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8 题,其中:
单选题 35 题,材料分析题 3 题
简单题 6 题,中等难度 29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35 题
  1. 十九世纪晚期,欧洲两个国家签订的条约内容中提到,“缔约国一方遭到俄国的进攻,他方应以全部兵力援助,并不得单独媾和:一方遭到第三国进攻,他方应采取善意的中立:如进攻的国家得到俄国支持,缔约双方应共同作战”,条约中的“第三国”是指

    A. 德国

    B. 奥匈帝国

    C. 法国

    D. 英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如图是一战期间的战地照。照片中,穿着绿军服、戴着尖角军盔的德国士兵从土沟后向敌军射击,而敌人仅在15米内,也在战壕里窥视。这种作战形式

    ①开始出现于马恩河战役后

    ②是一战陷入持久战的表现

    ③增加了一战人员伤亡数量

    ④是同盟国战败的根本原因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欧洲史》中写道:“第一次世界大战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欧洲强国在战争中失去了世界霸权。人们从此转向华盛顿和莫斯科。”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 这里的“时代”是资本主义时代

    B. 欧洲因一战失去国际政治话语权

    C. 美国、苏联因参加一战实力大增

    D. 一战使传统的国际格局开始改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凡任何战争或战争之威胁,不论其直接或间接涉及联盟任何会员国,皆为有关联盟全体之事,联盟应采取措施,以保持各国间之和平……联盟会员国约定俏联盟会员国间发生争端,势将决裂者,应将此事提交仲裁。”上述盟约表明国际联盟

    ①实行集体安全的原则

    ②有权对挑起战争的国家进行制裁

    ③有反对战争、维护和平的职责

    ④是第一个具有广泛职能的世界性组织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简称纳粹党),在1928年的德国国会中的席位只有12人,但到了1930年则有107人,1932年更是达到230人,并一跃成为国会第一大党,其党魁希特勒也因此在1933年被任命为总理。纳粹党在国会席位的变化说明

    A. 纳粹党的上台有深厚群众基础

    B. 大危机激化德国民族主义情绪

    C. 大危机为纳粹党上台提供契机

    D. 德国是民主化程度很高的国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如图为创作于1941年的美国海报,蒙在人脸上的布条上,用英文写着“一切照旧”,对该幅海报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该海报的创作意图在于警醒人们

    ②作者希望美国人民认清世界形势

    ③主张美国政府继续推行中立政策

    ④珍珠港事件后美国才睁眼看世界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二战后期,美国对日本发动了代号为“冰山行动”的战役,以付出伤亡8万多人的代价获得胜利,打开了日本西南门户,为二战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该战役地点在

    A. 中途岛

    B. 瓜岛

    C. 硫磺岛

    D. 冲绳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二战期间,某三国联合签署的一份公告中表示,对日作战将继续到日本完全停止抵抗为止,日本政府必须立即投降。还规定了盟国接受日本投降的条件,即铲除日本军国主义:对日本领土进行占领:实施开罗宣言之条件,解除日本军队的武装,惩办战争罪犯;禁止军需工业等等。该公告

    ①直接促成了苏联的对日宣战

    ②是波茨坦会议期间的《波茨坦公告》

    ③为东京审判提供了法理依据

    ④体现三国对《联合国家宣言》的承诺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二战中,各国政府颁布战时经济法令,建立战时经济体制,改组工业结构,采取更多的直接干预经济手段,动员全部人力、物力、财力和生产能力,为战争服务,实行强制的经济政策。这说明二战

    A. 促使政府机构开始改变职能

    B. 强化了政府干预经济的能力

    C. 推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出现

    D. 使各国都采用统制经济政策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自法家论之,秦皇为有守。非独刑罚依科也,用人亦然……夫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而愈劝……世以秦皇为严,而不妄诛一吏也。由是言之,秦皇之与孝武(汉武帝),则犹高山之与大湫也。”国学大师章太炎这段话认为秦始皇

    A. 是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

    B. 以严刑酷法进行政治统治

    C. 对中国的贡献高于汉武帝

    D. 以法律治理国家赏罚有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有史家称唐太宗“拔人物则不私于党,负志业则咸尽其才,所以屈突、尉迟,由仇敌而愿倾心臀:马周、刘洎,自疏远而卒委钩衡。终平泰阶,谅由斯道。”上述评价着眼于唐太宗

