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5 题,其中:
单选题 19 题,选择题 1 题,材料分析题 5 题
简单题 8 题,中等难度 16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19 题
  1. 生产力水平低下是中国古代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一个重要原因,下列选项能体现这一原因的有

    ①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则兵强

    ②舍农桑,趋商贾……本末何足相供,则民安得不饥寒

    ③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④生之者其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哥白尼、牛顿和爱因斯坦被称为近代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其理论的共同之处是

    A. 得到了科学实验的验证   B. 改变了人类对自然世界的认识

    C. 推动了技术的重大突破   D. 科学地概括出物质运动的规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严复在评价近代一场战争时说:“以寥寥数舰之舟师,区区数万人之众,一战而剪我最亲之藩属,再战而陪都动摇,三战而夺我最坚之海口,四战而威海之海军大替矣。”该战之后

    A. 中国被迫开放了上海等五个通商口岸

    B. 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镇压中国人民

    C. 帝国主义加深了对华资本输出的程度

    D. 清政府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题文)有学者指出:“罗马法的发展基本上不是按立法程序制定的,也不是君主个人独裁意志的结果,而主要是凭借裁判官的审判实践和法学家的理论活动,在改造和继承旧有的法律规范的基础上而逐渐发展起来的。”这说明罗马法在形成过程中所具有的特点是

    A. 开放性和灵活性

    B. 民主化和程序化

    C. 随意性和实用性

    D. 主观化和杂糅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题文)“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在1787年制宪会议上说:“需要筑起一道篱笆,即挑选一部分经过启蒙的公民,人数有限而立场坚定,时时能够起来提出异议,对付激进狂躁的众议员,保护有可能受到多数人压迫的少数。”据此判断,美国设立参议院的主要目的是

    A. 削弱众议院的职权   B. 实现制衡的最大化

    C. 精英政治取代平民政治   D. 避免多数人的暴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普里马科夫认为,1917年俄国政局的一次变动“在政权上取代了专制,俄国第一次成为共和国”。他论述的是

    A. 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

    B. 社会主义已由理想变为现实

    C. 无产阶级第一个政权的建立

    D.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进步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肯尼迪肯定认为“这的确是一个伟大的胜利”,以致忍不住告诉国会领袖们:“我们解决了人类最大的危机之一。”赫鲁晓夫也承认,“为了和平,我们被迫作出了一些大的让步。”两位领导人所指的事件是

    A. 1949年德国被一分为二

    B.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

    C. 1961年美发动越南战争

    D.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台湾学者许倬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制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这一论断说明了中国帝国时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 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

    B. “家天下”与“公天下”共存

    C. 专制皇权的至高无上性

    D. 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相结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下表反映了英国部分年份经济主要部门的收入变化(单位:万英镑),这一变化带来的影响是

    部门年份

    农林渔牧业

    工矿建筑业

    商业运输业

    地产房租业

    1801

    7550

    5430

    4050

    1220

    1831

    7950

    11710

    5900

    2200

    A. 工业革命完成,阶级矛盾趋于缓和

    B. 地主阶级消亡,王权开始受到削弱

    C. 资产阶级壮大,责任内阁制度出现

    D. 社会结构变动,议会改革势在必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战国某思想家认为,如果人们依顺天生具有的“性、情”做事,追求利益、满足欲望的话,他们一定会做坏事、发生争夺,“犯分乱理”而归于暴,带来坏结果。为此,他最有可能主张

    A. 用礼乐规范人的行为

    B. 治理国家要清静无为

    C. 用仁政恢复人的善性

    D. 要同等爱护所有的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杜甫是唐代历尽沧桑的“苦难诗人”和时代歌手,他的诗作被称为“诗史”。如果以杜甫的诗歌作为研究唐代历史的资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杜甫的诗作具有现实主义风格,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历史真实 

    ②杜甫的诗歌是那个时期社会生活的真实记录,可以拿来直接证实历史 

    ③诗歌体现了杜甫的主观情志,不具有客观性 

    ④在引用杜诗证史之前,要甄别研究,与其他史料相互印证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1929年,蒋介石称赞太平天国之历史“为十九世纪东方第一光荣之历史”。随后中华民国政府通过了《禁止污蔑太平天国案》。但1930年后国民政府对太平天国运动则进行了全面否定和批判。与此转变相关的主要因素是

