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7 题,其中:
单选题 12 题,材料分析题 4 题,论述题 1 题
简单题 4 题,中等难度 12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12 题
  1. 据《史记》记载,周武王灭商之后,“追思先圣王”,对纣王之子等先代贵族进行分封。这表明西周初期

    A. 追封先代贵族构成分封制主要内容

    B. 充分认识前朝残余势力的严重威胁

    C. 间接承认原有政治力量的统治策略

    D. 分封有效扩大中央政府的统治区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西汉初年选拔人才和委任官吏重在军功,辅之以“任子”(沿袭周朝以来的世卿世禄制)“赀选”(拥有一定资财为入选资格)。这反映出西汉初年

    A. 社会阶层流动阻断

    B. 官吏来源范围有限

    C. 因循西周旧制选官

    D. 官僚政治开始形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玄学是魏晋时期思想文化的标志性成果,玄学家既醉心于有与无、生与死、动与静、圣人有情与无情等问题的讨论,也认为纲常礼教、君臣上下,多是“天理自然”,应任其发展。这表明魏晋玄学

    A. 取代儒学成为主流思想

    B. 克服了传统儒学的局限

    C. 开创了三教合一的局面

    D. 糅合了儒家和道家思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唐宋以来,江浙地区之田,“所种惟稻”。到了明中后期,“农田种稻者不过十之二三,图利种植者,则十之七八”。这种变化反映了江浙地区

    A. 经济重心地位日渐凸显

    B.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发展

    C. 农业商品化趋势的增强

    D. 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瓦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表反映了乾隆二十二年至二十九年政府对外贸易政策,据此推断,这一时期清政府

    年份

    对外贸易政策

    乾隆二十二年(1757)

    撤销与欧美各国(特别是英国和荷兰等国)宁波、泉州、松江之海关的贸易,“将来止许在广东收泊交易”。

    乾隆二十三年(1758)

    南洋地区的欧洲殖民地国家仍许到闽、浙、江海关贸易;“厦门向有吕宋番船收泊,应遵旨照例准其贸易”。

    乾隆二十九年(1764)

    准“浙、闽各商携带上丝及二蚕湖丝往柔佛诸国贸易”。

    A. 严格推行海禁政策

    B. 实行有限制的对外贸易

    C. 对外允许自由通商

    D. 鼓励民间对外贸易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1890年与1872年相比,中国棉纱进口量增长20多倍,而棉布进口量仅增长27%左右。以下最能说明这一现象的是

    A. 通商口岸数量增多

    B. 经济结构发生变动

    C. 政府颁行经济法律

    D. 民众实业救国热潮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1938年11月下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重新划分战区,增设指挥敌后战场作战的苏鲁战区和冀察战区,以加强敌后游击作战;取消广州、西安、重庆各行营,改设桂林行营、天水行营(位于青海),统一指挥南北两战场各地区之作战。材料反映出

    A. 抗日战争形势发生重大变化

    B. 国民政府的抗战转入防御阶段

    C. 国民政府对根据地发动进攻

    D. 游击战成为正面战场主要形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新中国成立伊始,用“帝国主义附庸”、“资本主义国家”定义印度、缅甸、印度尼西亚等新兴国家。1954年夏,中国领导人开始称呼这些国家“东方国家”、“独立自主国家”、“中间国家”。这些称呼的变化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A. 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的愿望

    B. 放弃了“一边倒”外交原则

    C. 试图改善对外交往的环境

    D. 全面开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下图是我国20世纪50年代设计绘制的宣传海报,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 工业区域发展布局趋于合理

    B. 工业化建设的基础已经奠定

    C. 资本主义工业改造卓有成效

    D. 急于改变国家工业落后面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西塞罗说:“官吏的职能是治理,并发布正义、有益且符合法律的指令……官吏是会说话的法律,而法律是沉默的官吏。”这一说法旨在强调

    A. 治理国家必须依照法律进行

    B. 保护罗马公民的私有财产

    C. 解释法律是官员的职责所在

    D. 罗马法律得到发展与完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18世纪60~80年代,北美地区“人民主权”的观念经历了一个从付诸实践到走向激进,再到被抑制的发展轨迹,人民的基本权利直到1791年才补上。这一变化反映了美国建国之初

    A. 旨在维护人民群众利益

    B. 逐渐淡化了启蒙思想的影响

    C. 存在着种族歧视的观念

    D. 致力于强化中央政府的权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下图是苏联轻工业和重工业年增长率示意图,据图可知“二五计划”期间的苏联

    A. 迅速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B. 工业发展受到体制严重阻碍

    C. 注意到了工业结构平衡问题

    D. 工业体制改革取得一定成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4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卢梭认为使公民国家共同体经久长存,必须确立“美德”的统治,确保每个公民真正成为祖国的公民,永不堕落为祖国的敌人;专制王朝国家,人民缺乏爱国美德。所谓“美德”,是指每个人的个别意志与公共意志的协调,在“公共性”的要求下,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美德的核心和本质即为公民的爱国思想,这种爱国思想本质上体现为对社会契约、人民主权及法律的热爱。通过儿童时代开始的公民和爱国者教育,把自己和祖国视为一体,把对祖国的热爱与热爱民主共和紧密联系起来。创立公民宗教,通过宗教的神圣性增进公民的爱国美德——神圣而崇高,使祖国成为公民崇拜的对象。

