝时期(1603-1688年),经历两次内战和共和国的实验,地方自治权限得到很大发展18世纪,治安法官按照地方习俗进行管理,完全不受议会法令的影响,地方自治发展到鼎盛时期。随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6世纪后期开始出现国家立法机关主动控制地方自治主体的现象。1835年市政法案规定由领取薪水的行政人员来执行地方政府的工作,并对郡治安法官进行分权;1888年,英国下院通过了《地方政府法》,规定郡议会每年集会四次,居民成为自治主体;1894年制定颁布了《区、教区、乡议会法》,规定民选议会作为地方权力机关。随着各种机构的不断设置,地方逐步仰仗中央财政支持,中央政府加大对地方的行政监督。

    ——摘编自孙宏伟《英国地方自治体制研究》

    材料二  西方地方自治观念传入中国,始于道光年间,在内忧外患之下,:1907年清政府的地方自治序幕在江苏的“上江”(上元和江宁)两县拉开,自治局、调查局、调查官署局等自治机构先后成立。同年,清廷令各省设立咨议局。1908年开始,清政府先后颁布《洛议局章程》、《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府厅州县议事会议员选举章程》等,从而形成了由城镇乡自治到府厅州县自治的等级地方自治架构。但地方自治未脱离“官治”,自治章程严格规定业务范围、活动规则;在相关政策的宣讲过程中,出现了民众误会、反对等现象。1909年,各省议员赴京请愿速开国会,遭到清廷坚决拒绝,矛盾很快激化,地方自治运动逐渐脱离政府的控制。

    ——编自丁旭光《近代中国地方自治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地方自治制度的特点并简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地方自治与近代英国地方自治的相同之处,并说明造成不同结果的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古代中国对外交往中的历史事件(部分)

    时期

    史实

    秦汉

    张骞出使西域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至波斯湾而还

    中国的铸铜和制漆工艺传到朝鲜

    隋唐

    唐朝高丽乐盛行玄奘西行胡椒、波斯枣、无花果、开心果等传入中国日本参照汉字草书和楷书的偏旁,创制了自己的文字

    宋元

    设置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指南针、火药相继传到欧洲刺桐港(泉州港)成为世界第一大港阿拉伯数字传入中国

    明清

    郑和七下西洋,远至非洲、红海沿岸传教士利玛窦来华《本草纲目》、《天工开物》被译成多种外国文字流传海外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表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唐代科举每次录取少则几人,多则二三十人。宋代重文治,宋太祖时取士仍比较严格,但总数已有所增加。宋太宗时,因州县缺官,大规模录用士人,参加省试的举人往往多达一、二万人,每次平均录取进士230人。至徽宗时期,每次平均多达680余人。纵观整个宋朝,总共开科一百一十八次,取二万人数以上,人数之多,是历代所没有的。录取的人数不仅多,对屡次不中的也会进行照顾。“凡士贡于乡而屡绌于礼部,或廷试所不录者,积前后举数,参其年而差等之,遇亲策士则别籍其名以奏,径许附试,故日特奏名。”真宗成平三年时,赐河北进士、诸科三百五十人及第、同出身。落第后,自愿考试武艺及量才录用的,又有五百余人,全部赏赐辦装费抚慰并发遣他们,命礼部列为一次科举。“较艺之祥,推恩之广,近代所未有也。”

    ——摘编自梁玉《浅谈宋代科举制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扩大科举录取名额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扩大科举录取名额对思想文化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