    A.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B. 国共关系开始破裂

    C. 农村革命根据地发展

    D. 中日民族矛盾激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清光绪四年(1878年),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奏准清廷,开办峄县中兴矿局。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更名为“商办山东峄县中兴煤矿股份有限公司”。1931年,《中国矿业报告》记载:“能与外煤相竞争者,唯山东枣庄中兴煤矿公司。” 下图为中兴公司发行的股票。下列关于中兴公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是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民用工业

    B. 起初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代表

    C. 后来发展为商办股份制企业

    D. 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经济学家张维迎认为,中国过去30多年的经济奇迹源于市场的逻辑,即生产力的提高来自技术进步和创新,技术进步和创新来自劳动分工。劳动分工受市场规模的限制。市场的规模越大,参与交易的人越多,市场的分工就会越细,技术进步就会越快。下列经济现象最能印证上述观点的是

    A. 开放浦东,打造活力上海

    B. 包产到户,提高农民收入

    C. 简政放权,增强企业活力

    D. 加人世贸,融入全球经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在当时冷战的情况下,新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战略选择引起了一些周边国家的担心和疑虑,如何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解决相互之间的争端与分歧,保障周边环境的和平与稳定,就成为新中国外交的一个重大课题。”这一观点客观上表明

    ①新中国初期“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具有局限性

    ②发展与周边国家关系成为新中国外交重大课题

    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前提是尊重多样性、求同存异

    ④它是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外交取得重大突破的关键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②

    D. ①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题文)《反分裂国家法》是2005年3月14日举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一部关于台湾海峡两岸关系的法律。下面有关这一法律颁布背景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台独”势力猖獗,造成海峡两岸关系紧张   B. 两岸人民心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C. “九二共识”达成,“一国两制”方针指引   D. “三通”成为现实,两岸交流日益频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下列两幅图片最能形象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A. 工厂制度的形成

    B. 世界市场的出现

    C. 垄断组织的形成

    D. 殖民体系的扩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为了保证农民在比较自由地支配自己的经济资源的基础上正确和安心地进行经营,为了巩固农民经济和提高其生产率,以及为了确切地规定农民所应担负的国家义务……”为此,苏俄(联)推行了

    A. 余粮收集制

    B. 固定粮食税

    C. 集体农庄制

    D. 义务交售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下图是“近代以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主流经济理论影响力演变曲线图”,对此判断正确的是

    A. A理论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

    B. 美国罗斯福新政是在

    B.理论指导下开始的

    C. B理论崇尚自由放任,主张政府做好“守夜人”角色

    D. A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复苏的重要原因是经济“滞胀”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1 题
  1. 下表是我国1957—1960年主要经济部门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的变化。由此中共中央

    农业

    轻工业

    重工业

    在总产值中的比例

    1957年

    43.3%

    31.2%

    25.5%

    1960年

    21.8%

    26.1%

    52.1%

    增长率

    -22.8%

    47%

    223%

    A. 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

    B. 加快农业合作化步伐

    C. 实施对国民经济的调整

    D. 推进了经济体制改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5 题
  1. 在农业社会,农村市场既是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产物,也是城市经济发展的依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两汉农村市场的兴起和发展,不是偶然的……小农的生产条件对社会依赖程度增加,他们为提高生产率,购置铁农具和大型牲畜等,不得不仰求于市场……农民当时虽属自给性生产,但在农副业及家庭纺织等方面,仍有部分剩余劳动产品的增长,使他们交换能力扩大……农村涌现出了一批工商业者,如当时有专门的铁匠、“贩盐”者、“屠狗”者、“开酒家”者等等,有助于丰富农村市场的商品内容……小农追求富裕的思想,也具有为价值而生产的支配意识,在“农不如工,工不如商”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黄今言《秦汉商品市场的层次结构与发育状况》

    材料二  草市是民间“自为聚落”、私相贸易的集市,宋代在商品经济发达和交通方便的地方出现各种集市,如“山市、河市、庙市”等,解决了农民“买食用盐茶农具”问题。“民计每岁种食之外,余米尽以贸易”,明州农民,同时“为工、为匠,为负贩”。草市镇内小儿学、义塾、镇学的兴办日益增多,有的镇市还建立了书院。