    A. 选官不拘一格

    B. 主张崇儒尊孔

    C. 建立羁糜府州

    D. 尊重外来宗教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现代儒学宗师柳诒微曾说:“自孔子以前的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由孔子而传承:自孔子以后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由孔子而开创。”柳诒微认为孔子是

    A. 儒家学说的开创与完善者

    B. 中国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者

    C. 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

    D. 中国传统主流思想首创者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如果我们对愤怒的感觉太强烈或太微弱,那都是很坏地对待了愤怒这个激情,如果我们有适当的愤怒,那就是很好地对待了这个愤怒的激情:对于其他各种激情也都如此。”亚里士多德的上述言论所属的范畴是

    A. 形而上学

    B. 物理学

    C. 逻辑学

    D. 伦理学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英国长期议员沃勒(1597—1686年),曾写诗赞颂克伦威尔:“海洋属于我们,所有国家的船只,向我们的舰船致敬。……尊敬的阁下,您现在不仅是我们,而且也是全世界众所周知的保护人。”沃勒赞颂的理由是克伦威尔

    A. 领导革命,结束封建王权统治

    B. 任护国主,维护资产阶级利益

    C. 对外扩张,拓展英国殖民霸权

    D. 改善法律,提倡宗教信仰自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甘地曾说:“由于曼彻斯特,印度的手工业差不多消亡了,但是我犯了一个错误。怎么能责怪曼彻斯特呢?我们穿着曼彻斯特的衣服,所以曼彻斯特才生产它们。当我觉察到孟加拉人的勇敢时,我由衷地感到高兴。在该管辖区内,没有纺织厂。”材料表明甘地

    A. 主张用非暴力争取民族独立

    B. 提倡手工纺织抵制机器生产

    C. 采用不合作的方式发动民众

    D. 倡导民众抵制西方一切文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在列宁某部著作的第一章中,有四节标题,分别是:第一节“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第二节“特殊的武装队伍,监狱等等”、第三节“国家是剥削被压迫阶级的工具”、第四节“国家‘自行消亡’和暴力革命”,据此判断,该著作是

    A. 《四月提纲》

    B. 《国家与革命》

    C. 《伟大的创举》

    D. 《论粮食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以下能作为依据的是

    ①坚持实事求是,重新端正党的思想路线

    ②强调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③提出正确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

    ④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政治构想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詹天佑被任命为京张铁路总工程师后说:“如果我失败,不仅是我个人的不幸,也为全体中国工程师和所有中国人的不幸,因为中国工程师们将来不会再被人们信赖!”这里强调的是京张铁路的修建

    A. 关乎中国的国际声誉

    B. 得到清政府大力支持

    C. 技术难度大、资金少

    D. 完全由中国自主设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爱因斯坦呼吁各国联合对日本进行经济制裁。1936年沈钧儒等七君子因抗日而被捕,他热情参与营救和声援,这表明爱因斯坦

    A. 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

    B. 以推动人类进步为己任

    C. 反对一切非正义战争

    D. 是位杰出的社会活动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巴比伦门是古巴比伦文明的重要代表,意为“神之门”,下列两幅图是大小尺寸完全一致的巴比伦门,根据《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登陆标准,表述正确的是

    A. 图1具有真实性,可以入选

    B. 图2不具有完整性,不可以入选

    C. 图1不具有概念上的真实性,不能入选

    D. 图1不具有完整性,图2不具有真实性,都不能入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有学者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绝对的原汁原味既无必要也不可能,我们现在看到的昆曲,早已不是明代的昆曲,……任何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活态的,这就意味着它必然要发生变化。”这说明非物质文化遗产

    A. 可不具备真实性完整性

    B. 没有加以保护的必要性

    C. 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D. 变化无常具有不可知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登陆《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共有六项标准。其中第五项标准为“可作为传统的人类居住地或使用地的杰出范例,代表一种(或几种)文化,尤其在不可逆转的变化影响下容易变得易于损坏”,下列符合该条标准的文化遗产是

    A. 西递宏村

    B. 颐和园

    C. 佛罗伦萨大教堂

    D. 奥斯维辛集中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圣彼得大教堂是由拉斐尔和米开朗琪罗等人参与修建的,其古罗马柱式结构、半圆形拱券、以穹窿为中心的建筑形体蕴含着和谐与理性,并富有人体之美。这种风格

