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7 题,其中:
单选题 12 题,材料分析题 4 题,论述题 1 题
中等难度 17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单选题 共 12 题
  1. 西周时,周王通过婚姻关系与异姓诸侯建立血缘联系。周王照例称同姓诸侯为伯父或叔父,称异姓诸侯为伯舅或叔舅。这反映了

    A. 中央与地方政治联系的加强

    B. 忠孝一致的伦理道德观念

    C. 分封制度与宗法制度的结合

    D. 王权与神权形成紧密联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图是汉代画像砖中的牛耕图。研究者发现,汉代二牛抬杠的耦犁中的铁铧由生铁铸造,比较笨重,需用两头牛才能拉得动。随着钢刃熟铁铁铧的出现和使用,一牛挽犁逐渐取代了耦犁。这表明

    A. 土地私有促进生产发展

    B. 技术进步推动耕作方式革新

    C. 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

    D. 重农抑商政策有助于农业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贞观年间,唐太宗曾签署一份向未满十八岁强壮男子征兵的敕书,但门下省给事中魏征不肯签署,导致该敕书最后作废。这表明当时

    A. 官僚体制尚可制约皇权

    B. 三公制度发展到达巅峰

    C. 门下省掌控最高决策权

    D. 科举制提升了官员素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从1405年至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访问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代表皇帝接受当地君王的朝贡,并把大量礼品回赐当地的君王。这一系列活动

    A. 改变了明初实施的海禁政策

    B. 开创了海上丝绸之路新局面

    C. 彰显了明帝国的国际影响力

    D. 推动了明朝经济走向繁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鸦片战争后,依附于外商的买办首先在上海诞生;至60年代买办“于士农工商之外,别成一业”,广州有不少失去垄断特权的行商纷纷到上海充当买办。据此推知

    A. 广州行商最具买办职业优势

    B. 买办社会地位高于“四民”

    C. 中国主动融入世界市场

    D. 上海外贸地位逐渐提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中,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基本任务是“成立产业工会”。1922年5月,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在广州召开,参加大会的代表共162人,代表12个城市、100多个工会组织、27万多名会员。这体现了

    A. 无产阶级具有先进性

    B. 马克思主义影响迅速扩大

    C. 国民革命运动蓬勃兴起

    D. 五四运动向纵深方向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1935年11月,国民政府以紧急法令宣布改革币制,施行法币政策。至全面抗战前夕,收兑民间银币银物计白银3亿多盎司,并由中央、中国、交通三大银行统制了外汇买卖业务。币制改革的施行

    A. 有利于集中财力以应抗战之需

    B. 促使民族工业黄金时代到来

    C. 构筑抗战胜利的坚实物质基础

    D. 导致国统区通货膨胀的出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报告中指出:“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任何外国外交机关和外交人员的合法地位,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的继续存在,取消一切帝国主义在中国开办的宣传机关,立即统制对外贸易,改革海关制度,这些都是我们进入大城市的时候所必须首先采取的步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与此相对应的外交方针是

    A. 另起炉灶

    B. 一边倒

    C.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公元前421年以后,希腊各城邦都程度不同地出现了财产集中的趋势。雅典有一富者竟占有780英亩的土地,手工业作坊也出现了相对集中的现象;与投机业相伴随,高利贷业及金融业也进一步发展。这导致了

    A. 公民群体的消亡

    B. 城邦国家的衰落

    C. 解负令的推行

    D. 人文主义的兴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从17世纪初开始,反对特许公司的垄断权、要求经济自由成为英国乡绅、小商人等社会阶层的共识;1688年,议会宣布停止东印度公司的专营特权并开放印度贸易。这反映当时英国

    A. 社会阶级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B. 重商主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

    C. 工业资产阶级成为议会主体

    D. 自由主义经济意识逐渐形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1929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1931年,苏联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30%,1932年占到50%,而且是择优、低价购买。这表明苏联的工业化

    A. 提升了苏联综合国力

    B. 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C. 借助了有利国际环境

    D. 减少了社会制度对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期,具有前卫特色并与传统文艺分道扬镳的西方现代主义思潮盛行一时。这反映出

    A. 工业文明出现深刻的危机

    B. 启蒙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

    C. 浪漫主义的理想已然破灭

    D. 文明冲突成为世界主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4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国有化曾经对饱受30年代大危机磨难的英国公众有很大的吸引力,在战后历次执政中,把公有制视为党章灵魂的工党大力推行国有化以缩小贫富差别和阶级差别。国有公司数目不多,但拥有巨大的经济实力,垄断了全部的电力、煤炭、铁路、邮政、电信,控制了造船、飞机制造和钢铁业的大部分。1979年,国有企业产值占GDP的10.5%。同年,奉行货币主义经济政策的保守党领袖撒切尔首相上台后,开始国有企业改革。1980年,通过《竞争法》,取消国有企业垄断权。撒切尔政府推行三个阶段的私有化,先易后难,分步推进,使国有企业由垄断行业的“看管者”向市场经济中的“竞争者”过渡。