    ——傅宗文《宋代的草市镇》

    材料三  明清之际,松江府一带,“所出布匹,日以万计。”松江一带棉布生产随着市场的需求而变化,而且远销湖广、江西、两广、陕西、山西、北京及北方边疆地区。北方省份所产棉花,除缴纳租税之外,几乎全部运至南方销售。……当白银成为合法通货之后,对于这种远距离的商货贸易也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摘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两汉农村市场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宋代草市发展的积极作用。

    (3)据材料三,分析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特点形成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时期经济发展对当时思想、文学的影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从古罗马到近代欧美,西方法制进程在不断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无疑是罗马法制史上一个不小的成就,可以说,它开创了罗马法制史上的一个新时代。它把向来由贵族祭司阶层把持的“习惯法”用人人可见的文字公布出来,使司法执法“有明确的文字做依据”,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贵族官吏的“武断和专横”。

    ——《世界著名法典汉译丛书》

    材料二  美国的宪法及不断发展完善的宪政才是美国其他一切发展的基础。作为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和美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法律文件,美国宪法集中表现了美国人民的民族特性和美国人的政治智慧,它创立了……一系列宪政原则和制度,开辟了人类社会追求民主,反对专制的历史新纪元。……美国宪法是美国人民对世界政治的最大贡献,是奉献给人类最宝贵财富,…深刻地影响了近现代世界的民主进程。

    ——袁明《美国文化与社会十五讲》

    材料三  议会改革法案(1831年5月通过)把英国的选民人数从48.8万增加至80.8万,从人口总数的大约2%上涨至3.3%。……中等阶级的多数虽然还不掌权,但是获得了选举权。议席的重新分配可以视为一种对选举制度的修正,选举权的扩大不仅改变了社会等级制的旧原则,而且致力于把政治权利赋予新的社会阶层。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它”指的是哪一部法律?如何理解“它开创了罗马法制史上的一个新时代”?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一系列宪政原则和制度”指的是什么?概述美国1787年宪法对近现代世界的民主进程的影响。

    (3)据材料三,概括英国议会改革法案的主要内容。这一法案的颁布对英国当时哪一“新的社会阶层”最为有利?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法律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价值。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列材料,问答问题。

    材料一  为了对付长期的作战,当将以前对华处理办法明确修改……攻占汉口、广东(州)作为行使武力的一个时期。然后,主动地指导新中国的建设,特别防止急躁。因此,目前最重要的是在其内部进行基本工作——恢复治安……治安地区大体包括从包头连接黄河下游、新黄河、庐州、芜湖、杭州一线以东的地区。……为了迅速达到治安的目的,当固定地配备相当的兵力……除上述以外的占领地区,则作为作战地区。……根据敌我形势而配备的兵力,要限制在必要的最少限度内。……亲日政权的扶植,特别是有关亲日政权的统一,其主要目标是使之逐步稳健地发展。

    ——摘自1938年12月日本陆军省、参谋本部《昭和十三年秋以后对华处理办法》

    材料二  每当学校举行朝会或逢到日本什么纪元节、明治节、天皇诞辰纪念日的时候,全部学生被命令向太阳旗致敬,唱日本的国歌,向天皇所在地方的东方遥拜,并听“日满不可分”、“日满一心一德”、“民族协和”以及“忠君”、“服从”等反动训诫。……在伪满的修身教科书上,日寇尽量赞美与宣扬中国封建时代一套吃人的旧礼教,如什么“尊孔”、“忠君”、“以服从为伦理的第件”……

    ——摘自l943年9月《解放日报、东北沦陷十二周年纪念特刊》

    材料三  日本在1945年完全被摧毁了。尼米兹海军上将始终认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胜利得以实现,而且只要有海军的优势就足以获胜。苏联的观点认为红军参战是决定性的因素,即使没有原子弹也会是这样。看来是所有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然后又使失败突然来到。

    ——H·米歇尔《第二次世界大战》(下册)

    材料四  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从衰败走向复兴的重要枢纽。由于中国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的巨大贡献,受到了国际社会的肯定和尊重,中国的国际地位有了很大提高。……不管是国内的居民还是海外的华侨,都同样难以抑制地热血沸腾,聚结成一个整体去抵抗外来的侵略者。