    A. 展示了基督教的世界观

    B. 树立了罗马教廷的威信

    C. 体现了理性主义的主旨

    D. 表达了人文主义的诉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对称是指一种同形同量的形态,对称性的结构使建筑物富有重力感,对称往往与均衡联系在一起,让人产生健康和平静的均衡感,下列建筑布局讲究对称的是

    ①明清故宫

    ②图拉真广场

    ③雅典卫城

    ④平遥古城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全球通史》中提到,“周以后的秦朝,尽管存在时间短暂,却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分封制。…使中国受到了世界上最稳定、最持久的统治”,这里“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是指

    A. 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B. 官员均由皇帝任命

    C.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D. 三公九卿各司其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这说明科举制

    A. 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与公平性

    B. 打破贵胄子弟世代为官传统

    C. 是一种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

    D. 使知识分子创新意识被限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明史》记载,“(欧阳韶,洪武年)荐授监察御史,有诏:日命两御史待班,韶尝侍真,帝乘怒将戮人。他御史不敢言,韶趋跪殿廷下,仓卒不能措词,急捧手加额,呼曰:‘陛下不可!帝察韶朴诚,从之。”这表明

    A. 欧阳韶因察举方式任官

    B. 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C. 明太祖因废相政务繁杂

    D. 专制下的监察效能有限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1793年清政府规定:驻藏大臣(由中央派驻)监督办理西藏事务,地位与达赖、班禅相等;地方政府噶伦以下大小文武宫员,其升迁赏罚,由驻藏大臣全权办理:西藏外交权归中央,有关西藏的一切对外交涉事务,统归驻藏大臣全权处理,上述规定不能表明清朝

    A. 强化了中央对西藏的行政管理

    B. 对西藏采取大事集权小事放权

    C. 维护和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D. 对西藏采取了双重管理的策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中国与某国所订条约中规定,要求该国“所运货物,进出云南、广西边界,应纳各税,照现在通商税则较减”;签约后该国军队“立即退出基隆,并除去在海面搜查等事。一个月内从台湾、澎湖全行退尽”,该条约签订是因为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中法战争

    D. 甲午中日战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1895年5月“台湾民主国”成立,国号“永清”,并称“今须自立为国,感念列圣旧恩,仍应恭奉正朔,遥作屏藩,气脉相通,无异中土”,同时布告海外各国,“如各国仗义公断,能以台湾归还中国,台民亦愿以台湾所有利益报之”,材料表明台湾民主国

    ①具有强烈的中华民族意识

    ②以争取民族解放为目的

    ③希望各国能同情中国遭遇

    ④反对清政府的卖国政策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1. 1916年孙中山在解释“中华民国”非“中华共和国”的国号时指出:共和政体为代议政体,如美国树直接民权之规模,瑞士则全乎直接民权制度,今虽易专制而成代议政体,但仍落后于欧美,是因我国国民享有的只是代议权,而非直接民权。这说明

    A. 中华民国没有推行共和政体

    B. 中华民国尚未实现真正民权民享

    C. 中华民国并未结束专制统治

    D. 直接民主制是共和政体重要标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2. 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在一部关于中国革命的著作中写道,“一切都变了,这是分水岭一毛泽东牢牢地掌握了领导权,并且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宣布独立于莫斯科的指挥棒”。这里的“分水岭”是指

    A. 中共八七会议

    B. 中共遵义会议

    C. 中共七大

    D.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3. 如表为日本侵华战争期间,中日国力、军力的对比简表(部分),由此表可以得出

    项目

    中国

    日本

    国力

    工业总产值

    13.6亿美元

    60亿美元

    现代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

    10%

    80%

    军力

    总兵力

    202.9万

    60余万

    有训练的后备兵员

    50万人

    409.7万人

    飞机

    600架(作战飞机仅305架)

    2625架

    ①中国是农业国,日本是工业国

    ②中国需要走持久抗战的道路

    ③中国可补充的兵员落后于日本

    ④抗战最后胜利必然属于中国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4. 南京国民政府发布声明:“(日本)执迷不悟……扩大其战争侵略行动,甘为破坏全人类和平与正义之戎首,其侵略无厌之野心。举凡尊重信义之国家,咸属忍无可忍。兹特正式对日宣战。”该声明发表的直接诱因是