    ——摘编自李宏图《西欧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研究》

    材料二  1900年,梁启超著《少年中国说》,指出:“造成今日之老大中国者,则中国老朽之冤业也。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1902年,梁启超撰《论公德》,指出“我国民所最缺者,公德其一端也”,公德基本精神即“牺牲个人之私利,以保持团体之公益”。“今吾中国所以日即衰弱者,束身寡过之善士太多,享权利而不尽义务”,为官者既然“受一群之委托而治事”,他就必须承担本身对于社会的义务,同时又要履行对于委托者的义务。号召进行“道德革命”,以爱群、爱国作为判别是非、善恶的最高道德准则,努力建设自由、平等、独立、利群为主要价值内容的“新道德”,铸造“新民”,挽救危亡,振兴中华。

    ——摘编自史义银《浅论梁启超的道德观》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卢梭美德观和梁启超公德观内容上的异同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卢梭美德观和梁启超公德观出现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两种观念有何共同的积极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安史之乱后,唐朝面临严重的财政危机。大历十四年(779年),刘晏接掌度支、户部。他在产盐之乡照旧设置官吏,负责收盐户所煮之盐,转卖给商人,对盐商则“纵其所之”,其余州县不再设官。将制盐民编入特殊户籍(亭户),免其杂役,专制官盐,根据盐场的环境特点,派遣专门官员对亭户制盐进行生产管理和技术指导。又于淮北十三处置巡院,以“捕私盐者”,“奸盗为之衰息”。在距产盐区较远的地方设置常平盐仓,防范盐商抬价。

    刘晏根据运河各段水情特点及船夫对航道熟悉情况,采用分段转输之法;制造专门船只,用盐利雇船工专司行船,并调军队押运。

    另外,由京师至各地巡院遍设“疾足”(情报员),及时掌握各地物价动向,动用各处粮仓储备以调节丰歉,丰则籴,歉则粜,以防商人囤积居奇造成物价波动,官府又从中获利,此为“常平法”。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刘晏理财措施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刘晏理财措施所起的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38年,美国官员们对中日战争的看法开始转变。认为这场冲突不能再被看作中日两国间事件,开始考虑采取措施来减缓日本侵略,劝阻美国政府对日出售飞机与零件,建议对华提供贷款。

    1939年3月,日本占领包括南沙群岛在内的中国海域,威胁美国在西太平洋利益。6至7月,日本狂炸重庆,美国大使住宅几未能免。7月26日,罗斯福决定通知日本:美国将在半年后废除美日通商条约。

    1940年3月,日本在南京炮制汪精卫伪政权,美国决定向蒋介石政府提供贷款。7月26日,日本提出建立以日、满、华为基干的大东亚共荣圈,将南进政策正式提上议事日程。同日,美国正式禁止向日本出口航空汽油、润滑油、头等废金属。9月,三国轴心同盟成立,美国再次宣布贷款给中国,禁止对日输出各种废钢铁,抽回美国在日本的投资。10月12日,罗斯福发表演讲:“美国人民、所有美洲国家的人民都反对绥靖主义。”11月30日,日本正式承认汪伪政权,罗斯福于当天宣布贷款给蒋介石政府1亿美元。12月,美国调拨100架驱逐机给中国,保卫滇缅公路。

    ——摘编自刘绪贻、杨生茂总主编《美国通史(第5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38~1940年美国对日本侵华所持态度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38~1940年美国对日本侵华所持态度变化的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陈昂(1649~1718年),福建泉州府同安县人。1682年跟随施琅进攻澎湖、台湾,并受施琅派遣在海外查访郑氏后人踪迹,掌握了海国的许多情报,目睹了世界正经历的重大变化。

    陈昂曾担任广东右翼副都统。他时刻不忘祖国海防安全,在病危时令其子代上遗折,提醒清廷警惕以英国、西班牙、法国、荷兰为代表的殖民强盗的入侵。“红毛一种奸宄(奸诈)莫测”,(前述四国)“名目虽殊,气类则一”。“请敕督、抚、官差诸臣设法防备,或于未入港之先,查取其火炮,方许入口,或另设一所,关束彝入,每年不许多船并集,只许轮流贸易。”未雨绸缪,不失为先见之明。“天主一教,设自西洋,今各省(立坛)设堂,招集匪类,此辈居心叵测,目下广州城设立教堂,内外布满,加以同类洋船丛集……乞饬早为禁绝”。清廷下令查禁天主教,但对加强军事防御没有引起高度重视。

    ——摘编自王宏斌《清代前期海防:思想与制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昂海防思想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概括陈昂海防思想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论述题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唐朝对外交往示意图

    19世纪后期英国对外交往示意图

    比较上述两幅地图,提取一项相互关联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写明信息、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