    ——金冲及《20世纪中国史纲·第二卷》

    请回答:

    (1)分析材料一,概括归纳日本对华作战方针政策与战争初期阶段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不得摘抄材料原句)

    (2)材料二揭露了日本怎样的侵华政策?日本大力宣扬儒家思想的目的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作者提及的日本战败原因有哪些?你认为这样的分析全面吗?试作说明。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如何理解抗日战争“成为中华民族从衰败走向复兴的重要枢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发端于17世纪的启蒙运动几百年来饱受争议,人们对它的认识至今仍然在探索中。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事实上这种“科学理性”并不是启蒙所宣扬的“理性”的全部,它只是启蒙理性的一种,启蒙时代人们崇尚的另一种理性,并不绝对以客观物质条件为基础,而是在更大程度上关注人的心灵感受、道德价值和人格完整,同时还不排斥宗教信仰。启蒙运动所依据的理性实际上有两种,也就是马克斯·韦伯所说的“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前者是伏尔泰们所尊奉的科学理性,后者则是卢梭们所钟爱的人文或人本理性。

    ——摘编自高毅《浅论启蒙运动的内在紧张》

    材料二  正像卢梭说的,他是“凭假设和条件的推理”来构成他的学说的。其实,所有启蒙思想家无不如此。但在争取人的权利和尊严的问题上,对广大人民来说,首先是在争取生存的问题上,这种学说和原则却具有一种完全新颖的、扣人心弦的含义,起到了使人们为之奋斗的作用。

    ——王养冲《18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

    材料三  有论者说,启蒙运动对权利和自由的激情释放出一种毁灭性的个人主义,这种个人主义削弱了对共同体的任何感觉。但也有人争辩说,启蒙运动假设人性是无限可塑的,这个假定为极权主义国家将所有个性的痕迹从其主体那儿抹掉的企图提供了思想灵感。启蒙运动应该对法国大革命负责,对极权主义的产生负责。

    ——(美)詹姆斯·施密特编《启蒙运动与现代性》

    请回答:

    (1)归纳材料一的主要观点。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卢梭“凭假设和条件的推理”提出了哪些学说?其侧重材料一中的哪种“理性”?

    (3)据材料二、三,概括启蒙运动所产生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统一强大的欧洲一直是欧洲人的梦想,英国的态度却复杂多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戴高乐曾说,为使复兴的欧洲大陆能有一个符合我们时代条件的平衡,我们觉得应该在欧洲实现某些集团,当然,各国的主权不应受到损害。法国方面认为,主要在经济上和我们一起实现一种最广泛的西方集团会带来许多好处…

    ——皮埃尔.热尔贝著,丁一凡等译:《欧洲统一的历史与现实》

    材料二  英国人一直有一种很奇怪的想法,即认为英国不属于欧洲,英国与“欧洲”之间没关系。这固然是一种岛国心态的反映,但更重要的是英国有一个帝国,它始终站在帝国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而帝国利益与欧洲的利益又往往是冲突的。后来的事态发展迫使英国把注意力转向欧洲,英国在60年代经济境况十分不好。二战后英帝国迅速瓦解,英联邦又不能取代帝国的作用。二战后世界格局迫使英国重视欧洲,两极化将英国与欧洲拴在一起。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材料三  英国的离开本身就是对欧盟行为体角色能力的削弱,而由此引发的消极影响也会打击其他成员国对欧盟制度体系以及欧洲一体化发展的信心;从长远来看,无论英国最终是否离开欧盟,英国脱欧这一事件都迫使欧盟不得不重新审视自身的制度结构,重新考量欧盟机构与成员国政府之间的权责分配,同时正视眼前的多重危机并尽快做出调整。从这来看,英国脱欧也为欧盟接下来的制度改革提供了机遇,为未来欧洲一体化的发展方向提供了参考。

    ——巩潇泫、贺之杲《英国脱欧对欧盟行为体角色的影响分析》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戴高乐关于欧洲复兴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五六十年代欧洲相关国家为实现“最广泛的西方集团”而采取的重大措施。

    (2)据材料二,指出英国对欧洲一体化态度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3)据材料三,分析英国脱欧对欧盟产生的影响。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影响英国对欧洲一体化态度变化的根本因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