    A. 七七事变的爆发

    B. 八一三事变的爆发

    C. 太平洋战争爆发

    D. 《联合国家宣言》发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5. 如图为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的形势图。按图中形势出现的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 ②③④①

    B. ①④③②

    C. ③①②④

    D. ③①④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3 题
  1. 中央行政机构的变革与政治体制密切相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汉时期“三公”指三个高位官职,丞相为一人时,丞相是三公之一;丞相一分为三时,三个位置合称三公,三公无论怎么变化,皇帝助手的性质未变,有议政权,但无决策权,唐朝的“三省”是三个政府机关,是机构设置的概念。三省长官共为宰相,形成宰相集体,与皇帝一起在政事堂讨论国家大事并作出决定、制定政策,三省在国家政务的裁决和执行的过程中,互相配合,互相制衡的运行机制,叫“三省制”,三省机关从不同角度参与最高决策,在一般情况下,皇帝不能越过三省直接发布“最高指示”

    ——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材料二:第三十条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榄政务,公布法律

    第三十一条临时大总统为执行法律,或基于法律之委任,得发布命今,并得使发布之

    第三十二条临时大总统统帅全国海陆军队

    第三十三条临时大总统得制定官制、官规,但须提交参议院议决…

    第四十三条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

    第四十四条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

    第四十五条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今时,须副署之

    ——选自《近代史史料汇编》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代三省制与秦汉三公制的异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省制取代三公制对于国家行政运行机制的积极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华民国行使中央行政权的机构,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二所反映的政治体制及其历史价值。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派大批华工赴欧参战,为大战早日结束做出了贡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战是帝国主义两大阵营之间非正义的殖民掠夺战争,北洋政府从战事一开始,就表现出参战的积极性和热情,协约国出于各自利益考虑,一度阻止中国派兵出战。…1916年夏,随着欧洲战事的升级,特别是交战双方期待毕其功于一役的索姆河战後的打响,英法政府开始转变态度,希望中国政府给予帮助,但由于老牌殖民帝国的心态作祟,他们要求中国采取变通之道,派遗大批劳工赴欧洲协助协约国,主要从事战勤及后方保障工作,

    ——徐国琦《大战争与大觉悟一中国人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材料二:对彼得和许多其他西方人来说,中国人提出的问题给他们造成了极深的困扰。

    例如“西方文明说到底只是一种物质文明吗?东方文明是否在道德方面最终更高于西方?如果我们接受西方的物质文明,它是否会损害我们更高层次的道德文明?又或者说,是不是如果我们要为我们的道德文明赢得地位,使我们能安心享有我们的文明,我们就必须武装起来,用西方国家所拥有的武器来同西方争战?”彼得警告西方社会必须密切注意华工回国后可能引发的一系列变化

    ——徐国琦《一战中的华工》

    (1)根据材料一,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对中国参战态度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彼得的观点,结合所学,分析中国参战的历史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拿破仑一生功过参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拿破仑法典代表了资本主义的特性,所以克劳斯维茨说,拿破仑的二十年的胜利是他的新政治制度的结果,这是一方面,然而另外又有一面,拿破仓的武力征服却是反动的,他的利剑一斫到各民族的本身,便折断了,他自己倒反被各国人民的事业所推翻。

    ——摘编自候外庐《中国古代社会史论》

    材料二:拿破仑回顾自己曾走的道路时,直言不讳地承认:“我曾希望法国统治全世界。”拿破仑知道必须摧毁法国的劲敌英国,他先后实施过三个计划,第一个计划的目的是切断英国通往印度的通道,扼杀英国对东方的贸易。第二个计划是入侵英国本土,第三个计划是企图通过严禁英国商品进入欧洲,窒息英国经济。但相反,对法国却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后果。拿破仑宣称“我就是大革命”,曾对意大利人民说:“法国军队是来为你们打破锁链的”,对远征俄国,他说“想使俄国摆脱自身的那些缺点”。

    ——摘编自塔尔列《拿破仑传》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拿破仑法典的“资本主义特性”,举一例史实说明拿破仑的“利剑一斫到各民族的本身,便折断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拿破仑实施的第一和第三个“计划”及其给法国带来的“严重后果”,你是否赞同拿破仑远征俄国是“想使俄国摆脱自身的那些缺点”的说法,请说明理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