    ——摘编自侯珺然《试论英国的国有企业改革》等

    材料二  1979年7月,国务院下达了《关于扩大国营工业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的若干规定》等5份文件,开启了国家层面的国有企业改革。

    1987年第一季度,预算内工业企业成本比上年同期上升5%,亏损面增加40%,财政收入下降2.3%。这似乎是经济滑坡的预兆。1987年5月,国务院决定在全国普遍推广承包经营责任制。

    1994年11月初,形成了以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议和《公司法》为依据的、并经国务院原则同意的《关于选择一批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现代企业制度试点的方案(草案)》。

    ——摘编自汪海波《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践进程(1979—2003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二战后推行国有化政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阶段性特征。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英两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相同之处,并说明其改革目标的不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朝定鼎中原,当时所用仅止八旗劲旅,而已无敌于天下;其后额设绿营制兵,多或六十余万,少亦五十余万,较之八旗,不啻倍其蓗(形容人数众多)。乃粤匪、捻匪、川匪、回匪之乱,制兵竟不足恃,于是加饷挑练,而有练军;招募勇丁,而有湘军、淮军、毅军;及日本之役,练兵练勇又不足恃,于是仿照西法添设新军,而有袁世凯、聂士成两军,及湖北洋操队、江南之自强军。

    ——《清朝续文献通考》

    材料二  新军和旧军相比,官兵的文化水平明显较高,思想活跃,思路开阔。湖北的部分革命党人先后投军,以自身的思想和行动影响周围的新军士兵,并相继成立了文学社、共进会等革命团体。中日甲午战争清军惨败促使进步的知识分子们反思、觉醒、投笔从戎,从而在社会上掀起一股尚武思潮,军人的地位被凸显出来。他们迫切地想和政治家、商人等其他社会群体一样分享政治权利,但这是清政府给予不了的。新军最终转变为向清朝发生统治危机的区域猛然打击的铁锤,清廷整个统治链条随之解体。不久之后,新军中北洋新军则成为袁世凯及北洋军阀控制政权的基本力量。

    ——摘编自刘莹《清末新军的兴衰演变及其历史启示》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朝兵制的变化历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清朝新军的特点并分析其对中国政局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阿富汗具有重要的战略地理位置。苏联战略上继承老沙皇衣钵,企图以阿富汗为南下的基地,打通陆上通道直下印度洋,威胁中东产油区和迂回包围欧洲,最终实现其称霸世界的目的。1979年3月,政变上台的阿明政府既无力稳定阿富汗局势,又不许苏联操纵阿富汗。1979年12月24日,苏军突袭阿富汗,推翻阿明政权。1981年,阿富汗反政府武装联合成立了阿富汗圣战者伊斯兰联盟,并开始接受美国、巴基斯坦、沙特阿拉伯和埃及等国的军事援助,美国逐渐成为抵抗组织的主要支持者。美国向圣战者提供的大量援助,也成为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者壮大力量、进行恐怖活动的有利条件。1988年,苏联、美国、阿富汗喀布尔政权和巴基斯坦四国外长在日内瓦签署了政治解决阿富汗问题协议。1989年2月15日,苏军全部撤出了阿富汗。阿富汗战争旷日持久,给阿、苏乃至世界带来了深远影响。

    ——摘编自李琼《苏联、阿富汗、美国:1979一1989年三国四方在阿富汗地区的一场博弈》等

    (1)根据材料,概括苏联发动阿富汗战争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苏阿战争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郭嵩焘(1818年——1891年),近代洋务思想家,晚清首位驻外使节。1852年底,太平军进犯长沙,并攻克武昌,郭嵩焘几度登门,促使曾国藩终为所动,创办湘军,并出谋划策、募捐筹饷,成为曾国藩的得力助手。1875年初,经举荐,授福建按察使。时清政府筹议兴办洋务方略,郭嵩焘慨然命笔上《条陈海防事宜》奏,认为“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又末中之一节也……将谓造船、制器,用其一旦之功,遂可转弱为强,其余皆可不问,恐无此理。”1876年冬,郭嵩焘出任驻英公使。在访问牛津大学之后,他认识到“西洋政教、制造,无一不出于学!”他把见闻辑成《使西纪程》寄回总理衙门刊刻,却几乎成了“全民公敌”。1877年3月,郭嵩焘在英国官员陪同下参观电报局。1878年,在其推动下,清政府在新加坡、旧金山、横滨等地设立领事馆,以维护海外华侨的权益。同年,应英国工厂主的邀请,访问了在伦敦附近的电力厂,参观体验刚刚发明不久的电话,深受触动。1879年,郭嵩焘黯然回国,从此再未得朝廷起用。

    ——摘编自《使西纪程》《郭嵩焘日记》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郭嵩焘历史活动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郭嵩焘的主要活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论述题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摘编自杨长湧《新一轮科技发展趋势及其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

    根据图,围绕“世界格局变动”自行拟定一个具体论题,结合所学知识予以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